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駐村幫扶工作算不算基層工作經驗
你好,駐村幫扶的時間連續超過半年的,都算基層工作經驗。眼下的駐村幫扶時間至少在一年以上,多的在兩年左右,自然算基層工作經驗。
② 如何讓駐村幫扶工作助力農村發展
一要體察民情 做好民情調查員
要始終把傾聽民意、體察民情作為駐村工作的切入點,駐村幹部要紮根農村,真正在村裡住下來, 既要身住更要心住。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家中,了解掌握所駐村人口、資源狀況、基礎設施、村民收入、弱勢群體等情況,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幫促工作打好基礎。
二要化解民憂 做好糾紛調解員
駐村幹部要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己任,進村入戶,調查研究,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排查和調解村民的矛盾糾紛,協助做好信訪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將群眾反映強烈、影響農村社會安定團結的各種突出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對一些土地糾紛、社會治安、水利糾紛、山林糾紛等熱點難點問題,駐村幹部要協助鎮、村幹部及時妥善解決。對各種社會、家庭、鄰里矛盾,以法以情以理做耐心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盡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三要拓寬渠道 做好村民致富好幫手
駐村幹部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主要任務來抓,千方百計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尋找具有造血功能和長期效益的項目。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做到從實際出發,從長期效益出發,選准幫扶項目。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工作中,駐村幹部要幫助農民改善生產條件,認真排查好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的「瓶頸」問題;幫助農民提高農技水平,做到扶貧扶智並舉。
四要要把促進農民群眾增收作為工作重點。
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深入農村,向群眾廣泛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了解農民群眾在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和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問題;要為農民群眾傳授新的科技種養技術,提供信息幫助,引進新的有發展前景的農業種養項目,推動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著眼於改變幫扶村貧困狀況,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入戶走訪,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為幫扶村確定了發展特色產業,打通對接銷售渠道,實現農民快速增收致富的產業幫扶方案,並積極推進和落實。必須不斷幫助村和社區幹部拓展發展眼界,轉變發展思路,找准發展路子,布局群眾受益快、受益面廣、受益長遠,地方優勢和特色較為明顯,符合群眾發展意願的項目。在幫扶工作中,要打破幫扶就把資金送一送、相互走一走的老模式。把解決農村和群眾的困難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堅持把選派村的焦點、難點問題作為幫扶的重點,發揮自身優勢,與鄉村兩級密切配合,使「婆家」與「娘家」形成合力,積極採取各種措施開展幫扶工作,加快幫扶村的發展。幫扶單位不僅從經濟上支持,還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在人力、物力、技術和智力等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不斷拓展幫扶形式和內容。
五要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作為工作根本。
一是縣直部門幫訓理思路。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結合同步小康駐村幫扶工作,組織協調駐村幹部和聯系幫扶單位深入村組,採取調研座談、形勢分析報告、專題輔導、外出學習考察、提供信息支持等形式,多渠道、多方式組織村幹部進行學習培訓,幫助村幹部理清發展思路,幫扶尋求發展致富道路;要幫助聯系村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引進和培植新的產業項目,採取「引、傳、幫、促」的方式轉變群眾觀念,帶領群眾創業,即在致富門路上「引」,在致富技術上「傳」,在創業致富困難上「幫」,在創業致富上「促」。要通過領導幹部下基層,對無主導產業、經濟發展滯後、群眾收入普遍較低的自然村實行重點幫扶,幫助引進和發展特色種養產業項目,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六要把解決農村存在實際困難和問題作為工作核心。
幫扶工程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必須把解決如鄉村道路和橋梁、水渠、水壩的維修、用電難和擴建工程等作為「掛包幫」活動突破口,堅持以人為本,造福民眾。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重點了解好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最急、最怨、最缺、最盼的具體問題。了解農民群眾對農村低保,春荒救濟,農機補貼等黨和政府支農、惠農政策落實辦理建議。針對性地在遇到問題最多、存在困難最大的自然村做好服務工作,幫助農村低保戶、殘疾人等老、弱、病、殘為主的弱勢群眾解決好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通過服務下鄉、扶強幫弱,幫助村級組織解決政策、科技、信息、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問題,進而實現「村級班子堅強有力、農村工作規范有序、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民生問題有效解決、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七要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作為工作的第一要務。
要通過活動,進一步健全完善調查研究、領導聯系點等制度,要深入開展各種主題實踐活動,把群眾最盼最急的問題作為最大的要務來抓,及時化解矛盾,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針對人民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信訪排查矛盾清理工作,努力消除隱患,預防和減少越級上訪和群體性上訪事件的發生,及時鞏固維穩工作成果。加大普法力度,加強排查調處,完善社會治安群防和化解農村矛盾機制通過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提高群眾的自我約束能力,使群眾逐漸能自覺通過合法渠道有序解決矛盾糾紛。結合幫扶村發展實際,積極做好思想疏導工作,幫助村民化解矛盾糾紛。 對各鄉鎮的民情、村情進行一次大的調查,做到了解民情、村情,對各村存在的山林水利、土地糾紛、宗族鄰里矛盾等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和諧的因素進行排查和調處,盡量減少問題上移,對確實需要上級有關部門解決的,要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搞好溝通協調,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③ 社區"牽手行動"幫扶結對聯系會議記錄
一、匯報總結近段時間「迎七一」黨建工作、活動2、學習徐佐林教授《形勢、任務、使命》專題講座。3、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4、看望慰問干杉敬老院孤寡老人。
④ 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深入搞好駐村幫扶工作
強化牽線搭橋,搭建工作平台。合理調整包片領導及駐村幹部,由包片領導帶領駐村組長專與駐村幹部與各村幹部、屬群眾會面,宣傳相關政策,增進干群關系,促進工作開展。同時,各村把在發展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向駐村幹部介紹,駐村幹部及時到實地調查核實,再結合幫扶實際,徵求村委及群眾意見,形成幫扶計劃。
強化聯系溝通,推動工作落實。建立黨委、政府與駐村幹部定期聯系制度,駐村組長每月月底向鄉黨委、政府匯報工作。駐村幹部定時報送信息簡報,每月報送一次工作小結,確保駐村工作不走過場,工作落到實處。
強化監督檢查,嚴明工作紀律。由紀委牽頭,抽調人員組成督察工作組,採取電話抽查、實地查看等形式,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工作,詳細了解駐村人員的工作開展情況及作用發揮情況,並做好相關情況記錄,以此作為駐村幹部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
強化信息宣傳,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幹部職工大會、村民小組會議宣傳做好駐村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專人作為駐村工作聯絡員,及時掌握駐村幹部工作動態,收集整理駐村工作相關材料,加強對幹部駐村工作的宣傳報道,對工作中涌現的先進事跡和典型大力宣傳,為不斷深化幹部駐村工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