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1924年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创办之初,便设有中国文学系。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内设考古、语言、历史、民俗四学会。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语言历史研究所)改组为文科研究所,设中国文学部和历史学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1939年,中文系又称中国文学系。抗日战争时期,中文系师生迁至云南瀓江和广东坪石、梅州市梅县区等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办学。1946年,语言学系成立。1953年院系调整,中文系又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系与语言历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语言学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1954年,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该系部分教师转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设新闻专业,次年,该专业并入暨南大学。1981年,中文系设立汉语培训中心,1992年,该中心并入外国语学院。多年来,中文系本科只设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达500多人。近年来,研究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准逐年提高。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近400人,其中博士生160余人。89年来,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在不同领域表现卓越,赢得了较高赞誉。
B. 刘立新的个人简历
刘立新,抄女,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袭学院副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198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任教,曾赴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比利时国立根特大学中文系、英国牛津大学中文系访学任教。
C. 中文系的作者简介
李师江,男,1974年生于福建宁德,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台湾出版《比爱情更假》、《肉》、《她们都挺棒的》等四部作品,内地出版长篇小说《逍遥游》,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被媒体称为“继王朔之后最具叙事魅力的小说怪才”。2007年推出长篇力作《福寿春》。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日等语言。《像曹操一样活着》是其第一部历史作品。
D. 南昌大学中文系的南昌大学中文系简介
南昌大学中文系原为江西大学中文系,创办于1958年。1965年5月,经过7年建设,已初具规模的中文系迁入瑞金办江大分校,实行“半工半读”。1968年10月随着江西大学撤消,中文系解散。1972年10月,江西大学复校,恢复中文系。中文系重新起步,至1993年教学、科研以及学科规模均有很大的发展。1993年5月,江西省省委省政府决策,国家教委批准,原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建立文、理、工结合的南昌大学,遂改称南昌大学中文系。
中文系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点一级学科,覆盖了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全日制本科专业有 “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和“对外汉语”三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2006年被列为南昌大学八大强势学科之一。
中文系含有全省唯一的文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赣学”子项目“赣客方言研究”,三个省级高校重点学科即“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赣客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并设有赣文化与古籍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中文系图书资料室拥有10万册藏书,拥有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应用语言学中心实验室、普通话语音室,实验设施已达到同类高校文科一流水平。
中文系现有5门省级优质课程,即: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世界华文文学。 其中“现代汉语”课程于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在本科教学中,中文系一向注重广博与专深、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出了“双基五个一工程”,即:阅读一百部名著,练就一手过硬的文章,一手漂亮的书法,一手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中文系学生综合素质好,一次性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中文系是江西省高教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秘书学”的主考单位,培养了数万名中文专业自考人才。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五个硕士点还承担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2001年,南昌大学成立普通话测试站,挂靠中文系,承担了全校师生以及周围一些单位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
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多年来接收了来自美、英、德、日、韩等国的留学生,2005年,中文系协助学校创办了法国第一所孔子学院——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并协助学校承担国家商务部的国际文化合作交流培训项目――非洲国家教育部门(汉语教学)官员研修班, 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E.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中文系简介
1952年院系调抄整后,改称中国语袭言文学系,并在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基础上设立新闻专业(1958年转中国人民大学);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大,加强了语言学专业(后改称汉语语言学专业,并于2002年又增设应用语言学专业);1959年设立了古典文献专业:这也就继承传统的文学、语言、古文献三足鼎立局面。
目前北大中文系共设有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此外中文系还设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全系现共有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典文献学;有11个硕士点24个专业方向,以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文系也是最早入选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F. 曹文轩的个人简介
曹文轩,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版任教。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权,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评委会评委。
1、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根鸟》 、《细米》、《青铜葵花》等。
2、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 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3、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多次在各地进行演讲。
G. 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简介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4人。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院党政办公室、院继续教育办公室、武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机构。
学院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高校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高校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高校特色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写作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国学与汉学等。开办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学院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文﹑史﹑哲合办),有三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即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中心﹑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应用中文研究所﹑写作研究所、明清文学研究所﹑闻一多研究室、黄侃研究室等研究机构。
