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私企、外企、國企工作十年後是什麼樣子
如果你無法詳細了解一個企業的基本情況,我想行業內的口碑是最好的評判專標准,這是整個屬行業對一家企業的綜合評價,可能涵蓋發展前景、企業文化、技術水準、薪酬待遇等等,對於一個求職者來說是最好的參考標准。我所在的企業就是行業內公認的最牛的企業。
Ⅱ 是在國企工作好,還是在外企工作好
不管是選擇國企工作,還是選擇外企工作。可以根據下面提供的材料對自己進行綜合考量。
國企適合適合兩種人:
1、新畢業的學生就進去混資歷,根正苗紅,慢慢熬。
當然,也要看個人性格、機遇和運氣。也有很多熬了一輩子還是小兵兒。小兵兒到處級是第一道坎兒,平均來講,能熬到處級算是比較有譜兒的。處級到局級就要看造化了。
2、家裡有背景的人,這個就不多說了。
對於新畢業的學生,還要確認你家裡能提供一些支持在大城市買房子。如果純靠自己的話,國企的收入想要買房基本別指望。不要跟我說灰色收入,確實是有人拿這個,拿這些之前先要問問自己有什麼背景,看看出事兒的時候自己是排在第幾個。沒背景的頂多也就收點兒卡而已。我見過一些拿了很少的錢出事兒的,有的拿了十來萬一判就是十幾年,1W塊一年,自己掂量。所以,如果10年內你想買房,家裡又沒法支援的話,趁早遠離國企,否則你會熬得很難受乃至變態的。
當然,國企會有點兒面子,乙方會來拍你馬屁,不過有什麼用呢?其實你也支不動乙方,乙方都是看領導的意思執行的,當然喜歡被拍馬屁的除外。會有一些集體腐敗的事兒,不過並不輕松,一方面你要隨時伺候領導,另一方面老是大吃大喝身體其實吃不消的。
國企的壓力一點兒都不小,工作量也很大。中國的國企都是自上而下管理,管理都是有成本的。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有下面好多人來執行,要計劃、要聽取意見、要檢查、要評估、要總結。雖然在底下每個人看來沒多少事兒,匯總到你這里就不一樣了。另外,國企不少領導愛折騰,思路多要求高,干什麼都要寫材料匯報發文,每件事情都像上面說的,可以想像這裡面的工作量有多少。
外企適合以下特點的人:
1、喜歡自由自在的做點兒專業上的事情,這種人的上升空間比在國企大一些。
外企的特點就是,不想摻和那些復雜的事情,往往也可以有相對比較好的生存狀態。
2、想生活和工作平衡的人。
雖然外企也會加班,也會有很多工作,但是休假多一些,且容易申請到休假。國企有些領導,受到我D宣傳的影響以及根據自己經歷產生的錯覺,往往犧牲生活一心為公是理所當然的,覺得幾十年不休假是個很光榮的事情。央企總部一般是每人一份工作,互相不重合,也就意味著你只要離開幾天,這些工作就沒人做。所以,你即使休假了,電話也會被打爆的。
3、家裡沒法幫你買房的,去外企工資會高一些,買房的可能性大一些。
最後說說穩定。不可否認,央企總部比大外企會穩定。不過這也不絕對。以前國企下崗的人不都是捧著鐵飯碗下崗的么?而且,國企裡面也有變相裁撤的。大外企會有裁員,不過裁員後未必沒出路,只要行業還是在保持活力的
Ⅲ 「有大型國企和外資企業工作經驗」 英文怎麼說
「有大型國企和外資企業工作經驗」
英文翻譯_
Experience in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Ⅳ 「有大型國企和外資企業工作經驗」 英文怎麼說
I have working experiences from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enterprise.
Ⅳ 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想從國企跳到外企有多難
確實不是簡單的事情,因為外企尤其重視效率,中途招聘會特別重視你的經驗和能力是否能夠立即產生化學作用。
在跳槽過程中,有以下3點需要注意:
1. 公司和職位
如果應聘者曾在世界500強工作過,大多HR自然會眼前一亮。如果你工作過的公司和招聘公司的業務內容有所重疊,甚至企業文化都有相似之處,更會入HR的「法眼」。如要應聘管理職位,則自然要求應聘者有帶領團隊的經驗,並且還會考察所帶領團隊的人數。最重要的一點是,HR一般注意的是應聘者在3―5內的工作經驗。
2. 工作內容和業績
公司、崗位對HR來說是「泛讀」,如符合要求的話,就會進入HR的簡歷「精讀」時間。簡歷中最重要的是你目前從事的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和招聘職位是否吻合。不要用大段文字去描述,每一項工作內容或崗位職責分行,用動詞開頭,結合數字,簡練地表達你的職責是什麼,你的突出業績是什麼。這樣的簡歷是「專業」的。
3. 培訓及證書
一般來說,這並非重要項目,但卻是簡歷中的加分項目,前提是,你所列舉的培訓及證書,都是和應聘工作有相關性的,或者是「含金量」非常高,能證明你的能力的。但要注意的是,後者列舉得太多太高端,也會讓HR疑惑你的職業定位。對於有些職位,是一定要證書這塊敲門磚的,如律師、建築師、金融分析師、財務會計等。(摘自:知乎王水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