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長笛的特長生
答:有兩方面可以供你選擇:
1、長笛水平很高,考到綜合性大學的音樂系或者藝回術系,但是答由於你剛開始學,所以時間是個問題,肯定來不及,因為長笛不是速成的。我知道的一個杭州師范大學藝術學院,要求的水平可能低點,離你又近,可以去試試。但是問題是進入這樣的大學還需要准備音樂理論,視唱練耳等等,會比較麻煩,而且將來畢業之後的出路太少,不是很推薦。2、在長笛水平一般,文化課還可以的時候,可以去試試某些大學的藝術特長生,要求的長笛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文化課必須很棒,一般的學校遇到最好的學生可以加60分或者把分數降到一本線,但是這樣的情況很少,一般加上十幾二十幾分就很不錯了。現在很多大學都有樂團,可以去試試。但他們也不是什麼樣都要的,還得好好吹。這樣的學生都是在綜合性大學的普通的院系,比如物理系,生物系等等,將來畢業之後並不是靠長笛吃飯的,所以出路會大一點。
⑵ 讀了別董大這首詩你的董大有什麼了
讀了《別董大》這首詩,對董大的了解是:董大:指董庭蘭,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稱「董大」
⑶ 武漢有哪些好玩可以逛街的地方!
老鼠街啊
\武昌:說起武昌就不能不提及司門口,也就是一過長江大橋在黃鶴樓下那條路,品牌店,小店雲集,是武漢高校學生逛街的首選~如果想買比較貴點的,可以選擇中南商業大樓,在中南路上,洪山廣場附近,那裡經常有名牌衣服打折的現象發生~舉個例子,本人曾三次在那裡經歷了JEAK&JONES全場8折的活動,而且服務態度比武昌的其他幾個大型商場態度都好的多。還有想買盜版衣服的話那就不能不提廣八路了,水貨衣服的外型絕對不比專賣里的差,是周邊高校如武大,華師很多學生經常逛的地方,還能碰到好多外國留學生。不推薦位於街道口的群光和新世界,都是搶錢的大戶。
漢口:這里是武漢經濟的中心,可以逛的地方當然很多了。不過還是首推江漢路步行街和中山大道的交匯處那一帶,步行街就不多說了,就是品牌多點;想淘寶的推薦去萬達商業廣場和民眾樂園,都在中山大道旁邊,離步行街也不遠,只要你想買的東東,在那基本都能買到,都是很有特色的小店了。如果想買名牌東東,推薦大洋百貨,全年基本沒有不做活動的時候~ 那旁邊還有幾個百貨不推薦,不過去逛逛也不錯。至於武漢廣場那一片的商家,只有一個字的評價:貴!
漢陽:鍾家村的漢陽百貨不錯,去的次數比較少,那裡名牌商品的陳貨比較多,但價格相當的YD,值得購買。旁邊新開的銅鑼灣廣場,不怎麼樣,還是那一個字,貴!還有就是重點推薦王家灣了,在家樂福二樓就是個大的購物廣場,那裡的服務態度比較好,平時喜歡在那買衣服!漢陽能逛街的地方不多,主要也就是這了。
⑷ 高適送的董大有哪方面的特長
它的特長有很多,這個人的能力非常強。
⑸ 高適,送別董大
作者: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⑹ 董大的簡介
董大(原名董庭蘭)(約695-765):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回隴西人。 是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音樂家。他答少年時並不肯讀書,到處游盪,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討飯。
董庭蘭為了研究樂曲,查閱無數曲目,吸百家之精華,其對音樂的痴迷在當時的琴壇非常出名。當時有很多詩人都跟他有往來,董庭蘭的琴技與演奏技術讓很多詩人都寫詩贊嘆,最為有名的就是李欣的《聽董大彈胡笳聲》。
他的學生鄭宥也很好的繼承了他的絕學,也受人稱贊,其弟子杜山人也是青出於藍,其技藝被贊為「沈家祝家皆絕倒」,可見名師出高徒。
(6)董大特長擴展閱讀
董庭蘭在年幼時喜愛遊山玩水,不喜歡靜心讀書,更甚至去做了乞丐,以乞討為度日。直到董庭蘭50歲,他才開始讀書寫詩,好在他比較努力,幾年之後漸漸有了名氣,開始受人關注。他那時的詩大多寫的是邊塞戰爭之事,詩中描寫了戰爭的疾苦與深閨怨婦的幽怨之情。
當然,董庭蘭的詩作並不是他惟一的成就,他在音樂上的成就在當時極負盛名。在青年時在音樂上就很有成就,七弦琴是的最擅長的樂器之一,無奈七弦琴太古樸,難得遇到知音,而且當時隨著西域樂器的傳入,會彈七弦琴的人更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董大
⑺ 我國歷史上最擅長寫邊塞詩的詩人
高適
1、生平:
