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柳青的評價介紹
陝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楊凡這樣評價柳青:「著名作家柳青,是我國當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他創作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成為反映那個年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更引人注目的是,柳青在陝西長安落戶14年,紮根農村進行文學創作,成為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的忠實實踐者,至今仍是我們陝西許多作家深入生活進行創作的典範。」
作家陳忠實認為:「《創業史》是陝西作家柳青在長安的秦嶺山下完成的,它的藝術成就遠遠超出了個人的意義,而是屬於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高度的標志。所以,研究這個作家,不僅僅是對柳青研究有意義,也不僅僅是對陝西今天和未來的文學發展有意義,而且對中國當代文學發展有很重大的意義。我們起碼可以看到,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文藝思想和文藝政策受極左思潮影響那種艱難的環境里,柳青如何以超凡出眾之思想深度和藝術功力,完成了一次藝術高峰的創造。這是同代人努力在做而沒有做到的,柳青做到了。我們研究他,就是研究十七年文學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偉大的作家,處在不像今天改革開放時期的文藝政策和創作環境下,進行了怎樣艱難而勇敢的藝術突圍,完成一個文學高峰的創造,我們從中學習和汲取對今天和未來有益的東西。」
柳青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劉煒評說,柳青是以作品魅力和人格魅力共同作用,在陝西人心中建起一座雕像,陝西省現代多位作家都受他作品影響,陳忠實、賈平凹、鄒志安、京夫等作家曾經都將柳青作為文學膜拜的對象,很多人的創作都是從模仿柳青開始,從對柳青的亦步亦趨尋找自己的定位,然後在「柳青體」的基礎上慢慢找到自己的創作之路,可以說,柳青為當今的陝西文學打下了基礎。
他本人,與趙樹理,周立波,孫犁共譽為描寫農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桿鐵筆」。
㈡ 白面判官柳青的具體資料!
柳青是古典名著《七俠五義》中人物,綽號白面判官,出場即與韓彰、徐慶、蔣平專設計盜取鳳陽屬府貪官孫珍給龐太師賀壽的萬兩黃金為的是賑濟災民,全書結束的時候又是以柳青的絕技蒙翻鍾雄趁機勸降,平定軍山,真可謂以俠義起以俠義終。
人物檔案
朝代:北宋仁宗年間
綽號:白面判官
性別:男
身份:俠
好友:白玉堂
民族:漢族
兵器:刀 、判官筆
五義: 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 三俠:南俠展昭,北俠紫髯伯 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惠,是4個人。 又稱七俠,在上面的幾個人之外有:東方俠黑妖狐 智化,陝西俠白面判官柳青,小諸葛沈仲元,小義士艾虎。
㈢ 作家柳青作品介紹
1、《創業史》
《創業史》是中國作家柳青創作的長篇小說。《創業史》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了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
作者在《創業史》中使用了典型化的創作方法,他把農業生產化運動,放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去考察,進而寫出歷史演進的趨勢,而非僅僅就合作化去寫合作化。
梁生寶是新人物的代表,作品著重反映了他的成長以及逐漸在蛤蟆灘上發生影響力並掌握話語權的過程和姚世傑、郭世富等以前蛤蟆灘上的能人們逐步喪失影響力和退出權力結構的過程。
《創業史》是中國十七年文學中農村題材的代表作,被譽為「經典性的史詩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沖突的「尖銳性」。
2、《銅牆鐵壁》
《銅牆鐵壁》是一部由柳青所著的長篇革命小說,1976年由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這部長篇小說描寫的是解放戰爭中陝北人民保糧支前英勇斗爭的故事。一九四六年三月,國民黨反動派以數十萬兵力,對陝甘寧邊區發動瘋狂進攻。
我邊區軍民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揮下,給進犯的敵人以堅決回擊,取得了全殲胡宗南主力三十六師的輝煌勝利。
