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劉天華個人介紹

劉天華個人介紹

發布時間:2021-01-18 13:18:38

㈠ 二胡演奏家宋飛生平簡介

宋飛,女(1969-- )祖籍河北省,出生於天津,是中國當代著名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精通胡琴、古
宋飛
琴、琵琶等多達13種弦樂器,被譽為「民樂皇後」。[1]職業生涯
宋飛7歲開始受其父宋國生(天津音樂學院教授、二胡演奏家)的啟蒙教育。1981年就讀天津音樂學院附中,198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學習二胡和古琴。1991年畢業,擔任中央民族樂團二胡獨奏演員。1998年就讀文化部民族聲樂、器樂研究生班,學習二胡和古琴,2000年畢業。 從宋飛的中學時代起,她就經常參加全國的各種民樂演奏比賽,屢獲大獎。宋飛多次在國內國際比賽中收獲獎項。多年來出訪世界各地,特別是作為中國音樂家的代表,在美國卡內基(Carnegie Hall)、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Golden Concert Hall)等著名音樂廳演奏中國音樂。 20世紀90年代,宋飛隨鄭小瑛的愛樂女樂團經常在中國的各個高等院校演出,進行中國民樂的普及工作。同時,她們也出訪歐洲,演出獲得極大的成功。在一次返場中,宋飛用二胡演奏了柯薩科夫(Korsakov)的《野蜂飛舞》(Flight of the Bumble Bee),令西方觀眾倍感驚喜。 1996年,宋飛和9個風華正茂的中國民樂女演奏家發起組建了「華韻九芳」小民樂團,進行民族音樂
宋飛
的推廣、研究、演出工作。她們自身連同她們演奏的音樂,賦予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以新鮮的活力,喚醒了大眾對民族音樂的全新認識。 1998年和1999年春節,宋飛隨中國民族樂團兩次步入維也納金色大廳,宋飛演奏的二胡曲深深打動了外國聽眾。 1999年,宋飛在演出生涯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選擇了教書育人的職業。她說,這既是受父親為人師表的影響,更是對民樂人才青出於藍的期望。宋飛說她願意在生理和心理都處於巔峰的狀態下,與更多更年輕的生命一起發掘民族音樂獨樹一方的生命力。 2002年,宋飛在北京舉辦《弦索十三弄》個人獨奏音樂會,在音樂會上宋飛演奏了二胡、高胡、古琴、琵琶等十三種樂器,引起音樂界極大反響,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 代表作品有《二泉映月》、《空山鳥語》、《長城隨想》等。
個人榮譽
一九八九年四月參加第一屆《山城杯》全國部分民族器樂電視大獎賽,獲二等獎;同年六月參加首屆《A
宋飛
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獲青年專業組一等獎;又多次參加華北音樂節,中國藝術節等重大演出。首演了《牧馬少年》﹑ 《燕趙春潮》﹑ 《思念》﹑ 《洪湖》協奏曲 ﹑《江河雲夢》﹑ 《冀東小曲》等多首二胡新作品。她除了學習二胡、古琴外,還鑽研琴歌的演唱。一九九零年天津電視台為她錄制了電視音樂片《青春浪漫纔情飛》,展示了她的演奏、演唱到創作等方面的才華。她曾與中央樂團交響樂隊﹑中央芭蕾舞團管弦樂隊和中央民族樂團民族管弦樂隊合作,錄制出版了《劉天華二胡曲》﹑ 《華彥鈞作品》 ﹑《劉文金二胡作品》 ﹑《江河雲夢》﹑ 《長城隨想》﹑ 《長城》﹑ 《洪湖協奏曲》等多張唱片。又為電台,電視台等錄音 錄像及作專題介紹。一九九一年畢業,獲頒中國音樂學院學院大獎。
出訪演奏
