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六大實施途徑有哪些
一是課程育人,從嚴格落實德育課程、發揮其他課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學校課程等方面,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文化育人,從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文化氛圍、建設網路文化等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校園處處成為育人場所;
三是活動育人,利用節慶紀念日、儀式教育活動、校園節(會)、團隊活動等,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
四是實踐育人,通過開展各類主題實踐、勞動實踐、研學旅行、志願服務等,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是管理育人,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從完善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責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細化學生行為規范、關愛特殊群體等方面,將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貫穿於學校管理的細節之中。
六是協同育人,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構建社會共育機制,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
(1)德育六大育人途經工作經驗總結擴展閱讀:
《指南》指出,要嚴格落實德育課程。按照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標准,上好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落實課時,不得減少課時或挪作它用。
要圍繞課程目標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挖掘課程思想內涵,充分利用時政媒體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道德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指南》要求,學校、教室要在明顯位置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教室正前上方有國旗標識。
《指南》提出,應開展儀式教育活動。儀式教育活動要體現庄嚴神聖,發揮思想政治引領和道德價值引領作用,創新方式方法,與學校特色和學生個性展示相結合。
嚴格中小學升掛國旗制度。除寒暑假和雙休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節會活動要舉行升旗儀式,奏唱國歌,開展向國旗敬禮、國旗下宣誓、國旗下講話等活動。
《指南》建議,應組織研學旅行。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德育體驗、實踐鍛煉有機融合,利用好研學實踐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研學旅行活動。
要考慮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能力,安排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研學旅行。要規范研學旅行組織管理,制定研學旅行工作規程,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和權利。
基本原則
(一)堅持正確方向。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學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導權,保證中小學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二)堅持遵循規律。符合中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注重學段銜接和知行統一,強化道德實踐、情感培育和行為習慣養成,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
(三)堅持協同配合。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引導家庭、社會增強育人責任意識,提高對學生道德發展、成長成人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度,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堅持常態開展。推進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創新途徑和載體,將中小學德育工作要求貫穿融入到學校各項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德育工作長效機制。
B. 當前的學校德育如何
德育處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以人為本,不斷開拓德育新思路,發揮德育途徑整體效益,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效果。結合我校實際,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動空間,使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以再提高,體現學校德育工作的導向、動力、保證作用,實現了本學期德育目標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做好德育工作計劃,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隊伍的整體素質。
發揮德育領導小組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德育工作領導,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機制,由校長負總責,少先隊具體抓,實行校長室----班主任二級常規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門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承擔的縱向連接的德育工作體系。德育領導小組成員增強了「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識,並能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帶領全員積極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注意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特別是班主任隊伍建設。每學期堅持開好「四種會」即每周一次主題班會;每月一次班主任會議;每學期1-2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每學期1次家長會。多年來堅持開展主題班會觀摩活動,讓班主任在實踐中互學互進,共同提高,由於長期開展這項活動,使我校班會課質量得以較大的提高。定期舉行班主任例會,通過學習有關經驗文章、經驗介紹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並組織班主任參加了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國教育報主辦的「班主任話細節」徵文;對於一些初當班主任的,學校則採用「幫、扶、帶」的方式,以使他們盡快勝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1、精心布置宣傳陣地。加強對「紅領巾廣播站」、牆報等文化陣地的指導管理,在把好輿論導向的同時,力求主題突出,圖文並茂,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功能。
2、規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體現了各班的特點,營造了生動活潑、潔凈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良好育人氛圍。
3、積極做好了迎接「區域現代化」迎檢工作,使校園文化具備與教育要求相適應的吸引力和情感號召力,逐步形成了以「紅色精神」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精神。
4、大力推進「書香校園」進程,以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學校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陣地,如: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少先隊活動室等。學校長期堅持不懈地開展升旗儀式活動,每天中午廣播站定時播音,每天下午的「操前講話」已形成我校的特色。這些活動都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養成教育。