在這個背景下,小說以沙家店糧站的工作為中心,生動地表現了人民群眾在解放戰爭中的偉大歷史功績。沙家店的幹部捨生忘死,堅持臨時糧站的工作。
人民群眾不顧敵機轟炸掃射,肩挑背扛把糧食運往前線。面對著瘋狂的敵人,大人小孩,男男女女,都動員起來了,以全部人力物力支援了戰爭。
3、《種谷記》
《種谷記》是柳青創作的長篇小說,195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小說以陝北農村王家溝集體種谷的事件為線索,展現了解放區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這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村互助合作的長篇小說。
(3)柳青的個人介紹擴展閱讀:
柳青一貫深入生活,幾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農民中間,有著豐厚的生活積累。他的小說大都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生活氣息濃厚,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近幾十年歷次重大歷史時期農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面貌。
其代表作品是《創業史》第一部。由於「四人幫」剝奪了他10多年最寶貴的創作時間,《創業史》的全部創作計劃未能如願完成,這是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大憾事。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雷》(光華書店1947年2月初版),中篇小說《咬透鐵鍬》(載《延河》1958年4月號)。
長篇小說《種谷記》(山東新華書店1950年3月初版)、《銅牆鐵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9月初版)。
《創業史·第一部》(中國青年出版社1960年第:版,該小說最早在《延河》1959年第4—11期上連載)、《創業史·第二部上卷》(中國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創業史·第二部下卷》(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柳青
㈣ 柳青的個人簡歷
柳青,女,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研究中心主內任。1983年畢業於重慶醫容科大學醫學系本科,1992年獲重慶醫科大學醫學碩士學位。1993年到199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和Tufts大學留學 。
㈤ 柳青的個人簡介
(Q Liu)男,腫瘤流行病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自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腫瘤流行病學及專有關統計分析屬方法的研究,包括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癌症的流行病學和病因學研究,鼻咽癌篩查方案優化及效果評價研究。並開展了病因研究資料的多因素統計分析方法的研究,腫瘤疾病自然史的隨機過程模型研究和衛生資源配置研究等醫學統計方法的研究。承擔過多項新葯臨床試驗的統計咨詢和統計分析報告工作。參與和主持了國家「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鼻咽癌病因、篩查方案和效果評價的重大攻關項目、廣東省SARS防治重點項目、廣州市衛生局社區腫瘤防治重大項目、NIH國際合作項目等。
㈥ 柳青的個人經歷
柳青自幼習染丹青,少年時師從廣東著名國畫家孫裴谷,畢業於廣東省立韓山師范。抗日戰爭時,從事抗敵救亡美術宣傳活動。四十年代在粵、湘、鄂、川、康等地舉行個人畫展,及在成都、重慶舉辦「大涼山畫紀」個人畫展。後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的重慶育才學校專科部美術組任主任並任教。解放後任重慶美協執行委員。後調入重慶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任美術專業幹部美術組長,53年創辦「重慶工人畫室」從事重慶職工美術活動組織輔導工作為25年,培養眾多的業余及專業美術人才,79年退休後,從事國畫專業創作及美術社會活動。92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聘為重慶文史研究館館員。
柳青從事美術工作數十年,在國畫創作上既師傳統而又不斷探索和創新,融匯而有所發展而自成風格。其作品曾在北京、香港、及國內外展出和發表,為國內人士及日本、美國、加拿大、奧地利、泰國、新加坡等國和香港、台灣地區人士廣泛收藏。90年代以來,曾在重慶、深圳、汕頭、泰國等地舉辦《柳青國畫展》。中國書畫家協會授予「亞洲中國華人藝術家榮譽證書」。
