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自我介紹 > 唐文波教授個人介紹

唐文波教授個人介紹

發布時間:2021-01-25 14:53:22

⑴ 教授要求30秒自我介紹,必須清晰、有文化、有內涵,讓人一秒鍾記住你。(名字:石小岸,男士。)

1.
簡單的背景介復紹
2.
2.相關工作經驗制介紹
幾個需要注意的點——
A. 不要只羅列,要用具體事例向面試官證明你做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達成了什麼
B.跟你面試職位聯系緊密的經歷優先,其他工作經歷的依相關度的遞減而優先度遞減。比如你
要去面投行,之前金融相關的經歷肯定要優先考慮,營銷方面的經驗次之。
C相關的技能優勢:
超強的社交能力,做服務業的要求之一就是取悅客戶,客戶開心了才會心甘情願花錢,而這同
時也是很多職位的要求
敢想敢拼
.
自我介紹 是向別人展示你自己的一個重要手段,自我介紹 好不好,甚至直接關繫到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壞及以後交往的順利與否。同時,也是認識自我的手段。
自我介紹 是每一個職場中人都必然要經歷的一件事情,只不過,有的人一年用不上幾次,而有的人則一個星期可能需要做N次。眾所周知,自我介紹是日常工作中與陌生人建立關系、打開局面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讓自己通過自我介紹 或得到對方的認識甚至認可,一種非常重要的職場技術。

⑵ 蕭友梅的個人介紹

蕭友梅先生生平介紹

蕭友梅,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理論家,作曲家。字思鶴,一字雪朋,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 1884 年 1 月 7 日生。 1899 年入廣州時敏學堂,兩年後由學堂堂長率領自費留日。先入東京高師附中,同時在東京音樂學校學聲樂、鋼琴。 1906 年獲廣東省官費留學名額後,入東京帝國文科大學哲學系攻讀教育學,並繼續東京音樂學校的學業。同年經孫中山先生介紹入同盟會。 1909 年在帝國文科大學畢業後回國,參加清政府為留日學生舉行的畢業「殿試」,中「文科」舉人,翌年被清政府委派為學部視事。

1912 年元旦,孫中山就任民國首屆臨時政府大總統時,被委任為總統府秘書員。同年秋再次獲官費赴德留學,同時就讀於萊比錫大學和萊比錫音樂院,並於 1916 年秋以第一篇系統研究我國民族樂隊歷史的專論——《 17 世紀以前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的研究》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20 年初回國後,先任教育部編審員兼北京高師附屬實驗小學主任。次年受北大聘,任該校講師及所屬音樂研究會導師,並與趙元任等發起成立樂友社。同年復奉教育部長蔡元培命創建北京女子高師音樂體育科;分科後任音樂科主任,為我國大專院校第一個音樂系科的設置立下了頭功。 1922 年北大將所屬音樂研究會改組為附設音樂傳習所後,又同時應聘為這所我國第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高等音樂教育機構的教務主任,並在該所成立了我國第一支基本由國人組成的附設小型管弦樂隊,親任指揮。

1927 年秋,經向南京政府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建議並被採納後,赴上海籌建我國第一所獨立建制的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國立音樂院。成立後任教務主任兼理論作曲組主任,同年冬任代理院長。 1929 年學院改制為音樂專科學校後留任校長,直至辭世。
作為愛國者,他始終關注民族命運的安危。 1928 年「五·三慘境案」發生後,創作了《國難歌》和《國恥》。 1931 年「九·一八事變」期間,又譜寫了傳唱一時的救唱歌曲《從軍歌》。抗戰爆發後雖身陷孤島,處境險惡,且貧病交困,卻拒不附逆,且蓄鬍明志,更顯高風亮節。

蕭友梅先生在留德期間所作《 D 大調弦樂四重奏》是我國第一部弦樂四重奏。所作以中小學校學生為對象的《今樂初集》( 1922 )和《新歌初集》( 1923 ),是我國最早出版的兩本教材歌曲和個人作品專集;收入前者的《問》,為其最有影響的代表作,曾在當時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廣為傳唱, 1924 年為紀念「五四運動」 5 周年而作的《五四紀念愛國歌》,則是我國最早謳歌這場偉大運動的曲作。作於 1930 年的《秋思》則是我國第一首大提琴獨奏曲。作為一校之長,主持校政也頗多具有遠見卓識且為後人仿效的創舉。學校成立之初即根據國情,於傳授西方作曲理論及表演藝術的各學科組之外,增設傳授我國民族樂器演奏技術的國樂組,並親自主講有關我國古代音樂史的「舊樂沿革」。從 1930 年起,又與黃自等先後發起成立樂藝社和音樂藝文社,組織力量編輯出版校刊《音》和《樂藝》《音樂雜志》《音樂月刊》《林鍾》等定期或不定期刊物。學校工作之餘,還從事著述和創作,編撰小提琴、和聲學、普通樂學等教科書。

蕭友梅先生對中國音樂文化事業做出的卓絕貢獻將永遠為後人銘記!

