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生產主管年度工作總結如何寫
車間主任年終總結,車間主任年終總結範文
車間主任是生產一線的指揮員,負有組織生產、協調經營、帶好隊伍的重要使命,其職責包括如下內容:編制並落實生產計劃,進行作業研究、生產管理(產量、進度)、質量控制、成本控制、設備管理、安全管理、環境管理以及對班組進行管理、培訓與考核部下、激勵部下等等
車間是整個企業的生產重心,是企業直接從事作業活動的單位,車間主任要控制好產品的五個要素——品種、質量、數量、交貨期和成本,加強企業各項決策的落實。
生產管理
1保證本車間的一切生產行為完全按照生產管理文件規定進行。
2 根據生產部門下達的生產計劃,負責組織編制氧化車間生產作業計劃指令單,並保證計劃按期完成。
3 負責氧化車間各個崗位人員的合理調配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
4 負責組織氧化車間有關人員研究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工藝技術和質量問題,主持召開每天生產作業例會,安排布置車間生產。
5 制訂及編寫生產用工藝規程、原始記錄、及用於記錄的各種表式交有關部門審核,經企業負責人批准實施。並確保有關生產操作的指令能嚴格執行。
6 負責氧化車間各級人員的培訓。
7 負責建立自查制度,對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控。
質量管理
1、 車間主任對本車間的產品質量負責。
2、 堅持「質量第一」方針,正確處理好進度與質量的關系。
3、 認真執行各項質量制度和質量控製程序,嚴肅工藝紀律,對本車間人員違反工藝紀律造成的質量問題負領導責任。
4、 組織好車間內部的均衡生產和工序管理,把車間質量管理目標分解到班組和個人,對車間質量指標的完成負責。
5、 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及時組織不合格品的質量分析會,對質量事故及不合格品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分析,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質量信息。
成本控制
1、預算控制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的消耗。
2 、建立資源消耗台帳,實行資源消耗的中間控制。
3、應用成本與進度同步跟蹤的方法控制部分項目工程成本。
4、建立項目月度財務收支計劃制度,按計劃控製成本費用支出。
5、加強質量管理,控制質量成本。
6、堅持現場管理標准化,堵塞浪費漏洞。
B. 車間主任管理心得
其實做車間主任是做管理中最難做的「官」!對下面要每天直接面對員工安排生產;對上面要向老闆和廠長匯報工作,是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但是凡事都要有人做啊?再怎麼不討好也還要有人去做。做好車間主任,才有可能望上攀升去做廠長或經理。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那些新上任的車間主任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也希望在此位置上的朋友出來講講自己的經驗,或是曾經做過的朋友也可以出來指點一二。
首先,自己的技術要過硬。車間主任是安排車間生產的主要領導,如果自己技術不過硬,那是沒有辦法去安排生產的,在生產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都需要車間主任去解決。有了技術才知道哪一環節比較重要,哪一環節比較慢。在原有的基礎上考慮如何去改進產品或生產流程。所以,技術是第一位的。
第二,有良好的組織能力。生產的流程安排需要有一定的經驗,沒有組織能力車間就會象一盤散沙。有的人忙不完,而有的人卻沒事情做;該生產的出不來,不是很急的卻生產好了!很多企業車間加班都是與車間主任的工作安排不當有關。除了特殊情況。車間的日常狀態直接反應了管理者的能力。所以,車間主任必須是懂得生產流程,能夠組織好車間的人員,安排好生產秩序。
