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知道东汉末年 伏波将军马援的生平
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东汉陕西扶风茂陵(今陕西扶风县)人,是当时的名将,人称伏波将军。马援长得身材魁伟,肤色黧黑,须发明朗,举止潇洒,很懂礼节。马援十二岁时父死,他不依兄长过优裕安乐的生活,独自去北疆养马驭马,发展畜牧,开发农业。当时很多宾客从四方去归附他,在陇汉间(今甘宁陕一带)有好几百户人家帮他游牧、耕作。由于他团结少数民族,因地制宜,管理有方,很快成为一个有牛羊数千头,谷菽万斛的富户。他并不养尊处优,仍过着简朴的生活,而将大部分的财产和粮食送给贫困的牧民。别人不理解他的作法,他却说:"凡集聚起来的财产,贵在救贫济困,不然,就成了守财奴!"后来,由于群雄四起,战火不断,他毅然参军,成为绥德将军。
建武八年(公元32年)他投奔识人用贤的光武帝,并协助刘秀西平隗嚣,挥师出战,使隗嚣闻风溃散而败。在破羌安陇的战斗中,他身先士率,腿肚子被箭射穿,流血不止,仍征战直到获胜,帝赐他三千只羊,三百头牛,他将这些犒品分发部下,深得将士的敬重和拥戴。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他被授予"伏波将军"称号。
马援南征时准备载回一车为民治病的薏米,打算在内地推广试种,却被奸臣诬说他搜刮民间的珍珠玛瑙。马援闻知,将薏米当众倾入水中,因此桂林出了个伏波潭、还珠洞。
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冬,南方陵(今湖南常德)五溪蛮再次暴动,朝廷多次派官兵镇压不能取胜,朝野为之震惊。这时马援年已六十二岁,在外征战数十年,饱经风霜,有病在身,但他仍然请求出战,光武帝怜他年老体衰,马援却说:"老当益壮,我还能披甲上马!"他飞身上军,率军奔波在疆场上,屡战屡胜,但终因病重不治逝于征战的军旅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壮志。马援死后,奸臣们群起诬陷,皇帝偏听谗言,收回他的伏波将军封号,还不准正式安葬。其妻和家族不敢冒犯皇威,只好在扶风郡伏波村南将其草埋。
马援死后,我国南方各族人民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惟恐奸臣掘坟碎尸,便在广西、云南等地广为建坟筑墓,留下"马援冢处处多"之言。直到汉明帝时诬陷者的阴谋败露,马援的天大冤枉才得以昭雪。汉章帝刘火旦 又恢复了他的"伏波将军"称号,追谥为忠诚侯。
马援出生将门,其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赵奢。赵奢原是一个征收田税的小官,善于养马驭马,功勋卓著,赵惠文赐号?quot;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自此,赵奢的后代子孙便以马为姓。其父马仲,只作过玄武司马,管理军政和军赋。到了汉武帝时,其家从河北邯郸迁至陕西关中扶风郡,世代作官为将。这家族就称扶风马氏。其中一支辗转到福建定居,繁衍生息。有一支脉所聚居的连城四堡乡(现划归长汀县),宋明时期曾成为全国印刷中心之一。在长乐市也有聚居的马氏家族,宋代永乐十年出了个状元马乐(铎),据传他文章写的很好,宋成祖曾题一联送他:圣朝礼乐同三代,翰苑文章第一家。
于是我写了一联送长乐的马氏祠堂:伏波功德,状元文彩。
http://..com/question/9405522.html
『贰』 求西汉末年名将,从王莽篡位开始的,如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的,要详细简介!
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专员大将。汉明帝永平属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28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故称“云台二十八将”。后世民间传说,云台二十八将对应上天二十八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二十八将谱太傅高密侯邓禹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左将军胶东侯贾复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执金吾雍奴侯寇恂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卫尉安成侯铫期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骠骑将军慎侯刘隆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河南尹阜成侯王梁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左曹合肥侯坚镡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右将军槐里侯万脩太常灵寿侯邳彤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追加)大司空固始侯李通(追加)大司空安丰侯窦融(追加)太傅宣德侯卓茂
『叁』 东汉马援简介
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版。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权赵奢。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孙中山先生在给蔡锷的挽联中写道:“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肆』 马丹阳的人物简介
金贞元年间(公元1153-1156年)登进士第后,分配在一个县里管摄六曹(即兵、刑、工、专吏、户、礼)。大定属(公元1161-1189年)年间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遂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同拜王重阳为师,改名钰,号丹阳,后在菜阳游仙宫羽化。后开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赠封为丹阳抱一无为其人,世称丹阳真人。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