⑶ 李銑個人介紹

李銑,1940年1月出生於遼陽市。中共黨員。教授,葯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首批沈陽市優秀專家。

⑷ 蕭友梅個人介紹

蕭友梅先生生平介紹

蕭友梅,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理論家,作曲家。字思鶴,一字雪朋,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 1884 年 1 月 7 日生。 1899 年入廣州時敏學堂,兩年後由學堂堂長率領自費留日。先入東京高師附中,同時在東京音樂學校學聲樂、鋼琴。 1906 年獲廣東省官費留學名額後,入東京帝國文科大學哲學系攻讀教育學,並繼續東京音樂學校的學業。同年經孫中山先生介紹入同盟會。 1909 年在帝國文科大學畢業後回國,參加清政府為留日學生舉行的畢業「殿試」,中「文科」舉人,翌年被清政府委派為學部視事。

1912 年元旦,孫中山就任民國首屆臨時政府大總統時,被委任為總統府秘書員。同年秋再次獲官費赴德留學,同時就讀於萊比錫大學和萊比錫音樂院,並於 1916 年秋以第一篇系統研究我國民族樂隊歷史的專論——《 17 世紀以前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的研究》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20 年初回國後,先任教育部編審員兼北京高師附屬實驗小學主任。次年受北大聘,任該校講師及所屬音樂研究會導師,並與趙元任等發起成立樂友社。同年復奉教育部長蔡元培命創建北京女子高師音樂體育科;分科後任音樂科主任,為我國大專院校第一個音樂系科的設置立下了頭功。 1922 年北大將所屬音樂研究會改組為附設音樂傳習所後,又同時應聘為這所我國第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高等音樂教育機構的教務主任,並在該所成立了我國第一支基本由國人組成的附設小型管弦樂隊,親任指揮。

1927 年秋,經向南京政府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建議並被採納後,赴上海籌建我國第一所獨立建制的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國立音樂院。成立後任教務主任兼理論作曲組主任,同年冬任代理院長。 1929 年學院改制為音樂專科學校後留任校長,直至辭世。
作為愛國者,他始終關注民族命運的安危。 1928 年「五·三慘境案」發生後,創作了《國難歌》和《國恥》。 1931 年「九·一八事變」期間,又譜寫了傳唱一時的救唱歌曲《從軍歌》。抗戰爆發後雖身陷孤島,處境險惡,且貧病交困,卻拒不附逆,且蓄鬍明志,更顯高風亮節。

蕭友梅先生在留德期間所作《 D 大調弦樂四重奏》是我國第一部弦樂四重奏。所作以中小學校學生為對象的《今樂初集》( 1922 )和《新歌初集》( 1923 ),是我國最早出版的兩本教材歌曲和個人作品專集;收入前者的《問》,為其最有影響的代表作,曾在當時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廣為傳唱, 1924 年為紀念「五四運動」 5 周年而作的《五四紀念愛國歌》,則是我國最早謳歌這場偉大運動的曲作。作於 1930 年的《秋思》則是我國第一首大提琴獨奏曲。作為一校之長,主持校政也頗多具有遠見卓識且為後人仿效的創舉。學校成立之初即根據國情,於傳授西方作曲理論及表演藝術的各學科組之外,增設傳授我國民族樂器演奏技術的國樂組,並親自主講有關我國古代音樂史的「舊樂沿革」。從 1930 年起,又與黃自等先後發起成立樂藝社和音樂藝文社,組織力量編輯出版校刊《音》和《樂藝》《音樂雜志》《音樂月刊》《林鍾》等定期或不定期刊物。學校工作之餘,還從事著述和創作,編撰小提琴、和聲學、普通樂學等教科書。

蕭友梅先生對中國音樂文化事業做出的卓絕貢獻將永遠為後人銘記!

