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中小板內控自我評價

中小板內控自我評價

發布時間:2021-02-04 23:43:33

『壹』 新財務准則對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的規定

上證所:強調披露公司內控制度建設情況
08.1.3 上海證券交易所今日發布《關於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布置滬市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工作。除常規的披露要求外,《通知》對今年的年報披露還提出了兩項新要求。
一是上市公司如果在報告期內發生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股5%以上的股東違反相關規定買賣公司股票,或發生其他涉嫌違規買賣公司股票且公司已披露將收回涉嫌違規所得收益的,公司應在本次年報全文的「重大事項」中披露董事會收回其所得收益的時間、金額;
二是上市公司在執行新會計准則過程中,根據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最新發布的規定對前期已披露的2007年期初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做出變更或調整的,應當作為單獨議案與本次年報同時提交董事會審議,並在董事會決議公告中對變更或調整的具體項目和金額進行說明。 《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於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2007年年度報告的編制、報送和披露工作。在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新上市的公司,如在上市公告書中未披露經審計的2007年年度業績情況的,也應當於4月30日前披露2007年年報。上市公司預計不能在4月30日前完成本次年報披露的,應當在4月15日之前提交書面報告,並公告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決方案及延期披露的最後期限。上證所將自5月1日起對該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實施停牌,並對公司或相關人員予以公開譴責。
《通知》規定,在年報正式披露前,如果出現業績提前泄漏,或者因業績傳聞導致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交易異常波動的,上市公司應當立即公布2007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披露業績快報後,如出現實際業績與業績快報存在重大差異的,應當及時發布業績快報修正公告,並解釋差異內容及其原因。另外,存在大股東及其附屬企業非經營性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上市公司,須增加披露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的發生時間、佔用金額、發生原因、責任人和董事會擬定的解決措施。
《通知》還特別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根據中國證監會和交易所相關要求,結合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情況,在2007年年報全文的「重要事項」部分,說明公司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情況。上證所鼓勵有條件的上市公司同時披露董事會對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估報告和審計機構對自我評估報告的核實評價意見。
根據均衡披露原則,上證所每日最多安排45家上市公司公布2007年報。
深交所:業績預告不得晚於本月底 深交所今日發布《關於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報告工作的通知》,就新會計准則實施後2007年年度報告的編制、報送和披露工作作出相應的規定。
深交所還要求,上市公司預計2007年度凈利潤為負值或者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大幅變動,且未在此前進行業績預告的,應當及時發布業績預告,公告時間最遲不得晚於2008年1月31日。已發布業績預告的公司,如預計2007年度業績與已披露的業績預告存在較大差異的,應當及時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
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全文及摘要中列示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時,計算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等的增減變化幅度所採用的比較基期的數據,應以按第7號規范問答編制的調整後財務報表相關數據為准。公司須分析模擬執行新會計准則的凈利潤與原准則下凈利潤是否存在重大差異,並應列示說明差異形成的依據和原因。
上市公司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一號》的要求,在年報附註中以列表形式披露年初所有者權益的調節過程以及作出修正的項目、影響金額及其原因。 對於上市公司在報告期內發生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股5%以上的股東違反相關規定買賣公司股票的,或發生其他涉嫌違規買賣公司股票且公司已披露將收回涉嫌違規所得收益的情況,《通知》要求公司應在本次年報全文的「重大事項」中披露董事會收回其所得收益的時間、金額,並在財務報表附註相關部分作出詳細披露。
深交所還規定,主板公司應當按照該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對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議評估,作出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鼓勵中小板公司2007年度參照《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工作指引》的規定,出具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
中小板公司2007年度證券投資達到《中小企業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14號:證券投資》第10條規定條件的,應當編制年度證券投資專項說明並提交董事會審議,保薦人和獨立董事應當對證券投資專項說明出具專門意見,並與年報同時披露。 深交所通知還對主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對外擔保、非標審計報告、公平信息披露情況、發行可轉債情況,以及執行新會計准則以外原因作出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或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包括相應的追溯調整等披露事宜,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深交所同時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在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本次年報的披露工作。深交所將在上市公司預約的基礎上,根據均衡披露的要求安排上市公司披露年報,其中主板每日原則上最多安排25家公司披露年報。不能在此前披露本次年報的,深交所將自2008年5月1日起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實施停牌,並對公司或相關人員予以公開譴責。 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新上市的中小企業板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中未披露經審計的2007年度財務會計資料的,應當於2008年4月30日前披露2007年報。年報預約披露時間在2008年3月和4月的中小板公司,應當在2008年2月29日前編制並披露2007年度業績快報。

