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行政村撤并和合村并镇有什么区别
这个有一定的区别的,合成的话就是把两个镇的编制合到了一起。
❷ 撤并村和不撤并村是什么意思
撤并村:
村庄合并一般是指撤销弱小村,向中心村或强村合并,形成规模相对集中的村。
村庄合并需根据各地农村生产、建设的实际情况实施,各地情况不同,实施进度不同。有的地方村庄撤并首先是将在行政上弱小村行政撤销,与中心村或强村合并。
不撤并村:
不撤并村的意思和撤并村相反,就是不合并村庄。
(2)撤并行政村试点工作经验扩展阅读
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加快建设三类村。目前全省共有4.7万个村庄,根据保留村、中心村、撤并村的情况,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到2020年,对13387个撤并村整合资源,有序整治。
意见规定了将被撤并的村落:
1、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
2、对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少于100户的空心村,实施搬迁整治。
3、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组建农宅合作社,建设乡村酒店,用于养老或休闲度假。
4、对纳入城市规划的村,要结合新型城镇化进行改造建设,一部分改成城市社区,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一部分建成城中的美丽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就近休闲度假之所。
5、对即将自然消亡的村,原则上不再新建设项目、批宅基地。
❸ 枣强县行政村
1995年以前,枣强县辖26个乡镇,其中6个镇、20个乡,6镇为枣强镇、大版营镇、恩察镇、加会镇、马屯镇、肖张权镇,20个乡为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娄子乡、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新屯乡、王均乡、唐林乡、吉利乡、流常乡、王常乡、臣赞乡、吉科乡。
1996年实行撤乡并镇,枣强县原有26个乡镇撤并为11个乡镇,其中6个镇、5个乡。由原枣强镇、康马乡、门庄乡、滕村乡、孟屯乡、宅城乡6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枣强镇,原大营镇、张米乡、石村乡、金子乡4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大营镇,恩察、加会、肖张、马屯仍保留原建制镇,原马屯镇、流常乡、吉科乡3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马屯镇,原新屯乡、娄子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新屯乡,原张秀屯乡、崔庄乡、卷子乡合并为现在的张秀屯乡,原唐林乡、吉利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唐林乡,原王常乡、臣赞乡2个乡合并为现在的王常乡,王均乡仍保留原建制。
枣强县6个镇的建制时间分别为:枣强镇、大营镇于1984年6月建制,马屯镇于1987年1月建制,肖张镇于1991年1月建制,恩察镇于1993年12月30建制,加会镇于1998年12月24日建制。
❹ 山西省汾阳市撤并行政村实施方案能够真正为村名带来什么好处
山西省平凉市的话才是蔡先生征服方案的购物证,作为就是聪明带来的很多好处,那个村子。有不少都是。
❺ 什么叫建制村,撤并建制村、自然村
经省市级国家机关批准设置的村,称为建制村。通过国家行政程序才能得到确定,是建制村的根本特征。需要说明的是,约定俗成用“建制”的是“镇”,为“建制镇”,而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建制村”的含义应该与“行政村“意思是一样的。
http://ke..com/link?url=2qlaFkmmtsXCldfgryeLCe4_OnBtO8oZa_3EzDvFFcVhK0315fgXD_6VzwVALGyAptSlZd86dVuLW17i3_0sZ5F-0GTU8JZhWlQWVRrKQ2xlI8R3al-kHINJGt6afeBR
自然村,往往是一个或多个家族聚居的居民点,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在某处自然环境中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一般情况下它只有一个姓氏,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后代,有相同的血缘关系。
自然村是农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单位,但不是一个社会管理单位。与自然村对应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个包括农业生产资源、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自然村是人们自发形成,自然聚集在一起居住的村落,平时我们见到的村庄就是自然村,如大李庄、高家庄、刘家湾、大路徐家、马家河等称呼。
以家族、户族、氏族或其他原因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的村落称自然村,是与行政村相比而言的。行政村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而设立的农村基层管理单位,其组织形式是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自治组织,下设若干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一般是以自然村划分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个行政村管理若干个自然村,也有一个自然村(规模较大)为了管理方便,被划分为几个行政村的,还有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行政村的。
行政村是乡政府、镇政府管理的一个村级行政单位,一般由一个大一些或几个小一些的自然村组成,这些自然村各有各的名字,但他们受一个领导班子领导,主要领导是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参与政务、经济等活动时一般按一个单位对待。
自然村与行政村的区别,不只是规模的大小区别,根本区别在于行政村建立村委会组织、建立党的支部委员会(总支、党委),而自然村则只是建立村民小组,类属于村委会。
http://ke..com/link?url=TxG4bgWDDkpDAagXbxpAjBF0-r6g0OhBu_wfpnUy2ZoE43jB-VAscYMhclK2DQJULNtZXPNkdh-81mPOSRwwcBmDRNe56-
❻ 横溪镇的行政规划
横溪镇是全区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试点镇,他们不仅顺利完成行政村撤并,而且还稳步推进账户撤并工作,实现并村并账并心,在规范账务、统一规划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共享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行政村区划调整工作一结束,横溪镇就着手开展并账工作。他们成立由农村农业副书记挂帅的领导班子,制订了《横溪镇村级集体资产登记意见》、《非生产性开支的有关规定》等有关并账办法。在此基础上,他们首先搞好了大岙村的试点工作,接着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逐村抓落实。具体操作中,采取两种办法并账,即:对9个资产性质、人均占有净资产基本相同的村,采用算大账的办法友好并;对2个人均净资产差异较大的村,切出一块资金用于该村的村政建设或福利事业,由原村社员代表负责掌握使用。横溪镇15个新村中11个村已完成了并账工作,设立一本账,收支实行统一核算。4个尚未并账的村实行社长一支笔签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分点负担。
行政村合并后,由于经济实力相对有所增长,新村量力而行进行村政建设,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着力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原芦花桥村由于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岙村合并成立新的大岙村后,芦花桥点广播线路开始进行并网,村里还改装一企业厂房,作为该点新的老年活动室,使该点老人即将有一个较为宽敞的活动场地。夏凉村和清塘村合并成立杨山村后,从无闭路电视的夏凉点村民即将看到更多的电视节目。栎斜村和上畈村原共用栎斜水库水,旱季用水紧张且水质不理想,两村还因此发生用水纠纷,合并成立新的栎斜村后,村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实施自来水管网改造。在此基础上,并村后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各村经济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俞山村和梅隆村合并成立梅山村后,茶叶种植面积一下子增加到2000多亩,该村在进一步发展良种茶的基础上,利用原俞山村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梅山云雾”品牌,扩大茶叶加工规模。新成立的梅溪村启动扶贫工业地块,建造标准厂房,同时将4亩土地的使用权出租给企业,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