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帮我写一封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
个人陈述1
尊敬的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办:
您们好!
我叫###,女/男,今年X岁。是……中学XXX班学生。
一直以来,我成绩优异,团结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当班长,一直当到高一,获得了很多奖励:“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这些荣誉并不是我刻意去争、去抢过来的,而是老师、学校对我热心学校工作的一种肯定。所以,我对这些奖励一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它们为我带来的荣誉。同时,更感谢那些始终关心我、爱护我的老师们,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自强自立。
我这人属于双向性格,有时会沉静地去思考、处理问题,但绝大多数时候,我是一个蹦蹦跳跳、说话口无遮拦的“马大哈”,这也许与我冷静处事但又不乏幽默感的家庭环境有关吧!
我很喜欢看书,像爸爸一样是个“书虫”,也喜欢滑冰,弹琴(古筝)等一些娱乐性活动。要说起我最喜欢并拿手的,莫过于朗诵和弹琴了。当一句句诗意的语言震撼我的心灵的时候,我通常对待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大声读出来,我感觉这样才能得到心灵的升华。
说到学习,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比较有自制力的人,知道该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分心,并且也能够遵守它。可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书呆子”—一心扑在学习上,而不注重与人交往、娱乐之类。我是一个EQ比IQ高的人。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也会在两人吵架后,劝他们换位思考一下,最终让他们和好。其实,这也是源于妈妈小时候曾告诉我的一句话:“让别人快乐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快乐!”我的外向性格理所当然使我拥有了对外界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也使我养成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习惯。它还是我认识贵校的一根“红线”哩
记得那是在我刚升入高中的军训期间,休息时,我拉着一个好友去看一中的“光荣榜”,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一个个让人心动的大学名称映入我的眼帘,“光荣榜”上的学哥、学姐们灿烂地微笑着,像是在说:学弟、学妹们,好好努力吧,胜利也会属于你们!……正当我看得入迷、啧啧赞叹时,好友碰了我一下,说:“快看,‘北京邮电大学’,名字蛮有趣的!”我当时就笑了起来:“什么?‘邮电大学’,是培养邮递员的大学吗?”她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想知道你只有自己查去啰!”于是,这个问题成了我心中最想解开的“迷”。当天回到家,我就查看了有关北邮的资料。我渐渐了解了关于北邮的历史沿革、学科设置、办学理念等一系列情况。我知道了北邮虽以信息科技为主要特色,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但它是一所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它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项目院校之一;并且北邮有我最喜欢的管理和经济两大学科;多年来,北邮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为中国、为世界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了解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深深地被北邮吸引了。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不管结果怎样,我都要以北邮为目标,奋斗3年……
确定了目标,刻苦努力自然少不了,但有时我也禁不住对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下小小的憧憬:我想象着自己在大学里与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想象着教授们严细认真的教学态度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想象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充实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想象着我正在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每当这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笑出声……
