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遊記人物簡介作文500字一個孫悟空的 要人物特點 和事例的 急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頂聳立著一塊仙石,受日精月華,產下一石猴.石猴身手不凡,異常勇敢,被推為水簾洞洞主.後來,石猴四海拜師求藝,在西牛賀州得到菩提祖師的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歸來後自號「美猴王」,去東海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化名「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反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猴王開頭不知官職大小,後知實情,覺得委屈了自己,於是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二郎神、哪吒二將.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聖,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雙方爭持不下,觀音菩薩舉薦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戰.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使暗器擊中悟空.悟空被擒.玉帝使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反悟空置丹爐鍛煉,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孫悟空依然無傷,在天宮大批出手.玉帝請來佛祖如來,反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飢時,給他鐵丸子吃,渴時,給他熔化的銅汁喝.
如來因南贍部州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取經人,去西天取經,勸化眾生.觀音菩薩在流沙河、雲棧洞、五行山分別度化沙悟凈、豬悟能、孫悟空三人,將來做東土取經人的徒弟,又度白龍給取經人做腳力.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功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燃燈古佛指派白雄尊者奪落經卷.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不這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鼉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至今《佛本行經》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經送回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師徒四人也終成下果,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又被封為斗戰勝佛,八戒受封凈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加升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Ⅱ 西遊記中悟空的人物形象500字
《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系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佔山為王三五百載。曾在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菩提祖師為師。後因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五百年後,隨唐僧到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怪,屢建奇功。
