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陳長庚雕塑個人介紹

陳長庚雕塑個人介紹

發布時間:2021-01-27 18:56:38

① 景德鎮市老藝人詹昌彬簡介

通過查找雕塑瓷廠保存下來的已故老藝人的歷史檔,共找到如下人員。在解放前,確切地講是在55年成立美術合作社以前在景德鎮市從事有關雕塑行業包括做坯,開作坊,開紅店,幫人畫瓷以及三彩,法翠工種的各個方面老藝人資料。具體名單情況如下:
成型組(151人)
朱尾聲,朱火生,朱義泰,朱桂發,朱聚保,朱艮羅,朱木金,朱仁春,朱新春,朱春發,朱艷春,朱仁義,朱順記,朱永記,朱年保,朱海香,朱順生,朱金秀,朱順仔,朱永生,朱新保,朱茂順,朱義順,朱茂盛,朱茂記,朱毛存,博恆順,博合庭,博傳元,萬興隆,新昌祥,洪義升,洪義興,洪老少,王荃記,王長庚,蔡興順,蔡秀仔,蔡秋蓮,蔡敬標,蔡榮華,蔡迎發,蔡金台,蔡福記,楊德盛,蔡生盛,蔡昌泰,蔡恆記,蔡雨生。蔡永盛,熊元魁,熊再生,熊澄清,黃春生,黃源順,戈家和,戈道清,戈裕泰,戈賀春,饒國良,游來保,游隆盛,游同順,江連發,江元發,天順華,曹勇良,曹禮孚,金運言,金坤起,金細毛,金世英,金光明,金萬福,聶陽喜,金運哲,華電廠,華安廠,建華廠,建中廠,光明廠,藝華廠,丁正生,丁宏順,丁林記,丁冬愛,丁紅椿,丁仁義,詹淑蘭,曾永正,占義勝,曾榮順,曾勝記,孫榮生,孫水英,周華干,周梅,周保元,杜義盛,杜春林,余潡汗,袁義和,袁永庭,彭壽生,彭宏順,陳減元,陳廣順,陳修棟,陳友志,徐學庭,徐林記,徐協和,徐明生,徐順元,徐書榮,徐三保,徐福喜,邱子江,邱子發,邱洪順,劉潤生,劉柏發,崔新發,聶物化,聶順喜,聶永元,聶崇喜,聶伴喜,聶順興,聶來喜,何永根,何老元,方正權,鄒同泉,楊金水,張新喜,章禾仔,李雲生,李吉生,李木生,李生太,黎久興,李銀生,秦松貴,陳墨海,陳火根,陳水生,余細根,金大華瓷廠,培華電瓷廠,瑞昌電瓷廠。
紅店(108)
陳生太,陳南英,劉芳林,劉草芁,劉永興,劉景風,劉濟正,劉明記,劉源發,劉必熙,朱全保,朱炳泰,王冬苟,王顯槐,夏少子,萬榮根,萬保根,萬義順,萬和隆,萬付桶,萬同順,萬鴻泰,萬贏卿,喻火苟,喻順苟,喻文化,喻榮太,江永興,江金生,魏良年,吳怡盛,徐賤根,許堂婆,周隆泰,周生順,周子林,周開發,傅菊根,傅福昌,傅榮茂,增毛仔,曾順發,詹炳記,艾寶生,愛寶和,徐報喜,徐世昌,屠森文,倪家訓,趙水仙,洪爵金,洪正興,洪爵煌,饒海泉,饒永泰,饒華科,饒發明,饒細佬,鄭三德,龔義和,毛本鈞,黃生泰,黃昌生,黃啟賢,楊正明,孫道浮,孫生情,孫道錟,孫金木,孫永森,孫新盛,孫永光,保生昌,彭冬根,彭桃花,葉鳴凱,左振興,鄧洪盛,曹火生,余德金,余炳順,余新發,余元昌,余之非,胡光前,胡前怡,胡祥泰,胡同興,羅木生,羅義生,羅三德,張育英,公和昌,中三淦,汪生泰,汪寶光,童三和,章森和,褚正發,李冬洋,徐發根,徐宏昌,徐恨昌,徐興和,劉正成永,劉大金水,江兵,東華紅店。
三彩法翠(14)
凃金,徐樹椿,徐大堂,徐全根,朱仁義,吳海水,劉正秋,劉義發,劉順發,龔壽根,塗土生,余炳媛元,余春香,陳金花。

② 橫山居士是誰

  1.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專,故號橫山居屬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

  2. 擅長詩文書畫,詩宗白居易、蘇軾七年,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繪畫上,師法沈周,典雅秀麗,與沈周、唐卯、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在書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吳寬的影響寫蘇體,後受他岳父李應禎的影響,學宋元的筆法較多。小楷師法晉唐,力趨健勁。

