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國學經典自我介紹

國學經典自我介紹

發布時間:2021-01-31 17:18:35

1. 國學經典推薦語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蘭花的香氣。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論語》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 國學經典大全集的介紹

民國初,為了打破牢籠,五四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徹底批判傳統迴文化;後來,西化答日深,我們用西方的學科分類取代了國學兼修並學,對科技的過分重視則割斷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至今,我們有的人熱衷於西方節日、洋式快餐,使用西方技術,目之所及盡屬引進文化。長期如此,如果西學興盛、國學式微,社會中就會充斥著科技理性膨脹、人生價值迷茫、道德意識淺薄及人與自然相互沖突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亟待解決。

3. 國學經典大全集的內容簡介

民國初,為了打破牢籠,五四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徹底批判傳統文化;後來,西內化日深,我容們用西方的學科分類取代了國學兼修並學,對科技的過分重視則割斷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至今,我們有的人熱衷於西方節日、洋式快餐,使用西方技術,目之所及盡屬引進文化。
長期如此,如果西學興盛、國學式微,社會中就會充斥著科技理性膨脹、人生價值迷茫、道德意識淺薄及人與自然相互沖突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亟待解決。

4. 怎樣寫國學社團的自我介紹

供參考:

百姓國學講師團是由眾多來自民間的國學講師、國學義工自願組成,以內國學的傳承為己任,致力於容國學的學習、踐行和普及的公益性民間組織。

百姓國學講師團的宗旨——傳承國學,幸福人生;講咱老百姓自己的國學。

百姓國學講師團的公益國學服務范圍:
1、社會、社區公益講座。
2、企業、機構國學培訓。
3、少兒、家長國學講座。
4、國學講師培訓。每周日下午14時國學講師公益培訓。

百姓國學講師團第一任會長:鄧衛東。

百姓國學講師團聯系地點:北京市海淀區藍靛廠中路世紀城晴雪園3號樓2單元B1C。

5. 國學經典故事演講稿 演講稿開場白怎麼寫

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國學經典
當中華文化開始擺脫弱勢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時候,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與自信;當國人下定決心「走自己的路」的時候,對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選擇和期待;當國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赫然發現它竟是一個用之不勁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這就是——國學經典! 尊敬的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國學經典」。 我從來不知道,在我牙牙學語時,媽媽教會的第一首古詩就是漢語言的精華;我也不知道,獨自玩耍時,媽媽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我更不知道易學好記的百家姓原來也出自於中華的傳統文化。後來,在老師那裡,我知道了詩詞歌賦的對仗工整,詞采艷麗;知道了古風古韻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論語的和-諧自然、淡泊、清靜。我終於明白,媽媽,為什麼在我懵懂的世界裡便播下文明的種子;老師,為什麼在我學習的路上讓我們又誦讀又實踐。
這些言簡意豐,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響著我:
小時候,當其他小朋友丟失橡皮時,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橡皮遞過去;當有的小夥伴摔倒時,我會鼓勵他堅強的爬起來;當我的繪畫作品得獎時,我會說出來和好友分享。因為我知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
因為從小喜歡誦讀經典,我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便有了幾分不同,老師們都誇獎我是最懂禮貌、最善良的好孩子。當同學們在下課盡情嬉戲的時候,我會
捧著一本散發油墨香的書靜靜的讀著;當他們因為一件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時,我會笑著去勸慰他們;當他們因為我游戲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責我時,我會一笑置之;當他們有了困難而需要幫助時,我會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因為我不會忘記:「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點睛之筆。當村裡的孩子們守在熒屏前時,我會神遊於故事中的精彩世界,當天色已晚,月光朦朧時,我還不忘手捧一本《增廣賢文》漸漸沉入夢鄉。 因為喜歡讀書,在無意中我的積累量多了起來。精彩紛層的語文課堂,總是我施展才華的好地方。當老師提問「花有重開日」的下一句時,我會脫口而出「人無再少年」。不得不令其他同學瞠目結舌。他們哪裡知道,在課余時間,我早已把《弟-子規》、《三字經》、《增廣賢文》、《百家姓》等當成了我最好的夥伴!~
大詩人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對話。」是的,讀國學經典,更能賦予我們精神的力量,獲得極為豐富的營養,我們在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和准則,「胸有詩書氣自華」,以《唐宋詩詞三百首》為例,讀李太白詩,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便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嚮往,讀白樂天詩,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碳賤願天寒」便讓我對百姓的遭遇充滿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讓我感覺天地間浩氣長存。
書讀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讀書的感悟記錄下來,於是,我養成了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在筆記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記錄了腦海中霎時迸發的靈感,同學們經常問我:「楊明-慧,你怎麼那麼會寫作文呢?可有什麼秘訣?」其實啊,我哪有什麼秘訣,還不是書讀的多嘛!或許,這就是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吧。
與經典為友,伴幸福同行,經典是我成長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讓我們一起背誦經典詩文,接受經典的熏陶吧!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燦若雲霞,輝耀千秋。國學經典,這一用之不勁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雲飄逸,如柳柔細,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會隨著優雅的韻律緩步鋪展, 將其智慧的光芒穿透歷史、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6. 國學經典的介紹

《國抄學經典》是2010年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萌 等。該書主要講述了國學的知識。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極大影響。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國學中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7. 關於國學經典的演講稿

好些天沒上來了,不好意思。不知道是大人演講還是孩子演講,以及孩子有多大。下面是一篇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一年級的關於《弟子規》的演講稿:

大家好,我是來自某年某班的某某某,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演講。

珍惜,這個主題,是我第二遍講了,但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講到這里,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語了吧。沒錯,就是「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這句話是歌德說的。他說的沒錯,如果我們不珍惜時光,就浪費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好時光,所以我們要珍惜時光,讓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著她的價值。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念一遍「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謝謝大家!

下面一篇是適合大人的: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台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為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里,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蘊形成的。
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像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裡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
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床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後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凄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鑽,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艷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凈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著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從馬致遠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藝術魅力。

國學之花——文學
我心中的國學,是古代文學這株攝人心魂的美麗花朵。從清雅的詩經。到瑰麗的唐詩宋詞,纏綿的元曲,無一不詮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大家也許都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那就更應能深體會到古代文學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滸紅樓的忠義與酸辛,但是三國里曲折的情節,令人驚嘆的韜略,就是如此引人入勝。何等華麗的辭藻,也難以形容其藝術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學無疑是中國國學中猶唯突出的傳統學術文化。它罩著迷離唯美的光環,溢出清淡純粹的芬芳,卻又不失歷史沉香的氣息,即使在世界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後,願我心中的國學能如沖天的火焰,點燃越來越多龍之傳人的瞳孔!

謝謝大家。

以上謹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國學經典自我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