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裡地上很多這種小黑蟲,3到5毫米長,爬的慢或者直接停著不動,這是什麼蟲如何滅掉
應該是抄竊蠹科蛀蟲。
竊蠹科, 鞘翅目長蠹總科的1科。小型卵圓型;跗5節;前足基節球形,基節窩開放;後足基節板狀,有溝可容納腿節,幼蟲蠐螬型的甲蟲。分布世界各地。
竊囊為小型種類,卵圓與長橢圓形,紅褐與褐色。觸角10~11節,少數8~9節,鋸齒狀、櫛齒狀與棒狀。前胸背板常隆起。腹部5節。幼蟲蠐螬型,乳白色。足4節,跗節端部具彎曲的爪。多以幼蟲越冬。由於物品的運輸,一些種類得以廣泛傳播。
Ⅱ 【十萬火急!】薔薇葉莖上有芝麻大小的綠色蟲子,有腳,一群群的在莖上,
你說的就是蚜蟲的幼蟲,要打葯才能防治。
吡蟲啉噴灑,3天後再噴一次,可以很好的殺死蟲子。
上個月我家瑪格麗特也發生同樣問題了,開始用水沖,毛筆刷,沒過多久又長出來了,後來用葯以後就完全好了,你可以試試。
Ⅲ 家裡浴室里老是有一種會飛的小黑蟲,如何消滅
這小蟲學名叫蛾蚋。這小黑蟲有時比蚊子還要讓人心煩,外表就像是小蛾子一樣,到處亂飛,污染食物,寄生細菌,傳播疾病,我們切不可大意。
防治蛾蚋最根本的方法為環境的整頓;蛾蚋主要是孳生在各種積水中,只要把容器積水倒掉、地板或水槽積水清除、室外水溝維持暢通,就可以把蛾蚋的數量制住。在化糞池中孳生的幼蟲,可以投入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可同時治蛾蚋白腹叢蚊。
成蟲的清除:蛾蚋的體長約3毫米,使用電蚊拍,就可以有效清除。化學葯劑可以使用一般家庭用的合成除蟲菊酯噴霧劑。
(3)瑪格麗特長小黑蟲擴展閱讀
幼蟲是一種很小的蛆,長大了羽化。這種昆蟲生性嗜好黑暗,蛆就生活在下水道和下水管中的管壁 上,以腐朽污穢的物質為食。只有羽化了的成蟲有翅膀可以飛翔。這種昆蟲本身對人類沒有什麼危害,只是它生活在臟兮兮的地方,從污水管中飛出來。 在地漏或者下水管道裝一個地漏配套專用存水彎,防蟲地漏不僅可以防止小飛蟲進入室內,還可以防止返味。無需改動原有地漏。
1、經常保持廁所所有地漏有水,水蒸發幹了,就趕緊往地漏倒上水。這樣臭氣不但被水密封了,地溝蟲也休想飛出來,這是最環保、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另外別忘了洗臉池是和下水管相相通的,不用洗臉池時,也應該把下水口蓋上。
2、如果要長期保持地漏沒有地溝蟲,可以去衛生防疫站買一些低毒的殺蟲劑,用水稀釋後,打開地漏,狂噴一陣子,再蓋上。經常噴少許殺蟲劑,可以長期沒有地溝蟲。
參考資料
蛾蚋-網路
Ⅳ 想知道這是什麼蟲子 家裡突然多了好多這樣的小黑蟲 黑色 身體教硬 會飛 比小米粒大
不管啥蟲子,就算沒危害也影響衛生,不在意衛生也影響心情。買點殺蟲劑噴一噴,出門的時候關閉門窗,回家的時候再打開通風,一兩次就搞定了。
Ⅳ 瑪格麗特生蚜蟲怎麼辦
瑪格麗特其實是菊科植物,又名蓬蒿菊、茼蒿菊,有的花友不知道瑪格麗特怎麼養,下面是花友養瑪格麗特的經驗,整理出來供花友參考。
一、土壤,瑪格麗特喜歡疏鬆肥沃,排水通暢的土壤。
用的土是:5份黑山土、5份泥炭土。沒有黑山土的朋友,可以用園土替代。
二、扦插,瑪格麗特好象不結種子,它的繁殖主要靠扦插。
一般用帶蓋的育苗盒扦插,扦插用土為泥炭土加蛭石,或者泥炭土加珍珠岩。最好的扦插季節為春秋,其兩季也很容易扦插成活。由於的扦插苗一直放露台,除了夏天,其3季扦插時都蓋上育苗盒蓋,這樣能保水保溫,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夏天扦插直接在花盆中,因為育苗盆太小,水分容易蒸發。
三、肥料,很多朋友都問如何施肥,其實是個很懶惰的人,不喜太勞作。一般換盆和定植的時候施足底肥,其時段不再施肥。底肥用雞糞肥和少量的緩釋肥,雞糞肥因為已經漚熟,多一點也沒關系,緩釋肥一定要按盆大小控制用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不能與肥料接觸。在花期偶爾也追點肥,用的是「必開花」。(一包必開花已經用了兩年,還沒用完,那麼大的露台,可見的用量和次數了)
四、環境,家的瑪格麗特一直放養在露台(們這夏天最高有38、39度,冬天零下3、5度),由於露台上面有葡萄架,旁邊有樹木藤月等,夏天它直曬的時間不會太多。冬天,重點養護的幾盆會放到雨淋不到的地方。
五、修剪,一般不對瑪格麗特進行修剪,只在苗期對特別長出格的枝條剪短。
