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份自我簡介
告訴姐姐你要參與演講口頭介紹還是投遞書面的自我介紹
2. 樂高招生家長來訪老師對家長要說的話術
結果是學生家長與教師互相抱怨,陷入關系危機,有極少數的家長甚至對教師或惡語相加,或大打出手,或上訪告狀。以致有些教師怕與學生家長打交道,「一心只『教』聖賢書」,有的教師乾脆要麼對學生放任不管以免惹麻煩,要麼加強「自我保護」對家長敬而遠之,使得「教育每個孩子成才必須依靠學校和家庭加強協作、共同努力」有時成為了一句空話。
一是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與在學習中的表現不一致。有的學生在家長面前溫文耳順、乖巧聽話,一旦到了學校則「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違紀不斷,令老師頭疼不已,這是因為學生尚在成長階段,性格可塑性強。有的學生在家裡很會做家務,待人接物顯得聰明伶俐,可是課堂上問東答西,作業不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這是因為學生的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之間不能劃等號。所以,家長對孩子的看法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就會大相徑庭。
二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與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不一致。雖說「希望每個孩子成人又成才」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心願,可是在教育的具體要求和方式上往往又不一致:家長要孩子遵守學校紀律但若遲到了老師應該原諒,教師卻認為不能姑息遷就,不懲誡將會縱容學生在其他方面越軌。家長希望教師在處理孩子違紀行為時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免耽誤學習時間。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不懲罰不足以服眾,否則會群起效尤,難以管控。
三是學生向家長反映的情況和事實真相不一致。例如有的學生遭到教師處罰後心懷不滿,向家長反映情況時避重就輕,盡說教師處罰過重,偏袒他人不公正。如果家長溺愛孩子又「先入為主」,聽信一面之辭,往往就會質疑教師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引起爭執。
四是教師的判斷與事情的性質不一致。有學生上課時向同學借學習工具,教師卻誤以為他與同桌在交頭接耳說悄悄話,盛怒之下冤枉了學生;學生急忙辯解,教師卻認為他當眾頂撞了自己,處理起來就更加不冷靜,訓斥學生「有人養無人教」,體罰學生,把家長也牽扯了進來。這是學生主體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和教師固有的「師道尊嚴」舊觀念相沖突使然。
五是家長與教師的育人觀念不一致。由於學生家長和教師個人的成長環境、社會閱歷、知識結構、教育觀念等完全不同,往往對孩子的教育與發展上體現出差異:一些家長認為讀書考大學是子女最好的出路,教師認為成才的「大道條條通羅馬」,不必人人都擠高考的「獨木橋」;有的家長急功近利,認為讀書無用,讓孩子趁早輟學,教師認為學生要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學會學習,終身受益;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成績更重要,孩子有些缺點也「好說」,教師認為學生應該德才兼備,「學會做人」更重要。學生身處其間,無所適從,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效果相互抵消了。責任感強的教師信奉「嚴是愛,寬是害」,有的家長卻認為這個教師喜歡鑽牛角尖,若對自己的孩子能「網開一面」更好。否則,「我就要討個說法,與老師理論理論。」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家長與教師之間矛盾的產生其實是一個認知上的問題,一個方法上的問題,一個溝通上的問題。他們之間的關系危機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如果身受系統教育理論熏陶的教師能站在比學生家長認識更高的角度上,及時採取正確的方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就會轉「危」為「機」,重建起學生、家長與教師的「友誼之橋「。
