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根據給定資料2-3全國各地扶貧攻堅工作中有許多成功經驗與做法,受到哪些啟示
瞄準對象,「精準滴灌」扶真貧
為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實現精準扶貧,要精準定位扶貧區域。可以從全市扶貧重點鄉鎮、重點村中,篩選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集中、扶貧難度最大、歷史欠賬最多的鄉鎮、村等劃分為若干個特困片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特困片區內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若干小片區,按照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賬一片、放手一片的要求,將領導力量、幫扶力量、項目資金向特困片區傾斜,突出工作重點,突破工作難點,分步驟、有計劃地扎實開展整村整鄉整流域推進,真正做到精準聚焦真扶貧,扶真貧。要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嚴把入戶調查、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關口,精準識別扶貧人群,建檔立卡,建立翔實的數據資料庫。對貧困人口堅持分類指導,對症施策,每戶一本台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綜合開展幫扶,有效解決扶不到點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貧上的問題。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監測管理,建立貧困人口進入退出機制,增強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整合資金,「並攏五指」破難題
項目資金「撒胡椒面」式的扶貧,難以實現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質的飛躍,也是造成年年扶貧年年貧的原因之一。為此,要注重打好涉農項目資金組合拳,建立「多條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項目整合機制和「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部門協作機制,把扶貧整村推進、以工代賑、財政一事一議獎補、農村危舊房改造、道路建設、安全人飲、文化和教育衛生、雙聯部門幫扶等項目資金整合起來,按照「集中管理、分類申報、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統籌使用,有效擴大項目資金使用效益。注重發揮財政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多地採取財政扶貧資金貼息支持農戶貸款、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發展互助資金項目、以獎代補扶持群眾發展產業等方式發放,為扶貧開發撬動更多資本。注重加快融資機制改革,著力推動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簡化程序,積極發放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貸款,緩解貧困群眾資金短缺難題,實現補助資金直接到戶,為扶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盯住短板,「綜合造血」強筋骨
勞動力素質偏低、產業支撐乏力、基礎設施滯後、生存空間狹窄,是貧困地區難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礙,不解決造血問題,單純輸血無疑是杯水車薪。要堅持標本兼治,突出治本,有效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提升致富本領「拔窮根」。積極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實現輸轉勞動力、貧困家庭、新增「兩後生」、中青年農業勞動力和自由創業者技能培訓全覆蓋,促進培訓與就業創業無縫對接。培育富民產業「改窮業」。因地制宜,立足比較優勢,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培育區域特色強、競爭能力強、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大的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穩定增加群眾收入的長效產業。強化基礎支撐「換窮貌」。綜合配套貧困鄉村水、電、路、房、通信等基礎設施,有效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堅實基礎。統籌推進貧困地區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打破公共服務水平低下導致脫貧難的鏈條。開展易地搬遷「挪窮窩」。針對特困片區部分村組自然條件差、資源匱乏、災害頻發的實際,積極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統籌推進安置區基礎設施、產業開發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拓寬群眾發展空間。
創新舉措,「多輪驅動」出實效
要堅持以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理念打好組合拳,促進扶貧模式轉變。推進電商扶貧融合發展。把扶持發展以特色農產品為主的電子商務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主體,通過招商引資搭建電商服務平台;把電商培訓作為扶貧培訓的重要內容,支持引導全民開辦網店,形成以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帶頭人、農產品購銷商等為骨乾的電商隊伍。推進旅遊扶貧融合發展。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大力實施生態扶貧項目。要推進交通扶貧融合發展。把改善農村交通條件作為扶貧開發和鄉村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在積極爭取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重大交通項目立項建設的同時,大力整合交通扶貧資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加快推進農村暢通工程建設,打通通戶路、產業路。
激發潛能,「社會齊唱」聚合力
要堅持把幹部力量、社會力量、群眾力量統籌起來,奏響扶貧攻堅「大合唱」。注重幫扶力量的合理搭配,盡力做到聯村單位職能與貧困村的村情相適配,幹部聯戶能力與特困戶扶持難度相匹配,實現貧困村全覆蓋聯系、特困戶全覆蓋對接、工作隊全覆蓋進駐。妥善制定幫扶計劃,完善發展規劃,逐鄉逐村建立幫扶台賬,逐戶逐人落實幫扶責任。積極開展社會幫扶。注重用好對口幫扶資源,統一確定幫扶重點,積極創造幫扶條件,充分發揮幫扶單位職能優勢,幫助群眾解決一系列發展難題;注重用好社會資源,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引導工業企業和社會知名人士投身扶貧攻堅。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引導群眾加強監督扶貧項目,積極樹立推廣先進典型,鼓勵支持群眾實施自建工程,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貳』 神七給我們的經驗和啟示,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如何發揮航天精神.