多年來曾出訪瑞典﹑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新加坡﹑泰國﹑韓國﹑日本﹑香港 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演出二胡﹑古琴獨奏;高胡﹑京胡領奏。她善於吸取古典的﹑ 民間的﹑ 西洋的音樂營養,對各家各派的精粹勤於鑽研。她的演奏刻意於作品的意﹑ 情﹑ 趣,聽起來自然流暢﹑ 揮灑自如,與人們的心靈那樣地貼近,那樣的融通 ﹑那樣的感人致深。 作為中國音樂家的代表,在美國卡內基、維也納金色大廳等著名音樂廳演奏。宋飛現為中國音協二胡學會理事,北京中華傳統樂會副會長。1999年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2009年9月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
個人作品
作品:《清明上河圖-中國音畫》
清明上河圖
語言:音樂類型:民樂 出品公司:星文音樂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清明上河圖-中國音畫》 專輯簡介:國樂大家宋飛、民族作曲家史志有、頂級錄音師李小沛,大師雲集,亞洲愛樂樂團協奏,共同打造國內唱片有史上最昂貴、最具皇家氣勢的音畫巨作。收錄中國民樂最昂貴、最具皇家氣勢的音畫巨作,樂壇奇葩,古韻瑰寶,品味二胡樂韻情懷。雍榮華貴,氣勢輝煌,精華薈萃! 以18首色彩不同,風情各異的樂曲,隨著《清明上河圖》充滿韻律美感的畫面一一呈現。時空回轉,交相輝映,再現北宋盛世的音樂畫面,它不僅展現了中華的民族文化,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地大物博與秀麗景色。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中華的博大精深與秀麗景色,是世界文化最偉大的文化遺產之一。中國民族樂派作曲家史志有先生為弘揚民族文化,展現國粹藝術的魅力,根據歷代名人對《清明上河圖》的解說,運用音樂解讀的方式,將《清明上河圖》的畫面變為音樂描述,以十八段色彩不同、風情各異的樂曲完成了這一音樂詩篇,使現代音樂藝術與古典文化交相輝映。史志有先生在黃河兩岸採集民俗民風長達二十年之久,收集了很多的豫劇、曲劇、越調、四平調、民歌素材。他將這些珍貴的資料融入進《清明上河圖》的音樂,以母語為創作基礎,表現出傳統的語言韻律,可謂集中音樂及語言元素之大成,更表現出《清明上河圖》的地域色彩及音樂上
宋飛
強調的文化本土特質。國樂大家、胡琴一級演奏家宋飛女士領弓二胡、墜胡、高胡、中胡、板胡、二弦、京胡、低音胡等胡琴族系,其他京城眾多一流演奏家輔奏樂器,如琵琶、笙、三弦、古琴、古箏等民族樂器也有令人驚嘆的表演,並聯袂北京各大樂團首席之「亞洲愛樂」激情演繹。作品由資深的中國民族音樂家王范地先生出任音樂總監,中國唱片界著名策劃人劉偉仁先生給予指導,中國首席錄音師李小沛先生完成前期錄音及後期合成,啟用中央電視台480平米錄音棚最新頂級器材和模擬錄音設備,並特別在日本JVC進行精良的母盤後期製作。龐大的管弦樂隊、新穎的樂隊編制,鋪墊了寬厚音場,與民族樂器水乳交融,締造完美的視聽奇跡。 音畫《清明上河圖》主要由《商隊圖》、《田園圖》、《驚馬圖》、《汴河圖》、《迎客圖》、《纖夫圖》、《鄉情圖》、《搏浪圖》、《盛世圖》、《思鄉圖》、《遠航圖》、《看命圖》、《寺廟圖》、《賞魚圖》、《城關圖》、《抬轎圖》等18首樂曲構成,《序曲》與《尾聲》時空回轉,喚醒古都舊事,為遙遠的景緻平添了新的生命。這組色彩不同、風情各異的樂曲,描述了《清明上河圖》中16個主要的局部畫面,依序聽來,則完整地展現了《清明上河圖》的全貌。其中,一開場的《纖夫圖》樂曲之始是堅實沉重的船工號子營造出纖夫們辛苦勞作的圖象。漸漸地,音樂的力量不斷增長,纖夫們的勤勞、勇敢在二胡的樂聲中抒發著對生活的感悟,到了尾聲,樂隊的全奏與二胡的連續三連音則讓勞動的力量沖破了自然的阻隔。作為最華美樂章的《盛世圖》則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混聲合唱引出《清明上河圖》的主題動機,弦樂隊、銅管、打擊樂隊以宏大的氣勢奏響了《盛世圖》的前奏,那深情的高胡,激動地講述著祥和的盛世之歌……大段的華彩樂章後,高胡與樂隊再次將情緒調動到最高點,讓人回味無窮。在思鄉圖中,二胡的小調式色彩在空氣中布滿淡淡的鄉愁,起伏的弦樂彷彿真的編織起了綿綿不絕的惆悵與情愫,而節奏也同時活躍起來。樂隊的全奏更加深了此時的相思,最後的合唱伴著弦樂帶來了思緒的悠遠。故鄉,即使在夢中卻還是那樣的令人百轉於心,肝腸寸斷。作品全曲演奏時間大約80分鍾。 這部音樂巨作是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傳承,是繼《梁祝》、《紅色娘子軍》、《黃河》之後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最高成就,成為中國現代民族樂派的標志性作品,更是北宋盛世與當今改革發展的千年呼應,
