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把簡歷稱作什麼
策論
公元前140年,在劉徹剛剛即位的那一年,他就舉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選秀儀專式,於是,各地讀屬書人紛紛寫策論,展示自己的才華。當時的首都長安,出現了十分火爆的人才交流場面。
當時的策論類似今天的求職簡歷,既有對自己情況的介紹,也有對工作的認識,還有對天下大事的看法。
㈡ 古時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
古代傳遞信息的故事
1 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箭拔弩張,准備大戰一場。
蔣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
蔣干來到東吳,周瑜設宴款待他。大家喝得酩酊大醉。
宴罷,蔣干扶著周瑜回到帳中,周瑜要和蔣干一起睡。說著,朦朦朧朧地睡去。蔣干哪裡還睡得著?他忽然發現一封書信,細看卻是曹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看罷,大吃一驚,慌忙把信藏在衣內。
清晨,蔣干偷偷地爬起來,徑直走出軍營,守營軍士也不阻攔。他來到江邊,尋著小船,飛一般馳過長江,回見曹操。
其實,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間計。曹操果真上了當,斬了蔡瑁、張允。
2 古人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飛鴿傳書、用烽火、用快馬等等,在這里提供一個有關於烽火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被犬戎滅亡的導火線,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
周宣王死了以後,兒子姬宮涅(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麼國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樂,打發人到處找美女。有個大臣名褒珦(bāoxiàng)勸諫幽王,周幽王不但不聽,反把褒珦下了監獄。
褒珦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他們在鄉下買了一個挺漂亮的姑娘,教會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來,獻給幽王,替褒珦贖罪。這個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興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釋放了。他十分寵愛褒姒,可是褒姒自從進宮以後,心情悶悶不樂,沒有開過一次笑臉。幽王想盡辦法叫她笑,她怎麼也笑不出來。
周幽王出了一個賞格:有誰能讓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賞他一千兩金子。
有個馬屁鬼叫虢(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鬼主意。原來,周王朝為了防備犬戎的進攻,在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驪lì)一帶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幾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過來,把守第一道關的兵士就把烽火燒起來;第二道關上的兵士見到煙火,也把烽火燒起來。這樣一個接一個燒著烽火,附近的諸侯見到了,就會發兵來救。虢石父對周幽王說:「現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長久沒有使用了。我想請大王跟娘娘上驪山去玩幾天。到了晚上,咱們把烽火點起來,讓附近的諸侯見了趕來,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許多兵馬撲了個空,保管會笑起來。」
周幽王拍著手說:「好極了,就這么辦吧!」
他們上了驪山,真的在驪山上把烽火點了起來。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兒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兒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了大家,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兒,你們回去吧!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們鬧的是什麼玩意,看見驪山腳下來了好幾路兵馬,亂哄哄的樣子,就問幽王是怎麼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訴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見褒姒開了笑臉,就賞給虢石父一千兩金子。
幽王寵著褒姒,後來乾脆把王後和太子廢了,立褒姒為王後,立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原來王後父親是申國的諸侯,得到這個消息,就連結犬戎進攻鎬京。
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驚慌失措,連忙下命令把驪山的烽火點起來。烽火倒是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因為上次上了當,誰也不來理會他們。
烽火台上白天冒著濃煙,夜裡火光燭天,可就是沒有一個救兵到來。
犬戎兵一到,鎬京的兵馬不多,勉強抵擋了一陣,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馬像潮水一樣涌進城來,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殺了。那個不開笑臉的褒姒,也給搶走了。
到這時候,諸侯們知道犬戎真的打進了鎬京,這才聯合起來,帶著大隊人馬來救。犬戎的首領看到諸侯的大軍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斂起來的寶貝財物一搶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來的太子姬宜臼(jiù)為天子,就是周平王。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沒想到諸侯一走,犬戎又打過來,周朝西邊大多土地都被犬戎佔了去。平王恐怕鎬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國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z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洛邑以後,稱為東周
3 狼煙
