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十級長笛曲
十級
音階 半音階練習
練習曲
樂曲 A 音樂會練習曲
B 大波蘭舞曲
協奏曲第一樂章-伊貝爾 大波蘭舞曲-波姆 如歌的與急板-艾涅斯庫 引子與「美麗的磨坊女」主題變奏曲-舒伯特
㈡ 急!求長笛 《梁祝(引子與主題)》伴奏!
5656565665--------------523165-656565656656---------------61 5555 55555 5616123--343434343--------23 1111111111 123----765-6565656565---------------高低音打不出專。屬
㈢ 引子與迴旋隨想曲 長笛
這首曲子里有第一長笛和第二長笛,譜子在附件里,每行中,上半部分是第一長笛的譜子,下半部分是第二長笛的譜子。你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吧?
閱覽或下載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跟我說,我會盡力幫你解決的!
㈣ 能從專業角度剖析一下舒伯特的C 大調第九交響曲嗎
舒伯特—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
1951年富特文格勒指揮柏林愛樂
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作品完成於1828年,是舒伯特全部音樂生活的總結,也有人稱之為偉大的"第七"交響曲。作者於當年11月去世,而這部作品在作者去世10年後才被舒曼發現,次年由門德爾松指揮上演。據說作者在寫作這部作品時幾乎很少打草稿,總是直接寫下總譜。作品雖然採用了古典的形式,但以內容來看,又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這一部作品與他本人的《未完成交響曲》的憂郁情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樂曲表現了高昂的浪漫主義激情、青春的活力和堅強的意志,呈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氣宇軒昂,充滿了男性的活力,充分反映了十九世紀前期歐洲各國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 蓬勃發展的景象。 這部交響曲不僅標志著舒伯特思想上的成熟,而且在創作技法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是繼貝多芬交響樂之後又一部光彩奪目的傑作。可以這樣說,這部作品是舒伯特音樂創作的最高峰。
作品共分四個樂章,規模宏大,演奏時間長達近一個小時。
第一樂章的引子由圓號吹出寬廣悠遠的旋律,這個引子孤獨卻堅強、寧靜。在弦樂導引下,雙簧管孤獨的將這個主題反復,隨著音樂的行進,弦樂群背負著沉重的壓力,銅管群庄嚴的逐一加入,在雙簧管和大提琴的問答中對未來的躊躇與堅定在暗戰,音樂一步步進入征途,就如同一個人在曠野荒蕪之地一步步走向大路。在弦樂節奏音型中雙簧管一點點把音樂引入快板部分。在力量的蓄積中,眼前的景象如同爬上山頂般的豁然開闊,又如同蓄積了很多的水庫突然滿過山頂一瀉如洪進入快板部分,如同一個猶疑不定的人終於沖破了內心的壓抑與怯懦情緒突然爆發。第一主題以粗獷的附點節奏與木管的三連音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個主題氣勢激昂、情緒高漲、勇往直前。第二主題具有匈牙利民間音樂的特有曲調,舒伯特曾經跟隨他擔任家庭教師的艾斯特哈基(Count Johann Esterhazy)伯爵一家夏天到他們位於匈牙利的采列茲(Zseliz)別墅度假,因此他的不少作品中都採用了匈牙利音樂的素材,和前面第一主題的英雄形象相比,這個第二主題以及發展則充滿了生活的無限情趣。樂章在又一次的蓄積力量後再次沖鋒進入樂章展開部。樂章展開部卻首先在第二主題上經不同調性、不同聲部、不同樂器間加以多樣的變化,這種大小調的明暗交替暗示著人內心光明與陰暗的激烈碰撞。隨後附點節奏不變但是主題變化很大的第一主題再次被發展,之後序奏中的主題又經過發展,這個時候行進的主題變得非常的堅定勇猛。在這個部分里,幾個主題發展千變萬化,樂思逐漸豐富層層推進,讓人覺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無窮力量生生不息,但是潛意識里始終擺脫不了黑暗力量的籠罩。在經歷又一次的沖鋒之後樂章進入再現部,此時音樂主題變得那麼的自信充滿活力,如同勢不可擋的力量橫掃一切障礙。