第三,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管理員工上不能夠和員工相處的很好就是管理者的失敗。要知道,沒有員工,管理也就失去了意義。而如何同員工相處,如何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內容。和員工相處好了只是一部分,還要和老闆或廠長做好溝通。只有和上級溝通好了才知道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緩做,才可以讓上級及時掌握車間的生產情況,以便於安排下一步的生產計劃。如果是獨斷專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到最後工作做的一灘糊塗或者是只有走人!有了良好的溝通,車間主任才好做,才不會感覺到自己很孤立。在企業中沒有孤立的人或事,只有體現團隊的精神才能夠使生產順利進行,企業才會壯大。
有了以上幾個方面,那麼車間主任就好做多了!我們可以制定車間的生產計劃,把本月計劃生產量和車間生產能力進行對比,知道車間的生產能力才能在有急單時算出最低限度,可以做到未雨綢繆,讓自己的管理工作也相對輕松許多。
對經常生產的產品可以制定生產程序,並在工作中加以分析和改進。以便於員工操作,節省時間,並能制定程序管理。使分工更明確,責任更清楚。
穩定車間人員和培訓新員工也同樣重要。不要讓員工做單一的工作,可以互換工種。一是怕員工的工作太單一,容易產生煩躁和感覺工作乏味,缺少工作激情。二是為忙的時候或缺人時可以臨時替代。車間每天都會有事情做,但是不可能每天都很忙,在比較閑暇時培訓人,在生產緊張時才有人可用。否則如果做某些工種的人走了,而生產時間又緊張,卻沒有人可以做,那時吃不完兜著走的肯定是車間主任!
為員工爭利益,為老闆減成本。做為基層德才管理者如果不能為員工的利益著想,那就早點下來吧!不然到時候被趕下來是很慘的!因為上面對員工工資的確定只是宏觀控制,基本操作還是靠車間主任去安排和定位。在這時候就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核定員工的工資。讓員工感覺到你和他們是站在一起的。你的今後工作就好做很多。而老闆要的是減少浪費。靠剝削員工工資生存的企業畢竟是少數。因為做老闆的也知道人是企業之根本,沒有人企業還談什麼發展?不過,成本核算是肯定要的。在不損害員工利益,不偷工減料的情況下,提高成本意識,減少浪費是每個老闆都希望看到的。所以,做為車間主任在節約開支等方面是首當其沖。象一些企業做的不必要的樣品,用料時沒有計劃,或是核算不到位。對於車間主任來說,哪些該用哪些不該用心裡是有譜的。把節約的錢加到員工工資待遇里去或是核算到產品成本中,老闆和員工都開心,而車間主任做為主要的帶頭人,誰能不喜歡呢?
C. 怎麼樣做一個優秀的生產主管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做好生產部門主管
(一)對上:
1、生產部門主管首先要按要求完成生產任務,
2、完成好上司布置你的除生產任務之外的各項管理工作。
3、學會尊重你的上司。
(二)對下:
管理好車間班組要求:
1、分配車間班組的生產任務,注意員工特性與長處,按能力大小分配;
2、培訓指導車間主任、班組長、員工:培訓的工作方法與工作要求,最好自己能做師傅,如果人多,要培養骨幹,讓骨幹做師傅。
3、培訓方法:說給他聽、做給他看、讓他做做看,做得好誇獎他,做不好再改善,再教再做,養成做好的習慣。
4、激勵下屬人員的方法:定期開會,會上表揚員工,表揚要當眾,讓員工有榮譽感。
5、對有問題的員工,留到下班後,單獨談話,批評要單個,給員工留面子;
6、對屬下人員多溝通,了解困難,幫助解決員工的個人困難,這樣員工會很為你賣力的。
(三)對待下屬、對待員工方式:
1、以仁義對人,你將收獲仁義。以仇視對人,你將收獲仇視。
2、好員工是鼓勵出來的,不是批評出來的。不好的員工並非天性不好,多數的原因是被環境和領導逼出來的。
3、如果你能堅持以正面的眼光,友善的心態看待員工的不足和錯誤,你將能激勵員工改進工作,並收獲更多的信任。如果你總是以責備的眼光看待員工,以嚴厲的批評管理員工,可能也會改進工作,但卻會製造對立情緒,越來越不好管。
總之合格的生產管理人員是圓滿完成公司的生產任務,員工跟著你覺得有歸屬感,公司領導都對你的工作和為人很滿意。贊同1
D. 如何做好生產管理工作
生產管理是通過生產組織工作,按照企業目標的要求,設置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算、物質技術條件和環境條件允許的生產系統;通過生產計劃工作,制定生產系統優化運行的方案;通過生產控制工作,及時有效地調節企業生產過程內外的各種關系,使生產系統的運行符合既定生產計劃的要求,實現預期生產的品種、質量、產量、出產期限和生產成本的目標。生產管理的目的就在於,做到投入少 、產出多,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E. 我是個生產管理(車間主任),但是現在對於前景有些盲目了!
