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国庞统的事迹
与诸葛亮比阵法、拜水镜先生为师………
Ⅱ 庞统简介
庞统(179年-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
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
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在南郡争夺战,战胜曹仁后,占领南郡领为太守。庞统在周瑜南郡太守任下,担任功曹。后周瑜病卒,庞统前往江东吊丧,遇到闻名而来的陆绩、顾邵、全琮等。庞统认为全琮:“你好施予、慕贤明,有点像汝南人樊子昭。
虽然智力不多,但仍是一时的佳话。”又认为:“陆绩有驮马的脚力,而顾邵则有驮牛能负重走远路的能力。”有人便问:“如你所见,陆𪟝较优胜?”庞统解释:“驮马虽厉害,但只能负起一人。但驮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负又岂止一人!”
于是顾邵招待庞统留宿,并问道:“你评价过如此多名人,我与你如何?”庞统说:“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教化世俗,荐举人物,我不及你;但论帝王的秘策,揽、倚、伏的精要,我则较有利。)”
众人受到庞统点评后都十分满意,更与他结为朋友,说道:“当天下太平时,一定与您谈尽四海之士。”
刘备督管荆州后,用庞统为耒阳令,但在任内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寄书信给刘备为庞统引荐并加以说话:“庞士元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为治中、别驾的职任,才展示出其杰出的才华。”诸葛亮亦加以推荐,使刘备再任用他,任治中从事。其待遇与诸葛亮差不多,后同升为军师中郎将。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描述庞统任耒阳县令,张飞去监视期间,庞统就将百余日所累积的公务全按部处理。这事件的蓝本就是在《三国志·蜀志十一·杨洪传》裴注引陈寿另一著作《益部耆旧传杂记》里的何祗。
之后跟随刘备进入川蜀,并提出直接杀害刘璋,大军征伐川蜀方案,但刘备不从。后来刘备与刘璋决裂,庞统再提出上、中、下三策取蜀:
上策:“立即秘密挑选精兵强将,昼夜兼程不停赶路,突袭都城成都;刘璋不懂军事,平时又没有准备,大军突至,一举可定,这就是上策。”
中策:“白水关是通往成都之咽喉,又是返回荆州必经之路,此关隘由杨怀、高沛二人镇守,杨怀、高沛是刘璋手下名将,各持强兵,据守关隘、山谷,听闻他们曾数次上书劝谏刘璋,希望发还将军回荆州。
将军你可派人到他们处问候,说荆州有紧急军务,要还军救助,并假装收拾行装,装作要离开川蜀;此二人既服于你的英名,又为你的离去而高兴,我推想他们必定乘轻骑来求见,你藉以捉拿他们,夺取他们的士兵,向成都进攻,这就是中策。”
下策:“暂罢取蜀计划,立即退还白帝城,与荆州军队合兵一处,徐图进取,慢慢消灭刘璋,这就是下策。”
更认为:“若是还沈吟不做行动,大军即将受困,不可再等了。”刘备认为上策过急,下策又太缓,故依采取中策而行。先斩杨怀、高沛,夺取白水关确保畅通回荆州之路,又进据涪城,再攻成都,所向披靡。
当大军经过涪城时,刘备大宴众人,饮酒作乐,并对庞统说:“今日的宴会,真是乐事。”但庞统责备:“攻打别人的领土,还在饮酒作乐,此非仁者的兵法。”道破刘备的野心,当时酒醉的刘备愤怒地说:“当年周朝武王克殷,既唱歌,又跳舞,难道他不是仁者?你说话不当,快些离开!”于是庞统离席引退。
后来,刘备感到悔意,请庞统还席,庞统便回到坐位。不过,庞统没有多谢刘备请他回来,却自己在饮食,神色自若。刘备问他说:“你认为当时,是何人的过失?”庞统答道:“是君臣皆错。”刘备大笑,继续宴乐。
刘备进攻雒城时,庞统率军攻城,被守军的流矢所射中而身亡,年仅36岁。刘备为之痛惜、流泪,诸葛亮也亲自前往拜祭,更升其父为谏议大夫。后追赐关内侯,260年九月,追谥为靖侯。
(2)三国时期庞统个人简历d扩展阅读:
落凤坡庞统祠墓
庞统祠墓又名龙凤祠。在四川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侧。庞统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王屏蕃乱蜀,墓、祠均毁。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复,现存大门、正殿、两侧亭、栖凤殿,祠外为庞统墓。
祠、墓周围松柏千株,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祠内天井有大柏两株,相传是张飞所栽。正门、侧门皆刻有楹联匾对:“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正殿背后的石壁上,刻有晋代陈寿撰的庞靖侯传。二马亭分建于两侧,一个是白马亭,一个是胭脂亭,二亭象征刘备、庞统换马之事。
庞统祠墓位于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
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自成方阵。祠墓旁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有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的将台,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
Ⅲ 三国庞统的故事
主要有
庞统密献连环计
庞统惨死落凤坡
庞统当知县
庞统测字
Ⅳ 三国时庞统的简介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黄忠,字汉升,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
(4)三国时期庞统个人简历d扩展阅读