文学院学术力量雄厚,新时期以来,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如陆耀东、易竹贤、陈美兰、孙党伯、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等教授,以及已故的龙泉明、李步嘉教授。现有中青年知名学者(按姓氏拼音排列):陈国恩、陈水云、陈顺智、陈文新、程水金、樊星、方长安、冯黎明、金宏宇、李建中、李中华、卢烈红、罗积勇、骆瑞鹤、刘礼堂、尚永亮、唐铁惠、涂险峰、万献初、王兆鹏、吴天明、席嘉、萧国政、熊礼汇、於可训、张箭飞、张杰、张洁、张荣翼、张思齐、赵世举、赵小琪等教授,他们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H. 何兵的个人简介
大学中文系复2001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制业,1991年九月参加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通过考试成绩合格,1996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大学毕业后在黔西南民族师专中文系工作至今,曾先后担任中文系、政史系、艺术系、教管系、中文函授班的如下课程:《文学概论》、《艺术概论》、《美育学概论》、《应用文写作》、《西方二十世纪文学批评》、《西方文论史》等。先后担任中文系九一级,九二级,九七级,二零零二级(1)班二零零六级(4)班等班级的班主任工作。
参加了黔西南民族师专2004年科研项目“黔西南州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并有论文《黔西南州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表于《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三期上,在2007年第四期该学报上发表论文《新派诗——创作与接受的倾斜》。在2009年该学报第一期上发表论文《热烈的恋歌,厚重的抒情》。2010年6月在杭州参加了东方文化与现代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I.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中文系简介
厦门大学中文系创办于191年,鲁迅、林语堂、沈兼士、顾领刚、张星娘、洪环、施蛰存、孙伏园、周辨明、罗常培、虞愚等著名作家学者曾在此执教;陈行示、杨树达、李笠、毛常、余誊、周辨明、刘大杰等著名学者先后出任中文系主任。中文系实行系、所、中心合一的管理体制,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技术中心、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臼等研究机构。由中文系代管的鲁迅纪念馆,是国内五大鲁迅纪念馆(博物馆)之一。中文系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讲师20人。有在读博士生有68人(含留学生1}人),硕士生有180人(含留学生3人)。中文系下设三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2012年在读本科生有565人,自2007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 中文系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中文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戏剧戏曲影视艺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1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其中,中文一级学科博士点有8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戏剧戏曲影视艺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有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比较戏剧学、影视艺术学、新媒体艺术理论、中国戏剧戏曲史学,由此可在这1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招收博士研究生。中文系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于人文社科研究,成绩斐然。中文系教师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顶目吕项,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顶目}9项,其他纵向课题1顶,其他横向课题8顶;在一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7篇,二类核心刊物91篇;撰述学术专著45部。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成绩斐然。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专门史),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文、历史、哲学),1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包括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哲学等。 汉语言文学本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既造就从事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又培养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外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文秘、公关、形象策划和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人员和智囊型人才。本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大学写作、现代作品选讲、汉语史、语言学史等。从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素质出发,还开设有美学、文艺评论、方言、词汇、音韵和中国古典文化、古代文论、中西文化文学比较、外国经典小说选读、性别与文学、港台文学导读等数十门颇具特色的专业选修课。
汉语言专业(应用语言学方向)本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中外文并重、文理科兼通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较好的语言文学修养,基础知识扎实,懂计算机,能从事信息加工处理,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表达能力,能在新闻出版、大专院校、党政机关、中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编辑、教学、文秘、宣传、策划、管理工作,能从事汉语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能从事与中文信息处理相关专业的工作。同时,为进一步的语言学专门人才的培养输送优质生源。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应用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语言调查研究、语言教学和计算机运用的基本能力。开设有中文信,},处理、对外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汉语与中国文化等课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福建省特色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戏剧影视文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戏剧影视文本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影视节目制作能力,能在新闻媒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文艺评论与编辑、戏剧影视文本创作及相关教学与研究的专门人才。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平均每学期安排3周左右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包括观摩演出和播映,撰写剧评、影评和剧本习作,给著名剧作家、评论家当助手等。鼓励学生在学期间主动积极地参与本市、本省的戏剧影视创作和评论实践。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现状和文艺政策,在影视制作技能上得到基本的训练。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戏剧影视写作(含戏剧、戏曲剧本写作、电影电视剧本写作)、戏剧理论与鉴赏、戏曲作品鉴赏与批评、剧场艺术、影视作品鉴赏与批评、中国话剧史、外国戏剧史、中国戏曲史、中外文学史、电影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视听语言、艺术学与美学概论、艺术欣赏等。
J. 中文系简历专业描述怎么写
其实招聘方问这个问题的初衷是你在大学里学了哪些东西,主要课程有哪些,这些东西跟对版应的工作是权否对口等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本校主页上找,就是招生信息中有专业方向、课程等栏目,COPY过去就可以了。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