③ 誰知道「人生漂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的原文,作者及賞析

李白千古高情之作《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子猷佳興發。
萬里浮雲卷碧山。
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
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
玉床金井冰崢嶸。
人生飄忽百年內。
且須酣暢萬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斗雞。
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
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詩作賦北窗里。
萬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聞此皆掉頭。
有如東風射馬耳。
魚目亦笑我。
請與明月同。
驊騮拳局不能食。
蹇驢得志鳴春風。
折楊皇華合流俗。
晉君聽琴枉清角。
巴人誰肯和陽春。
楚地由來賤奇璞。
黃金散盡交不成。
白首為儒身被輕。
一談一笑失顏色。
蒼蠅貝錦喧謗聲。
曾參豈是殺人者。
讒言三及慈母驚。
與君論心握君手。
榮辱於余亦何有。
孔聖猶聞傷鳳麟。
董龍更是何雞狗。
一生傲岸苦不諧。
恩疏媒勞志多乖。
嚴陵高揖漢天子。
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達亦不足貴。
窮亦不足悲。
韓信羞將絳灌比。
禰衡恥逐屠沽兒。
君不見李北海。
英風豪氣今何在。
君不見裴尚書。
土墳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
見此彌將鍾鼎疏。

詩仙加酒仙——雙料神仙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實可謂千古高情! 今日讀之,尤血脈噴張,不能自已.千年前的豪情,竟在這一刻淋漓盡致的發揮了!
朗朗讀之,雖已豪邁之聲充於室,卻仍感意猶未盡。於是奮筆,對這篇千古名作加以略注,以助吾興!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
《世說新語》記載「雪夜訪戴」,王子猷(也就是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個兒子王徽之,書法大家)在某個下雪的夜晚突然想起好友戴逵(戴安道,藝術家,善於作畫、雕塑)。於是冒風雪乘小舟行了一夜,行至戴逵的門前,卻沒敲門而回身折返。俗人不解,王子猷便回答道:「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這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浪漫而高遠的一幕,至情率真的魏晉風度,由此可見一斑!

萬里浮雲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
「浮雲」、「碧山」、「孤月」、「河漢」、「北斗」、「長庚」構成一幅遼闊孤清的星圖,從而營造出了一派高遠而超物的意境。由景入情,「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的感慨促觸發了!我們在探討中西詩之別時,常常會說中國詩重意境,往往會立馬舉出「古道西風瘦馬」,其實,此句的手法之絕妙亦不在秋思之下,仰望水冷而博大的天空,超物之志自然一發不可收拾,何勞其他廢話?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狸膏,用狐狸肉煉成的油脂。狸能捕雞,斗雞時將狸膏塗在雞頭上,對方的雞聞到氣味就畏懼後退。距,雞爪。金距,套在雞爪上的金屬品,使雞爪子更鋒利。鼻息吹虹霓,意指斗雞徒氣焰熏天,不可一世。陳鴻《東城老父傳》記載:玄宗酷愛斗雞,索取長安城內雄雞數千隻養於雞坊,並挑選五百名小兒負責管理,其中個名叫賈昌的,因善於斗雞而得到玄宗的寵幸,被封為五百小兒長,號稱「雞神童」,當時社會上曾流傳著這樣的歌謠:「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天寶八載哥舒翰率大軍強攻吐蕃的石堡城,唐朝三品以上著紫袍,哥舒因功取爵。哥舒翰,本突厥人,以部落為姓。年少時本為輕狂浮誇之徒,後發奮,從軍青海,揚名邊陲。某次戰斗,土藩精騎排三列對從山頂疾馳而下,這本是騎兵慣用戰術,利用強大的沖擊力給地方造成強烈殺傷。哥舒單人匹馬逆其鋒而擊,三列人馬無不摧垮,敗兵而去……西北有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足見其驍勇彪悍!
全詩最菁華莫過此句,兩個「君不能」可謂氣勢澎湃。斗雞榮華,自是不可取。但對於勇力守邊的哥舒翰在這里也持了相當否定的態度。足見經常被我們形容為「政治白痴」的李白老先生亦有事前諸葛亮的時候,哥舒翰在安史之亂中對丑胡安祿山軟了骨頭,一世英名,由此毀去,可悲可嘆!