我学文,这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我没有前途。有些同学会认为学文的都是些在理科班待不下去才报文的人。对此,我并不想做任何反驳。我只是想说:我学文是因为我热爱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当上了班干部,所以,老师和周围的人都说我有天生的组织才能:班里组织晚会,我当策划人外加主持人;班里组织为家境困难的学生募捐,是我带头捐了10元钱……这些小事都使我得到了锻炼,这也算是我为何如此钟情于管理学的原因吧!我还很喜欢经济学,我曾经盘算过毕业以后要去外企当个“白领”什么的。但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是安徒生笔下的那个老渔婆,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在众多的学习精英之间,我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学习劲头有时也会下降,这也是我的一大缺点:有些怕吃苦,但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在努力克服着这个不足,并且我也认识到,唯有踏踏实实、勤奋拼搏才是通向成功之路。有的时候,我对一件事情很重视,会用尽全力去办好它。而当我觉得这件事情,不值得我费那么大力气的时候,我会浅尝辄止,免不了出现浮躁情绪。这可能就是我高三会考得到几个“良好“,而不是全优的原因吧?我也正在努力改正这个毛病。
这就是我,一个热爱北京、热爱北邮的女孩的自述。虽然前方道路有可能有许多坎坷,但我始终在向前走着,因为我知道,那里有我的梦想、我的希望……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三年前,我有缘认识了您—北邮,我相信,在不远的一天,我会满怀骄傲和感恩的心,投入到您的怀抱……
此致
敬礼
个人陈述2
我是一个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男孩子,很喜欢看诸子百家的书。犹记得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诸子的书大概是《道德经》,而后是《论语》。现在想来,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使我从小就有了平静而自然的心态和博大而宽容的胸襟。再后来,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诸子就再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于是开始读史:从《史记》到《晋书》,我仿佛获新生般,随着这些伟大的史官们的文字,伴着那些王侯将相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岁月。我喜欢拿诸子的言论,代入到那些王侯将相的人生中,从而相互印证;我还喜欢从自己经历的事情,联想到史书中的记录,得出个“与古人暗和”的结论,而后暗自得意。读史书,越读越有乐趣,越品越有回味,尤其是读到自己崇拜的人,譬如谢安。我崇拜谢安,主要是因为欣赏他的那种平常心、通脱心还有他的处世之道,而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其实不光是书,围棋对我的影响也很深远。我是自七岁半学棋的,较之同龄人颇晚,那是因为父母从不限制我的发展:之前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父母提议我学小号,于是去学。后来偶然全心喜欢上围棋,父母便许我弃了小号,让我去学棋。大概学了有半年多罢,我便与比我早几年学棋的同龄人旗鼓相当了。诚然,我小时候也曾有过有朝一日成为世界冠军这样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学围棋更主要的其实是为了陶冶情操,而非其它。围棋让我能面对挫折,教会了我保持内心的宁静,而且那时候记下的《围棋十诀》,其实非特是“围棋”的十诀,像“不得贪胜”、“舍小就大”、“慎勿轻速”这样的道理,不也是人生的哲学吗?
旧时称赞一个人才华横溢,往往言此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我于琴一道只是门外汉,于书画也只会鉴赏把玩而已,倒是对于诗词歌赋常常颇有见解。我常写旧体诗,很喜欢听那些平平仄仄的婉转悠扬。甚至为了读通入声字,还曾有过学习广东话的想法,可惜无人教我。我写诗,写词,也写文,喜欢从古文字中寻找那种蕴藉着悠远意境的感觉,喜欢赠给需要鼓励、安慰的朋友一篇小序,喜欢和朋友唱和,也喜欢自我陶醉。我还喜欢尝试各种文体,体会各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我的这类作品都附于申请资料后,俱是从以前自编的几个集子中摘选的,总体来说可以代表我的最高水平,因是用作求学,联想起古人求仕来,自拟其名目为《干谒集》。
其实除书、棋、诗三者之外,我还有许多特长和爱好,但我终非是东方朔,是以总嫌文章冗长,只好在修改文章时,将之省去了。
人皆言“爱好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后半句虽有待我用一生的光阴去印证,但前半句已是被我证明过的了。我自幼不大喜欢与人争胜,这大概是习自老庄。即使很重要的围棋比赛,胜负也只作谈资罢了,却不十分放在心上。后来与人讨论围棋和(中国)象棋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围棋颇有道家风,象棋颇有儒家风。信哉!我便是爱道家的。自小来,我便喜欢“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对子以及这样的感觉。那时的我做事也总讲求自然--连学习也如此。我那时从不刻意地去学什么,即使在初三,也始终坚信“自然”是最好--但结果毕竟证实是我错了。
中考的失败曾让我迷失过方向,以至于我一度在文章中“自号‘落榜人’”,以至于我在入学之后的第一次考试便又失败,而我也确曾怀疑过自己是否仍是优秀的。后来才想明白,我原先所主张的“自然”并非是真正意义的“自然”。就如观堂先生所言的三境界,只有历经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的水到渠成、豁然贯通,而这才是自然。等我想通这一层时,业已是高二的学生了--我高一时也许曾不是优秀的,但自悟通观堂先生的境界之后,我想我又重新是优秀的。然则细想起来,我高一时的迷惘,不也正是这三境界中的“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么?那么高二的觉悟,并不晚罢?回思《晋书·谢安传》中的记载:“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似乎又感动起来。