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並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雲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八戒。可見他心思細密和不減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並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了英雄的特質。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但不管怎樣,孫悟空都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它的不屈不撓,堅定頑強,勇往直前,敢於斗爭的精神和調皮機靈,酷愛自由,敢於反抗的性格特徵都為後世人們稱贊頌揚。它的形象深深植根於廣大人民的心中,也使《西遊記》成為世界文學中擁有最廣泛的讀者的傑作之一。
Ⅲ 作文我跟孫悟空學本領500字
今天是星期六,我在家裡玩電腦。忽然,一陣旋風刮到我家,在我嚇得六神無主時,一個毛茸茸的東西捂住了我的嘴。「唔唔唔,救命!」「別出聲,是俺老孫哪。」「啊?孫大聖!」真的呀!那當年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竟活生生的站在我面前。
我見貴客大駕,急忙去准備水果。「大聖,這是banana.」「什麼?『布奶奶』?」我心中一陣竊笑,但連忙忍住:「大聖,這是apple.」「啊?『阿婆?』」「大聖,您先吃,名字咱不管,很好吃的。您穿越時空一定累了吧,吃點東西歇息咱們再聊。」「好的,俺老孫也先歇會吧! 」
我趁這個機會連忙去放音樂。「咦,這哪位仙人彈的曲子?」「不,大聖,這是電腦放出的。」「什麼叫『電腦』?」「大聖,您不明白我就來給你上一課吧!」我說。大聖連忙說:「好,好,好!」
我引孫悟空進了小房間。他東摸西摸,忽然發現一個黑色的東西,問:「這是什麼東西?」「大聖,這叫U盤。」「什麼?柚盤?」我連忙介紹:「這東西雖小但功能挺大的,能裝很多東西。」 「哦,哦,哦!」我見孫大聖那認真的樣子也不由得嚴肅起來:「這是CPU……」 「啊!什麼叫『西皮柚』?」我耐心地說:「這是電腦處理器,明白了嗎?」 「嗯,嗯,嗯!」孫悟空小雞啄米似的點頭。「大聖,這叫滑鼠,控制電腦用的。」孫悟空打斷了我的話:「想當年,俺老孫為那唐僧捉了多少妖怪,保他西天取經。這小小的鼠精現在也被你們制服了,真了不起啊!……」 「打住!您別長篇大論了!我來給您看看其他的吧!」我打開主頁,說:「這是互聯網,有許多功能。」 「小姑娘,這互聯網和當年俺的天羅地網哪一個更大呀?」我當時就懵了,徹底崩潰,孫大聖怎麼會這樣呢?我說:「大聖哪裡的話,這是網路,既不是天羅地網,也不是那蜘蛛精織的網!」孫悟空當時就滿臉通紅(估計是想找條地縫鑽進去吧)。
孫悟空說:「沒想到現代這么奇妙,我也要多學習了,讓老孫也回去考考那獃子吧!」我說: 「再見,大聖,歡迎下次再來!」
Ⅳ 孫悟空談成長之見作文500字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然而,就象著名的認知療法ABC中常常提到的,同樣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會有不同的心情。對《西遊記》的閱讀也是如此,革**命家從這本書看到了造反和革**命;宗教家從這本書看到了儒道佛的交融;老人從這本書看到了人生,孩子從這本書看到了詼諧,電影人則從這本書中看到了愛情(見《大話西遊》)。「道士說,這部書是一部金丹妙訣;和尚說,這部書是禪心法門;秀才說,這部書是一部正心誠意的理學書。」 如果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採用一個心理學的視角,用一種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讀這本書,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是一本關於一個人自我成長和人格完善的書,他展現了一個英雄人物——孫悟空成長的心路歷程。
(一)孫悟空人格特點與成長階段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最重要也是最特別的一個角色,從其行為表現,我們基本可以對其個性心理特徵做出如下的判斷:從認知層面上,孫悟空的聽覺一般,但視力卻有非凡表現,具有火眼金睛,可以看透妖魔鬼怪的畫皮。而且,他還具備很強的直覺能力,在西行的過程中常常他最先發現山谷中的妖氣,尋常中的不尋常。孫悟空的智力水平是相當高的,其領悟能力、學習能力非一般人所能比擬。這從他在菩提祖師處學藝的經過處便可見一般,因悟空不想學一般的技藝,遭到菩提祖師的斥責,並在其頭上打了三戒尺。當周圍的弟* *子們紛紛抱怨其惹惱師 父時,悟空卻微笑不語,原來他早已領悟師 父的真正用意是在三更時分將對他秘密傳道。從非智力層面上,孫悟空是個外向樂觀的人。面對西行路上的妖魔險阻,有時候連唐僧本人都面露難色,豬八戒更是想分行禮後回高老莊做他的女婿;而孫悟空,敵人的本領越強大,他的敢斗敢闖的精力便越旺盛,面對困難他從不面露難色,處處沖鋒陷陣在前。