其作品由重慶出版社出版有《柳青國畫集》及《柳青畫集》。作品及辭條曾入編《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等多種辭書。
㈦ 柳青的介紹
柳青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中國現代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中國民族文化研究院特聘書畫家,海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㈧ 柳青的個人介紹
中華企管培訓網特聘講師 ,,1995年接受英國國際培訓機構TACK首次中國培訓講師內認證。有十七年的跨國公容司專業培訓經驗。熟練掌握國際專業的培訓方法,同時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使培訓更具實用性。執著於培訓工作,是中國第一代專業培訓師。2001,2004年中國十大優秀專業培訓師。曾任eNET矽谷動力網路公司培訓經理,Nokia中國學院培訓講師,人民大學MBA特邀講師,DHL中國銷售培訓經理,吉百利中國培訓經理,1995年接受英國國際培訓機構TACK首次中國培訓講師認證。擅長的培訓課程有銷售類和技能類培訓課程,如專業銷售技巧、大客戶銷售技巧;時間管理、團隊建設、溝通技巧等。
擅長領域
銷售 人力資源 電話銷售
㈨ 柳青的個人生平
1916年生,原名劉蘊華,陝西省吳堡縣人。柳青9歲起於寺溝村上學3年。
1927年,考入佳縣螅鎮高小。
1928年,隨長兄柳春園到米脂縣東街小學讀書1年,5月劉義維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因大哥離開米脂,返回葭縣(今佳縣)媳鎮小學讀書1年半。
1930年夏,考入省立綏德師范學校。在此,他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少年漂泊者》、《反正前後》、《西線無戰事》等不少進步書籍,啟發很大,勇敢地參與學校的學潮斗爭。經常上街講演、張貼標語、遊行,與國民黨頑固派、土豪劣紳斗爭,綏師進步師生的革命行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憤恨,「白色恐怖」很快襲來,組織被打散,學校被封閉,柳青被迫返家種地半年。
1931年,其兄春園在東北教書賺錢,資助柳青考入榆林省立第六中學學習,他苦心研讀,開始鑽研文學作品,經常閱讀魯迅、郭沫若、茅盾、高爾基等人的作品,在思想深處,奠定了走文學創作的道路。從初中二年級起,開始學英文,一年後即能閱讀一般的英文原著。1934午夏,柳青考入西安高中,開闊廠視野,豐富了閱讀內容,增加了不少知識,提高了熱愛文學的興趣,特別嚮往進步文學,開始自學俄文,介紹蘇聯文學,走上業余創作道路。在學校經常寫散文、詩歌,翻譯外國短篇小說,不斷在報刊上發表。
1935年,「一二·九」學生運動燃及西安,他積極參與遊行示威,宣傳抗日,呼籲「停止內戰」。當時,柳青是西安高中學生會負責人,擔負學校高中學生刊物《救亡線》的編輯,不斷鼓舞西安學生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斗爭。
1936年,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學生運動再度高漲,柳青積極參加。12月底,經董學源介紹,與延安來的李一氓、馮文斌相識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李一氓領導的陝西省委臨時宣傳委員會工作,任學校黨支部宣傳委員,西安學生聯合會刊物《學生呼聲》主編,在《學生呼聲》刊物上,發表了《毛澤東和斯諾的談話》,短篇小說《待車》。
1937年,柳青高中畢業,擔負《西北文化日報》副刊編輯,負責西安青年文協黨團工作。當時,「九·一八」事變已發生6年,東北淪陷,華北告急,祖國處於危急存亡之際。柳青利用報刊鼓動人民奮起抗日。是年,平津失守,北京師大、北大和天津北洋工學院部分師生流亡到西安,辦起西北臨時大學,兩月後,柳青考入該校俄文選修班,一邊學習俄文,一邊從事蘇聯文學翻譯。因日本飛機頻繁轟炸,學校於1938年4月遷陝南城固,柳青未去,跟隨八路軍到前方打仗,開始了他的創作活動。
1938年5月至1939年7月,柳青在陝甘寧邊區文協任「海燕」詩歌社秘書,民眾娛樂改進會秘書,做機關黨的工作。翻譯西班牙小說《此路不通》後,與劉祖春等人赴晉西北前線采訪,先後發表了不少通訊報道。
1939年春,回延安隨民眾劇團去陝甘寧邊區9個縣體驗生活。6月回到延安,寫了兩篇小說。8月再度上前線,到晉西南115師獨立支隊2團1營、129師386旅771團任文化教員。1940年10月回延安,在抗聯全工作,先後寫出《誤會》、《犧牲者》、《地雷》、《一天的夥伴》、《廢物》、《被侮辱的女人》、《在故鄉》、《喜事》、《土地的兒子》、《三垧地的買主》等10多篇小說,生動地描繪了抗日軍民的英雄形象。後來,他將這些作品收集在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地雷》中。