解釋法 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對來訪的家長如實說明事情的真相和來龍去脈,釋去家長心中的疑惑,消除誤解和疑慮。這是化解關系危機的最根本的常用方法,教師千萬不要誤認為家長是來興師問罪的而懶於理會。有一位家長抱怨濫收費,說孩子每個星期都要資料費達百元之多,言辭之間既有對班主任的不滿,又有對此事的困惑不解。班主任沒有生氣,拿出所有收費的記錄,並一一說明每次收費的合理依據。家長這才明白是孩子在撒謊,冤枉了老師,連忙賠禮道歉。班主任則協助家長查明孩子的錢用在買零食貪嘴不吃飯上,養成了大手大腳亂花錢的不良習慣,。設若班主任認為家長是來無理取鬧,使自己面子難看,指責家長管教不嚴,不加以解釋,就會喪失化解危機的第一次良機,導致誤解乃至矛盾的逐步升級。
勸解法 這是為了化解家長心結而採取的勸慰之法。有的家長平素工作繁忙,疏於對學校工作的了解,每次都聽信孩子某老師總不喜歡他的說法,一次,又一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樣的印象:家長認為該老師不負責任,教育方法和態度都有問題。一旦孩子與教師發生了比較激烈的矛盾,家長心中的積怨就爆發了,怒氣沖沖地來找這位老師理論。有經驗的老師先耐心傾聽家長的話,讓他發泄完牢騷和不滿,然後老師向家長具體說明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和自己的處理辦法,並請同桌佐證孩子存在上課有愛搗亂、故意和老師對著乾的逆反行為。見老師是如此細心,態度也誠懇,家長知道錯怪了老師。教師此時勸慰家長,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常來學校了解孩子的表現,與教師一起把孩子教育好,這樣家長也能配合老師的要求及時糾正學生的偏激思想,從而達到了勸解之法的功用,遠勝於家長與教師互不信任所導致的不良後果。
習的主要原因。當然,教師所選的事例一定要典型,最好是家長也有所耳聞的時新例子,以便家長從中領悟到具體而又可以效仿的做法和經驗。必要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列舉一些家長縱容嬌慣致使孩子誤入歧途的反面案例來警醒家長。
移情法 有時候家長與教師接觸太少,認為教師不可能有精力去善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雙差生」的家長,他不知道關愛所有學生是作為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之一。他以為只有家長才是真心疼愛自己的孩子,教師管理嚴格是歧視「雙差生」,是在跟孩子有意過不去。此時教師可以主動約請家長現場觀摩,看教師是怎樣細致入微地輔導學生,怎樣一視同仁地要求所有學生必須按時完成作業任務的。通過多次接觸和交流,家長才理解到教師真的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真的是在為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盡心竭力,真的不容易。教師用真情打動了家長,家長才會真正理解教師對孩子的懲誡教育是必要的,不是故意為難學生,誤解自然也就消除了。
換位法 家長認為教師的工作應該無微而不至,對孩子不能有任何差錯。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教師就沒有必要去從理論上「戰勝」家長,不如提示家長在家裡錯怪過孩子沒有,照顧不周的地方有沒有,打罵過孩子沒有,讓家長換位思考,教師也是人,難免也會出差錯,以求得家長的體諒。這是教師彌補工作中過失行為的一種比較婉曲的做法,也可以嘗試一下。
認短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的教師在處理學生違紀行為時方式失當,招致學生和家長的怨恨。家長來校討個說法,教師此時不要刻意迴避,否則他以後還是有機會報復。應該當面誠懇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一味的袒護己短。家長的目的達到了,自然就不會得理不饒人,反而認為教師能勇於承認錯誤的態度令人欽佩,還可能轉身責成自己的孩子向老師認錯。可是有的教師卻礙於面子不肯認短,還反復強調自己體罰學生有多少正當的理由和不得已的苦衷。其結果是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徹底喪失了家長對教師應有的尊重。錯誤永遠成不了真理,教師欲蓋彌彰的做法只會激起他人的反感。即使學校出面勸解,也難以平息家長心中的怒火,意外常常就可能發生。所以教師要有承認錯誤並及時改正錯誤的勇氣,因為我們常常就是這樣教育學生的,老師示範一次又有何妨?如果教師能主動上門「負荊請罪」,將更容易化解矛盾。千萬不要狹隘地認為向家長坦承自己的短處就是沒有骨氣的行為,更不能意氣用事。