在樂章結束前,序奏的主題變化成氣勢恢弘,氣宇軒昂的英雄主題,在這里不再有作品開始時的孤獨和猶疑,音樂在堅定果斷中結束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一開始,在弦樂提供的節奏音型中,雙簧管奏出了十分委婉動人的旋律,這個旋律既有希望又充滿對斗爭後回顧無限艱辛含淚帶笑的表情。而再一次沉重的打擊在這里並沒有將人給打下,附點節奏下的堅毅表情如同踏著進行曲般的腳步前行。舒伯特愛用明暗對比的調性來表現內心情緒的變化,在長時間陰暗的小調後這里突然轉入大調跟前面形成強烈的情緒上的對比。在這個樂章里,一次次的坎坷險阻並不能阻撓主人公的行進步伐。在一個陰暗的旋律引導之下,第二主題經由弦樂齊奏奏出給人以辛酸的悲傷感。樂章中部,音樂變得黯然神傷,回顧走過的坎坷旅途,展望前途未卜的未來路,不由得讓人心酸不已。但是盡管前途未卜,倍感艱辛但是始終沒有放棄前行的意志,主人公從又邁開蹣跚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踏步前行。這個樂章篇幅很長,而主題卻很簡單,數次發展反復大致上表達的內容沒太大變化,也是讓不少音樂評論家詬病的一個原因。但正是這樣的重復更加深了人們對這種被陰暗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沉重倍感酸楚,長期的壓抑對人意志的磨滅簡直比陣痛更能傷人。尾聲樂章結束前在經過簡短的嘆息和悸動之後,音樂似萬念俱灰般的消逝。
第三樂章是個詼諧曲樂章,在這里充滿了農民般粗獷笨拙的舞蹈主題,表現了內心的狂放喜悅,雖然粗糙但是充滿英雄般的豪邁。這個主題在單簧管、雙簧管、長笛和大管幾件木管樂器和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的交織演奏中帶出了第二主題,這個由弦樂演奏的第二主題溫柔迷人,屬於「維也納圓舞曲」風格的曲調。兩個主題在這里多次經過動機發展與和聲變化來表現內心豪邁、溫情的兩面。樂章中段是個用淳樸的鄉村舞曲連德勒舞曲風格寫成的,這是個群眾性舞蹈的場面,這里表現的是平凡真實的幸福,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沉思。在圓號催促下,樂章進入詼諧曲的第三段,這里又再次進入跳躍歡快的主題,告訴自己要盡早拋開愁郁。這個樂章結束在肯定又快樂的音符中。
第四樂章也是奏鳴曲式的,在這里我們聽到的是像貝多芬第七交響曲般的狂歡場面,極為熱烈奔放。樂章在銅管齊奏和弦樂齊奏中響徹雲霄,第一主題以三連音為基礎,銅管如同戰斗中軍號吹響沖鋒的號角,弦樂如同馬蹄的噠噠聲。第二主題也是進行曲風格,但是具有歌唱性,在弦樂節奏音型中,先後在單簧管、雙簧管、長笛上吹出勝利的歌聲。在舒伯特的第九交響曲中,多次利用同一主題進行和聲、調式的變化,利用色彩變化和反復效果製造更強烈的表達。當音樂進入到一種類似於黎民前的微亮卻又黑暗的過渡之後,尤其在弦樂顫音變化,銅管變得更為雄健剛強把貝多芬擅長的黑暗光明對比展現得更加強烈。音樂還經過一段小心翼翼的回想,反復生怕這一切勝利只是做夢,但是在得到肯定之後進入樂章再現部,樂章的再現部出來的時候第一主題又出現並加之發展,音樂再次以剛強有力的姿態昂首闊步。音樂發展過程中,如同小號數次吹響沖鋒的號角催促發起最後的總攻。第二主題再現的時候音樂變得非常肯定而不再充滿猶疑不決和憂愁。在小提琴如同馬蹄般的節奏音中,雙簧管、小提琴、銅管、依次奏響。特別在小號嘹亮的的吹響時讓人真的血脈逬張。在一個短暫的潛伏,似乎在作最後沖刺前的准備,在大提琴異常有力的第二主題並且伴隨小號的附點音符發展下最後音樂以輝煌燦爛的氣勢營造了勝利的凱旋。
㈤ 求《引子主題與變奏》
親愛的朋友你好,你的答案在網上無.法.找到,嘿嘿,不過大家都是愛音樂版的人,相信權都很喜歡音樂,我只希望音樂能帶給我們一個好心情,雖然現在找你到你要的答案,我們會因音樂而相識,這便是一種緣分,我經常寫一些關於音樂的文章,對音樂很有感情
音樂是一種心境,聽什麼音樂就有什麼樣的心情;心情平靜、悅耳動聽的音樂,能讓你輕松,沒有壓力的聆聽,去享受音樂的浪漫氛圍,享受屬於自己片刻的自在。音樂,需要你用心感悟。
音樂的魅力在於抒發人的情感,每當聽著音樂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可以多感性,思緒似乎總是伴隨著音符游盪於千里之外,靜靜的坐著,沉默著面對情感的宣洩,迷醉於音樂中的眼神似乎已不善撒謊,不知道自己何時學會了隱藏,遇到開心的事會興奮的說出來;可每當不開心的時候,卻習慣性的躲起來,選擇了沉默,唱著一個人的獨角戲。於是,徹底的將自己交給了音樂;隨著音樂度過一個個夜晚一個個開心或不開心的時光時,音樂又何嘗不是自己最知心的朋友……
寫到這里吧。希望你能有個愉快的心情,謝謝採納一個對音樂充滿熱愛的女孩
..........................................