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開始。柳青暫時放棄寫作,參加了整風運動。1943年2月,組織派他到米脂縣民豐區呂家檢鄉任文書,他經常深入農村,發展共產黨員,領導群眾開始減租減息,組織大生產運動。繁重的工作,艱苦的農村生活,使他病了一場。在緊張的春夏秋冬里,他讀完5本《斯大林選集》。工作實踐,學習中的啟發,使他原來不願到農村工作的思想感情,起了根本性的轉變。柳青在這個鄉一直工作3年,收集了不少資料。1945年3月6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他的《米脂民豐區三鄉領導變工隊的經驗——三鄉班幹部一攬子會上的總結》。他的長篇小說《種谷記》手稿,也是在這里完成的。1945年10月,柳青帶著《種谷記》手稿,隨軍奔赴東北,開辟解放區。
1946年2月,柳青到達大連,負責接收整頓大眾書店和印刷廠,開始修改《種谷記》。1947年7月,東北光華書店印行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種谷記》。這部作品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率先問世的一部成功著作。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1年10月正式出版,先後印刷7次,發行70萬冊。1946年蔣介石發動了全面內戰。西北國民黨軍胡宗南部於1947年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柳青想回陝北,體驗戰爭生活,後因戰事、交通阻塞被留在冀東參加土地改革半年。
1948年10月回到陝北,解放戰爭已進入大反攻階段,他深入到米脂縣,以著名的「沙家店戰役」中一個糧店支前為題材,用8個多月的時間,廣泛徵集了《銅牆鐵壁》長篇小說的素材。
1949年於秦皇島寫完這部書。人民文學出版社先後於1951年、1958年、1976年13次印刷,發行百萬余冊。之後,柳青參加《中國青年報》的創辦工作,任編委和文藝副刊主編,培養了一批青年作者。後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蘇聯訪問。1952年8月,柳青任陝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主管農業互助合作工作,他深入調查研究,給區鄉幹部、農民講社會發展史,講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親自指導王莽村「七一聯合農業社」,皇甫村「勝利農業社」。使長安農業社運動健康發展,成為陝西和西北的先進典型。1953年3月,辭去長安縣委副書記,保留常委職務,開始定居皇甫村,住在一個破廟里,專門從事長篇小說《創業史》等文學作品的創作。
1960年4月,柳青將《創業史》第一部10萬冊的稿酬16065元,捐給王曲公社做工業基建費用;1961年開始寫《創業史》第二部時,他向中國青年出版社預借5500元稿費,為皇甫村支付高壓電線、電桿費用。1963年到1964年,柳青兩次參加長安縣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他冒著風險,和打擊一大片的極左思潮進行斗爭,保護了一批農村幹部,深得人心。在長安縣,他還寫出《我們這里已是早晨》、《燈塔,照耀著我們吧!》、《1955年秋天在皇甫村》、《王家父子》、《鄰居瑣事》等散文。還寫了《關於王曲人民公社的田間生產點》、《怎樣漚青肥》、《耕畜飼養三字經》、《美學筆記》、《狠透鐵》等作品。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柳青被打成「反動權威」、「黑作家」、「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失去自由,身心受到摧殘。之後,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派人在長安調查一個月之久,寫出《柳青在長安的十五年》的長篇報告,肯定他歷史清白、工作正派,作品經得起歷史考驗。1967年9月,「四人幫」的黑爪牙,到處宣傳抗戰時期柳青在四川搞過特務活動,說他是「特嫌」、文化大革命的幕後「黑手」,再次把他關進「牛棚」,折磨4年之久。在此期間,他的家被搗毀,伴侶馬崴被迫害致死,但他始終立場堅定,不動搖,不妥協,堅持真理,堅決抵制林彪、江青一夥的殘酷迫害。但他的病勢日重,身體漸衰。