求助法 我在與家長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有極少數的學生家長像一根筋似的,無論你怎樣解釋、說理,他就是不改變先前對事情的看法和對老師的意見。此時你已經多說無益,不如請其他老師幫忙,也可以及時向學校領導詳細說明情況,請他們出面勸說。這既可以使自己脫困想出新的應對之策,又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贏得迴旋的餘地和事情的轉機。可是,有的教師卻羞於向領導、同事啟齒,想憑一己之力說服家長,結果事倍功半,甚至使本已緊張的關系雪上加霜,弄得最後不好收拾。
冷卻法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家中的表現一貫還可以,這次出事一定是老師錯怪了學生。看到孩子好像很委屈的樣子,在還沒有弄清全部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就來糾纏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易沖動發怒的家長,要顯示出應有的教育智慧。教師可以先不動聲色地問明來意,然後找個適當的場所請家長坐下,倒上一杯茶 ,聽他把憋在肚中的話全部講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心中的怒火已發泄了大半,這就為下一步教師說明事情的起因、經過創造了一個好的氛圍,緊接著教師澄清了事實真相,讓家長明白「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這種冷靜對待家長、機智化解矛盾的冷卻辦法遠比「針尖對麥芒」式的以硬碰硬簡單處理事情的方式效果要好得多。
批評法 孩子缺點較多,往往是深受他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不良影響而造成的。面對這樣的家長,教師有必要告訴父母「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指出家長教育孩子存在的缺陷和誤區,告誡家長注意教育的方式,要多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科學方法,不要推卸家長應負的責任,更不能隨意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老師。當然,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要注意看對象,要講究交流的場合,要因人而異,說話要委婉,要適可而止,不要喋喋不休,不然就會弄巧成拙。
座談法 有些事情的復雜程度往往超出於一個人的主觀意料,學生在家長與教師之間常常會出現轉達表意上的錯誤,雖然不是學生有意而為,卻容易使成年人產生誤會。有一次,我在處理完一個違紀學生以後,表示希望近期到她家中去走訪以便深入了解情況。可是這個學生卻以為老師要去宣揚她早戀的「醜行」,找家長的麻煩,令全家人在村子裡難堪。從其他學生口中我得知學生向家長傳達錯了我的意思後,我趕忙把這個女生的雙親找來,叫學生一起參加座談,說明未成年人「身陷情網而不能自拔」的危害,家訪的本意是為了共商正確引導孩子遠離早戀、防止她與社會青年接觸的方法。設想如果不及時座談解釋,開誠布公,結局恐難控制。座談時要求家長、學生、教師三方都在場,各抒己見,交換看法,最終達成共識,形成對學生的約束。
以上十種方法有時可以交替或同時靈活使用,沒有一定之規。
3.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樂高老師
我是一名杭州的一名普通樂高老師,接觸樂高也有好多年了,平常自己也玩,也教學生。玩的同時學習如何去思考、怎麼樣才能玩的開心;教的時候思考怎麼樣才能教的更好,讓學生有所收獲,得到提高。談不上是什麼專家,沒有太多的道理,只是以一個樂高愛好者和教學者的心態,從自己的經歷去談談對樂高教育的看法而已,也希望能夠同各位對樂高有了解或者不了解的家長共同探討,來發現、彌補自己教育方面的一些不足。
我大學實習後,從事過銷售、團購、保險、人事、圖書編輯等各個職業,經歷貌似很多,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在調整究竟自己適合什麼,什麼適合自己。現在這幾年,更多的時間都是在同樂高兒童教育打交道。
喜歡做教育的契機源於我大學期間去市兒童福利院輔導那些「被人遺忘」的孩子們,深受觸動。我能給他們做些什麼?能幫助他們什麼?如何能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一次次的疑問使我產生了想從事兒童教育的想法。但是在教育方面,具體的說是如何教導孩子來說,我原本是個門外漢,沒有任何的經驗,我自己也在不斷的提高這方面的知識和素養,不保證能說出來頭頭是道,起碼能夠表達清楚我的意思和理解別人需要表達的含義。