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東風射馬耳,即當成耳旁風,充耳不聞。

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魚目混珠的時候,魚目竟然取笑明珠。明月,一種名貴的珍珠。
驊騮拳局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意指:良馬受屈,求食不得;跛驢受寵,得意長鳴。

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
中國古代的文化中,不同德性的人享有不同音樂的,如果僭越不符,則會導致天地不容,災難降臨的後果!《折揚》、《黃華》為古代民間流行的兩種通俗的曲調,不必需要太高的德行修養就可以隨便聽,而《清角》則不同了。《韓非子十過》記述,在晉平公要求下,大音樂家師曠演奏一曲叫《清徵》的音樂,竟然引動仙鶴從天降下跳舞。晉平公見此陣勢,繼而要求師曠演奏需要更高德性的《清角》,這一演奏不要緊,竟惹得風雨交加,天地變色。而晉國因此而受到了三年大旱的懲罰,至於晉平公本人,則患了瘙癢的皮膚病,真是吃盡了好奇心過強的虧呀。「陽春白雪」「 下里巴人」膾炙人口,大家耳熟能詳,這里就不加以累贅了。當今之世,符合慣了下里巴人的樂師又怎麼肯重唱陽春白雪呢?
楚地由來賤奇璞,這里的奇璞就是後來成為中國傳國玉溪的和氏璧。相傳春秋時楚人卞和善於相玉,曾以玉璞獻楚厲王,被認為是石頭,砍去了左足。武王繼位後,他再去獻璞,又被認為是欺騙而砍去了右足。

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曾參,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高徒,為人遵紀守法,是子女眼中是好父親,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母親眼中的好兒子。但《戰國策》記載:一個與曾參同姓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去告訴曾母說:「曾參殺了人。」前兩次,曾母都不信,泰然處之,好兒子是不會殺人的。第三次時,她不由得相信了,為了防止官府把她抓起來連坐,便逾牆逃走。由此足見,讒言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孔聖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
論語中記載孔子是不言怪力亂神的,可怪力亂神本身的界定就缺乏標准,孔子曾經鑒定過一節恐龍的大骨頭,但得出的結論竟然是這骨頭是古代巨人族防風氏的。不能不謂不怪!至於這里的「孔聖猶聞傷鳳麟」亦是孔子幾件「怪力亂神」的軼事之一,孔子常常感慨「鳳鳥不至」,來慨嘆自己不被賞識。風鳥本身就很縹緲,肯定不是孔雀。有一次,聽說他聽說麒麟被人捕獲了,便更加悲嘆不已,認為:「吾道窮矣。」
董龍,十六國時前秦的右僕射。他巧言善媚,為國君所寵幸。司空王墮,性情剛峻,嫉惡如仇,每次上朝都不與董龍講話。有人勸他稍稍敷衍,王罵道:「董龍是何雞狗,而令國士與之言乎 !」鐵骨錚錚,讓人傾服。可惜的是,君子斗不過小人,後來王墮被董龍所害,哎。
嚴陵,即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曾與光武帝劉秀同學。劉秀做皇帝後,召見嚴光。嚴長揖不拜,不行君臣之禮。頤,下頷。長劍拄頤,佩帶的長劍幾乎要觸到下頷。這里借指擔任大官。玉階,宮中的台階。事玉階,在皇宮中侍候皇帝。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彼此間討厭,不如不見面。你看老子不爽,老子也看你不爽,大不了不見面,管你是皇帝,還是別的什麼官。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降為淮陰侯後,常稱病不朝,羞與絳、灌等並列。連周勃,灌嬰這樣的人都不放在眼裡,那是怎樣的才華?
禰衡,漢末辭賦家。字正平。少有才辯,長於筆札,性格剛毅傲慢,好侮慢權貴。因拒絕曹操召見,操懷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殺之,罰作鼓史,禰衡則當眾裸身擊鼓,反以《漁陽三撾》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殺之,因遣送與荊州牧劉表。仍不合,又被劉表轉送與江夏太守黃祖。後因冒犯黃祖,終被殺。屠沽兒,殺豬的、賣酒的。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鍾鼎疏。
李北海,即李邕,為李白好友(李白另有一首《上李邕》,值得一讀)。大書法家,為人正直仗義。裴尚書,即裴敦復,唐玄宗時任刑部尚書,與李邕同時被李林甫杖殺。
五湖去,指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助越王打敗吳國,功成身退,泛舟游於五湖。

詩仙終究是詩仙,筆者曾費盡心力,試圖這首高情千古的大作譯作白話,卻終究不倫不類。於是索性只作簡注,所謂字面理解,還是見仁見智得好,然而字面之中蘊含的那千古豪情,卻或許十分相似吧!