六、瑪格麗特如何成球。剛扦插成活第一年的瑪不會長成很緊密的球,經過夏的酷熱和冬的嚴寒後,瑪才容易長成很緊密的球。大家要注意,夏、冬後,瑪的葉子很多可能乾枯了,只要枝條中心還有綠色,就不要丟棄,一般養護澆水,到第二年3、4月整理枯葉加換盆施肥,瑪很快能長出很緊密的枝芽,而且體積會是原來的3、4倍以上。
Ⅵ 家裡有好多小黑蟲 有圖'高手說一下這是什麼蟲子'怎麼處理掉
我看到照片,認為,這是一種糧食害蟲,叫麥象,有的地方叫他牛牛,他主要危專害糧食小屬麥,大麥大米等,他有翅膀,可以飛,無毒,農村儲存糧食多,經常見到。通過太陽曬可以除去,有的米面可以用面篩除去,城市很少見到。
Ⅶ 最近家裡突然滿是一種黑色的小蟲看的我肉麻死了.想問下是什麼蟲.(有圖)
這種昆蟲是 「馬陸」
馬陸(millipede),也叫千足蟲。馬陸隸屬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倍足亞綱。國內各地均有發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還包括仙客來、瓜葉菊、洋蘭、鐵線蕨、海棠、吊鍾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倍足綱(Diplopoda)動物。
世界性分布,倍足綱與其他數綱動物常合稱多足類。馬陸約10,000種,生活於腐敗植物上並以其為食,有的也為害植物,少數為掠食性或食腐肉。特徵為體節兩兩癒合(雙體節),除頭節無足,頭節後的3個體節每節有足一對外,其他體節每節有足2對,足的總數可多至200對。
除頭4節外,每對雙體節含2對內部器官∶2對神經節及2對心動脈。頭節含觸角、單眼及大、小齶各一對。體節數各異,從11節至100多節,體長2∼280公釐(0.08∼11吋)。除一個目外,所有馬陸有鈣質背板。
自衛時馬陸並不咬噬,多將身體蜷曲,頭卷在裡面,外骨骼在外側。許多種可具側腺,用分泌一種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氣以防禦敵害。
倍足綱包括常見於許多花園的種類,如土馬陸(Julus terrestris, 有時作Iulus terrestris)其體長為25公釐(1吋),原產於歐洲,已引進北美;體光滑的種俗稱切根蟲(wireworm)。
有的馬陸無眼,顏色鮮明,如25公釐長的溫室馬陸(Oxis gracilis)。最醒目的常見種之一為美國東南森林中的美洲山蛩(Narceus americanus),長10公分(4吋),有黑、紅兩色。
生物學特性馬陸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危害。馬陸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
馬陸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馬陸的卵產於草坪土表,卵成堆產,卵外有一層透明粘性物質,每頭可產卵300粒左右。在適宜溫度下,卵經20天左右孵化為幼體,數月後成熟。馬陸1年繁殖1次,壽命可達1年以上。
(7)瑪格麗特長小黑蟲擴展閱讀
生態作用
1、馬陸是森林生態系統重要的分解者,馬陸攝食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據初步估算,馬陸對落物的分解量約占該地區年平均凋落物量的21%,馬陸對同一種、不同腐解程度的葉片攝食量不同,對半分解凋落物的攝食量大於對未分解凋落物的攝食量。
2、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馬陸的攝食效率不同,其同化效率隨溫度升高而降低.而糞便排泄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林型下個體數量分布不均勻。通常,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在土壤的垂直分布,具有明顯的表聚現象。馬陸的個體數量季節變化明顯,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3、土壤動物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重要的分解者,馬陸是土壤動物中的常見類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殘體為食,是生態系統物質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
