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採油隊的經營管理水平
HSE管理體系是一種事前進行風險分析,確定其自身活動可能發生的危害和後果男人 而採取有效的防範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發生,以便減少可能引起的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通過實施HSE管理體系,可以有效地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筆者結合勝利採油廠採油隊班組推行「HSE風險評價與削減工作卡」的情況,談一談如何將HSE管理體系深入在班組推行,怎樣進一步提高廣大員工的HSE風險管理意識。
1「HSE風險評價與削減工作卡」的建立
隨著HSE管理體系的實施,採油隊班組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和整體HSE管理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從實施過程來看,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於進一步改進,特別是在實施HSE的風險評價與削減措施時,由於班組存在事後補資料、採油隊檢查監督力度不夠等現象,使得實施效果不明顯,許多關鍵部位的削減措施落實不到位。因此,我們結合採油隊班組工作生產實際情況,建立了「HSE風險評價與削減工作卡」對日常生產施工中潛在的危害、影響力隱患進行了分析和評價,並對從中篩選出的更換毛辮子、綜合維修班、計量站(量油)、更換抽油機電機(調沖次、換皮帶)、抽油機調沖程(更換曲柄銷子)、更換抽油機光桿(調防沖距)抽油機調平衡、更換盤根盒(加盤根)、油井洗井(處理管線、掃線)、電工操作等十項重要施工工序做出了詳細的風險評估,並制定了相應斬削減措施,每一項重要施工工序都建立一張「採油隊HSE風險評價與削減措施工作卡」主要內容包括工作項目、簽發人、時間、負責人、班組、井號、隱患風險評估、風險削減措施、補充措施、班後評價等。
② 作為一名採油工他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採油工崗位職責來
1、負責自本採油班組組的指標完成
2、負責完成本採油班組組油水井資料的錄取
3、負責協助抽油機井的測試(功圖、液面、系統效率)工作
4、負責油水井的巡迴檢查、開關井及水量控制
5、負責設備的維護保養、參數
6、負責安全平穩運行及應急事故的處理和匯報
7、負責崗位規范化工作
8、負責本採油班組組的油井的加葯、熱洗的監督、檢查工作。
望採納我的回答。
③ 關於採油管理經驗總結的材料
採油八廠由於受極復雜小斷塊油田地質條件的制約,油田生產經營管理面臨著單井產量低、管理幅度大、噸油成本高的挑戰。1996年以來,按照有計劃、有目標、有評價排名、有考核兌現的管理思路,將採油廠降本增效涉及的各項工作全部納入目標管理。圍繞控制維持生產規模的操作成本、生產輔助單位成本、措施成本、自然產量四個分目標,將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和措施效益的各項工作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責任人,實現了管理與開發的良性循環。原油產量連續六年實現了硬穩定、硬超產,2001年上升到34.6萬噸,較上年度增長10;直接操作成本得到有效控制,2001年比2000年降低85萬元。經營管理逐漸形成了油藏經營網路化目標管理模式。
一、管理模式概述
管理是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作為油田主業單位,強化採油管理,降低採油成本,提高採油廠整體開發效益是各級管理者的共同目標。採油廠降本增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地面、地下,成本控制的源頭、控制過程,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員工素質培訓等多方面抓起,需要廠、礦大隊(科室)、小隊(組室)和班組的全部工作實現目標管理。然而,採油廠傳統的經營管理是層層分解噸油成本和產量目標,目的是通過層層分解宏觀的目標,增強各級管理者的壓力,引導各級強化成本的控制,以「大河沒水小河干」的觀點引導下級強化管理,廠、礦、隊各層次都在強調宏觀目標的重要性,雖然各級管理者對經營管理的許多重點工作也做到了有計劃、有安排、有檢查、有總結,但是對實現宏觀目標的具體措施、具體工作與相關的環節、崗位、個人明確目標、責任並與利益掛鉤始終沒有探索到科學的目標管理辦法。各項工作僅僅憑著領導個人的經驗和能力評價好壞,並沒有使各項工作做到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權責明確、獎罰分明、規范運作、管理科學」。各項工作、各項控制措施沒有以科學准確的目標、責任落實到崗位和個人,更談不上與利益掛鉤,無法對單位、崗位、個人進行績效評價,並以此為基礎建立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甚至連獎金都是平均分配。