④ 孫中山故居資料

廣東 孫中山故居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生在廣東省中山市的翠亨村,並在這里度過了有意義的童年。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成立於1956年,現在的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史跡展覽和翠亨村民居展覽。
孫中山故居是一座融合中、西方建築特點的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其主體建築是1892年由孫中山的大哥孫眉出資、孫中山主持修建的。1892年至1895年間孫中山經常居住於此。孫中山故居於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中山故居陳列館以各種珍貴的文物、圖片等系統地介紹了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跡。
翠亨村民居展覽開展於1991年,它利用了翠亨村的民房並復原、仿建幾所典型的清末民居,再現孫中山故鄉當年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及當地的民俗風情。
另外辟有孫中山先生講演廳、少年孫中山聽故事雕塑、孫中山試驗炸葯遺址、「瑞接長庚」排坊和孫中山先生遺囑亭等參觀景點。
上海 孫中山故居
在上海繁華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的香山路上(原莫利愛路),坐落著一幢歐洲鄉村式樣的小洋房,這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1918年至1925年間在上海的寓所。
自1894年創建興中會,孫中山先生就一直奔波於海內外策動起義、領導革命,自己卻連個固定的住所都沒有。為了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這棟住宅捐贈給他。這里是孫中山生活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也是他思想發展和飛躍的歷史見證地:在這里,孫中山潛心研究革命理論,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完成了《孫文學說》、《實業計劃》等重要著作;在這里,孫中山會見中國共產黨和蘇俄代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完成了他思想上巨大的飛躍;在這里,孫中山召開會議,著手改組國民黨,醞釀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在這里,孫中山舉行記者招待會,向國人發出和平統一祖國的號召……
1924年,孫中山應邀北上共商國是,次年3月12日病逝於北京。宋慶齡料理完孫中山的喪事後回到上海,繼續在此居住。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上海,宋慶齡接受中共方面的勸告,離開了這里。
抗戰勝利後,宋慶齡將此寓所移贈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
地。1949年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這里。1961年3月4日,故居成為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現在故居內的陳設,絕大多數是孫中山和宋慶齡使用過的原件原物,並遵照宋慶齡生前回憶按二、三十年代原樣布置。樓下是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卧室和小客廳,在書房和卧室前,有一間長方形的內陽台。樓旁是汽車間。樓前是一片草坪,圍繞著冬青,香樟和玉蘭等樹木花卉。
上海孫中山故居是世人敬仰的革命聖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許多外國政府的首腦都曾到這里瞻仰,每年有數萬外賓、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和國內觀眾前來瞻仰。
每逢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和逝世紀念日(3月12日),故居內外總是放滿鮮花,上海市領導、各界人士和孫中山先生家屬懷著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孫中山故居,緬懷孫中山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豐功偉績。
孫中山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上海孫中山故居,作為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永遠屹立在中國人民心中。

⑤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歷屆大師

1、第一屆--1979年,33人(排名不分先後)

楊士惠、王樹森、夏長馨、金世權、杜炳臣、吳可男、陳占貴、張永壽、柳家奎、陸涵生、張涌濤、袁文蔚、謝杏生、俞樟根等。

2、第二屆--1988年,63人(排名不分先後)

高祥、盧進橋、王林、顧文霞、王金山、施明德、蔡健生、陸光正、周百琦、周寶庭、陳端鈿、王殿太、房雲璞、葉玉翠、黎仲畦等。

3、第三屆--1993年,64人(排名不分先後)

宋世義、郭石林、劉家福、顧永駿、汪寅仙、張心一、汪士偉、張愛廷、倪東方、林亨雲、林學善、王恩懷、李 進、張廣慶等。

4、第四屆--1997年,45人(排名不分先後)

崔學山、張汝財、金阿山、袁嘉騏、羅代奎、潘德月、王樹文、王耀堂、張京羊、江春源、徐漢棠、周錦雲、虞金順、盧思立等。

5、第五屆--2006年,161人(排名不分先後)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監,經140名專家費一年時間後選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共有161人獲得本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另外254人獲得全國優秀工藝美術創作獎。

汪天穩、卜范增、馬進貴、雙起翔、孔相卿、文乾剛、斗 尕、方文桃、毛正聰、王文定、王芝文、王堅義、王孝誠、王希偉、王懷俊等。

6、第六屆--2012年,78人(排名不分先後)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217號),經國務院批准,開展了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和領導小組審定,確定了78人為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白靜宜、曹加勇、曹亞麟、曹志濤、陳禮忠、陳文斌、陳益晶、陳毅謙、崔 磊、鄧友譜、馮宇平、付國順、甘而可、辜柳希等。

7、第七屆--2018年,87人(排名不分先後)

寸發標、萬紫 王一君、王經民、王冠軍、王淑凝、毛國強、白耀華 包天偉、朱軍成、任星航、劉比建、劉文斌、劉永森 劉廷山等。

(5)陳長庚雕塑個人介紹擴展閱讀:

1、申報要求

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技藝精美,自成流派的符合下列條件並長期從事傳統工藝美術製作的人員,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務院負責傳統工藝美術工作的部門可以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2、申報范圍

(一)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分類是:工藝雕刻、工藝陶瓷、工藝印染、工藝織綉、工藝編結、工藝織毯、漆器工藝、工藝傢具、金屬工藝、首飾工藝、其他工藝,共十一大類。

(二)列入本屆傳統工藝美術大師評審的品種和技藝應符合以下條件:

1、具有百年以上的傳承歷史;

2、技藝精美,世代相傳,自成風格;

3、以天然原材料為主,採用傳統工藝和技術,作品主要以手工製作;

4、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5、在國內外享有聲譽。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網路