㈥ 梁山伯與祝英台引子與主題長笛曲
1.1 引子引子部分一開始用長笛模仿鳥的叫聲吹奏出一段旋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1.2 主部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詩意的愛情主題.接下來大提琴以渾厚圓潤的音調與小提琴的輕盈柔和形成對答.最後由全體樂隊再次奏出愛情主題,表示出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1.3 連接部與副部連接部:是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對比的曲調,它是由越劇過門發展變化而來的,是一段節奏自由的華彩;副部:這段節奏明朗、歡快,多處運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潑、跳盪,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生動地表現了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1.4 結束部這段音樂轉為慢板,再度出現小提琴與大提琴情意綿綿的對話,其中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依依不捨的情景..2 展開部這部分描寫了「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2.1 抗婚銅管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奏出了封建勢力凶暴殘酷的主題;獨奏小提琴用散板的節奏,陳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樂隊強烈的快板,襯托出獨奏小提琴堅決反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主題.這兩個主題逐漸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憤場面.雖然樂隊全奏,曾給人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憧憬,但以銅管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給予了重大壓力.2.2 樓台會又是一個慢板,大、小提琴的對答,纏綿凄苦,如泣如訴的音調,把梁祝相會樓台時百感交集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2.3 哭靈、控訴、投墳小提琴的散板獨奏與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變化運用了京劇導板與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最後鑼鈸齊鳴,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3 再現部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
㈦ 親~你們有沒有聖桑的《引子與迴旋隨想曲》長笛譜
如果你有的話也發我一份吧··我還想要伴奏譜呢··[email protected]我的郵箱·
㈧ 請問誰有庫勞引子與迴旋曲0p98a長笛的視頻或者音頻啊
verycd/topics/144573/第二片 負責任的告訴你,你那個就是庫勞的,貝多芬的op55是他的第三交響曲「英雄」
㈨ 長笛有什麼特技嗎
這些的特技都不簡單,除了B-BOX以外,其餘的都有一定的難度。
B-BOX只要你會B-BOX就能做出來,B-BOX很好學的,大學社團里教的人一堆,都免費。做得好的也一堆。
滑音簡單,只要你吹過豎笛,熟悉豎笛應該會。上下滑效果不同。
模擬打擊樂,一般人也能掌握。擊鍵的奏法也不是沒有,比如《夕陽蕭鼓》裡面就有。
呼嘯奏法這個不好吹,是高難度技巧,因為能吹出來,但是沒法控制,吹不好,那和不會吹的沒什麼兩樣。只是差在了 能吹≠懂音樂,你能吹卻不知道音樂表達什麼,該怎麼吹,卻控制不了,豈不是很可笑嘛?現代派的先鋒派音樂里很常見的。先鋒派的作品一般接觸不到神馬,除非是專業的長笛演奏者才有這種機會。所以先鋒派的只是聽別人吹了,自己接觸的並不多。