樂高教育真的和傳統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樂高是一種全新的東西,我想說這是朝陽行業一點都不為過,樂高的器材是一種全新的領域。在國外發達國家,樂高教育已經非常普及,但是在中國玩樂高並沒有大規模開展開來,價格和教育理念是其中最大的障礙。慶幸的是,這個現狀正在逐漸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了,這說明樂高是一種真的很適合現在孩子的「夥伴」。
談到樂高教育就離不開「樂高」和「教育」兩個方面。先說說我對樂高的理解,樂高玩具很多,或許除了樂高迷之外更多人都只是抱著玩的心態去玩樂高擁有樂高,如果只是這樣理解,那麼太膚淺了,簡直是對樂高這種富含創意設計器材的一種不尊重。
樂高器材有著巨大的結構、探索、創意和邏輯等優勢,世界建築、社會常態均可以通過它精美豐富的零件來實現。如同一個偉大的詩人一樣,就這么多的漢字,卻能寫出許許多多優美的詩句,樂高的零件太多太多,能拼出任何一個屬於自己心中夢想的模型,這是多麼的偉大。這種成就感、自信心是一種隱藏的,潛移默化的。
傳統的小學中學那種課外培訓班的老師,重復的講解能給多少的提升,這種灌輸式的教育只不過是復制一個個的「老師版」的學生,我覺得這個學生學習像我,能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喜歡他,如果他調皮搗蛋,學習不好,我就討厭他。
但是,樂高就是不是如此,像我上課不講究固定模式,只要你的任務完成了,能夠理解的理解了,掌握的掌握了,其他的就是思想馳騁的空間了。像曾經有一個學生把「水杯」搭建成了「平底鍋」,如同我讓你寫一篇議論文你卻寫成了看圖說話文,放在學校十有八九會被老師訓斥的。當家長問我她的孩子是不是上課沒聽懂我說的話,為什麼搭建出來的和別人不一樣。我說您不是質疑更應該是表揚,為什麼這么說呢,水杯的要求是能裝水,底板和四面有密封裝置,這就是我的要求。但是平底鍋也有水杯的這些要求,只不過四面的高度低了點,底板的面積大了點而已,這就是您孩子的閃光點和創意!他不僅聽懂了,相反他進行了創意的改進,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試問,如果養成了這種習慣,以後分析和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人雲亦雲,有自己的想法,不僅准確理解每件事情的要求和重點,而且還讓事情賦予自己的想法,讓它變得更完美,這是不是一件好事么?
這就是樂高,樂高的一個極小部分的成就。
4.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樂高老師
我是一名杭州的一名普通樂高老師,接觸樂高也有好多年了,平常自己也玩,也教學生。玩的同時學習如何去思考、怎麼樣才能玩的開心;教的時候思考怎麼樣才能教的更好,讓學生有所收獲,得到提高。談不上是什麼專家,沒有太多的道理,只是以一個樂高愛好者和教學者的心態,從自己的經歷去談談對樂高教育的看法而已,也希望能夠同各位對樂高有了解或者不了解的家長共同探討,來發現、彌補自己教育方面的一些不足。
我大學實習後,從事過銷售、團購、保險、人事、圖書編輯等各個職業,經歷貌似很多,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在調整究竟自己適合什麼,什麼適合自己。現在這幾年,更多的時間都是在同樂高兒童教育打交道。
喜歡做教育的契機源於我大學期間去市兒童福利院輔導那些「被人遺忘」的孩子們,深受觸動。我能給他們做些什麼?能幫助他們什麼?如何能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一次次的疑問使我產生了想從事兒童教育的想法。但是在教育方面,具體的說是如何教導孩子來說,我原本是個門外漢,沒有任何的經驗,我自己也在不斷的提高這方面的知識和素養,不保證能說出來頭頭是道,起碼能夠表達清楚我的意思和理解別人需要表達的含義。
樂高教育真的和傳統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樂高是一種全新的東西,我想說這是朝陽行業一點都不為過,樂高的器材是一種全新的領域。在國外發達國家,樂高教育已經非常普及,但是在中國玩樂高並沒有大規模開展開來,價格和教育理念是其中最大的障礙。慶幸的是,這個現狀正在逐漸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了,這說明樂高是一種真的很適合現在孩子的「夥伴」。
談到樂高教育就離不開「樂高」和「教育」兩個方面。先說說我對樂高的理解,樂高玩具很多,或許除了樂高迷之外更多人都只是抱著玩的心態去玩樂高擁有樂高,如果只是這樣理解,那麼太膚淺了,簡直是對樂高這種富含創意設計器材的一種不尊重。
樂高器材有著巨大的結構、探索、創意和邏輯等優勢,世界建築、社會常態均可以通過它精美豐富的零件來實現。如同一個偉大的詩人一樣,就這么多的漢字,卻能寫出許許多多優美的詩句,樂高的零件太多太多,能拼出任何一個屬於自己心中夢想的模型,這是多麼的偉大。這種成就感、自信心是一種隱藏的,潛移默化的。