宋飛
奏響了中國現代社會繁榮昌盛的主旋律的盛樂華章。中文名稱:《宋飛教二胡》 版本:12.30新增《月夜》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個人評價
宋飛的二胡,有點像觀賞大家筆走龍蛇的書法。「北碑南帖」,風韻迥異,宋飛的演奏也是如此:既有北國大漠孤煙、銅鑼鐵馬的豪放,又有江南小橋流水、杏花春雨的旖旎;既有漢隸的古樸蒼勁、又有晉草的婉轉風流。當然,作為燕趙女兒的她,更本質的生命氣度還是那份厚實和大方。唐太宗曾稱贊王羲之的書法:「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運連;峰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宋飛發揮的好時,的確有一點近似此境。她聰穎好學,又有追求,且正當一個演奏家逼近顛峰狀態的年華,可以,而且應該把二胡藝術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 但「境界「二字卻談何容易?!「境」如果是理想、是追求的話,那麼,「界」可帶著鮮明的「謝絕如內」的難以逾越之意。沒有九天攬月的膽略,沒有鍥而不舍的努力,沒有直倒雄關的決心和才智,絕無可能越界登關而臨勝境。古人「九品論人,七略栽士」,不是非得把本性平等的眾生分出層次來,而是因為在現實生活當中的確存在著你目前還看不到的更高境界。對那個渺遠但卻充滿魅力的藝術境界,儒家稱為「盡善盡美」,道家稱為「天籟」,佛家喻為「音聲海」,人們稱之為「自由之境」。離這個境界,宋飛可還有一段路好走! 宋飛是活躍在中國乃至世界舞台上的二胡演奏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她出身二胡世家,其父宋國生教授不
宋飛
僅長於二胡教學,且有深厚的民間音樂修養和作曲方面的成就,為宋飛演奏技巧尤其是基本功的訓練和音樂感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人後,宋飛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很快便脫穎而出,贏得了群眾的喜愛和專家的肯定。宋飛好學、多思、眼界較寬、氣魄較大,存博才眾常之志,有卓越成家之象。宋飛的實力:既有《江河水》這樣傳世的經典二胡曲,又有用改革胡琴演奏優秀作品《葡萄熟了》的新創之作;既有神采飛揚、個性鮮明的板胡小曲《哥哥回來了》、墜胡演奏的《河南小曲》,又有膾炙人口、經常演奏的廣東音樂名曲《平湖秋月》(高胡)、《娛樂昇平》(二弦),孫文明的胡琴名作《流波曲》,還有象奚琴演奏的《茅草屋裡的歌聲》、中胡演奏的《草原上》這樣較少演奏但韻味獨特、內涵深厚的樂曲。梨園行素有「人保戲,戲保人」之說,音樂依然。一件樂器的成熟,是一代又一代優秀演奏家們努力的結果;而一件件表現力豐富的樂器,也會成就一個又一個傑出的音樂家。宋飛若是為胡琴而生,胡琴則是為宋飛而鳴。
關於父親
其父宋國生,1938年11月生,河北樂亭人,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系中國音樂會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音樂家協會聲樂學會及樂器學會理事。
相關資料
2004年4月5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播出了一期名為《命運的琴弦》的節目,節目采訪到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她通過這個節目揭露了自己任教的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春季招生過程中的一些不公正行為。考試的最後結果是,「拉斷」的學生獲得了不錯的排名,而拉好的學生名次卻遠遠地被甩在後面。