公元212年,在西蜀做客的刘备与西蜀主人刘璋反目,刘备依据军师庞统的计策,干脆进攻四川。庞统向刘备献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派出一股奇兵,出其不意突袭成都,一次性解决问题,免得夜长梦多,“大军卒至,一举便定”,这是颇有风险但也是见效最快、成果最大的策略。
中策是假装要撤回荆州,约刘璋守将杨怀、高沛来相见,诱杀二人,占据关隘,取得其手下的兵力,再向成都进兵;下策就回师荆州,再慢慢图谋西川。
策略有没有用,往往要看执行者的性格。刘备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批创业者,敢于冒险,也讲究周全。他的这种性格不适合在北方发展,因为北方的局势瞬息万变,又没有天险,难以做到周全。
但在四川则行得通,因为四川地势险要,敌人明确,局势发展相对较缓慢,可以从容实施战略计划。庞统也是看中了老板的这种性格,才提出上中下三策供其选择。
刘备最终实施了中策,一路顺利地攻向成都。在一次庆功宴上,刘备不免有些得意忘形,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的回应如果放到现在,倒是有点像传说中的小明。
他敲打老板说:侵略别人的地盘,做得很不地道,你还好意思这么开心。刘备怒了,说:滚出去,“宜速起出”。庞统依言滚出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庞统:三国时代的"小明" 曾被刘备要求"滚出去"Ⅳ 三国庞统出生年月何时
庞统出生时间:179年2月19日(农历正月二十六)。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回,但是表面看上去答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 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Ⅵ 《三国演义》中庞统的事迹有哪些
文中说:“纵观整部三国,他那无限的智慧只得到了极其可怜的体现”,那么就让
我们来看看庞统的功绩。
第一,献连环计,使曹操战船用铁索连环,促使周郎火烧赤壁。能够只身骗得
蒋干信任,介绍到曹营,施展辩才,夸耀曹操功绩,取得曹操信任,与众谋士“同说兵
机,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使“操深敬服,殷勤相待”,这是没有真本事的人所不
可能做到的。借醉引出妙策,使身经百战的沙场老狐狸曹操“下席而谢”。能够在成功
献计之后,找到合理的借口(劝降江左豪杰)离开,还摆出官面堂皇的理由(非为富贵
,但欲救万民耳),曹操怎么能够不放人?庞统把握人物心理把握的相当好。
第二,耒阳县凤雏理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
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
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庞统真高人也,果然非百里之才,能够在半天时间内处理百余天的公务,可见庞统是个
讲究效率的人。而且确实有处理事务的才能,只是不屑于处理这百里小县。
第三,议取西蜀。“玄德独坐沉吟。庞统进曰:“事当决而不决者,
愚人也。主公高明,何多疑耶?”玄德问曰:“以公之意,当复何如?”统曰:“荆州
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益州户口百万,土广财富,可资大业。今幸张松、法
正为内助,此天赐也。何必疑哉?”玄德曰:“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
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
义于天下,吾不忍也。”庞统笑曰:“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
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
道也。若事定之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主公
幸熟思焉。”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
可见,庞统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战略家,看到了荆州的潜在危险,看到了益州的
战略重要性,看到了时机的重要性,而且有着极好的辩才,能够使固执的刘备“恍然”
,最终迈出具有决定性的一步。其中,庞统的贡献不可磨灭。
第四,献上中下三计。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
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
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
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玄德曰
:“军师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
刘备毁书辱使,前功尽弃,在这危急关头,庞统能够冷静思考,分析形势,尽谋士
之极至,让君主来决断。ps:我觉得庞统知道上计危险太大,下计速度太慢,中计比较
稳妥,而且推进速度不慢,故意让献上三条计,让刘备来选,其实他猜得到刘备会选中
计,之所以说出另外两条只是为了让刘备对比一下。
第五,识破杨怀、高沛行刺之计。“正说间,忽起一阵旋风,把马前
“帅”字旗吹倒。玄德问庞统曰:“此何兆也?”统曰:“此警报也,杨怀、高沛二人
必有行刺之意,宜善防之。”“庞统叱左右搜其身畔,果然各搜出利刃一口。”
其他方面,1、挂剑夜读孙吴兵法,可见庞统文武双全,勤奋好学;
2、面见孙权,不卑不亢,有文人傲骨;
3、识破诸葛亮吊孝之计;
4、调解黄忠魏延争功;
5、办事果断,喝斩二将;
6、先斩后奏,令魏延舞剑;
7、肚量宽广,不记刘备酒后之言;
待补充。
庞统一生最大的败笔:分兵进攻雒城。庞统低估了张任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蜀将领