『貳』 深交所上市的中小板是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還是鑒證報告

肯定不是自己的內部報告,必須是經過具有上市公司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出具的正規報告

『叄』 我國目前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規范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構成
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該配套指引由21項應用指引(此次發布了18項,涉及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的3項指引暫未發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與《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兩者以下合稱為評價與審計指引)所組成,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並計劃在上述施行公司的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連同2008年5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執行,以下簡稱為基本規范)共同構成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如果說目前已在上市公司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還只是一個框架結構,主要界定內部控制的內涵、目標、要素,說明制定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目的、依據及該規范的適用范圍,操作性指導還不強,還是一個方向性指南的話,那麼,《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則是企業加強和改進內部控制具體的、具有操作性的指南。
二、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評價
(一)對基本規范的評價
從基本規范來看,主要涉及到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內部控制的本質、目標、原則、要素(對象)與方法。規范提出的內部控制五原則: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效益性原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控制要素(對象)上,基本規范採用的是1994年COSO報告中的五要素觀,而沒有採用2004年風險管理框架的八要素觀,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實際上,這也涉及到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問題。內部控制主要體現在流程管理上。流程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業務流程,即規定完成業務的先後順序;二是管理流程,主要是對各風險管理點的標准。二者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流程管理」。
對於五要素之間的關系,內部控制環境是基礎(說明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開展控制活動),風險評估是前提(說明要重點針對什麼活動和在該活動的什麼方面進行控制),控制活動是核心(說明對需要重點控制的活動或環節運用什麼方法進行控制),信息與溝通是橋梁(以一定的方法對風險評估確定的應該控制的活動和環節開展控制,沒有信息的支持是無法達成目標的),監督是保障(沒有監督作為保障,控制的好壞在管理上沒有區別,則無法達到控制的目標)。就內部控制的方法來說,應該涉及到全部五個要素,既有內部控制環境的評價、改進方法,也有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的選擇方法;既有直接運用於控制活動的方法,也應有信息生產與溝通、監督的方法。
基本規范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1.在控制要素上僅提到內部監督,難以指導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指引,也說明基本規范與指引有不相銜接的地方;2.對控制方法的說明不集中,僅在第28條較詳細地闡述了控制活動的方法,對其他要素控制的方法很少說明,如風險評價的方法、信息生產與溝通的方法、監督的方法等;3.如何建立反舞弊機制問題放在信息與溝通要素部分不恰當,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內部監督的內容;4.對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清。如第12條規定,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但第13條又規定企業應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而在自我評價規范中又沒有具體涉及到審計委員會),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從這些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國仍然沒有處理好內部公司治理問題。
(二)對18項應用指引的評價
應用指引是對內部控制要素進行控制時的具體應用指南。從已公布的各項具體應用指引來看,重點突出了對風險的關注,這點值得肯定。已公布的18項應用指引都在總則部分說明了企業應關注的風險,這可看成企業風險評價的基礎和指南。就其他四個方面的要素來看,內部控制環境涉及到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5個具體指引。就控制活動來說,涉及到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9個具體指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生產控制的內容。在過去的徵求意見稿中有一個成本費用規范,現在也取消了。過去徵求意見稿中沒有全面預算規范,現在加了一個全面預算規范,筆者認為應將過去的成本費用規范與現在的全面預算規范結合起來。關於信息與溝通要素,涉及到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兩個具體指引。此次公布的18項應用指引歸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環境類指引,第二類為控制活動類指引,第三類為控制手段類指引,包括全面預算、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4項。第三類作為方法也可以,但並沒有和內部控制要素間的銜接。

『肆』 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暫不執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2分)

前一段剛剛發布的:「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給上市公司實施企業內控下達了「時間表」。 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實施,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實施;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型企業提前執行。」

