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面对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
如果发生了校园欺凌,就要及时地告知自己的父母、老师等。不要等到别人问你的时候,才被动告知问题。 不要不好意思开口,或认为“讲了也没有用”,一个人觉得迈不过去的坎,可能在与别人进行交流后,就会柳暗花明了。
如果遭遇很严重的伤害,而父母和老师也很难保护你或帮助你解决,那么你还可以向其他方面如新闻媒体、司法机关等求助。发现自己弱小或寡不敌众时,可以及时报警或向学校有关领导、老师同学或警卫反应,这样不仅能减少伤害,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1)小学防欺凌工作经验扩展阅读
学校应该有规范的校园欺凌应对与处置措施,且要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知道,当欺凌发生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获得帮助;要旗帜鲜明地表明对于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态度;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让大家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形式和危害。
培训不应满足于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更多应该由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来进行互动体验式的预防欺凌专题授课。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线索,勿以恶小而忽视甚至纵容。
“积极正向的校园氛围是预防校园不良行为的主要因素。”郝万胜说:“作为校园安全第一责任人,校长和老师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态度、责任心和处理经验,会极大地左右着欺凌行为的走向。很多恶劣行为,如果能早发现,早干预,就能避免。”
⑵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及校园欺凌应对措施方法
【摘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现象得到网络的曝光,越来越多的施害者在舆论和法律的压力下纷纷道歉甚至伏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学生群体尤其是初中学生中频发,尤其是女生间的欺凌现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校园欺凌既会对被害者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也不利于培养施害者的健康人格。因此,作为德育的最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必须在日常德育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欺凌;青少年;对策
学校,本应是学生除了家庭之外最为安全的港湾。但是近年来,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频发,一次又一次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同时,校园欺凌手段也逐步走向复杂化,如集体孤立、说人坏话、群殴羞辱、网络围攻等等,尤其是很多施害者还将整个过程发布到网上,使得校园欺凌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问题。而且,校园欺凌案不仅给欺凌者和受害者乃至旁观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伤害,更会在青少年心理乃至未来的人生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因此,作为校园德育管理的最前沿——班主任,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手段防校园欺凌于未然。
一、防校园欺凌于未然第一招——透过爱好纠正性格
在信息发达的环境下,网络、游戏、影视、小说中暴力内容屡见不鲜,难免会有个别
⑶ 预防校园欺凌内容 小常识
校园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专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属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2018年7月5日,北京为解决校园欺凌,教育部首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公布:发生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11月12日,广东出台治理校园欺凌方案,起侮辱绰号属欺凌。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随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
⑷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总结
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和学校周围、由学生承受的任何形式的暴力,其实施者为其他学生、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
校园暴力包括欺凌和网络欺凌。欺凌是最普遍的校园暴力形式之一,每三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是受害者。
二、校园暴力可能有哪些形式?
根据现有的收集校园暴力数据的国际调查,教科文组织认为校园暴力有以下几种形式:
1.肢体暴力,是指由同龄人、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实施的任何形式的、带伤害意图的肢体攻击。
2.心理暴力,即语言和情感上的虐待,包括任何形式的孤立、排挤、忽视、侮辱、散布谣言、编造谎言、起外号、嘲笑、羞辱和威胁以及心理惩罚。
3.性暴力,包括性恐吓、性骚扰、违背意愿的触摸、性胁迫和强奸等,实施者为教师、学校工作人员或校友、同学。
欺凌是一种重复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单个的孤立事件,可被定义为反复发生的针对某位受害者的故意和攻击性行为。它可以有各种形式:
1.肢体欺凌,包括踢、打和损毁财物;
2.心理欺凌,如戏弄、侮辱和威胁;或关系欺凌,包括散布谣言和抱团孤立;
3.性欺凌,例如使用与性相关的笑话、评论或手势取笑受害者,这在一些国家可能被定义为性“骚扰”;
4.网络欺凌,这是一种发生在网络上的心理欺凌或性欺凌形式。网络欺凌的例子包括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或发送旨在骚扰、威胁或针对他人的信息、图片或视频。网络欺凌还可能包括散布谣言、发布虚假信息、伤害性信息、令人难堪的评论或照片,或在线上网络或其他通信中排挤某人。
三、校园暴力由谁实施?
校园暴力的实施者为学生、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然而,现有证据表明,同龄人实施的暴力最为常见。
四、儿童被欺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有儿童都可能被欺负,但有证据表明,被认为在任一方面“与众不同”的儿童更容易受到欺负。
主要因素包括外貌、种族、语言或文化背景、性别(包括不符合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社会地位和残疾。
五、校园暴力的后果是什么?
1.对教育的影响
遭受欺凌会破坏受害者在学校的归属感,影响其继续接受教育。经常被欺负的儿童更有可能觉得自己在学校是个局外人,更有可能想在完成中学教育后离开学校。被欺凌的儿童学习成绩不如其他儿童。
2.对健康的影响
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会受到欺凌行为的负面影响。与欺凌行为相关的是较高的孤独感和自杀率、较高的吸烟率、酗酒率和吸食大麻率,以及较低的自我生活满意度和健康状况。校园暴力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和损害。
六、如何避免校园暴力
1.家长积极应对
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状况,多与孩子沟通;无论孩子是打人者或是被打者,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管理好情绪,避免以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以预防为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积极与校方沟通,学会巧妙的给校方传达个人诉求。
2.学校防患未然
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不要动辄以打骂、讽刺、挖苦或体罚的形式替代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学校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未成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社会构建网
社会各职能部门应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从法律层面,应完善立法,使校园暴力防治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从机制层面,应当建立起由政府统筹、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关爱特殊群体预防校园暴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七、孩子被校园暴力后,家长如何解决
1.记录孩子被欺凌的细节,尽量多搜集证据,客观的记录事实。
2.联系学校负责人,向孩子的校长、老师或学校辅导员寻求帮助。如果孩子受到身体攻击或受到伤害威胁,向学校负责人报告并报警。
3.如果孩子受到欺凌产生阴影,应该寻求心理咨询或者心理医生的帮助。
4.必要的时候寻求法律的帮助,保护孩子周全。
法有趣君在成长过程中也曾被同学欺负过,好在彼此双方都没有做出过激的行为,我想很多人在校园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校园暴力,甚至有些伤害至今还停留在被害人的心中无法抚平。
只要有校园暴力,无论是施害者还是被害者其实都是受害者,只不过受害的时间和方式不同而已,所以为了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定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法律将校园暴力完全杜绝。
⑸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
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
5,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同时也要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杀机,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
6,要冷静面对,巧妙运用机智逃离。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