從人格的整體來看,孫悟空集「獸性、人性、神性」於一身。他是一隻猴子,具有猴子的活波好動、永不安生的特點,但他不是一隻普通的猴子;他還具有人所具有的愛憎分明、喜怒哀樂;但他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還是一個能力非凡、降妖除魔的神仙。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基本結構可分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個部分,其中本我是人的動物性,是人所有精神活動能量的儲存庫;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現實的部分,它派生於本我,不能脫離本我而單獨存在,自我是本我的執行機構。但人在現實中也不能完全按其動物屬性來行事,所以自我也需要超我來調節。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它是社會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則來行事。孫悟空身上所具有的「獸性、人性和神性」和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是暗合的。孫悟空身上的獸性,是他的自然本性,在這一部分,他所追求的是不受約束、任情隨欲,誰束縛他,他便反抗誰,這相等於其人格的本我部分。孫悟空身上的人性則相當於自我部分,他受本我的驅使,但又受到現實的約束。在成長的過程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也常常對流露出自己的花果山美猴王生活的嚮往,這說明孫悟空現實生活中的言行,許多還不是隨心所欲的,多半是本我與現實妥協的結果。孫悟空的神性在表明他超凡的能力之外,也預示著其能力的發揮不在是率性而為,是有一定道德原則的要求,否則,就是「妖」而非「神」了。這便與超我相吻合。在孫悟空的心中,雖然充滿了反抗精神,但他也希望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的要求,符合「神」而不是「妖」的要求。若不然,在初入師門,和唐僧鬧翻之後,僅僅東海龍王的幾句勸說「……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到底是個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悟空便沉默不語,翻然悔悟了。可見,孫悟空還是一個有理想,希望自己的言行符合神而非妖的要求,符合道德原則的指引。
從孫悟空的成長經歷來看,他的人格成長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石猴出世始,到大鬧天空、被壓五行山下止。這個階段相當於孫悟空人格成長的童年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孫悟空的行為基本上是受本我的沖動控制為多,弗洛伊德認為本我的唯一目標是追求快樂,它向一個暴躁的嬰兒,非常貪婪而不開化,只對自己的需要感興趣。在這個期間,孫悟空憑借自己的天賦異秉,一出世便稱王,要過一種「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約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孫悟空的生本能使他大鬧地府,勾去生死簿中的姓名而獲得長生;他的死本能又讓他大鬧天空,破壞掉天庭的建築和秩序。但人如果僅僅按照自己原始的生命本能來行事的話,必然被現有的社會秩序所不容。現實與本我的需求不可能完全一致,本我的需求不可能在現實面前完全滿足,孫悟空在試圖滿足本我需要的道路上也遭到了挫折,在大鬧天空之後被壓五行山下。
自從拜唐僧為師,踏上漫漫取經之路起,孫悟空的人格發展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雖然也受本我慾望的驅使,但更多的時候他自我的的言行要受到超我的影響。他的神性而非妖性得到了增強,雖然他身上猴子的性情也不段涌現,但在大方向上,他的主要行為還是按照現實社會的要求而進行的。在這個期間,他的死本能——破壞的沖動也在不斷調整和升華。剛剛拜師的時候,他可以無原則地棒殺幾個毛賊來獲取幾個盤纏,但是,隨著取經路程的演進,在「保衛唐僧西行,最終修得正果」信念指引下,他的金箍棒,更多地打向那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他的破壞能量也更具有建設性。他的神通廣大沒有變,他的本我沖動沒有變,但本我的力量已經升華為降妖除魔,而不是肆意妄為。雖然有時他也不免發出「成 人不自在、自在不成 人」的感嘆,這就如一個人常懷念童年,但卻不能回到童年一樣。孫悟空放棄了自己的一些童年時代的美猴王之夢,而不畏艱難險阻隨師 父西行,他的自我也因此得以發展,人格得以完善,成為一個人人敬仰的英雄。