4、對大型土壤動物的飼養研究在國內外均有報道,但對馬陸所作的研究在國內尚未見到;通過對馬陸的生態分布、攝食量等的研究,探討並揭示該類群在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分解過程中的功能。
5、千足蟲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這么多足的。出生的幼蟲只有7節,蛻皮一次增至11節,有7對足;二次蛻皮後增至15節,有十五對足;經過幾次變態發育後,體節逐漸增多,足也就隨之增加。
6、當然,其他還有許多種類的千足蟲。有的身體較小,才2毫米長;和大馬陸相比,它們的足少的多。
相關常識
1、毒性
雖然無毒顎,馬陸體節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得家禽和鳥類都不敢啄它,而且人類誤食馬陸會導致口唇過敏性水腫等。
2、陸生
北美巴拿馬山谷里有一種大馬陸,全身有175節,加起來共有690隻足,可以說是世界上足最多的節肢動物。
3、防疫
馬陸喜歡潮濕,容易帶來細菌。在它經常出沒的地方撒上生石灰後,其潮濕的生長環境就會變乾燥,就不會滋生馬陸了。也可以用「三唑磷」噴灑,但皮膚過敏的人最好不要使用。
4、蟄傷處理
千足蟲不咬人,但觸摸擺弄它時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嚴重的可致明顯的紅斑,皰疹和壞死。皮膚中千足蟲的毒性分泌物應該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但一定不要用酒精。若皮膚發生反應,局部可敷以皮質類固醇。眼部受傷者需立即淋洗,並應用皮質類固醇眼葯水或軟膏。
5、馬陸與蜈蚣
有一些市民會誤把馬陸當成蜈蚣,其實它們是節肢動物中的兩個分支。馬陸的身體呈圓長形,是由黑色、黃色相間的體節所構成,頭部有一對觸角,每對體節有兩對纖細的黑腳。
參考資里:網路-馬陸
Ⅷ 誰知道這種黑色細長的蟲子是什麼,芝麻粒大小,被咬了以後起紅色大包,非常非常癢有圖
從你的圖片上看,是跳蚤咬的。
一般處理:
1、如果被咬了,可以塗些花露水、風油回精或肥皂都有止癢消答炎效果。
2、如果你養了寵物則首先需要做好寵物的衛生。如果遇到貓狗之類最好離它遠點。
3、注意家裡的衛生。還可以在牆邊噴些消毒葯水。噴之前注意看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4、貼身衣物拿去煮,大件衣物、席子用開水燙;然後再陽光下暴曬。
Ⅸ 急!急!急!我卧室裡面突然出現了許多黑色的小蟲子(長1厘米左右,寬3-5毫米)消滅了又40隻了
蠼螋(拼音:qúsōu,音:渠叟)屬昆蟲類的有翅亞綱革翅目。蠼螋俗稱夾板子、夾板蟲內,容或剪刀蟲,俗稱「耳夾子蟲」,因為它們的雌蟲在產卵後會像鳥類一樣伏在蟲卵上等待孵化。
在野外較潮濕的草地、葉面很容易觀察到蠼螋,初次認識這種有鐮刀狀尾夾的小蟲都會嚇一跳,深怕不小心或擔心有毒。其實它們是很可愛的小昆蟲,遇到騷擾不僅不會主動攻擊對方,還會裝死然後逃命!當然這個尾鋏也是它們防衛的武器,受驚時偶會上舉雙鋏示威,另外蠼螋腹部第3、4節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氣驅敵。
盡量保持房屋的乾燥,尤其是衛生間要保持干凈就可以了,可以買瓶氣霧殺蟲劑,見到的時候噴殺就行了!
不過建議你做好室內衛生,只要室內衛生保持的好,這種蟲子是不會在你家裡安家的。
其治理應強調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1、注意家裡的清潔衛生。
2、物理機械防治:氣調、燈誘。
3、化學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噴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對人體危害很大,熏蒸後注意及時通風,待煙霧散去後方可入內,較危險,慎用)。
4、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蟲或天敵治蟲。
Ⅹ 誰知道這種小黑蟲叫什麼怎麼來的
這個蟲子,
當然是玉米蟲啊。
我們的沒完全成熟
的玉米收回來之後。
也不經過晾曬就放在家裡,
一兩個月就會長這種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