傳統的小學中學那種課外培訓班的老師,重復的講解能給多少的提升,這種灌輸式的教育只不過是復制一個個的「老師版」的學生,我覺得這個學生學習像我,能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喜歡他,如果他調皮搗蛋,學習不好,我就討厭他。
但是,樂高就是不是如此,像我上課不講究固定模式,只要你的任務完成了,能夠理解的理解了,掌握的掌握了,其他的就是思想馳騁的空間了。像曾經有一個學生把「水杯」搭建成了「平底鍋」,如同我讓你寫一篇議論文你卻寫成了看圖說話文,放在學校十有八九會被老師訓斥的。當家長問我她的孩子是不是上課沒聽懂我說的話,為什麼搭建出來的和別人不一樣。我說您不是質疑更應該是表揚,為什麼這么說呢,水杯的要求是能裝水,底板和四面有密封裝置,這就是我的要求。但是平底鍋也有水杯的這些要求,只不過四面的高度低了點,底板的面積大了點而已,這就是您孩子的閃光點和創意!他不僅聽懂了,相反他進行了創意的改進,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試問,如果養成了這種習慣,以後分析和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人雲亦雲,有自己的想法,不僅准確理解每件事情的要求和重點,而且還讓事情賦予自己的想法,讓它變得更完美,這是不是一件好事么?
這就是樂高,樂高的一個極小部分的成就。
5. 幼兒園樂高教案《我的家》
活動目標
1、感受家的溫馨,體驗家人間相互關懷的快樂。
2、對家有初步的認識,
3、了解「找家」的順序並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經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家有初步的認識,感受家的溫馨。
難點:了解「找家」的順序並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音樂、照片、錄像、部分幼兒去過老師的家、包裝好的禮物、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
1、出示字「家」或背景音樂我的家,討論:什麼是家?
小結:家是有門有窗的房子,是我們住的地方。
2、家裡都有些什麼?這些東西都放在哪裡?家裡有誰?
二、 經驗交流
1、在你家裡,你覺得誰最能幹?
2、你家裡,發生過什麼高興的事?
3、你覺得你的家還有什麼不滿意或不夠好的地方?
(點評:從對家的整體感受到對細節的關注,讓孩子在自然的交流中初步回憶、感受家的舒適,溫馨,體驗親人在一起的快樂。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了解家庭,參與家庭生活能更好地激發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這是這本書里沒涉及的。把他們聯系起來進行能促使幼兒現有經驗與新的經驗的整合,引導他們自然的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人。)
4、(觀看照片回憶整個尋找的過程)誰記得我家是住在哪裡的?(出示地址)要去我家先要找到什麼?我們是從哪裡出發的?乘哪一輛呢?乘了幾站?我們要下車了,看看我們到了什麼地方?找到路後接著該找什麼?弄堂找到了,再找什麼?
5、(觀看錄像發現房間里的秘密)這是我家的什麼地方?
根據幼兒觀察的情況,和他們討論房間的一些設施和物品
6、觀察猜測不同的房間,引出禮物想想禮物盒裡裝的是什麼?
(點評:找家的過程中,既包含了對距離、數字等數概念的知識,也包含了乘車、做客等現實生活中的常識,還要和情感的體驗,親情的交流聯系在一起。這樣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獲得。)
三、 操作延伸
1、 幼兒分組拆禮物,想想為什麼要送這個?對收禮物者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結並引出大家的家。
6. 求一本樂高相關的書
可以在網上購買,例如京東,當當,轉轉等,也可以網上搜索過去點子文檔的書
7. 樂高積木SY6576說明書
如果你要看到說明書的話,你可以買這個相關的這個積木,然後客戶就會送你一個說明書,然後你按照說明書拼裝就可以拼裝這個東西。
8. 求樂高說明書79104說明書
到樂高官方網站有的下載
9. 樂高老師和第一次上課的孩子怎麼溝通
首先自我介紹啊,
贏得孩子們的信任,
給他們留下比較好的印象,
這樣子才能順利的開展工作。
10. 有沒有關於樂高的書
有很多,不過可惜都是英文的。而且玩這個的素質都很高,都保護知識產權,無D版可尋。建議看看虎之卷,都是圖,而且是大師之作,而且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