(二)金箍棒、緊箍咒的心理象徵意義
金箍棒是孫悟空在龍宮里得到的一件寶貝,是東海里的定海神針,可隨人意粗細長短,名為「如意金箍棒」。在得到這個寶物之後,孫悟空閑時就把他放在耳內,用時掏出成為自己的武器,不論是大鬧天空,還是取經路上降妖除魔,金箍棒須臾不離自己。《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將孫悟空的這個寶貝命名為「如意金箍棒」,是無意也好,有意也吧,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觀點,金箍棒的心理象徵意義是很明顯的,它是男根的象徵,是孫悟空心理能量的源泉,也是齊天大聖里比多(libido)的所在。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本我是人格中最難接近、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說它難接近是因為它潛藏在無意識之中;說它最有力,因為它是人所有精神活動所需要能量的儲存庫。而本我中所儲存的精神能量,即為里比多,它是人心理行為背後的真正動因。而金箍棒,作為自然本性——情慾的象徵,正是靠著它,孫悟空才得以大鬧龍宮地府,大敗天兵天將,後來又橫掃西天妖魔的。然而,人的里比多隨意發泄必然為社會所不容,正如孫悟空的金箍棒不能不分青紅皂白隨意驅使,孫悟空也正是因此被壓五行山下,讓其進行五百年的自我悔過。
但是,如果人的里比多得不到釋放的話,人便會產生焦慮和壓抑,而長期壓抑的結果會導致心理的扭曲。作為孫悟空而言,無疑具有極端好動、用不安生的個性特點,他的心理能量也需要有個釋放的途徑,僅僅壓抑起來行不通的。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能量所導致的焦慮可以通過心理防禦機制來得到化解和疏導。人主要的心理防禦機制包括壓抑、投射、轉移、否認、升華等方式。在五百年的煉獄之後,孫悟空皈依了佛祖,成了取經和尚唐僧的徒弟。但是,這並不表明他的情慾的消亡,而是以一種升華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升華是指原來用以滿足本能的活動為更高的文化目的所取代,表現為一種對文明事業的追求。在取經途中,孫悟空金箍棒的不在任意所為,而是直接指向了為禍人間、阻礙取經大業的破壞分子。他也因為自己的情慾的升華,最終修成了成果,獲得了斗戰勝佛的稱號。
與金箍棒同時不離孫悟空左右的,是他頭上的金箍兒,它隨時受唐僧緊箍咒的差遣,給孫悟空帶來的無窮的煩惱。孫悟空的頭上的金箍兒,令人聯想到行為主義心理治療中的厭惡療法,典型的厭惡療法是患者手臂上套一個橡皮圈,如果患者的心理症狀出現時,如強迫自己數數,便拉動橡皮圈,使自己疼痛,進而分心和懲罰自己,以此來控制自己心理症狀的再生。孫悟空的金箍兒沒有這樣簡單,除了它是緊箍咒的載體,而且在心理意義上,則是社會道德規范的象徵,是孫悟空人格上超我的代表。
如前所言,超我是社會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則」行事,它總是與享樂主義的本我直接發生對立和沖突,使它得不到滿足。在《西遊記》中,常常出現的情節是,孫悟空拿出代表本我的金箍棒,准備痛痛快快大幹一場的時候,師 父的緊箍咒想起,縮緊的金箍兒使得孫悟空痛苦不堪。從心理學的意義上說,這一場景生動地表現了孫悟空人格上的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間的掙扎,這種沖突在前面節選的《西遊記》片斷——「三打白骨精」的情節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現。按本我的意願行事,拋棄超我的奴役,這是許多人的夢想,孫悟空也時時刻刻想把這個金箍兒拿走,他到西天後的第一個願望也是:「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的粉碎,切莫教那甚麼菩薩再去捉弄他人」,可見孫悟空對其是憎惡之深。然而,正如隨著西行的腳步,唐僧運用緊箍咒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一樣,孫悟空的行為也越來越遵從當時的社會規范,他的原來受許多受外在的緊箍咒控制的行為也逐漸成為一種自覺了。當西天取經事成,悟空要求師 父去掉金箍兒之時,他頭上的金箍兒已經自然消失,而他卻渾然不覺。這也表明,社會道德規范對他的要求已經從他律到達了一種自律。孫悟空已經成熟為一個社會認可的英雄人物,不管他自己願意不願意。
(三)唐僧和觀音對孫悟空成長的影響
按照《西遊記》書中的交代,孫悟空是一個天生的石猴成精;唐僧是金蟬子轉世成為取經人;而觀音則是西天的**的菩薩。這三者在書中的關系很清楚,觀音是西天取經的發起者和召集人,唐僧是取經路線的忠實執行者,而孫悟空則是保護唐僧取經的大徒弟。然而,對孫悟空的人格成長而言,唐僧和觀音的影響卻不是這樣簡單。