要實現產量、成本的宏觀目標,必須針對增產、穩產、增儲、降本、基礎工作、保障制度等目標層層細化,落實到具體的崗位和個人,讓每一個崗位和個人都有與自己責任和能力相適應的目標,同時這個目標可以作為量化評價單位和個人管理績效的依據,與責任人利益掛鉤形成機制,才能做到整體管理到位。所以,現在是在堅持過去產量宏觀目標的基礎上,以「小河沒水大河干」 的觀點強化單項工作、單項措施、目標、責任的落實到位,並以單項工作績效的匯總評價效果作為個人、崗位、單位績效評價的依據,評價排名與利益掛鉤。對單位和個人的績效評價方法由單純以上級測算的宏觀目標為依據改變為以既考慮宏觀目標,又考慮單項工作績效,並加大主觀努力效果的應用力度,徹底消除了單一的產量和噸油成本目標測算誤差對採油單位建立目標管理體系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嚴重影響。使採油管理的各項工作全部實現目標管理,企業的各個員工、技術人員、管理者都能象干自己的活一樣做好各項工作,象花自己的錢一樣控製成本,做到科學管理、精細管理,確保宏觀目標、整體效益的實現。
在創建目標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我廠重點解決了以下四個問題:即目標的准確性問題。目標測算要依據充分,而不是簡單憑預測核定指標;責任和能力相統一的問題。責任掛鉤要科學,必須是與有能力的單位、個人掛鉤;目標落實到崗位和個人的問題。所有的目標以及目標的所有控制措施及責任必須層層落實到崗位和個人;反映主觀努力效果的問題。評價辦法必須能夠反映主觀努力效果、獎罰科學。獎罰適度至關重要,要依據可控程度、指標准確程度分別制定獎扣比例。通過解決以上四個問題,做到目標層層細化,與崗位和個人掛鉤。該管理模式對傳統的宏觀管理進行了科學的細化,在目標設置方面,由單一的、籠統的宏觀目標,轉變為宏觀目標與具體控制措施的單項目標相結合的復合型目標;目標測算更加准確,由傳統的憑經驗和歷史數據推算年度目標轉變為既以單耗、實耗先進水平和生產規模測算年度目標,又有更加准確的月度目標,並制定了與生產規模變化相配套的指標動態調整辦法;目標評價結果的實用性更強,應用更廣泛,過去僅僅作為單位獎金兌現的依據尚且無法規范運作,現在已成為單位、崗位、個人效益分配和界定管理水平高低、績效優劣的依據,並能規范運作。
二、經營管理的具體做法
以有效控制直接操作成本為目的,我廠對降低操作成本的四個分目標所涉及到的各個環節,分別制定更為具體的單項目標,逐級細化,直至將責任落實到崗位和個人,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層層展開、自下而上層層保證」的目標管理體系和跟蹤評價、量化考核、連續穩定的經營考核體系,建立了企業內部優勝劣汰、爭優創效的競爭機制。
一堅持和完善網路化目標成本管理模式,最大限度降低維持生產規模的操作成本
維持生產規模的操作成本占採油現金操作成本的50左右,涉及採油管理的各個層次、各個環節。為最大限度降低維持生產規模的操作成本,我們通過科學的分解、測算要素目標,做到了層層實現目標管理。
1、對維持生產規模的要素成本科學設置單項目標
科學地設置目標是目標准確測算的前提。我廠依據責任與能力相匹配的原則,將全廠成本總目標分解為36項要素成本,對維持生產規模的電費、青賠費、材料費、燃料費、維護作業費、運費、整改機費等16項成本要素,廠、礦、隊進一步層層細分為若干項單項目標,分別與各級職能機關和基層單位掛鉤,直至將目標落實到單井和個人。例如,電費其控制環節復雜、構成因素較多、職責相互交叉、控制難度大、單一部門難以控制到位,需要按照責任與能力相匹配的原則建立全天候的監控、核查、治理體系。因此,我廠依據電費控制的三項重要措施,線路流失控制、轉供電流失控制以及內部科技節電、制度節電控制分別創建了目標管理體系,並與電訊、採油礦、治安大隊掛鉤,在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時降低總電費的考核力度。電訊總站、治安大隊和採油礦均將轉供電流失、線路流失(待查和查清)、監控、核查、治理以及自用電控制細化落實到每個基層隊、每條線路、每個轉供點,每個責任人。由於指標設置的創新,指標能夠反映主觀努力效果,評價結果使做出貢獻的得到肯定或獎勵,薄弱環節及時得到暴露,因而促wenmi.net進了礦、大隊、崗位對各項目標的控制、落實,做到了持之以恆、長抓不懈。不僅使流失電量、科技節電、制度節電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也有利的促進了外部環境的改善,大大降低了電力故障對油井生產的影響,其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是巨大的。電訊總站和治安大隊在機構設置不變、人員不增、生產區域不變的情況下,目前日流失電控制在2000度之內,與99年初日流失高達6萬度電量相比,年減少流失電量達2200萬度,2001年開井數增加58口、全廠電費總量較2000年下降了431.61萬元。材料費從廠級就開始細分為6項指標,其中,一般材料費與採油礦掛鉤後,又進一步細分為單項指標分解至礦屬各責任單位,分解至採油隊後,採油隊又將單項指標分解為具體的材料指標,將材料分項指標最終分解到計量站、單井,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青賠費從廠級開始分解為老污染、管線穿孔污染、井站污染、礦建施工、零星工程、臨時佔地、內部原因非正常發生、外部原因非正常發生、側鑽井發生等目標,分別落實到相關的機關職能部門或基層單位,成本的控制責任更加明確。