1,信心,從你的言談里,感覺對自己的事業前途沒有很大的信心。 這點很關鍵。
記得在最落魄的時候,有個朋友的父親,是買菜的~ 在他家吃飯~他對我說過一句話,「人~可以輸 但是任何時候,不要輸掉信心。」
所以,你一定要充滿信心的去做自己的職業規劃。
2,計劃,你提到了自己努力,執著從學徒到了 車間主任。這些都是你的成績,說明你是一個上進,努力的好青年。 後來為了自己的成長,出去鍛煉,是很正確的。 所以才讓你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所在。 發現了問題,就應該對症下葯的去解決。
制定一個學習充電計劃,找初和你工作經歷相關的專業知識去培訓,去學習。多參加這個行業的交流會,沙龍等。
如果你想走管理路線,專業知識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在於工作中和學習。 學以致用,把書面的知識在工作中運用,你會發現你自己提升很大很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補充回答
你要的是一個職業生涯規劃。
覺得這方面,還是你自己做一點測試。
把自己的問題,難處,興趣,愛好,結合自己對社會的認識,事業的打算。
然後做個整體的規劃
這方面,除了對你非常了解的 HR,以及你自己,別人做不了的。
能做的只是告訴你應該需要什麼。至於怎麼做,還是看你自己的。
F. 如何管理車間,做好車間主任
1、要做一個讓人心服口服的基層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五要素:1、能力強,有威信。內2、品德好,樂助人容。3、能吃苦,做榜樣。4、有鐵桿(骨幹),能呼應。5、善溝通,互信任。
2、當然還有常規的基層管理要領:
1)、辦事要公道。辦事要公道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非常難。我國由於過去長期受傳統的小農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影響,公平常常被錯當成平均主義,所以需要基層管理者在分配工作中做到辦事公道,獎罰分明,分配利益時也要做到公道,只有這樣才能夠服眾。
2)、關心部下。缺乏對員工在工作、生活上的關心和了解,員工自然也會不滿意你。
3)、目標明確。目標明確是做領導的一個最重要和最起碼的前提。作為一個基層管理者,目標也應非常明確,否則就純粹是一個糊塗官。
G. 生產管理部主任的主要工作是干什麼的
1、組織建立和完善生產管理系統,編制生產計劃、檢查生產進度,確保生內產任務的完成。容
2、根據生產計劃,協調好人、機、料、法、環,掌握生產進度。
3、根據生產需求,編制物料需求計劃,並跟進物料采購到貨進度。
4、負責生產中的技術和質量保證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組織解決和處理,重大問題向上級匯報。
5、負責生產過程中班組人員定額消耗、勞動紀律的考核。
6、做好文明生產和安全生產工作,加強勞動保護,對部門員工的安全和健者康負直接責任。
7、按照公司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確保部門運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8、負責所屬員工的管理、教育、培訓工作。
9、負責編制設備日常保養計劃、用人計劃、人員教育培訓計劃並在審批後組織實施。
H. 個人簡歷生產主管管理經驗怎麼寫
就是你要協調多少人,做什麼,崗位職責都有什麼,如何安排生產計劃。你做過特別棒的有哪些,實在不會去簡歷魔板看看。
I. 怎樣才能做好一個生產主管
做好生產主管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項:
1.認真貫徹公司的各項方針政策,帶頭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
2.貫徹實施安全生產責任制,作好安全、文明生產的管理。
3.合理安排,保質保量的完成公司或部門下達的各項生產任務。
4.搞好現場管理,推進「5S」進程。
5.作好本車間勞動紀律的考核與管理。
6.負責本車間的生產統計工作心。
7.根據生產計劃提出材料需用計劃報供應部。
8.協助企管部作好盤點工作。
9.對各生產班組的各項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10.認真完成公司或部門安排的其它臨時工作。
生產主管也要對生產管理三大手法有所認識,具體介紹如下:
1、標准化
所謂標准化,就是將企業里有各種各樣的規范,如:規程、規定、規則、標准、要領等等,這些規范形成文字化的東西統稱為標准(或稱標准書)。制定標准,而後依標准付諸行動則稱之為標准化。那些認為編制或改定了標准即認為已完成標准化的觀點是錯誤的,只有經過指導、訓練才能算是實施了標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是沒有止境的。