,没有料到小路的埋伏,惨死落凤坡。但是毕竟暇不掩玉,圣人云:“人谁无过?过而
能改,善莫大焉!”,然而苍天呢,你为何不给凤雏一个改过的机会呢?
庞统之死在于计谋未能得到全部施展,如果在涪城之会的时候,刘备摒弃所谓的仁
义,狠下杀手,早就除掉了刘璋,西川唾手可得,何用折损张松,何用折损庞统?(难
道长得丑就这么命苦么?)
庞统之才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体现,难道还不够么?对比一下,程昱
、荀攸、荀口、张昭、鲁肃、法正、马良,哪一个能够比得上庞统的这五大功,七小绩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几个人物出场那么长时间,怎不见其功绩?
可见,庞统是名副其实的凤雏,是未能得到施展的英雄
Ⅶ 三国演义中的庞统的人物介绍
长得超丑,智慧超群,字凤雏,刘备攻打蜀地时被张任在落凤坡乱箭射死,享年三十六岁
Ⅷ 三国庞统是谁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 不久,郡中任命庞统为功曹。庞统有知人之明,他喜欢评判人品高下,乐于培植养成别人的声望,但是他称赞别人时,往往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多有溢美之辞。 时人们觉得奇怪,问其原故。庞统说:“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兼任南郡太守,庞统仍为功曹。周瑜去世,庞统送葬到吴地。吴人多闻其名,因此,当他要西返荆州时,众多知名人士齐会昌门,为他送行,陆绩、顾劭、全琮都参加了聚会。庞统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陆绩、顾劭对庞统说:“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于是,庞统跟他们深相结交而归。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入益州共拒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秘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进言,他说:“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当可成就大业。”刘备仍然担心:“如今与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庞统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枷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还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能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了先机。”刘备认为庞统说得有理,决定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而自己则带领庞统,率领数万兵士进入益州。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璋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增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隘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命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 此时的刘备实力大增,已有部众三万多人,车马整顿,兵甲鲜明,粮秣充足,士气振作。但他并末立即去进攻张鲁,而是停在葭萌,厚树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在葭萌关屯驻已经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庞统起身而退。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若。刘备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说:“君臣俱失”(《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裴松之评价刘备和庞统的这次争论说:“谋袭刘璋,计虽出于统,然违义成功,本由诡道,心既内疚,则欢情自戢,故闻备称乐之言,不觉率尔而对也。备酣宴失时,事同乐祸,自比武王,曾无愧色,此备有非而统无失。其言‘君臣皆失’,盖分谤之言耳。” 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在庞统墓约2公里处,有刘备为其建的祠墓,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宋代文人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曾作诗一首: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点评:庞统善能知人,议论英发,多出奇计,言必有中,实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叹惋。
Ⅸ 求《三国演义》庞统的详细资料。。
http://ke..com/view/16700.html?wtp=tt 里面来有源许多庞统资料
Ⅹ 三国里庞统是什么人物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回士,与诸葛答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总结:凤雏先生在三国中可以说是除了诸葛亮以外极其有名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