2、科學地測算目標成本
目標的准確測算是目標管理規范運作的基礎。根據成本單項費用要素的特點,對不同的費用要素制定了不同的測算辦法,體現了指標的先進性,確保了考核兌現的公平性與合理性。測算成本的方法主要有統計分析法、標準定額法、先進指標法、區塊指標法和技術測定法。①根據設備單耗和實際生產規模確定定額成本,如電費。②依據上年度實際發生和單井消耗先進水平確定標准成本,如一般材料費。③依據區塊單井消耗的不同特點、區塊檢泵周期的實際水平測算單耗系數,如單井維護作業費。④對隨開井數變化的成本制定了指標動態調整辦法,提高了指標測算的准確性。
3、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對採油一線人工費用控制建立了定員和薪點工資制度。將單位定員列入廠承包總體方案內,按定員確定單位效益工資基數。堅持「嚴格控制入口,放開出口」的原則,嚴格控制用工總量,2000年減少用工80人,2001年減少用工230人。開展了薪點工資制度改革試點,按「勞動強度差異、責任大小、績效優劣」決定個人收入,促進了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控制了人工成本。採油十一隊衛星計量站在薪點工資制度實施前,由於井數少,是一個都爭著去的計量站,改革後主動減員,從工資分配製度方面實現了工作量、勞動強度的自動調整。採油三隊試點前油水井81口、職工總數88人,試點後油水井89口,職工總數76人,減員11人,年節約人工成本近40萬元。
4、推行了科學的目標成本控制運作方法
實施了目標成本的項目控制。在成本控制目標的執行過程中,需縱向和橫向共同控制的指標實行多級控制,全部是以項目組形式進行運作。項目組內部針對生產實際制定控制措施,從上至下按照統一目標、統一措施實施。
實施了「預算、措施、目標」一體化成本控制。層層建立成本分析制度,由籠統地強調鋼性控製成本,逐漸過渡到分析現狀,制定目標,提出具體措施,進行成本的全過程式控制制。
層層建立了規范的成本控制制度,對不利於成本控制的人和事進行約束。從廠級招投標、物資采購、質量索賠到成本分析、簽字結算程序等制定詳細的標准和程序,努力做到控制維護性成本從一人一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堅決杜絕影響成本控制的人和事的存在。
建立了小改小革、五個一工程、修舊利廢等成本挖潛管理制度,對潛在的增效措施給予獎勵,鼓勵員工開展科技創新、挖潛增效,最大限度地挖掘成本控制潛力。
通過推行目標管理,維持生產規模的操作成本投入大幅度下降。2001年維護作業費與98年相比下降了701萬元,下降了62.5;電費自99年開始逐年下降,剔除漲價因素,2001在用電設備上升的情況下較97年下降了1142.3萬元,下降幅度20;採油系統在新井增加的情況下,成本較去年下降306萬元。其中單井材料費下降1564元,單井維護作業費下降7177元,單井運費同比下降1056元,單井流失電費同比下降3425.8元,單井整改機費同比下降1102.3元。
二細化、量化作業及後勤輔助單位經營管理,降低採油輔助生產成本
控制輔助生產單位成本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控制人工費用,二是控製成本消耗。由於輔助生產工作量很難確定,勞務價格的工時利潤含量不統一,造成後勤輔助生產單位成本控制效果和用工效率很難評價,為准確反應後勤輔助生產單位的成本控制效果和用工效率,在對後勤輔助單位原先利潤目標的價格依據重新核定的基礎上,增加了基礎能力工時目標、定額能力工時目標、成本目標、基礎工作目標、保障制度責任目標,有效控制了採油輔助成本。
1、廠對後勤輔助單位的承包指標更加科學
⑴以能力工時和定額工時測算工作量。根據單位定員和設備能力確定內部應完成工作量,測算其能力工時,不僅提高了資產的使用效率,發揮了人員正常工作能力,同時確保了考核指標的准確,考核結果更加合理,解決了後勤單位工作量測算不準確、考核難以[1] [2] 下一頁
④ 採油班組長應該具備那些修井監督知識
對井下作業工序、措施等需要要了解,當你到井場去時知道作業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么做,歡迎後面的各位積極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