就唐僧而言,孫悟空的人格特點和他是格格不入,按理,孫悟空也不會喜歡唐僧的個性。在書中,孫悟空對唐僧的不滿和反抗也是常常發生,他們似乎是天生的敵人,心理上斗爭和沖突不斷出現。在唐僧對他嘮嘮叨叨莫要殺生之際,他也常常嘲笑唐僧肉眼凡胎,不識別真假,這種沖突在三打白骨精中也得到具體的體現。孫悟空對唐僧的教誨充滿了反抗,但在反抗中又常常不得不妥協,在這種矛盾的振盪中,孫悟空的人格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從心理意義上講,孫悟空和唐僧的關系不僅僅是師徒,更象是父子。當剛剛成為唐僧的徒弟,師 父哄騙著將金箍套在孫悟空的頭頂時,這具有一個極強的心理象徵意義,那就是將是將孫悟空置於社會道德的規范之下。雖然孫悟空明顯感到了這種規范對自身自***由的束縛,就象一個孩子被父親告誡從今之後什麼是不能做的,什麼是社會所不允許的,他感覺到了不自在,但是,為了成長,他又不得不接受這一切。在剛剛接受社會道德的規范的日子裡,個體是不愉快的,正如剛剛戴上了金箍的孫悟空。但是,當個體已經接受這種規范,並使這種成為自身行動的准則時,他又會感激給他帶來這種規范的人。就象孫悟空和唐僧的關系,是在沖突中開始,但當到了孫悟空成佛的那一刻時,彼此的關系已經是親密無間的了,這與我們和我們父親的關系是何其相似。
觀音菩薩也是孫悟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人物,可以說她對孫悟空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唐僧。是她,在孫悟空大鬧天空時推薦了二郎神將其抓獲;也是她,在看到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時而不住嘆息;又是她,在唐僧西天取經時,給了悟空一個贖罪和展示才能的機會;還是她,在取經路上幫助孫悟空度過了一個一個難關,最終使其位列仙班。從《西遊記》一書中不難看出,對孫悟空的成長最關心的是觀世音,對孫悟空成長幫助最大的也是觀世音。在這里,觀音菩薩不象一個清心寡慾的神仙,更象一個關心孩子成長的母親。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對觀音的依賴感也不僅僅行動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例如,在《西遊記》第五十七回中,孫悟空取經路上又遭挫折,便去尋找觀音菩薩,「行者望見菩薩,倒身下拜,止不住淚如泉涌,放聲大哭。菩薩教木叉與善財扶起道:「悟空,有甚傷感之事,明明說來,莫哭,莫哭,我與你救苦消災也」」。從如此的對話中,我們感受不到大鬧天空美猴王的風采,這更象是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在向母親哭訴的場景。曾聽人說觀音和悟空的關系象情人,其實不然,他們應該是更象母 子。
最後說一句多餘的話,雖然從心理層面上講,唐僧和悟空的關系象父子,觀音和悟空的關系象母 子,但是作者並不想說他們的關系象一家人。確實,把唐僧和觀音的關系比照為夫妻,那是有亂點鴛鴦譜之嫌的。
Ⅳ 《我眼中的孫悟空》作文500字
近段時間,我又把復《西制游記》看了很多遍,覺得其中的孫悟空真是很了不起。
忠心耿耿的孫悟空
孫悟空一向是忠心耿耿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危險,就算自己危在旦夕,也不會產生退意。在取經西行的路途中,唐僧師徒四人遇到了很多妖怪,有許多次唐僧等人都會被厲害的妖精抓走。豬八戒總是唉聲嘆氣的,想回自己的高老莊。可孫悟空,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忠心於師傅,就算在三打白骨精的時候被師傅誤會,也還是回來了。
這就是孫悟空忠心耿耿的一面,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就比如說英雄的楊子榮,身在賊窩,隨時生命都會受到威脅。可以說,他完全可以投降敵人獲取利潤。但他沒有,他在賊窩中堅持著,和黨一起殲滅了這些賊寇。
Ⅵ 我和孫悟空比本領作文500字!!!急用!!!!
可以以自己的長處去與孫悟空比,開頭可以以做夢 想像的方式去寫
Ⅶ 西遊記人物簡介作文500字
西遊記》產生於十六世紀的中國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時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居士
,
《西遊記》是吳承恩中年時期寫成初稿,後來經過潤飾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積累下來並在民間流傳的有關唐僧取經的文學作品和故事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造,並且把原來的以唐僧取經為主的故事,改為孫悟空為主的戰天斗地史.