㈡ 劉天華故事,還要有簡介.事跡

劉天華故事

劉天華的祖母夏氏青年守寡沒兒女,她要求住在鄉下的她丈夫的堂兄過繼一個男孩給她,取名劉寶珊並供他讀書。幾年後的一天,夏氏路過一條結冰的河邊,聽見兒啼,她救了一個冰上棄嬰,抱回撫養成了劉寶珊的童養媳。這位出身貧苦的女子婚後生了三個兒子,長大後都成為著名的教授。

劉天華是他們的次子,讀了幾年書,父母去世後貧病失業,靠做臨時工糊口。他20歲時病癒後的一天偶爾看見二胡,花了兩毛錢買一把,那時二胡被稱為叫花子二胡,劉天華卻預見它有發展前途。他自己琢磨著拉二胡,有些長進,就自編自創二胡曲。

從此,他走上研究中國民族音樂的道路。那時沒有音樂學校,他就自學。劉天華天資穎悟又刻苦勤奮,進步很快。他不斷地探索技藝,不斷地尋師訪友博採眾長,終於成為卓越的二胡、琵琶演奏家、作曲家。20到30年代執教於北京大學和其他三所學校。

劉天華不斷地向哥哥學習,就是作曲也向半農請教。有一天,他在院子里聽見鳥兒叫,靈感突發,記起王維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想寫一首「空山鳥語」。

他告訴半農。哥哥說:「這四個字有詩情畫意。古詩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境界多美!空山鳥語要把林靜山幽體現出來。」一個文學家,一個音樂家,兄弟倆珠聯璧合。

1930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北京飯店門口停著多輛小轎車,那是一些外國人來聽劉天華演奏會。他們認為「中國有什麼音樂?」閑來無事,抱著姑妄聽之的心態而來。劉天華演奏自己寫的二胡曲、琵琶曲。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鳥語」、「良宵」、「光明行」等曲。

外國人聽得大氣不敢出,都驚呆了。演出結束後,外國人士都擁上後台爭先恐後與劉天華握手,把他團團圍住。他們好奇地摸摸看看二胡,說:「小提琴有四根弦,它音色柔美,表現力強,能拉出表達各種思想感情的樂思;二胡只有兩根弦,音色也這么美,表現力也這么強,曲調變化之多不亞於小提琴!真神奇!」

他們又看看摸摸琵琶,問道:「這兩種樂器構造、音色和演奏技巧都不同,劉先生,你怎麼兩件都嫻熟?在我們國家,很少有一個演奏家能這么熟練地演奏兩種樂器呢!」一位德國人說:「沒有劉天華,我還不知道中國有音樂。」

當有人告訴他們:劉天華還教學生拉小提琴;還在蕭友梅創辦並親自指揮的中國第一支管弦樂隊中吹小號時,外國人都睜大眼睛喊:「奇才!」

劉天華簡介:

江蘇省江陰市澄江鎮西橫街人,中國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 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鄉豐富的民間音樂熏陶。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到江陰參加「江陰反滿青年團」,執掌軍號。

1912年隨兄劉半農去上海,工作於開明劇社,業余加入萬國音樂隊,並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 曾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1932年因猩紅熱病逝於北京,年僅37歲。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鳥語》、《歌舞引》、《飛花點翠》等。

劉天華事跡:

一、創作樂曲

二、改良二胡

三、改良記譜

四、改進國樂

五、推廣國樂教育

(2)劉天華個人介紹擴展閱讀:

劉天華的音樂創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樂曲方面,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

一首絲竹合奏曲《變體新水令》、編有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五首琵琶練習曲,還整理了崇明派傳統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編的《飛花點翠》於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錄制唱片,已成為琵琶經典樂曲。