2、目視管理
目視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且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生產活動,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管理手段,也是一種利用視覺來進行管理的科學方法。它是一種以公開化和視覺顯示為特徵的管理方式。綜合運用管理學、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
現場改善是現場管理的深化,通過目視化管理,增進以顧客滿意為目標,使用持續改善理論對生產現場的人員、設備、物料、作業方法、生產環境等各生產要素進行持續的改善,實現各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從而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3、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視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即對數據、情報等的狀況一目瞭然地表現,主要是對於管理項目、特別是情報進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動。它通過各種形式如標語/現況板/圖表/電子屏等把文件上、腦子里或現場等隱藏的情報揭示出來,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時掌握管理現狀和必要的情報,從而能夠快速制定並實施應對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非常有效且直觀的手段,是優秀的現場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看板管理是協調管理全公司的一個生產信息系統,就是利用看板在各工序、各車間、各工廠以及與協作廠之間傳送作業命令,使各工序都按照看板所傳遞的信息執行,以此保證在必需時間製造必濡數量的必需產品,最終達到准時化生產的目的。看板管理是精益生產中的重要子系統。
通過看板方式,得以將庫存減少,甚至接近為零,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實現了較高的生產率。
J. 怎麼樣做好生產主管!!!
首先,應該要知道我是誰?
我是生產現場的組織者、指揮者、領導者,而不是生產現場的工人。
組織者,我有組織力嗎?生產過程要求有條不絮,6S現場要求整理、整頓、清潔、清理、安全、素養,你做得到嗎?大家看現場,我們自己也看現場。現場的現物、現情、現狀,亂不亂?人、機、料三者是否科學有效運行?若亂,說明我們的組織力不勝任。
指揮者,指揮要有方。指揮若無方,會瞎指揮:用人不當,方法不當。天天發脾氣,總覺得屬下員工的能力不行,而不是自己不行。我們可以這樣反思:屬下員工聽我的嗎?為什麼會聽我的?聽我的工作業績或效果怎樣?不聽我的,他們自己操作結果又是怎樣?說指揮有方,不是簡單地說,讓屬下員工聽你的,而是集體智慧的結合。如你的命令是正確的屬下員工能夠立即說:我馬上就辦。若你的命令不是完全正確的,你的屬下員工能夠立即提出他自己的修正意見或辦法,而你也能夠立即做出反映:好,就照你剛才所說的去做吧。這樣的指揮才是有方的指揮,而不是官僚主義的瞎指揮。官僚主義瞎指揮者,常常喜歡事事親躬,結果誰都累。
領導者,我的行為與思想在影響我的員工形成強大的團隊力量嗎?這是生產部門員工穩定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一些員工離職或跳槽,常常不是因為待遇問題,而是他的組織第一環境問題,他的上司是武大郎。我們的生產主管有責任,讓員工在與我們共同創造企業組織價值的時候,自我也得到成長與增值。若員工在我們的「領導」下天天像機器人一樣的工作:上班下班,工作工作。而不知道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更不知道自己以後的路怎麼走,那麼我們生產主管就不算合格的主管了。說「領導」這個詞,名詞性「領導」說的是你的思想對員工的影響力;動詞性「領導」說的是你的行為對員工的影響力。人的影響力有正向的、負向的。物以類聚,你的周邊都是什麼樣的員工,都是你的思想與行為所產生的。團隊有沒有凝聚力,就看你的領導;你能領導什麼人,什麼人你能夠領導得了?有的人,你是根本無法領導的,因為他們不認可你的價值觀或行為,這你就要好好地想想。——這么優秀的人才,我為什麼管不住?