⑥ 有關京劇與雕塑的資料

京劇的形成

京劇的形成大約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慶班"入京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萬壽"祝壽。徽班是指演徽調或徽戲的戲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歡迎。繼此,許多徽班接踵而來,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慶、四喜、春台、和春,習稱"四大徽班"。他們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慶擅演整本大戲;四喜長於崑腔劇目;春台多青少年為主的童伶;和春武戲出眾。

1828年以後,一批漢戲演員陸續進入北京。漢戲又名楚調,現名漢劇,以西皮、二黃兩種聲腔為主,尤側重西皮,是流行於湖北的地方戲。由於徽、漢兩個劇種在聲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緣關系,所以漢戲演員在進京後,大都參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為徽班的主要演員,如餘三勝即是。

徽調多為二黃調、高撥子、吹腔、四平調等,間或亦有西皮調、崑腔和弋腔;而漢調演員演的則是西皮調和二黃調。徽、漢兩班合作,兩調合流,經過一個時期的互相融會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從崑曲、弋腔、秦腔不斷汲取營養,終於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第一代京劇演員的成熟和被承認,大約是在1840年左右。

京劇從產生以來曾經有過許多名稱。計有: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黃)、二簧(二黃)、大戲、平劇、舊劇、國劇、京戲、京劇等。
回答者:FinnyIvy - 魔法師 五級 5-28 14:08

京劇簡介

京劇於清光緒年間形成於北京(一說形成於道光年間)。其前身為徽劇,通稱皮簧戲,同治、光緒兩朝,最為盛行。

徽戲進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慶班」。隨後來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諸班,合稱「四大徽班」。

道光年間,漢調進京,被二簧調吸收,形成徽漢二腔合流。嚴格地說,二簧與皮簧兩個名稱應有區別: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調,而皮簧則為包括西皮在內的新的徽調。至清末民初,通稱皮簧戲。光緒、宣統年間,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與同出一源、來自安徽的皮簧聲腔不同,而且更為悅耳動聽,遂稱為「京調」,以示區別。民國以後,上海梨園全部為京班所掌握,於是正式稱京皮簧為「京戲」。「京戲」一名,實創自上海,而後流傳至北京。

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後的事,這時京劇的各種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備,京劇的語言特點已經形成,在角色的行當方面已出現了新的變化,已擁有一批具有京劇特點的劇目,京劇第一代演員也已經出現:余勝三、張二奎、程長庚被稱為老生「三鼎甲」,此外還有老生演員兼京劇劇作家盧勝奎。程長庚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漢調、徽調並吸收崑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時期的其他京劇演員作了更多的努力,對京劇表演藝術的形成貢獻很大,對後世京劇的發展影響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劇音樂屬於板腔體,主要唱腔有二黃、西皮兩個系統,所以京劇也稱「皮黃」。京劇常用唱腔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拔子和吹腔。京劇的傳統劇目約在一千多個,常演的約有三四百個以上,其中除來自徽戲、漢戲、崑曲與秦腔者外,也有相當數量是京劇藝人和民間作家陸續編寫出來的。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摺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京劇形成以來,涌現出大量的優秀演員,他們對京劇的唱腔、表演,以及劇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發展做出了貢獻,形成了許多影響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譚鑫培、汪桂花芬、孫菊仙、汪笑儂、劉鴻聲、王鴻壽、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周信芳、馬連良、楊寶森、譚富英、唐韻笙、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繼先、姜妙香、葉盛蘭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黃月山、李春來、楊小樓、蓋叫天、尚和玉、厲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雲、田桂鳳、陳德霖、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歐陽予倩、馮子和、小翠花、張君秋等、老旦龔雲甫、李多奎等;凈角穆鳳山、黃潤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劉趕三、楊鳴玉(原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長林、肖長華等。此外還有著名琴師孫佑臣、梅 田、徐蘭沅、王少卿、楊寶忠等;著名鼓師杭子和、白登雲、王燮元等。

京劇繼承了皮簧戲的豐富劇目,不僅有屬於二簧系統的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調、撥子等劇目,而且還包括崑腔、高腔、秦腔、羅羅腔、柳枝腔等聲腔劇目。這類傳統劇目,據粗略統計,不下200餘種,豐富多彩,琳琅滿目。其題材和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文戲、武戲、唱功戲、做功戲、對兒戲、摺子戲、群戲、本戲等。如《宇宙鋒》、《玉堂春》、《群英會》、《挑滑車》、《拾玉鐲》、《四進士》、《八大錘》、《空城計》、《霸王別姬》等,數百年來,盛演不絕。在整理傳統劇目的同時,又新編、改編、移植了一大批劇目,如《趙氏孤兒》、《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又創作了一批現代戲,如《紅燈記》、《蘆盪火種》、《 智取威虎山 》、《 杜鵑山 》、《黛諾》等,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雕刻 雕刻技法淺析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的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慰,而且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產生的特殊韻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最有意義的探索是運用各種刀法,恰到好處的體現我們的創作意圖。
刀法好比書法、繪畫中的筆觸,它能起到加強、豐富作品藝術效果的作用。優美的筆觸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了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的心靈與技巧相結合的產物,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用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總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來體現自己創作構思的技術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藝術內容的手段。運刀的轉折、頓挫、凹凸、起伏,都是為了使作品更加生動自然以充分體現木雕的材質美,體現豐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藝術真意的人,在用刀時不是以刀代筆,而是描畫做作,再加膽子小怕刻壞,結果刀法死板匠氣,刻不出木雕的趣味來。因此要多刻多練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
微雕施工面積極小,沒有相當高的書法功底和熟練運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難以完成的,且刻作時,要屏息靜氣,神思集中,一絲不苟.