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在這個盛會上,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楊利偉同志「航天英雄」榮譽稱號,並頒發「航天功勛獎章」。胡錦濤同志發表的重
要講話,高度評價我國幾代航天人為實現飛天夢想作出的巨大貢獻,全面總結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取得的重要經驗,深刻闡述加快我國科技發展對於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在這歡慶偉大勝利的時刻,全黨全國人民充滿自豪和喜悅,決心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乘航天成功的東風,鼓建設發展的干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而奮斗。
十年磨一劍,奮斗鑄輝煌。我們不會忘記,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正確決策和指揮下,廣大航天工作者艱苦創業,不懈奮斗,為發展我國航天事業建立的豐功偉績。我們不會忘記,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11年來,參加工程研製、建設和試驗的新一代航天人,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勇敢地肩負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聖使命,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戰勝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創造了非凡的人間奇跡。我國載人航天的輝煌業績,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意志和傑出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得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學習。
艱苦條件錘煉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中國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和困難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灑下幾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幾代航天工作者奮斗的足跡。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夢想,櫛風沐雨,不辭辛勞,克服了無數困難,付出了巨大犧牲。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們那樣,為了祖國和人民的事業,以苦為榮,以苦為樂,埋頭苦幹,艱苦創業。
『叄』 怎麼寫工作心得
寫你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從事這項工作。
描述一下你工作的具體內容。
通過從事這項工作,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你對這份工作有什麼好的建議意見或是創新。
你表示一下決心,該如何把目前的工作做好,同時學習更多的新知識。
『肆』 啟示與借鑒
(一)關於地質部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獨聯體國家20年來地質勘探工作和礦產工業的發展歷程再一次證明,地質部門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先行部門,對此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15年沒搞普查勘探,沒有發現一個礦床。直到2005年以批准 《俄羅斯地下資源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長期國家規劃》(簡稱 《長期規劃》)為轉折點,地質勘探工作才走上正常化發展的道路。
這就是說,這15年期間,甚至直到今天,俄羅斯開采利用的礦床都是蘇聯時代(主要是20世紀50~70年代)探明的。正是這些礦產,幫助俄羅斯度過了20世紀90年代深重的經濟社會危機,維持了新世紀初期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到現在還在支撐俄羅斯經濟度過全球金融危機。這正好有力地證明了地質部門對國民經濟的巨大貢獻。
15年不搞普查勘探,勢必帶來嚴重的後果。大體上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絕大多數礦種陸續開始出現新增儲量補償不上開采量,造成在采礦床儲量日益枯竭。2004年以後礦產品價格猛漲誘發的油氣、銅、金、鎳等礦產的強化開采,使這種儲采失衡的矛盾更行尖銳,導致一些礦產的產量徘徊不前或下滑,引起有識之士為地質和礦業的現狀和前景憂心忡忡,奔走呼號。這又從反面證明,地質是基礎,是先行,沒有健全有力的地質部門,沒有切實有效的普查勘探,油氣工業、煤炭工業、冶金工業等基礎工業部門,只能是無米之炊,難以為繼。
2004~2008年期間,在 《長期規劃》 的框架下,俄羅斯地質勘探工作發展迅速,取得了較好成績,包括油氣、銅、金在內的15種礦產新增儲量開始超過了開采量。
2009年夏天 《俄羅斯聯邦地質部門發展戰略草案》 的提交,標志著俄羅斯政府針對地質部門和礦物原料基地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下決心總結20年改革和發展的經驗教訓,重組地質隊伍,將地質勘探工作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擴大我國與獨聯體國家在礦產領域的經貿合作