⑸ 朱鋒教授的簡介

朱翔,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府顧問、專家咨詢組成員。主持湖南省重點科研項目多項,如《湖南省「十五」期間和到2015年城市化進程研究》、《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控制規劃研究》、《長沙市桔子洲旅遊開發規劃》、《南洞庭湖濕地生態旅遊開發規劃》等;還主持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洞庭湖水災減災的經濟學研究》,系統地提出了構建環洞庭湖經濟圈的區域發展戰略。這些研究大部分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參與主持湖南省重點科研項目3項:《三峽建壩後洞庭湖區環境生態變化趨勢及對策研究》、《湖南省山河庫湖開發整治規劃綱要》、《湖南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研究》;參與我省與長沙市「十五」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參與國家教育改革重大項目,擔任國家新版中學地理教材主編。2001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現兼任教育部課程核心組成員,湖南省經濟發展規劃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朱翔,上海廣電旅行社導游員。2005年榮獲首屆上海市導游大賽中文組第一名,並於同年免試晉升國家中級導游員;2006年被列為全國優秀導游員候選人;2007年榮獲第二屆上海市導游大賽中文組三等獎,被評選為上海市徐家匯旅遊宣傳大使;2008年榮獲上海市紅色旅遊導游大賽冠軍。主持導游棲息地論壇華東版、第一導游網論壇相關管理工作,並於2007、2008、2009年連續三次主持華東導游大會。為上海市著名導游員。
上海浦江之聲廣播電台「明星導游帶你游」節目、國內著名網站-----東方網、《文匯報》、《解放日報》等曾經專文介紹過其導游工作經歷。朱翔熱愛文學寫作,少年時期曾應邀遠赴東北擔任某文學雜志編輯。近年來,其文學作品散見於《青少年日記》、《日記報》、《新民晚報》、《南風》等國內多家報刊,達70萬字。並入集、獲獎。

⑹ 劉劍鋒的個人介紹

1985年畢業於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曾在音樂大師賀綠汀的關懷下,師從陸華柏、版劉已明教授學習作曲。創權作發表各類音樂曲藝作品600餘件,並創作歌劇及地方戲曲多部,50餘件作品獲獎,由其編曲的湖南常德絲弦《追針》被載入《中國大網路全書》戲曲曲藝卷,部分作品被介紹到海外,有的作品曾被編入中小學音樂教材。曾出版創作歌曲集《我的愛永遠年輕》,曲藝演唱集《追針》和《湘江夜航》,散文集《愛美就是愛生活》,出版個人音樂作品CD專輯《士兵的歌謠》。
曾發表文藝評論和論文50餘篇,多次獲獎,撰寫的雜技論文《精品與市場》獲全國藝術類論文金獅獎,《人民日報》刊載並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播。曾擔任《驚濤》、《歸途如虹》、《羊城暴動》等多部大型電視劇的製片人或策劃人。
參與策劃多台文藝晚會並擔任藝術總監,有的晚會在海外長期巡迴演出受到歡迎。

⑺ 梁實秋的個人介紹

梁實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縣,生於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

1915年秋考入清華大學。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第一篇翻譯小說《葯商的妻》1920年9月發表於《清華周刊》增刊第6期。第一篇散文詩《荷水池畔》發表於1921年5月28日《晨報》第7版。1923年畢業後赴美留學,1926年回國任教於南京東南大學。第二年到上海編輯《時事新報》副刊《青光》,同時與張禹九合編《苦茶》雜志。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義,發表不少詩作。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時受新人文主義者白壁德影響較深。他的代表性論文《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1926年在《晨報副鐫》發表,認為中國新文學存在浪漫主義混亂傾向,主張在理性指引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進行文學創作。1930年,楊振聲邀請他到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1932年到天津編《益世報》幅刊《文學周刊》。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後主編過《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七七事變,離家獨身到後方。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到重慶編譯館主持翻譯委員會並擔任教科書編輯委員會常委,年底開始編輯《中央日報》副刊《平明》。抗戰勝利後回北平任師大英語系教授。1949年到台灣,任台灣師范學院(後改師范大學)英語系教授,後兼系主任,再後又兼文學院長。1961年起專任師大英語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40歲以後著力較多的是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著作書目:

《冬夜草兒評論》(評論)與聞一多合著,1923(自費刊印)