如果说高一“望断天涯路”,高二、高三“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么高考时该当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的季节了罢?其实大凡中国的学生,自小学伊始,都在做着几乎同样的梦想。然梦想也有长短之分,高考终有成败之别。我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的努力,无论如何都是可敬的,我的北大梦也就是这样的朴实。人们常说“北大的学生都是‘熏’出来的”,那么北大的一切也都该有香罢?我就是想在那样的环境中,学那样的知识,结识那样的人物,张扬那样的个性,“熏”成个若干年后的自我。其实生在北京,总该有机会去北大校园中看看的,但总没有成行--只有一次是与人约了去玩,集合的地点在北大西门,也只有那样一次--算是与北大的初识罢。曾听人说,北大的匾额摆放的高度,倾斜的角度,刚好供人瞻仰,那一日我是见了的。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无论有什么样的成就,他站在北大的匾额下,也终究是个学生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难以望其项背。曾听人说,北大的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校园图书馆,然而这图书馆的样子目前还只在我想像之中。我只是想着,如果将这书海比喻为太平洋的话,我即使是巨轮,穷我一生的光阴,也断不可能游览个遍,于是只好“漫游”了罢。的确,知识是全人类的,而我在知识面前,就如同在全人类面前一样渺小,北大西门的匾额所告诉人们的大概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罢?曾听人说,未名湖中博雅塔的倒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虽然没有亲见过,但我是深以为然的--纵是世界名胜,也决不会像北大这样,一年年,一代代,牵动着亿万人的梦想呀!而我也是这亿万人中的一员,我是深深地向往着北大的--这也让我忽而想起一句稼轩词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但愿如此。
B. 高考怎么自荐
写自荐信
我是一个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男孩子,很喜欢看诸子百家的书。犹记得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诸子的书大概是《道德经》,而后是《论语》。现在想来,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使我从小就有了平静而自然的心态和博大而宽容的胸襟。再后来,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诸子就再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于是开始读史:从《史记》到《晋书》,我仿佛获新生般,随着这些伟大的史官们的文字,伴着那些王侯将相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岁月。我喜欢拿诸子的言论,代入到那些王侯将相的人生中,从而相互印证;我还喜欢从自己经历的事情,联想到史书中的记录,得出个“与古人暗和”的结论,而后暗自得意。读史书,越读越有乐趣,越品越有回味,尤其是读到自己崇拜的人,譬如谢安。我崇拜谢安,主要是因为欣赏他的那种平常心、通脱心还有他的处世之道,而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其实不光是书,围棋对我的影响也很深远。我是自七岁半学棋的,较之同龄人颇晚,那是因为父母从不限制我的发展:之前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父母提议我学小号,于是去学。后来偶然全心喜欢上围棋,父母便许我弃了小号,让我去学棋。大概学了有半年多罢,我便与比我早几年学棋的同龄人旗鼓相当了。诚然,我小时候也曾有过有朝一日成为世界冠军这样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学围棋更主要的其实是为了陶冶情操,而非其它。围棋让我能面对挫折,教会了我保持内心的宁静,而且那时候记下的《围棋十诀》,其实非特是“围棋”的十诀,像“不得贪胜”、“舍小就大”、“慎勿轻速”这样的道理,不也是人生的哲学吗? 旧时称赞一个人才华横溢,往往言此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我于琴一道只是门外汉,于书画也只会鉴赏把玩而已,倒是对于诗词歌赋常常颇有见解。我常写旧体诗,很喜欢听那些平平仄仄的婉转悠扬。甚至为了读通入声字,还曾有过学习广东话的想法,可惜无人教我。我写诗,写词,也写文,喜欢从古文字中寻找那种蕴藉着悠远意境的感觉,喜欢赠给需要鼓励、安慰的朋友一篇小序,喜欢和朋友唱和,也喜欢自我陶醉。我还喜欢尝试各种文体,体会各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我的这类作品都附于申请资料后,俱是从以前自编的几个集子中摘选的,总体来说可以代表我的最高水平,因是用作求学,联想起古人求仕来,自拟其名目为《干谒集》。 其实除书、棋、诗三者之外,我还有许多特长和爱好,但我终非是东方朔,是以总嫌文章冗长,只好在修改文章时,将之省去了。人皆言“爱好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后半句虽有待我用一生的光阴去印证,但前半句已是被我证明过的了。我自幼不大喜欢与人争胜,这大概是习自老庄。即使很重要的围棋比赛,胜负也只作谈资罢了,却不十分放在心上。后来与人讨论围棋和(中国)象棋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围棋颇有道家风,象棋颇有儒家风。信哉!我便是爱道家的。自小来,我便喜欢“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对子以及这样的感觉。那时的我做事也总讲求自然--连学习也如此。我那时从不刻意地去学什么,即使在初三,也始终坚信“自然”是最好--但结果毕竟证实是我错了。 