其次,我們要明白生產環節是企業組織供應鏈的問題沉澱區。生產任務管理三要素:時間、數量、質量,不是簡單地靠我們生產部門來完成。供應商來料不良或來貨不及時,我們的生產計劃要調整,怎麼辦?通過加班來解決嗎?加班費誰出?工人願意嗎?工人體能受得了嗎?都是具體與現實的問題。再說,技術設計不成熟,上級決策匆匆列計劃生產,生產到半途又來個停產調整或返工;你想搞精益管理,又想搞西格瑪,結果事與願違。產品經品保部門檢驗合格了,說不定客戶又不認可,可能又有人會說,是生產不行。這些事的發生,若說生產部門沒責任是說不過去的,而誰又是主要責任人,可能會爭來爭去,讓你受氣與產生情緒。——只會忍,不行;產生情緒也不對;埋怨更不對。要想成為合格的生產主管,不能在問題中過日子。應該要善於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哪怕是你所提出的辦法其他部門主管不支持與認可,你必須要提出來。不提出來是你的錯。這樣,你就必須要具備下面基本的工作能力:
一是精通生產流程,不僅僅是產品結構、材料特性,基本設計原理,還要知道:我們生產的是客戶,而不是簡單的產品。若沒有這個理念,問題會天天跟你走,這是最大的根源所在。許多生產經理人,常常只為了完成生產任務,而缺乏這個理念,看報表:數量、時間、品質完成了。可是,問題還是存在。要知道:流程不是簡單的物流,還包括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情感流、責任流。你辛辛苦苦地生產,最後結果是客戶不滿意,這說明你的工作流程有問題。寫出來的管理文件:各工作流程與工作法,正如地圖一樣,只是告訴你工作的方向與基本步驟,書面的工作流程是沒有情感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付出:情感與責任。說精通流程就需要精通流程中所有的責任者的責任與情感。這不是簡單的書面工作的事情,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與研究心理學、行為學,並且不斷地運用。
二是一定要堅持責任轉移與確認原則,並在此基礎上與其他責任部門進行工作溝通,而不是扯皮。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若一讓步,問題沉澱到生產部門,你有能力解決要解決,沒有能力解決,也要解決。若其他部門主管看你的人緣支持你,算你幸運,若不看你的人緣不支持你,你肯定是又氣又累。與設計、品保、采購、業務各部門的溝通,比管理屬下員工累很多,其原因就在於,管理員工,有權力,而與同級部門主管溝通,要按工作流程與責任轉移確認原則。權力在溝通中不會有作用,而要看運氣:若老闆看重你,可能其他部門的主管會有支持力度,若老闆不一定看得上你,說技術部門重要,或業務部門重要,那麼,不管誰的問題沉澱到生產部門,生產部門主管只有靠自己與屬下員工了。堅持責任轉移與確認原則,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就是堅持「三不原則」——不接受不良品,不生產不良品,不流送不良品。要注意這個「品」不是簡單的材料與在製品或產成品,還包括設計圖紙、《生產指令單》等。如果你技術圖紙看不懂,你不勝任,圖上錯了,你去安排生產肯定是錯的。如果你沒有認真地審核《物料單》,上面錯了,你也會錯。認真審核是責任與能力的雙重體現。我常說:能力加權力在崗位上運行體現責任與水平就在這里。當然,如果你是濫竽充數者,基本的看圖能力或看報表能力都不行,多強的責任都是無法得到支持的。