㈢ 劉天華的介紹

劉天華,1957年8月出生,吉林省德慧人,中教高級,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警察學校教師、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少年版畫學會會員。

㈣ 劉天華 良宵簡介

二胡曲,劉天華作於1927年,是他寫作時間最短的一首二胡曲.樂曲表達作者怡然專自得,輕松愉快的心情屬.
曲子原名<<除夜小唱>>.當時,國樂改進社剛成立.1927年除夕,劉天華的幾個學生到他家過年,那晚他心情特別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歡樂氣氛的感染,即興拉弦作曲,一氣呵成.全曲音樂形象單一,嫻靜.整首曲子簡單易學.
此曲在1993年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 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㈤ 劉天華簡介

劉天華簡介
劉天華(1895~1932)字壽椿,江陰城內西橫街人。傑出的民族音樂家。父劉寶珊是個寒士。系劉半農之弟,劉北茂之兄。幼時就讀於翰墨林小學,酷愛音樂。家近涌塔庵、孔廟,每逢僧家佛事或春秋丁祭,好靜聽鍾鼓、管弦之聲,樂而忘返、清宣統元年(1909),考取常州府中學堂,參加校內軍樂隊,吹小號、軍笛。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學堂停辦,輟學回家。時江陰光復,他參加維持地方治安的青年團,掌軍號。民國元年(1912)隨劉半農去上海,進開明劇社樂隊工作,業余加入萬國音樂隊學習,掌握多種西洋管弦樂器演奏藝術,並萌生改進國樂的想法。2年劇社解散,失業回澄。先後在華士澄華小學和城區澄西小學任音樂教員。曾以顧山絲竹高手周少梅為師,學習二胡、琵琶演奏技藝。4年春,父喪,又失業,貧病交迫,每日拉二胡,抒發內心的憂憤,形成《病中吟》初稿。4年秋,受聘常州母校擔任音樂教員,後利用暑假外出尋師學藝和采風,向崇明派琵琶演奏家沈肇洲學瀛洲古調,去河南開封學古琴。10年暑假返回江陰,約音樂愛好者組織國樂研究會,切磋江南絲竹和吹打樂。並邀周少梅、黃致君、澈塵和尚等國樂名家數十人公開演奏,極一時之盛。11年去北京,先後在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執教。為溝通中西樂理,豐富演奏藝術,發揚祖國民族音樂的特長,於17年創辦國樂改進社,主編《音樂雜志》。以二胡為中心,開展演奏、創作、教學研究活動。廣泛搜集民間樂曲,京昆小曲,請街頭雜耍藝人到院中一起吹奏,記下曲調,譜作新聲,改進民族器樂二胡、琵琶。借鑒歐洲小提琴的教學方法,創作一批二胡和琵琶練習曲,使二胡、琵琶的教學規范化、科學化。並對我國傳統的工尺譜作了比較科學的改進。18年,曾為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霸王別姬》等記錄唱腔曲譜,翻成五線譜,寫出《梅蘭芳歌曲譜》,開創京劇唱腔固定成譜的先河。19年12月,劉天華在北京飯店大廳舉行音樂會,把中國民族音樂介紹給中外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演奏代表作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鳥語》和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每當一曲終了,全場掌聲雷動。21年5月31日,去北京天橋聽寫鑼鼓經,不幸染上猩紅熱,治療無效,於6月8日去世。
是「五四」時期傑出的民族作曲家、革新家。他善於在傳統的和民間的音樂文化基礎上,吸收西洋音樂的技法,用以成功表現他所處的時代追求進步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情緒、生活和要求。他所創作的十首二胡曲大都旋律新穎生動,個性鮮明,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是二胡傳統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發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法,並在創作和教學實踐中使二胡這件樂器由民間狀態開始走上近代專業的道路。

是因為到天橋民間藝人中去聽歌而染上猩紅熱病,在一周內猝然去世,一代民樂宗師,37歲就以身殉樂了。贊同37| 評論(1)

㈥ 劉天華作品全集的內容簡介

《劉天華作品全集》主要講了:劉天華小傳、國樂改進社緣起、我對於本社的計劃、《月內夜》及容《除夜小唱》說明、二胡獨奏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良宵、閑居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琵琶獨奏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合奏曲、變體新水令等內容。
·查看全部>>