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
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於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經"表現他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後,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鎮壓,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機,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徵.
《西遊記》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大都有現實生活作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作家與人民的某些美好願望.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幻想色彩;五花八門,奇光異彩的寶貝,顯然是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才假想出來的.《西遊記》
構成了浪漫主義的基本藝術特徵.
《西遊記》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峻的批判藝術地結合起來,使不少章回妙趣橫生,完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九九八十一難所包含的四十一個小故事也都通過僧徒,神佛,妖魔間的錯綜關系表現出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無數充滿斗爭的幻想情節中,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困難的樂觀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時代的社會現實.
Ⅷ 西遊記之孫悟空 作文不少於500字,最好有事例突出,孫悟空的性格特點
美麗的春神,波瑟芬妮,回來了!小花、小草們紛紛探出頭來,迫不及待要一睹她迷人的豐版采,鳥兒權也高踞枝頭,婉轉啁啾,唱著歡欣的迎賓曲,大地正從冬眠中逐漸蘇醒,整個世界霎時充滿新生的活力!
客廳的一隅,我和媽媽種了一盆小辣椒樹。在這春暖花開的美好光景中,我想它一定也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能張開雙臂,投入春神的懷抱中吧?於是我們決定把它移置到陽台上,讓它揮別陰郁的角落,自由伸展,享受生命應有的喜悅。
Ⅸ 西遊記人物之孫悟空作文,不少於500字
孫悟空是一個個性十足的人物。一部《西遊記》的情節發展史就是孫悟空形象性格的形成史、發展史。作品是圍繞著孫悟空如何戰勝各種妖魔鬼怪險阻艱難來結構全文的。在眾多人中,孫悟空也是最惹人喜愛的。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的孫悟空,訪師求道,學得了超常本領,而後闖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入地府撕生死簿,鬧天宮推翻了金鑾寶殿,這個天真爛漫的孫悟空的身上有著獨特的個性。拘無束。以下是有關摘記:
猴王到龍王那想要臆見得心應手的兵器。他看見了那定海神針,然後又對天光看處,上
有「如意金箍棒」一行字,且那金箍棒可大可小,並道:「你都站開,等我再叫他變一變看。」
在這段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他獨來獨往,充滿自由,我行我素的性格
二、入地府撕生死簿——無拘無束,調皮。摘記:
孫悟空打了閻羅王差來的勾死鬼,揮動金箍棒,一路打了森羅殿,並強行勾銷了生死簿
上同類的名字,然後摔下它道:「了帳,了帳,今番不歸你管了!」
他調皮是猴子的天性,且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
三、鬧龍宮——無所畏懼。摘記:
孫悟空守蟠桃園監守自盜,將「千年一熟,人吃霞舉飛升,長生不老」與「九千年一熟,
人吃了能與天同壽」的熟桃掠食一空。還將蟠桃宴上的玉液瓊漿,百味八珍,佳餚異品,偷食了個飽。又推倒太上老君的八卦爐。
大鬧天宮這個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形象。可以看出他叛逆,不願受拘束,不墨守成規的個性。
四、取經路上——精明頑皮,愛作弄。摘記:
(1)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成小蟲,暗中監視愛偷懶的豬八戒。
(2)孫悟空為救烏雞國國王向太上老君要金丹,老君開始硬是不給,討價還價。可最後還是拿出一顆。悟空假裝要嘗嘗,試試真假,一口吞下。
孫悟空天資聰明,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他雖奉命保唐僧上西天取經,但仍有猴性。
作為全書的主人公,孫悟空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鮮明。充沛的生命力及勇敢、智慧和毅力於身。在他的身上,閃耀的是英雄的風采,凝聚的是自由勇敢的靈魂,凡是他想做的,誰也無法阻擋。他生來就不服天地管。這也常常造成了師傅誤解,因而屢次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這更突出了他的個性,使他同古代小說中描寫的其他英雄人物有了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