再說與同級主管的溝通,至於溝通能力高低是另外一回事,溝通的前提第一條件可別忘記了:作為生產主管,你可以對你的供應商,包括采購、協作廠、技術設計部門等,提出你科學與合理的要求,要求提在前,並且要爭取得到你的供應商的事先認可,若你不懂得提要求,那又是你的錯了。要善於向你的所有供應商提要求。——萬萬不可客氣與遷就,當然在共同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寬容。——這裡面「科學與合理的要求」又是不簡單的能力要求,如何按客戶的要求或產品技術標准、檢驗標准提要求,就看你的業務水平了。另外,反過來,你也要對你的客戶,包括品質檢驗、客戶代表、業務部門等事先詢問:你們對我們生產部門有什麼要求。要明白與理解你的客戶的要求,讓他們滿意與高興,你就沒問題了。但是這里也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些客戶的要求,我們有條件做得到嗎?你要考慮清楚:有的現有的條件或資源可以做得到,有的無法做到百分百,有的根本做不到。你應該要與他們進行協商,降低要求是一種結果,爭取組織條件支持也是一種結果,請求他們幫助是最好的結果。最可怕的是你的客戶的要求是苛求,如果你接受那麼問題必須產生,其結果只能是企業埋單,你生產主管受氣。講到這里,我們生產主管應該會自我明白:作為一名合格的生產主管應該以怎樣的心態、行為、思維去處理「問題」或「事件」。
第三,萬萬不可孤軍奮戰。生產企業的大多數員工都集中在生產部門。生產主管若只管理生產,而不懂得管理員工,更不懂得團隊管理,與行政、人事部門或其他上級共同管理員工,那麼也不能說是合格的主管。說生產管理,不僅只是完成生產任務或讓員工實現第一需求,更重要的要讓員工體會到做人與做事的價值意義。一般的人事經理可以幫助生產主管考勤、考試、考核、考評員工,讓員工與生產主管知道他現在的貢獻與價值,但這只是低層級的「人的事件管理」——通過員工的工作行為或生活行為來看員工。我們生產主管,應該要向人力資源經理學習,不僅知道員工現在的貢獻與價值,還要幫助員工增值,讓員工自動自發工作,讓員工快樂地工作,讓員工自我感覺到我聰明起來了,我在組織、社會中有了安全感了。說人力資源經理,只是從組織架構上說,其實,有很多上級或同事都善於結合自我的長處,幫助員工學技術、學管理、學做人做事,這都是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實踐工作。生產主管若善於管理組織的人際關系,利用人緣來幫助員工生存與發展,那麼他一定會與員工都得到發展。走出合格,走向優秀。
聯想思維一:我對一名應屆大學生說:「你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生產主管,我建議你從當工人開始。因為你不懂得工人,你是無法管理好工人的。」
聯想思維二:我對一名現任生產主管的學生說:「工作流程在細節,而細節在於責任與情感。你可能會說,老師我非常盡責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客戶的情感、你的員工的情感。一個企業若員工不滿意,客戶會滿意嗎?一個部門,若你的屬下對你的管理方法或手段不滿意,老闆會對你滿意嗎?」
聯想思維三:生產任務完成的標準是什麼?我們當老闆的如何培養或訓練我們的生產主管?如何對我們的生產主管提出職位要求與發展方向性要求?如何理解與支持我們的生產主管?
聯想思維四:假如有一位精通生產技術的工人,如何幫助他成為生產主管?是否有經驗的技術工人都可以培養為生產主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