通過對獨聯體國家礦產資源形勢的梳理和分析,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我國與獨聯體國家在礦產勘查開發和貿易領域開展廣泛合作的條件十分有利,前景相當廣闊。
首先,大多數獨聯體國家地質-成礦條件有利,礦產資源豐富,礦業基礎較好,礦物原料及其加工產品在出口商品中占的比例較高,而且大多數礦產與我國有很大的互補性。例如,俄羅斯、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亞塞拜然的油氣,哈薩克、烏克蘭的鐵、錳、鉻礦石,中亞國家的有色和稀有金屬等。
其次,獨聯體國家的地質勘探工作和礦產工業在20世紀90年代遭到過毀滅性的打擊,目前處於不同程度的恢復性增長階段,普遍面臨資金、人才和技術的制約,亟須引進外資,擴大對外經貿合作。
第三,俄羅斯已經確定並在實施經濟發展重點戰略東移的方針,隨著在俄羅斯東部和南部一系列新的經濟增長中心和礦物原料中心的陸續確定和投入建設,相信將會為中俄礦產領域的合作創造新的機遇和條件。同樣,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開展,將有利於我國與俄羅斯和中亞各國開展礦產領域的合作。
第四,近年來,我國與獨聯體國家的經貿合作發展很快,尤其是礦產品貿易發展更快,原油、鐵、鉻等礦產進口量增長了好幾倍。但是,我國與獨聯體國家經貿發展的總體水平還相當之低。2007年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貿易總額只佔中國貿易總額的3.5%,從俄羅斯、哈薩克進口的原油只分別佔中國原油總進口量的8.9%和3.7%,從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進口的鐵礦石分別佔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的1.6%、0.7%和0.8%。顯然,僅就礦產品貿易一項而言,我國與獨聯體國家合作的空間就很大,前景相當廣闊。如果將礦產品貿易與礦產勘查和開發結合起來,經貿合作的前景就更加誘人。
第五,中俄之間、中國與中亞五國之間同為友好鄰邦,具有良好的戰略夥伴關系,有利於礦產領域經貿合作的加強和擴大。通過擴大礦產領域的經貿合作,可以進一步充實和鞏固戰略夥伴關系,無論從國家經濟利益、地緣政治還是從國家安全形度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關於獨聯體國家之間礦產領域的合作
前面詳細介紹了10多年來獨聯體國家在礦產調查、勘查、利用、保護領域開展合作的有關情況。我國與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毗鄰,在邊境地區有共同關心的地質和礦產問題。因此,有必要開辟新途徑,進一步了解獨聯體國家開展合作的情況和取得的成果,必要時獲取相關成果,也有必要探索與他們合作開展研究的可能性。開展這方面的活動,對提高我國三北邊境地區的地質研究程度,促進這些地區的礦產勘查開發工作,應該是有好處的。
(四)科研與生產結合的問題
俄羅斯地質部門向來比較重視科研與生產密切聯系的問題。2002年,俄羅斯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做出決議,要求地質勘探工作在必須要有科學方法保障。此項決議的背景是:當時地質勘探工作缺乏應有的效益和效果; 承擔地質勘探工作的地質單位人員專業水平降低; 地質部門的科研和生產單位越來越脫節。
俄羅斯的地質部門,按礦種和工作方法來說,重要的科研所都投入了地質勘探工作的科學方法保障工作(表1-13)。其具體任務是:在制定和完成地質勘探工作年度計劃時,(1)論證地質勘探工作在原料上和區域上的優先工作方向;(2)推廣應用先進的地質勘探工藝技術; (3)針對不同礦床類型,在預測普查組合的基礎上,優化工作方法; (4)圈定遠景區,評價固體礦產,預測資源;(5)評估地質勘探工作的效益和效果。
參與地質勘探工作科學方法保障系統的地質部門科研所的專家,通過完成上述任務,在地質勘探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某些國家定貨的工作項目,由於工作質量差,或者查明的礦床規模和礦石質量不符合聯邦一級任務的要求,經專家建議提前結束。
為了確保地質勘探工作的科學方法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和完成,在固體礦產地質勘探工作經費中專門劃撥了資金,2008年這方面的費用占固體礦產地質勘探工作總費用的3.4%,2009年為3.2%(計劃)(А.А.Ледовских,2009a)。
表1-13 俄羅斯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固體礦產地質勘探工作科學方法保障系統
資料來源:С.С .Вартанян и др.,2009。
科研人員在礦物原料基地發展中的作用還不限於此。近年來,在編制地下資源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長期國家規劃和各個區域的相應規劃過程中,地質部門科研所的資源專家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任務是:評價整個俄羅斯以及各大區和個別地區的礦物原料潛力;對優先開發對象進行地質經濟評價,做好發放地下資源利用許可證的准備;論證普查新礦床的基本方向。
(五)非常重視礦床模型和找礦模式的研究和應用
我們注意到,俄羅斯地質部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礦床模型的研究和應用。俄地質部門4個最著名的科研所的負責人聯名著文論述科研工作時強調指出(С.С.Вартанян и др.,2009),提高地質勘探工作效果的基本方向,一是嚴格挑選承擔地勘任務的地質單位,二是研製和完善主要地質-工業類型的礦床預測-普查模型。在中央地質勘探研究所和其他一些地質部門科研所,收集保存了數百個俄羅斯國內外的礦床模型。在完成地質勘探工作科學方法保障工作過程中,實際上要用到一整套模式,在論證地質勘探工作部署和項目今後工作時,正是依據這些模型和找礦模式來劃分出新的礦區和具體工作對象。正因為如此,他們將完善礦床預測-普查模型和建立戰略礦產預測、普查、評價系統,作為當前地質部門科學研究進一步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