高適(-765)是盛唐邊塞詩的主要創作者,這和他的邊塞經歷有密切的關系。高適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從軍,建立邊功。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自天寶十二年(753)開始,高適長期從軍,三度出塞,軍旅生活體驗豐富。高適每次出塞都寫了大量的詩或紀行,或抒懷。
高適邊塞詩題材選取角度的特點是: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觀察、分析邊塞的現狀,把戰爭和國家的安危、人民的苦樂聯系在一起考慮,因此題材廣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對邊塞的紛擾不寧表示憂慮:「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他對戰士的勇往無前,作熱烈的歌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燕歌行》)。他對戰爭的意義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將飲馬,黃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詞》)。角度全面是高適詩歌的獨到之處。
2、詩作風格:風骨凜然
前人評價高適的詩「讀之使人感慨」(嚴羽《滄浪詩話》)「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概括起來就是風骨凜然。「風骨凜然」即突出雄渾悲壯的精神意緒,無畏無懼的英雄氣概 ,因而有氣魄,有境界的詩風。
他的詩繼承漢魏古詩的遒勁風格,常用的表現方式是鋪排對比,直抒胸臆。詩作帶著強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慾望的「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高適在詩中常常抒發議論,穿插在敘事和抒情當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詩以七古見長。詩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鮮明而又簡潔。故胡應麟《詩藪》稱「音節鮮明,情致委折,濃纖修短,得衷合度」。
岑參
1、作者生平:
岑參(715-769)是盛唐邊塞詩的的主要創作者,這和他的經歷有密切關系。他嚮往從軍立功,把它當作求取功名的一條主要途徑。從軍前,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終日不得意,出門何所之。從人覓顏色,自嘆是男兒。」(《江上春嘆》);「蓋將軍,真丈夫,行年三十執金吾。」(《玉門關蓋將軍歌》);「功名只應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自從天寶八年(749)開始,岑參兩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書記,後赴北庭任節度判官,經歷了長達八年的邊塞生活,歷練成為一個邊塞詩人。
岑參邊塞詩的特色及價值在於充滿了山川奇氣和愛國壯志。所謂山川奇氣,即以邊疆自然風光作為詩歌意象,在絕域的荒涼和廣漠中挖掘庄嚴和美麗,並加以熱烈歌頌,這是岑參詩歌的獨到之處。所謂愛國壯志,即抒寫邊防將士保衛邊疆的正氣。在藝術上,善於觀察,精於描繪是他的特長。岑參詩常用的表現手段是:豐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誇張。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團旋風桃花色」比喻駿馬,以刀割面比喻寒風,都是新奇的。誇張更為常見,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馬川行》);「都護寶刀凍欲斷」(《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現力的誇張。詩體形式上,岑參長於七言古詩,容量大,內容豐富,氣勢充沛。
2、詩風:奇情壯采
杜甫曾說「岑參兄弟皆好奇」。岑參的邊塞詩句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感情熱烈,氣勢雄渾,場景壯闊,色彩瑰麗,想像豐富,句式跳躍,語言奔放。他的作品寫奇景,抒奇情,有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