《浪漫的與古典的》(評論集)1927,新月

《罵人的藝術》(雜文集)1927,新月

《文學的紀律》(評論集)1928,新月

《偏見集》(評論集)1934,台.正中

《約翰孫》(評論)1934,商務

《雅舍小品》(散文集)1949,台.正中

《實秋自選集》1954,台北勝利書局

《談徐志摩》(散文)1958,遠東

《梁實秋選集》1961,台北新陸出版社

《清華八年》(散文)1962,重光

《秋室雜文》1963,文星

《文學因緣》(散文)1964,文星

《談聞一多》(散文)1967,傳記文學

《秋室雜憶》(散文)1969,傳記文學

《略談中西文化》1970,台北進學書局

《實秋雜文》1970,仙人掌

《關於魯迅》1970,台北愛眉出版社

《實秋文存》1971,藍燈

《西雅圖雜記》(散文)1972,遠東

《雅舍小品續集》 1973,台.正中

《看雲集》(散文)1974,志文

《槐園夢憶》(散文)1974,遠東

《梁實秋自選集》 1975,黎明

《梁實秋論文學》 1978,時報

《梁實秋札記》1978,時報

《白貓王子及其他》(散文)1980,九歌

《雅舍小品》(3、4集)1982一1986,台.正中

《雅舍雜文》 1983,台.正中

《雅舍談吃》(散文集)1986,九歌

《英國文學史》1985,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公司

翻譯書目:

《阿伯拉與哀綠綺斯的情書》(散文集)英國密爾頓著,1928,新月

《結婚集》(短篇小說集)瑞典斯特林堡著,1930,中華

《潘彼得》(小說)英國巴利著,1930,商務

《西塞羅文錄》 羅馬西塞羅著,1933,商務

《職工馬南傳》(長篇小說)英國哀里奧特著,1932,商務

《威尼斯商人》(劇本)英國莎土比亞著,1936,商務

《奧賽羅》(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1936,商務

《哈盂雷特》(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1936,商務

《暴風雨》(劇本)英國莎士比亞著, 1937,商務

《吉爾菲先生之情史》1944,黃河書局

《情史》英國喬治.艾略特著,1945,重慶黃河出版社

《咆哮山莊》(長篇小說)英國 E.勃朗特著,1955,台.商務

《百獸圖》英國奧威爾著,1956,台.正中

《莎士比亞戲劇集20種》 1967,文星

《雅舍譯叢》(詩文集)1985,皇冠

《莎士比亞全集》(戲劇37集、詩3集)1986,遠東

⑻ 馮培忠老師個人介紹

馮培忠,男,1976年生,工學博士。
2007.03博士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學專業。
2007.04調入中國礦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
曾經參與導師曲選輝教授國家973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多項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合作發表論文1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本科畢業被評為中國礦業大學「優秀畢業生」、碩士期間多次榮獲中國礦業大學「優秀學生」稱號、於2002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會幹部」。博士期間榮獲「北京科技大學首屆研究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獎」,並多次榮獲北京科技大學「優秀三好研究生」稱號。
目前主持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啟動基金和企業委託課題各一項。參與山東省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各一項。
近年來主要圍繞高溫材料MoSi2展開研究,對於MoSi2物理和力學性能的提高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探討,主要專注於MoSi2發熱材料的研究。以自蔓延高溫合成的MoSi2為原料,通過添加粘結劑,最後獲得了溫度達到1800℃的MoSi2發熱材料,所得研究成果引起了相關行業的廣泛關注。
制備的MoSi2發熱元件在氧化性氣氛和其他特殊氣氛中表現優異,得到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日本TDK(大連、廈門)等公司的認可;制備的矽片快速熱處理爐專用復雜形狀MoSi2發熱部件得到日本日立、夏普等公司的認可。
目前給本科生講授《工程材料與成形技術》和《工程材料》等課程,已發表教學論文2篇。

主要學術論著 :
MoSi_2發熱元件的高溫失效行為分析

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MoSi_2 matrix composites

陶瓷礦物改性MoSi_2發熱元件的組織結構和性能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behavior of MoSi_2 powders

二硅化鉬發熱元件的多樣化及其發展趨勢

MoSi_2基復合材料的高溫裂紋自癒合行為

Effect of the composition of starting materials of Mo–Si on the mechanically inced self-propagating reaction

Mechanically activated reactive synthesis of refractory molybdenum and tungsten silicides

閱讀全文

與唐文波教授個人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