⑦ 長椿寺的文化博物館

500年的古樹下演繹舊京生活的春夏秋冬,紅牆黃瓦映照歷史文化名人典型場景……
2005年11月30日,依託於明代 「京師首剎」——長椿寺而建的宣南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從即日起,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上的全方位接觸,廣大市民可以感受到宣南文化的異彩紛呈和博大精深。
北京市宣武區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也是北京的建都之始,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造就了宣武區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文化傳統。早在明清兩朝「北京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當以皇城為中心的內城成為宮廷文化集中區域時,處於外城的宣南日益成為士文化與市井文化的展示地。
清朝乾隆年間,朝廷修《四庫全書》,天下文人聚集京城,《四庫全書》總編修紀昀、編修程晉芳等人均住在宣南,他們以琉璃廠為中心,交換書籍、探討學問,形成了最初以士文化為代表的「宣南文化」。
伴隨著宣南文化的興起,各種商業、娛樂業應運而生,大柵欄、天橋等地也因之繁榮,而在這這一地區由外省住京官員和商家建起的眾多會館,在把眾多進京舉子、商家引到宣南的同時,也把各具特色的外省文化融入了這方土地。經過多年的繁衍,宣南文化已集通俗、儒雅和華麗於一身,其文化特色體現為一些具體的文化系列,主要包括以大柵欄地區老字型大小店鋪為代表的傳統商業文化、以天橋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以琉璃廠為代表的京城士文化、以京劇為代表的戲曲文化、以各地會館和名人故居為代表的會館宅邸文化、以牛街為代表的回族文化、以民間諸神為內容的壇廟文化、以魯菜和回民小吃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以大觀園為代表的紅樓文化等九個文化系列。作為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宣南文化體現出了群眾性、多元化以和與時俱進的特點。
宣南文化博物館以宣南文化為主題,生動地展示了宣南地區的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積淀。整個博物館共設有「悠悠宣南」、「宣南士鄉」、「英烈足跡」、「梨園勝景」、「城南樂園」、「百年興商」、「民族團結」、「宣南文化保護開發成果」八個展廳。在展陳布置中,宣南文化博物館打破了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的單純展示,重點通過恢復和營造一些典型場景,向人們展示一種文化精神。
在悠悠宣南展廳,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的題詞「宣南史跡,源遠流長,周封薊城,金建中都,古都北京,始於斯地」概括了宣武區的歷史悠久和文化底蘊深厚;在宣南士鄉展廳,從顧炎武到梁啟超,從倡禁煙、籌變法到興報業、辦教育,明清之際京師城下獨特的「宣南士鄉」文化現象彷彿就在眼前;在梨園勝景展廳,人們不僅可以通過圖片了解京劇在宣南孕育、誕生、成熟、發展的過程,而且可以在特別設計的戲曲舞台前,通過觸摸式電腦屏幕點播喜歡的傳統劇目,真正過一把戲癮;在百年興商展廳中,一條「老字型大小商業街」置身眼前,「沿街」懸掛的各種幌子、招牌,輔以各種傳統手工技藝表演模型,展現出了當年宣南繁榮的商業經濟景象;在宣南文化保護開發成果展廳里,除了現場展示多年來區文物部門收存的一批文物之外,還對宣武區在宣南文化研究、古都風貌保護、品牌活動打造以及文化產業開發等方面所進行的積極嘗試和取得的豐碩成果進行了詳細介紹。
館內展出的孫中山等革命者遺存文物及生平功績,館內展出的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遺存文物及生平功績,向宣南文化博物館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牌匾 。
相對於八個展廳,長椿寺寬闊的庭院為宣南文化的展示提供另外一個空間。其中,藏經閣前一株500年樹齡的古樹使這里別有一番韻味,這棵古樹周圍布置成了民俗文化休閑空間,通過四組反映「下象棋、賣西瓜、捏麵人、逛廟會」等內容的銅像雕塑,人們可以體驗到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里老北京人的休閑方式;而在以前院為主的士人文化空間內,以「禁煙動議起於宣南」和「士人佳話,訪書結緣」為主題的兩組雕塑栩栩如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景觀。據史料記載,長椿寺的藏經閣內原來有一座珍貴的滲金多寶塔,現寶塔收藏在萬壽寺藝術博物館里,但是塔的底座仍然留在藏經閣內。在長椿寺修繕的過程中,文物工作人員又意外地發現了記載寶塔詳情的禮佛多寶塔碑。如今,這座塔碑矗立在大雄寶殿前,見證著長椿寺的滄桑。
為了加強古都風貌的整體保護和宣南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宣武區政府於2002年出台了《宣武區古都風貌保護規劃要點》,明確提出要全面整治牛街禮拜寺、天寧寺、先農壇、法源寺、報國寺、長椿寺等一批重點文物地區的周邊環境,同時在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的基礎上,按照「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紀曉嵐故居、宣南文化博物館等一批宣南文化特色鮮明的博物館、展覽館和紀念館。2002年,宣武區政府在建設長椿街市政道路之時,將位於新舊道路之間包括長椿寺在內的這一塊佔地約2萬平方米的三角地保留下來,並於2002年3月對該地區進行環境整治,在長椿寺南邊建起了一塊佔地1.4公頃的長椿苑休閑廣場。在此基礎上,宣武區政府和市文物局一起,於2003 年3月初開始對長椿寺進行徹底修繕。在修繕工作完成之後,宣武區政府通過展陳布置,將長椿寺打造成了宣南文化博物館。