1972年,周恩來總理得知柳青病危,批示中央衛生部予以妥善安排,並囑咐陝西省主要負責人對柳青予以照顧。同年國慶節,周總理又讓《人民日報》記者捎話給柳青,希望他搞好身體,寫完四部《創業史》。柳青受到巨大鼓舞,再次精心修改了《銅牆鐵壁》和《創業史》。1978年,於陝西省出版局、省委召開的文藝創作會和《延河》編輯部小說創作座談會上,發表了《生活是創作的基礎》,進一步闡述了美學思想。1978年5月,柳青到北京治病,他想利用醫院的現代化條件,支撐身體,爭取時間,改完《創業史》第二部。但因體質太差,病情嚴重,於6月13日下午5時,不幸逝世,終年62歲。柳青的骨灰分放在北京八寶山公墓和長安皇甫村神禾原墓地。北京和西安分別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李先念、陝西省委、省革委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追悼大會。
柳青是當代著名小說家。他一貫深入生活,幾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農民中間,有著豐厚的生活積累。他的小說大都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生活氣息濃厚,比較真實地反映了近幾十年歷次重大歷史時期農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面貌。其代表作品是《創業史》第一部。由於「四人幫」剝奪了他10多年最寶貴的創作時間,《創業史》的全部創作計劃未能如願完成,這是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大憾事。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雷》(光華書店1947年2月初版),中篇小說《咬透鐵鍬》(載《延河》1958年4月號),長篇小說《種谷記》(山東新華書店1950年3月初版)、《銅牆鐵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9月初版)、《創業史·第一部》(中國青年出版社1960年第:版,該小說最早在《延河》1959年第4—11期上連載)、《創業史·第二部上卷》(中國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創業史·第二部下卷》(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6月)。
㈩ 柳青簡介
柳青,出生於北京,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隨後進入哈佛大學學習,現任滴滴出行總裁。
2002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同年入職高盛亞洲。2008年晉升為高盛亞洲區執行董事,憑借努力,逐步晉升為高盛亞洲區董事總經理。2014年7月,柳青加盟滴滴出任首席運營官,2015年2月升任滴滴總裁。
加入滴滴以來,柳青協助CEO程維將滴滴從單一的計程車叫車信息平台打造成包含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租車、企業版等多條業務線的一站式移動出行平台,並確立了滴滴出行的行業領先地位。同時,柳青還主導了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合並案、蘋果10億美元投資以及收購Uber中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震動業界。
2017年9月,滴滴柳青再次入選《財富》全球最具影響力商界女性,滴滴的全球化發展和內部的多元文化也得到《財富》特別關注。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2019年5月,入選福布斯中國科技女性50榜單。2019年12月18日,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10)柳青的個人介紹擴展閱讀
2012年12月19日,在香港的一場有關「繼承」的論壇上,柳青表示,「在中國的很多行業,早期創業時有利潤可圖,但這種模式未來不一定能繼續傳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業文化未必要帶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謀變。」
2014年8月31日,柳青參加央視財經頻道紀錄片《互聯網時代》的錄制,在與央視主持人王小丫對話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發展時,首次對外回應了此前為業界注目的補貼大戰。
2015年9月7日,柳青出席「2015新網商峰會」並做演講,稱接觸過的地方政府領導都非常清楚要解決中國的國家戰略難題——交通問題。
2016年5月16日,柳青與Apple(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一起乘坐通過滴滴出行叫到的計程車前往Apple Store王府井店參與蘋果舉辦的開發者活動,柳青擔任了此次開發者活動的客串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