我國春秋時期,就有用火光烽煙傳遞軍事警報的記載。秦始皇以後,在萬里長城上每隔十里即築一烽火台,用乾燥的狼糞做燃料,點燃之後,火光煙霧騰空,可把緊急警報傳到很遠的地方。古詩「平沙落日大漠西,隴上明星高復低;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之句,正是這種原始信息傳遞法應用的真實寫照。這種傳播媒介在古代社會商人們的經商活動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時期,都有夜行的商隊、馬幫「舉火為號」的記載。
4 遠在周代我國就有了烽火傳遞信息的方法,烽火作為一種原始的聲光通信手段,服務於古代軍事戰爭。從邊境到國都以及邊防線上,每隔一定距離就築起一座烽火台。內儲柴草,當敵人入侵時,便一個接一個地點燃起烽火報警,各路諸侯見到烽火,馬上派兵相助,抵抗敵人。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信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台,接連不斷,台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台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台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台傳遞信息,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台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信息聯系網路。
㈢ 古代名人事跡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王羲之吃墨》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和硯台,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贊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詠絮才 謝道韞: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卒年不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謝道韞識知精明,聰慧有才辯。曾在家遇雪,叔父謝安召集眾子侄論文義,俄而雪驟,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也?"安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為稱賞。這一詠雪名句,盛為人所傳誦。後世因稱女子的文學才能為"詠絮才"。 又有一次,王凝之弟王獻之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在青綾屏障後參加談論,發揮獻之前議,賓客不能折屈。她風韻高邁,謝安稱她有"雅人深致",時人評論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她的《登山》詩寫道:"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發自然。"描寫東岳景象,頗得自然之趣;《擬嵇中散詠松》則仍帶有玄言習氣,表現出從"庄老告退"到"山水方滋"之間的演化。 荀灌娘請救兵
㈣ 大器晚成的古代名人
輔佐周朝的姜太公
劉邦出身農家,秦朝時擔任沛縣泗水亭長的小吏,在陳勝起義後不久,劉邦也集合三千子弟響應,拿下縣城,被沛縣父老推舉為沛公。那一年他已經48歲了,51歲的劉邦成為漢王;56歲的劉邦成為大漢帝國皇帝。
㈤ 古代招賢納士的聖旨內容
聖旨;
求賢令1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2,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4,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5。」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6!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7?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8?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9,唯才是舉10,吾得而用之。
通過招賢納士籠絡大批優秀人才,是華夏文明得以綿延不息、興盛至今的原因之一。古人招納賢才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代,據《孟子》記載,商湯曾五次派人「以幣聘」伊尹輔治國政,後來伊尹助湯滅掉夏桀。到了周代,招賢已經開始形成一種制度,規定每年三月都要「聘名士,禮賢者」,廣征八方人才。此後,我國歷代都有具體的人才招聘的政策、形式與方法。
歸納起來,古人招賢納士主要有五種方式。
一是築黃金台。亦稱招賢台,是古代帝王招賢納士的一種常用手段。典出戰國:燕昭王欲報齊仇,擬招徠人才,向郭隗問計。郭隗說:「請先自隗始。」昭王即為其築宮室而敬之如師,並在北易水南(今河北易縣東南)築台招賢,置千金於台上,延請天下士。燕昭王禮賢下士名聲不脛而走,出現了「士爭湊燕」的局面,於是樂毅、鄒衍、劇辛、蘇代等相繼而至,使燕國日益強盛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有首唐詩曾贊道:「燕昭北築黃金台,四方豪傑乘風來。」三國時,諸葛亮也曾「築高台於成都之前,以延四方之士」。
二是出招賢榜。亦稱求賢令。漢高祖曾發布「招賢詔令」遍於天下,還規定凡發現的人才,當地郡守都要親自勉勵,駕車送至京城,不為者罷官。三國時,曹操曾三下「求賢令」,聚集了眾多人才,形成「猛將如雲」的局面。朱元璋率義軍征戰,所到之處皆布有招賢榜。
三是薦舉。歷史上許多朝代實行過薦舉人才的方法。有才不薦,朝廷治罪。春秋時,施伯向魯庄公推薦曹劌,長勺一戰大敗齊軍。漢武帝下薦賢詔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明初,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楊士奇,一生以薦賢為己任。
四是實地查訪。曹操一向重視通過調查訪問獲得人才。明朝左光斗風雪之夜私行查訪,發現了民族英雄史可法。朱元璋非常重視到隱處求才,使明初「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勝數」。
五是「毛遂自薦」。《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漢名士東方朔寫信自薦,說,「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引起漢武帝注意,最終被招入宮中。
㈥ 古代人自信的故事
1、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理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和諸葛亮商議軍事,決定水上於曹軍作戰,用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