模擬銅管樂也是先鋒派的玩法,還有更多先鋒派能想得到的玩法。有很抽象的。
音樂不是為了技巧而存在,樂器也不是為了技巧而存在的,他們通通是為了表現表達音樂服務的。所以脫離了要表達的主題就是沒有意義的。
至於炫技長笛不用這些技巧,不是這些特技和不同的奏法咯,在曲子上面咯。不要脫離音樂。你能表達好就好。
巴洛克時期音樂,維也納古典派的音樂里都有很多有華彩的樂章的。並且這些作品都是很大膽的,現在的流行歌曲反而畏首畏腳,不敢寫。古典音樂的作曲家都是膽子很大的傢伙,大量的運用不和諧的音。
有很多專門為長笛所寫的樂曲,能炫技的。像一些幻想曲,變奏曲比較多咯,這你可能好理解。
可能你是旋律的感動者,可能你是節奏的感動者,可能你是和聲的感動者,你得集齊三者的所有感動才能被古典音樂所感動,這是很不幸的。所以……一些協奏曲和奏鳴曲可能感動不了你,那裡面有很多華彩的樂章。
廣義上的古典音樂比如莫扎特的《D大調》,《G大調奏鳴曲》,巴赫的《G大調漢堡奏鳴曲》等等還有其他很多作曲家的作品。
要說到炫技,一些幻想曲,變奏曲無疑是隨便讓誰一聽都覺得很華麗麗很炫耀的東西。比如《卡門幻想曲》,《匈牙利田園幻想曲》,《茶花女幻想曲》,《威尼斯狂歡節變奏曲》,《夏日裡最後的玫瑰變奏曲》等等等等。
再就是現代音樂,比如《密度21.5》《里諾之歌》這類的。
很多很多曲子都很有表現力的,比如《引子與迴旋曲》。其實拉三在長笛上一樣的吹,樂器只是載體而已。
好聽的旋律,優美的和聲,還有清晰的節奏,你只會覺得樂曲很好。比如俄羅斯迴旋曲(《e小調協奏曲》)一樣……感動可能不那麼多。
同樣一首《如歌與急板》也非常好的。
而《牧神午後(前奏曲)》《大波蘭舞曲》這樣的曲子也非常好。
上面的都是經典
旋律的感動者喜歡平淡無奇的流行音樂,你必須跟著哼唱才能受到感動,前提是熟悉旋律。
節奏的感動者喜歡搖滾音樂和打擊樂。節奏的感動者很多。
和聲的感動者也很多,因為懂得了和聲的美好,他們喜歡樂隊而不是一個人獨奏。
三者集齊才會感動的人喜歡的是絕對音樂……無論什麼音樂作品,都可能打動他們,最能打動他們的是古典音樂和這些幻想曲變奏曲還有現代派的作品。
簡單的一點的比如《綠袖子變奏曲》《羅西尼主題變奏曲》這些可能比較簡單吧,上面那些曲子,除了古典的,其餘的那些浪漫派的和現代派的曲子,可能你大部分,你十年都吹不下來,甚至花了三五年時間吹下來了,但是音樂表達上完全不知所措……誰願意練一首曲子一兩年呀?如果按照長笛十級的水平,水分不大的話,有的曲子都得再練個三四五七六年(個人能力不同而已)的基礎才能吹流暢了沒啥大毛病,更何況一堆問題在演奏上,應該先去練好基礎~一般人天分沒那麼強的,只能勤勞的練習基礎咯。沒辦法,誰叫你我都不是天才呢。
可能有的曲子,你單練個半年能初步吹下來了,不錯了,一年兩年能非常流暢的吹下來了,但是吹下來並不能等於音樂,要做到輕松的表達,可能要比吹下來還費很多的功夫,況且吹下來,你覺得很流暢了沒毛病,讓專業的人一聽還是漏洞百出呀。比如你吹個里諾之歌,牧神午後,大波蘭什麼的讓尼克萊,格拉夫之類的大師聽聽,根本就是基本的錯誤一堆呀……所以呀,想要炫技,先練好基礎……
練習曲,起碼科勒的OP75得流暢的一點問題沒有,這才是入門水平。(業余練的話,一般人起碼練3年以上。長笛考級滿級了,不一定能吹得了科勒的OP75,但是OP33絕對沒問題。)能流暢的解決掉OP75,拿不太小的孩子來說,從初學算起起碼得5年。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兩年半的話勤奮的勉強過關。兩年半過關還得是有音樂學院的老師指導才行的……正常得4年以上,沒有厲害的老師別想超越這個境界咯。
安德森的OP60解決掉。然後更難的練習曲一堆全搞定,各個時期音樂風格都了解學會表達,演奏。帕格尼尼的24首吹過去,練習曲告一段落,音階之類的每日練習堅持4-5年勤奮的。這樣下來才是個中級水平。很多的長笛教師都比這個水平高一截。幾乎每個音樂學院的長笛老師都比這個中級水平之上的高級水平還高一大截……
專業的院校的專業出來的,差不多接近高級水平,有的會超過咯……可能這些人最短的也就花6-7年時間,多的十年也正常。所以不是那麼容易的。
㈩ 介紹幾個旋律優美的長笛與小提琴二重奏,最好幫忙找到譜子
推薦這張專輯,我最喜歡的是第二首「KV 314」
《莫扎特長笛協奏曲》(Flute Concertos KV 313, KV 314, Andante KV 315)[APE]
http://www.verycd.com/(上這里把以上版專輯名稱復制粘上,然後點權擊搜索即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