長椿寺建於明代萬曆二十年(1592年),是皇帝之母李太後下令敕建,由萬曆帝賜額「長椿」,寓意祝願其母健康長壽。明代的長椿寺因為有皇家的庇護,規模宏大、香火鼎盛,成為「京師首剎」。1927年4月28日,革命先驅李大釗被軍閥殺害,即停靈在此。
據北京市宣武區文化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考慮到古建的保護問題,在今後一段時間里,宣南文化博物館將採取每天定量免費發票的形式,接待社會單位和廣大市民的參觀。
宣南文化博物館各廳
悠悠宣南展廳:三千多年以前,在山水環繞的北京小平原上,生活繁衍著我們的先民。傳說中的「幽都」在周武王克殷反商的推動下,誕生了「薊國」,於是有了北京最初的城。歲月交替,代有更迭,由薊城發端,經秦漢、越隋唐、歷遼金、及明清,演繹了古都北京沉雄的歷史。在我們追索北京城歷史演進軌跡時,當不能忘懷——悠悠宣南。
宣南士鄉展廳: 宣南士人文化興起於明代,盛於清朝。清初實行旗民分治,京師南城遂為漢人聚居之地。科舉之盛,各省試子雲集宣南。康(熙)乾(隆)之世,增設博學鴻詞科,廣攬漢族知識分子編修史書,輯釋典籍,直至大規模纂修《四庫全書》,天下鴻儒學士奔走京師,客居宣南。在通達仕途之餘,形成了廣博活躍的學術氛圍和結社唱和的文學環境,產生京師城下的「宣南士鄉」現象,為清代文化繁榮創造了獨特空間。清代中、晚期,國事艱危,一批志在變革圖新的思想家、政治家、志士仁人,在宣南土地上倡禁煙,籌變法,興報業,辦教育,為民族存亡奔走呼號,演出了一幕幕近代中國振聾發聵的悲壯史劇。
英烈足跡展廳:在宣南沃土上,眾多革命先驅站在時代前列,探求民族振興道路,譜寫了一曲曲救國救民、與反動勢力奮勇斗爭的壯麗詩篇。從徐錫麟、秋瑾到孫中山、黃興,從陳獨秀、李大釗到毛澤東、周恩來…… 他們都在此留下了生活、戰斗的光輝足跡。
梨園勝景展廳:中國戲曲歷經八百餘年,傳承悠久,列世界三大古典戲劇之一。從金代院本,元代雜劇,到明清傳奇;從昆(曲)弋(陽腔)繁榮到四大徽班進京;從京劇誕生到走進黃金時代成為「國粹」,都與宣南結下不解之緣。二百年的京劇史,一章一頁都在宣南留下了痕跡。在這片沃土上,產生了程長庚、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馬連良等一代又一代京劇藝術大師。幾百位著名演員居住、生活在宣南幽靜的小巷中。以富連成為代表的眾多戲曲科班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演員,支撐了近百年京劇藝術殿堂。星羅棋布的戲樓劇場提供了京劇繁榮的舞台。精良獨特的器樂、道具、戲裝行業為京劇演出增色生輝。「國劇學會」推動了京劇的學術研究,「梨園公會」凝聚了整個行業的精神。宣南是當之無愧的「京劇之鄉」。
城南樂園展廳:京師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堪稱錦綉斑斕生動鮮活。京師四大廟會之一的土地廟會和抬像出遊的江南城隍廟廟會在宣南雖已消失,但廠甸、天橋仍是宗韻存留。二百年來,新春逛廠甸已成為北京人的習俗。士女雲集,摩肩接踵,空竹、風車、大糖葫蘆伴隨著歡聲笑語。百戲爭艷的天橋,多少驚人的絕技讓人目不暇接。三代「八大怪」永遠被人們懷念。一代代藝術傳人從這里起步成為大師,被人景仰。廠甸與天橋是北京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的標志,是宣南文化獨有的品牌。
百年興商展廳:明永樂初年,於京城商業興盛處設「廊房」,安置商鋪;至清,南城成為國人進京公幹、求學、經商駐足之地。上至官紳,下至平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構成了巨大的市場。於是,宣南地區逐步形成大柵欄、菜市口、琉璃廠、天橋等各具特色、門類齊全的商業區和若干行業性商業街,古玩、玉器、餐飲、金融等業態各異,應有盡有。幾百年來,眾多老字型大小以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誠信的儒商底蘊名揚四海,構成了宣南文化的絢麗風景。
民族團結展廳:北京牛街一帶,是宣南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唐幽州,遼南京時期已有來自北方及西域的少數民族在這里生活、繁衍。元代以後更多的回族人聚集於此。古老的牛街禮拜寺,以其千年的歷史、宏偉的規模聞名於穆斯林世界。淳樸的回族人民,在宣南土地上生息發展。在宗教典籍研究,文化教育普及,傳統醫學繼承領域以及珠寶玉器,飲食小吃等行業的經營上,都取得了獨特的成就。幾百年來,牛街地區漢、回、蒙、維、滿等少數民族和諧相處譜寫了宣南文化色彩鮮明的一章。
宣南文化保護開發成果展廳:改革開放以來,宣南文化作為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世紀80年代,宣武區委、區政府倡導「知宣武、愛宣武」活動,推動了宣南文化的研究,眾多專家學者以極大熱情支持此項工作。區委、區政府積極組織學術研討活動,出版專題著作,制定弘揚宣南文化、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長遠規劃,進一步加強古都風貌保護,打造文化旅遊品牌,繁榮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士人文化空間」雕塑
「士人佳話,訪書結緣」:清代康乾之際,宣南書市興隆,先有慈仁寺,後有琉璃廠。無數文化名人書海淘書、風廊搜秘,以此為風雅樂事,留下許多逸趣傳聞。程晉芳有「冷客攤前問舊書」之句,而孔尚任結識王士禎後感嘆「御車掃徑皆多事,不如慈仁寺里尋。」
「禁煙動議起於宣南」:清朝道光年間(19世紀20—30年代),鴉片泛濫,流毒日甚。民弱國衰,時事艱危。宣南士林精英激於憂患,奮起疾呼禁煙強國。經世愛國思潮在宣南興起。林則徐、黃爵滋、龔自珍、魏源是其中傑出代表。鴻臚寺卿黃爵滋廣集眾議,於道光十八年閏四月上《嚴塞漏卮以培國本》奏摺(即禁煙疏)力主嚴禁鴉片,一時震動朝野、波瀾湖粵。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鼎力支持。林則徐不計個人利害,八次力陳,促成道光皇帝決定禁煙。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⑧ 橫山居士是誰