近年來,國內大型企業集團掀起了整合內部信息資源,建立集團一體化管理平台的浪潮。針對目前大型企業均已實施ERP系統的信息化應用現狀,為了強化內控管理為核心目標,滿足企業提升內控水平的需求。智聯騰華總結多年實施經驗和對企業需求及對相關法規的研究,推出支持多種ERP系統的、符合集團型企業內控管理要求的智聯騰華門戶式協同平台(簡稱TSC),完美實現企業內功管理的要求,並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隨需應變,確保業務流程與企業管理理念的一致性。

TSC體現了企業追求精益管理的過程,通過貫徹始終的業務流程,將持續改善,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內化到每個員工的思想中;在不斷完善的內部控制中,員工士氣、企業文化、領導力、生產技術等都在實施中得到提升。

企業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強企業內控,提升運營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其目的之一就是促使企業將好的管理做法固化為信息化中的規則與流程,進而形成公司的管理習慣,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通過流程管理,企業的內部運作將更為透明順暢,每個人都是內部管理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企業管理正在向著全面、全員、全過程的企業風險管理發展,最終促進企業價值的全面提升。

『伍』 上市公司必須進行內控建設文件號

是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等五部門發布的通知,要求境內上市專的公司在12年12月屬31日完成內部控制建設,提交自我評價報告;大中型國有企業做內控建設但沒有強制要求,中小板和創業板根據情況逐步開始做;

文件是配套指引

『陸』 目前我國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是怎樣的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構成

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該配套指引由21項應用指引(此次發布了18項,涉及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的3項指引暫未發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與《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兩者以下合稱為評價與審計指引)所組成,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並計劃在上述施行公司的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連同2008年5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執行,以下簡稱為基本規范)共同構成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如果說目前已在上市公司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還只是一個框架結構,主要界定內部控制的內涵、目標、要素,說明制定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目的、依據及該規范的適用范圍,操作性指導還不強,還是一個方向性指南的話,那麼,《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則是企業加強和改進內部控制具體的、具有操作性的指南。

二、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評價

(一)對基本規范的評價

從基本規范來看,主要涉及到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內部控制的本質、目標、原則、要素(對象)與方法。規范提出的內部控制五原則: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效益性原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控制要素(對象)上,基本規范採用的是1994年COSO報告中的五要素觀,而沒有採用2004年風險管理框架的八要素觀,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實際上,這也涉及到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問題。內部控制主要體現在流程管理上。流程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業務流程,即規定完成業務的先後順序;二是管理流程,主要是對各風險管理點的標准。二者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流程管理」。

對於五要素之間的關系,內部控制環境是基礎(說明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開展控制活動),風險評估是前提(說明要重點針對什麼活動和在該活動的什麼方面進行控制),控制活動是核心(說明對需要重點控制的活動或環節運用什麼方法進行控制),信息與溝通是橋梁(以一定的方法對風險評估確定的應該控制的活動和環節開展控制,沒有信息的支持是無法達成目標的),監督是保障(沒有監督作為保障,控制的好壞在管理上沒有區別,則無法達到控制的目標)。就內部控制的方法來說,應該涉及到全部五個要素,既有內部控制環境的評價、改進方法,也有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的選擇方法;既有直接運用於控制活動的方法,也應有信息生產與溝通、監督的方法。

基本規范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1.在控制要素上僅提到內部監督,難以指導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指引,也說明基本規范與指引有不相銜接的地方;2.對控制方法的說明不集中,僅在第28條較詳細地闡述了控制活動的方法,對其他要素控制的方法很少說明,如風險評價的方法、信息生產與溝通的方法、監督的方法等;3.如何建立反舞弊機制問題放在信息與溝通要素部分不恰當,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內部監督的內容;4.對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清。如第12條規定,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但第13條又規定企業應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而在自我評價規范中又沒有具體涉及到審計委員會),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從這些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國仍然沒有處理好內部公司治理問題。

(二)對18項應用指引的評價

應用指引是對內部控制要素進行控制時的具體應用指南。從已公布的各項具體應用指引來看,重點突出了對風險的關注,這點值得肯定。已公布的18項應用指引都在總則部分說明了企業應關注的風險,這可看成企業風險評價的基礎和指南。就其他四個方面的要素來看,內部控制環境涉及到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5個具體指引。就控制活動來說,涉及到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9個具體指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生產控制的內容。在過去的徵求意見稿中有一個成本費用規范,現在也取消了。過去徵求意見稿中沒有全面預算規范,現在加了一個全面預算規范,筆者認為應將過去的成本費用規范與現在的全面預算規范結合起來。關於信息與溝通要素,涉及到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兩個具體指引。此次公布的18項應用指引歸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環境類指引,第二類為控制活動類指引,第三類為控制手段類指引,包括全面預算、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4項。第三類作為方法也可以,但並沒有和內部控制要素間的銜接。

