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歷史上加強民族團結的經驗以及當前加強民族團結工作成功的做法
民族問題,首先是尊重,正是因為華夏民族相互尊重,我們的民族大團結就是這么一步步來的
② 為民族平等團結做出貢獻的事例
國家在維護民族團結方面的事例
(l)將民族團結的原則明確地寫入《共同綱領》,歷次《憲法》等法律之中,使民族團結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也使維護民族團結成為每一個人的法定義務.
(2)努力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間的隔閡.1951年,政務院發布《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碑揭,匾聯的指示》,消除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舊的痕跡.50年代,國家還組織慰問團,訪問團,並組織少數民族參觀團,增強了各族人民之間的了解和信任.
(3)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並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1952年和1956年,進行過兩次民族政策的大檢查,大教育,1979年又在全國進行了民族政策的再教育,都不斷地增強了民族團結.
(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絕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後召開了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並逐步形成了層層召開,定期召開的制度,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於1988年4月首次召開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表彰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人物和集體,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使民族團結正在成為一種社會輿論,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5)旗幟鮮明地進行反分裂斗爭,打擊了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團結和教育了各族人民,使各族人民在尖銳復雜的斗爭中提高了對分裂活動的識別力和抵制力.
(6)及時地,妥善地處理民族關系中發生的問題,深入細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把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事業作為促進民族團結的基礎.黨的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整個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民族工作的重點也隨之轉移,明確地提出了民族工作一是經濟建設,二是加強團結.並採取相應措施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事業.
(8)民族團結課列入普高考試
我國在維護民族團結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事例
1、在祖國西部茫茫大漠中,武警新疆兵團指揮部官兵奮戰在「死亡之海」,奉獻於「生命禁區」,用青春和熱血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在各族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忠誠衛士」的豐碑。兵團指揮部絕大部分哨位佇立在水到頭、電到頭、路到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夏季烈日下,哨位氣溫經常達到50多攝氏度,哨兵站一班崗下來,流三四次鼻血是常事。官兵們與天斗、與地斗,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據統計,在一次次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斗爭中,有上百名官兵英勇負傷,有的甚至獻出年輕的生命,為維護邊疆穩定立下了赫赫戰功。
2、2001年春,新疆阿勒泰等邊境地區遭受大雪災,駐在這些地區的兵團指揮部官兵積極投入清雪戰斗,疏通道路300多公里,救護被圍困的群眾800餘人,轉移牲畜5000餘頭。
③ 如何發揮好民族團結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1、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找准典型宣傳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結合點
在典型的選擇上找准結合點。典型的選擇是典型宣傳工作最基礎的環節。對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典型,只有精心選擇、適時推出,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典型的篩選和推出要扣准當今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反映社會發展和歷史前進的價值取向,體現時代精神和時代風尚。
在典型的宣傳上找准結合點。典型宣傳要善於從先進典型的事跡中發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煉新的思想元素,努力把握先進典型對促進社會和諧的榜樣價值。
在典型的學習上找准結合點。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活動,應當與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這一宏偉目標的具體步驟有機結合,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各項工作同頻共振,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和思想道德建設活動相互促進。學習活動既要與改善社會風氣、引領時代風尚相結合,又要與解決幹部群眾的思想和實際問題相結合,重在推動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實際工作。
2、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創新典型宣傳工作
創新工作流程。具體做法上應該注重這樣幾個環節:在基層或有關部門申報基礎上,黨委宣傳部門要會同有關方面展開調研,進行核查,對典型進行定位,對宣傳報道妥善策劃,做到決定後有部署,采訪前有布置,進行中有策劃,發稿時有安排,報道後有反饋,使典型立得穩,站得住,發揮長效示範引領作用。
創新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典型的發現培養機制、遴選推薦機制、宣傳學習機制、表彰獎勵機制和典型宣傳的評價反饋機制,為典型宣傳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較好的機制保障。
創新管理模式。把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經驗上升到規律的總結,用條文加以規范,使典型宣傳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實現由經驗型管理向科學型管理轉變,對典型的選擇、分級、申報、宣傳報道程序以及典型宣傳工作機制、組織領導等進行統籌規范,增強典型宣傳的針對性、可操作性,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青海提供強有力的榜樣示範和典型引領動力
④ 雲南民族工作「五個率先」成功經驗
1.率先實行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
2.率先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地方性法規內;
3.率先開展免費義容務教育;
4.率先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特殊政策
5率先提出並實現了25個少數民族在省直部門都有一名廳級領導幹部。
⑤ 要務實基層基礎推動什麼一起做好民族工作
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
我們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加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如果國家不統一,民族不團結,就沒有社會的穩定,就無法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各民族也就不可能實現共同發展。
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交融的過程,各族人民在彼此交往特別是近百年反對共同敵人的斗爭中,發展了休戚與共、相互依存的親密關系,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誰也離不開誰。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不斷加強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團結、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唯有這樣,國家的統一才能穩固,中華民族才能振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才能順利實現。對於破壞民族關系、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突發性事件,必須及時採取措施,堅決消弭在萌芽狀態,絕不能姑息遷就,猶豫不決。
同時,必須掌握好政策,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應該看到,民族和宗教問題中的矛盾,大量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一定要做好人民內部矛盾的疏導工作,即使出了點亂子,也要始終立足於信任、爭取、團結最大多數群眾,以利於堅決、准確地孤立和打擊極少數敵對分子。
對於各民族中的違法犯罪分子,都應當依法懲處。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增長處理民族問題和宗教同題的才幹,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從容應對。
(5)民族工作經驗典型擴展閱讀
要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要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堅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注重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突出創建主題,豐富創建形式,擴大參與范圍,加強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建設,中央和地方主要新聞媒體要持續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推廣經驗,樹立典型,營造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