1.豐富德育活動促進養成教育。認真學習貫徹《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茅山中心小學學生在校一日常規》,堅持每天十分鍾的養成序列教育。同時深入開展了文明禮儀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我們要求班主任積極思考,加強班級制度建設、班風和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樹立班級形象,爭創班級特色,爭創「文明班級」。各班的學習園地布置精美,中隊角規范實用,富有教育性,各班的中隊活動、好人好事都有記錄
3、加強後進生的教育與轉化。德育處要求各班對後進生轉化工作做到了有計劃,有措施,並比較及時地了解掌握有關情況,協助班主任做好個別學生的幫教工作。
4、開展了普及小康知識學習宣傳活動,開展一次主題中隊活動,出一期「我與小康同成長」黑板報,學校還利用「小靈通」廣播站進行了宣傳,真正做到了小康知識「進課堂」。同時,少先隊組織隊員開展了「我與父輩手拉手,小康知識我來教」活動,要求隊員把自己在校學習的小康知識帶回家,讓他們的家長對小康知識也有所了解,讓小康知識「進家庭」。通過開展普及小康知識學習宣傳活動,讓全校教師切實增強了教育工作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責任感;學生也了解了小康,更體驗感悟到祖國、家鄉、家庭的變化,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在學生心中樹立了「為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的理想。
四、做好德育教學工作計劃,拓寬德育渠道,發揮「三結合」教育優勢。工作總結
1、辦好家長學校,增進家校聯系。我們堅持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聽講座、隨堂聽課等形式,豐富家長學校活動,家長參與率達70%以上。同時,堅持通過電話聯系、家訪、經常性地與家長溝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資源,推進家校聯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我們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如開展了以「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奧運精神伴我成長」等為主題的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定期觀看教育片;布置宣傳櫥窗,讓學生及時了解了國際、國內及校園大事;開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努力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教育的氛圍。
3、我校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定期開展活動,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調一致。通過家長學校向家長介紹學生基本情況、學校發展規劃及對學生的要求和對家長的希望。希望家長和學校密切配合,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轉變家長中存在的不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存在的問題
1、全員育人方面,教師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長對學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會、家庭、學校三結合工作仍需加強。
3、需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今後工作設想
1、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突出全員育人觀念,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務育人,教書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觀。
2、加強德育科研,探討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實效性。加強德育課題研究工作,進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時應用到學校教育工作中去。
3、繼續抓好班主任「老青幫帶」工作,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樹立全體教師皆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體教師能共同教育培養學生自覺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以嚴要求、高標准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
4、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將在原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從學校實際出發,不斷更新觀念,努力使德育工作邁上新的台階。
今後,我們要進一步結合我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C. 德育育人名言警句
1.
德行的實現是來由行為,不是源由文字。——誇美紐斯
2.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
3.
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盪毀,而道德和...
4.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謝覺哉
D. 簡述《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德有工作內容及實施途徑
一是課程育人,從嚴格落實德育課程、發揮其他課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學校課程版等方權面,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文化育人,從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文化氛圍、建設網路文化等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校園處處成為育人場所;
三是活動育人,利用節慶紀念日、儀式教育活動、校園節(會)、團隊活動等,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
四是實踐育人,通過開展各類主題實踐、勞動實踐、研學旅行、志願服務等,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是管理育人,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從完善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責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細化學生行為規范、關愛特殊群體等方面,將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貫穿於學校管理的細節之中。
六是協同育人,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構建社會共育機制,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
E. 尋學校德育精細化管理方面的經驗
由於教來師的治學態度、工作作風對源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在老師當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員德育意識尤為重要。為此學校成立了德育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根據學校不斷發展的需要,從德育隊伍建設入手逐步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體系,實行德育精細化管理。大體構建了「雙四育人」方案:即構建「四個育人」「四條主線」的同時走育人網路。
四個育人
即把德育思想滲透到教學中,實現教書育人;滲透到教育活動中,實現活動育人;滲透到學校管理中,實現管理育人;滲透到環境優化中,實現環境育人。
四條主線是
第一條是德育管理工作主線:校長——政教處——少隊部——班主任
第二條是實施德育的主渠道主線:校長——教務處——教研組——各科教師
第三條是學生自我教育工作主線:政教處——少先隊、學生會——班委會——學生
第四條是家校輔助教育主線:學校——社區——家長委員會——家庭
德育工作網路的構建使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現了:學校無閑人,人人教育人;學校無界限,處處教育人;學校無小事,事事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