周瑜告訴魯肅說,他要故意遲延造箭,好定諸葛亮的罪。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每條船要有30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
前兩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到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上江上取箭。這時江上霧大,天還沒亮,這時諸葛亮把船靠近曹軍水寨,然後擂鼓吶喊,曹操看不見虛實只好射箭,就這樣,不一會諸葛亮就得了十萬支箭,曹操知道上了當想追也來不及了。
2、田忌賽馬
有一回,齊威王和田忌賽馬。
他們把馬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馬對上等馬,以此類推。田忌每個等次的馬都比齊威王的慢,因此,三個回合下來,田忌都敗了。
一旁觀戰的朋友孫臏給他支招,於是田忌又向齊威王發出挑戰,齊威王答應了。
賽馬又開始了。田忌先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再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又用自己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最後,田忌以兩勝一負的成績勝了齊威王。
(6)古時自薦信擴展閱讀
近現代人自信的例子:
1、愛因斯坦堅持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以後,有人曾創造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網羅了一批所謂名流對這一理論進行聲勢浩大的反駁。可是愛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論必 然會取得勝利,對反駁不屑一顧,他說:「如果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反駁就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他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堅持研究,終於使「相對論」 成為 20世紀的偉大理論,舉世矚目。
2、居里夫人和鐳
居里夫人為了提取純鐳,以便測定鐳的原子量,向科學證實鐳的存在,曾終日穿著沾滿灰塵和污漬的工作服,在極其簡陋的棚屋裡,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鐵條攪動冶鍋,從堆積如山的瀝青礦的廢渣中尋覓鐳的蹤跡。條件極其艱苦,但她心裡卻充滿自信。
她對友人說:「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她終於獲得了成功。
3、小澤征爾勝於自信
小澤征爾是 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 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 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 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
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㈦ 求自薦信式的文言文(最好是古書中有記載的古代名人寫的,像毛遂啊等人,古人想去官府做官,誰寫過自薦信
〔宋〕蘇轍
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盪,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恐遂汨沒,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向之來,非有取於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使得優游數年之間,將以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武帝自薦書》文言文 東方朔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陳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㈧ 中國古代的一封自我推薦信,很經典的,語文教材里出現過的~~
敢問《陳情表》是自薦信?????
自薦詩:
孟浩然《望洞庭湖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古文: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疏盪,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游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恐遂汩沒,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游,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 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故願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轍年少,未能通習吏事。向之來,非有取於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然幸得賜歸待選,便得優游數年之間,將歸益治其文,且學為政。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㈨ 主動出擊面對人生的現代事例 古代有毛遂自薦 這種類型的
1米德爾斯堡隊主教練史蒂夫·麥克拉倫認為,他本人將是接替埃里克松擔任英格蘭國家隊回主教練的最好人答選。 在英格蘭1:4輸給了丹麥隊之後,埃里克松面臨各方巨大的壓力。而埃里克松的合同則將在2008年到期。 麥克拉倫現在兼任埃里克松的助理。他說:"我已經與英格蘭國家隊一道工作了3年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我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我曾經在曼聯隊取得了許多成就。而且,我在米德爾斯堡隊也幹得不錯。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國際足球和國內足球有很大不同。我對於國際足球知之甚多。2騶忌拜相的故事 戰國時期,齊威王耽於享樂,不理政事。群臣不敢進諫。齊國人騶忌聽說後,決心面見齊威王。以琴打比方,成功地向齊威王說明了國事的重要性,並由此被任命為相國。 3 蔡澤 秦國人。自信能靠言語的力量使當時深得秦王信任的秦國丞相范睢把丞相之位讓給自己。於是,他晉見范睢,向范睢自薦,他舉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例子,說得范睢悚然心動,真的將相位讓給了蔡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