『柒』 為什麼2010年上市公司還可以不披露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

你看到的那份文件後來有修改,改為:《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11年1月版1日起在境內外同權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請各上市公司及相關非上市大中型企業切實做好執行前的各項准備工作。

『捌』 內部控制的內容是COSO五個框架構成,那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是什麼構成的求大神!!!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構成
2011年4月26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該配套指引由21項應用指引(此次發布了18項,涉及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的3項指引暫未發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與《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兩者以下合稱為評價與審計指引)所組成,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並計劃在上述施行公司的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中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連同2008年5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執行,以下簡稱為基本規范)共同構成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如果說目前已在上市公司實施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還只是一個框架結構,主要界定內部控制的內涵、目標、要素,說明制定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的目的、依據及該規范的適用范圍,操作性指導還不強,還是一個方向性指南的話,那麼,《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則是企業加強和改進內部控制具體的、具有操作性的指南。
二、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評價
(一)對基本規范的評價
從基本規范來看,主要涉及到內部控制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內部控制的本質、目標、原則、要素(對象)與方法。規范提出的內部控制五原則: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效益性原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控制要素(對象)上,基本規范採用的是1994年COSO報告中的五要素觀,而沒有採用2004年風險管理框架的八要素觀,是實事求是的做法。實際上,這也涉及到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問題。內部控制主要體現在流程管理上。流程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業務流程,即規定完成業務的先後順序;二是管理流程,主要是對各風險管理點的標准。二者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流程管理」。
對於五要素之間的關系,內部控制環境是基礎(說明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開展控制活動),風險評估是前提(說明要重點針對什麼活動和在該活動的什麼方面進行控制),控制活動是核心(說明對需要重點控制的活動或環節運用什麼方法進行控制),信息與溝通是橋梁(以一定的方法對風險評估確定的應該控制的活動和環節開展控制,沒有信息的支持是無法達成目標的),監督是保障(沒有監督作為保障,控制的好壞在管理上沒有區別,則無法達到控制的目標)。就內部控制的方法來說,應該涉及到全部五個要素,既有內部控制環境的評價、改進方法,也有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的選擇方法;既有直接運用於控制活動的方法,也應有信息生產與溝通、監督的方法。
基本規范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1.在控制要素上僅提到內部監督,難以指導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指引,也說明基本規范與指引有不相銜接的地方;2.對控制方法的說明不集中,僅在第28條較詳細地闡述了控制活動的方法,對其他要素控制的方法很少說明,如風險評價的方法、信息生產與溝通的方法、監督的方法等;3.如何建立反舞弊機制問題放在信息與溝通要素部分不恰當,筆者認為這應該是內部監督的內容;4.對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清。如第12條規定,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但第13條又規定企業應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而在自我評價規范中又沒有具體涉及到審計委員會),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從這些規定中可以看出,我國仍然沒有處理好內部公司治理問題。
(二)對18項應用指引的評價
應用指引是對內部控制要素進行控制時的具體應用指南。從已公布的各項具體應用指引來看,重點突出了對風險的關注,這點值得肯定。已公布的18項應用指引都在總則部分說明了企業應關注的風險,這可看成企業風險評價的基礎和指南。就其他四個方面的要素來看,內部控制環境涉及到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和企業文化5個具體指引。就控制活動來說,涉及到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9個具體指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生產控制的內容。在過去的徵求意見稿中有一個成本費用規范,現在也取消了。過去徵求意見稿中沒有全面預算規范,現在加了一個全面預算規范,筆者認為應將過去的成本費用規范與現在的全面預算規范結合起來。關於信息與溝通要素,涉及到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兩個具體指引。此次公布的18項應用指引歸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環境類指引,第二類為控制活動類指引,第三類為控制手段類指引,包括全面預算、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4項。第三類作為方法也可以,但並沒有和內部控制要素間的銜接。

閱讀全文

與中小板內控自我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