衡山居士——文徵明(明畫家、文學家)

http://7427.diaosu.cn/

# 姓名:胡建華 [浙江金華]
# 職業:雕塑家
# 個人簡介:
# 1977出生,1997年入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油畫專業。後師從原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陳長庚教授學習中國古代傳統雕塑至今。1996年製作美國紐約護國禪寺浮雕《十八羅漢》。1999年為桐鄉烏鎮製作群 詳細...

⑨ 介紹一下京劇生角

生角屬於五角之一,戲劇角色之一。明清傳奇多扮青壯年男子。

泛指凈、丑之內外的男角色。生的容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清以後又衍化為老生、小生、外、末4個支系。

越劇生角流派主要有尹派、范派、徐派、陸派、畢派和張派。

尹派唱腔的創始人是尹桂芳。尹派代表劇目有《屈原》、《江姐》、《浪盪子》、《紅樓夢》、《西廂記》、《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盤妻索妻》和《沙漠王子》等。

(9)陳長庚雕塑個人介紹擴展閱讀:

京劇老生行又分唱功、做功、靠把和武老生,另有紅生一行,主要扮演關羽。武生扮演擅長武藝的人物,分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類。娃娃生扮演兒童角色,京劇中還有娃娃武生。

生除了紅生某些勾臉的武生之外,其他都是素臉。

純朴雋永、深沉灑脫是尹派唱腔的主要特色。尹派唱腔具有「圓、滑、糯」三大特點,在越劇界影響深遠,在越劇小生中學尹派的佔大多數,有「十生九尹」之稱。

傳人有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宋普南、茅威濤、趙志剛、蕭雅、王君安和張學芬等。

閱讀全文

與陳長庚雕塑個人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