㈦ 劉天華的生平與代表作

劉天華(1895~1932)字壽椿,江陰城內西橫街人。傑出的民族音樂家。父劉寶珊是個寒士。系劉半農之弟,劉北茂之兄。幼時就讀於翰墨林小學,酷愛音樂。家近涌塔庵、孔廟,每逢僧家佛事或春秋丁祭,好靜聽鍾鼓、管弦之聲,樂而忘返、清宣統元年(1909),考取常州府中學堂,參加校內軍樂隊,吹小號、軍笛。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學堂停辦,輟學回家。時江陰光復,他參加維持地方治安的青年團,掌軍號。民國元年(1912)隨劉半農去上海,進開明劇社樂隊工作,業余加入萬國音樂隊學習,掌握多種西洋管弦樂器演奏藝術,並萌生改進國樂的想法。2年劇社解散,失業回澄。先後在華士澄華小學和城區澄西小學任音樂教員。曾以顧山絲竹高手周少梅為師,學習二胡、琵琶演奏技藝。4年春,父喪,又失業,貧病交迫,每日拉二胡,抒發內心的憂憤,形成《病中吟》初稿。4年秋,受聘常州母校擔任音樂教員,後利用暑假外出尋師學藝和采風,向崇明派琵琶演奏家沈肇洲學瀛洲古調,去河南開封學古琴。10年暑假返回江陰,約音樂愛好者組織國樂研究會,切磋江南絲竹和吹打樂。並邀周少梅、黃致君、澈塵和尚等國樂名家數十人公開演奏,極一時之盛。11年去北京,先後在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執教。為溝通中西樂理,豐富演奏藝術,發揚祖國民族音樂的特長,於17年創辦國樂改進社,主編《音樂雜志》。以二胡為中心,開展演奏、創作、教學研究活動。廣泛搜集民間樂曲,京昆小曲,請街頭雜耍藝人到院中一起吹奏,記下曲調,譜作新聲,改進民族器樂二胡、琵琶。借鑒歐洲小提琴的教學方法,創作一批二胡和琵琶練習曲,使二胡、琵琶的教學規范化、科學化。並對我國傳統的工尺譜作了比較科學的改進。18年,曾為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霸王別姬》等記錄唱腔曲譜,翻成五線譜,寫出《梅蘭芳歌曲譜》,開創京劇唱腔固定成譜的先河。19年12月,劉天華在北京飯店大廳舉行音樂會,把中國民族音樂介紹給中外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演奏代表作二胡曲《良宵》、《光明行》、《空山鳥語》和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每當一曲終了,全場掌聲雷動。21年5月31日,去北京天橋聽寫鑼鼓經,不幸染上猩紅熱,治療無效,於6月8日去世。

㈧ 曹安和的簡介

曹安和(1905~2004),女,民族音樂學家,江蘇無錫人。1919~1924年在無錫競志女中讀書時,回課余向其表兄楊答蔭瀏學崑曲、琵琶、笛。並從師吳畹卿學崑曲。192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後留校任教。1943年任南京音樂學院教授。新中國建國後,歷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顧問。長期從事我國傳統音樂研究和琵琶、崑曲的演唱、演奏與教學,為崇明派琵琶演奏家。曾在北京古琴研究會工作過。著有《時薰室琵琶指徑》、《民族器樂獨奏曲選》,與楊蔭瀏合編的有:《瞎子阿炳曲集》、《定縣子位村管弦曲集》、《蘇南十番鼓曲》、《關漢卿戲曲樂譜》、《西廂記四種樂譜選曲》,與簡其華譯譜《弦索十三套》,與楊蔭瀏、文彥整理《單弦牌子曲選集》,與李廷松合編琵琶譜《潯陽夜月》等;論文主要有:《琵琶柱位定法》、《關於琵琶的問答》、《民族音樂家劉天華》、《我國古代樂譜簡介》、《楊蔭瀏與音律》、《楊蔭瀏與音樂史》等論文20餘篇。

閱讀全文

與劉天華個人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