中考的失败曾让我迷失过方向,以至于我一度在文章中“自号‘落榜人’”,以至于我在入学之后的第一次考试便又失败,而我也确曾怀疑过自己是否仍是优秀的。后来才想明白,我原先所主张的“自然”并非是真正意义的“自然”。就如观堂先生所言的三境界,只有历经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的水到渠成、豁然贯通,而这才是自然。等我想通这一层时,业已是高二的学生了--我高一时也许曾不是优秀的,但自悟通观堂先生的境界之后,我想我又重新是优秀的。然则细想起来,我高一时的迷惘,不也正是这三境界中的“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么?那么高二的觉悟,并不晚罢?回思《晋书·谢安传》中的记载:“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似乎又感动起来。如果说高一“望断天涯路”,高二、高三“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么高考时该当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的季节了罢?其实大凡中国的学生,自小学伊始,都在做着几乎同样的梦想。然梦想也有长短之分,高考终有成败之别。我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的努力,无论如何都是可敬的,我的北大梦也就是这样的朴实。人们常说“北大的学生都是‘熏’出来的”,那么北大的一切也都该有香罢?我就是想在那样的环境中,学那样的知识,结识那样的人物,张扬那样的个性,“熏”成个若干年后的自我。其实生在北京,总该有机会去北大校园中看看的,但总没有成行--只有一次是与人约了去玩,集合的地点在北大西门,也只有那样一次--算是与北大的初识罢。曾听人说,北大的匾额摆放的高度,倾斜的角度,刚好供人瞻仰,那一日我是见了的。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无论有什么样的成就,他站在北大的匾额下,也终究是个学生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难以望其项背。曾听人说,北大的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校园图书馆,然而这图书馆的样子目前还只在我想像之中。我只是想着,如果将这书海比喻为太平洋的话,我即使是巨轮,穷我一生的光阴,也断不可能游览个遍,于是只好“漫游”了罢。的确,知识是全人类的,而我在知识面前,就如同在全人类面前一样渺小,北大西门的匾额所告诉人们的大概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罢?曾听人说,未名湖中博雅塔的倒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虽然没有亲见过,但我是深以为然的--纵是世界名胜,也决不会像北大这样,一年年,一代代,牵动着亿万人的梦想呀!而我也是这亿万人中的一员,我是深深地向往着北大的--这也让我忽而想起一句稼轩词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但愿如此。
C. 北邮自主招生自荐信要手写么该怎么写呀(急急急)
个人陈述1
尊敬的北京邮电大学大学招生办:
您们好!
我叫###,女,今年18岁。是……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高三……班学生。
一直以来,我成绩优异,团结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当班长,一直当到高一,获得了很多奖励:“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这些荣誉并不是我刻意去争、去抢过来的,而是老师、学校对我热心学校工作的一种肯定。所以,我对这些奖励一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它们为我带来的荣誉。同时,更感谢那些始终关心我、爱护我的老师们,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自强自立。
我这人属于双向性格,有时会沉静地去思考、处理问题,但绝大多数时候,我是一个蹦蹦跳跳、说话口无遮拦的“马大哈”,这也许与我冷静处事但又不乏幽默感的家庭环境有关吧!
我很喜欢看书,像爸爸一样是个“书虫”,也喜欢滑冰,弹琴(古筝)等一些娱乐性活动。要说起我最喜欢并拿手的,莫过于朗诵和弹琴了。当一句句诗意的语言震撼我的心灵的时候,我通常对待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大声读出来,我感觉这样才能得到心灵的升华。
说到学习,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比较有自制力的人,知道该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分心,并且也能够遵守它。可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书呆子”—一心扑在学习上,而不注重与人交往、娱乐之类。我是一个EQ比IQ高的人。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也会在两人吵架后,劝他们换位思考一下,最终让他们和好。其实,这也是源于妈妈小时候曾告诉我的一句话:“让别人快乐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快乐!”我的外向性格理所当然使我拥有了对外界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也使我养成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习惯。它还是我认识贵校的一根“红线”哩
记得那是在我刚升入高中的军训期间,休息时,我拉着一个好友去看一中的“光荣榜”,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一个个让人心动的大学名称映入我的眼帘,“光荣榜”上的学哥、学姐们灿烂地微笑着,像是在说:学弟、学妹们,好好努力吧,胜利也会属于你们!……正当我看得入迷、啧啧赞叹时,好友碰了我一下,说:“快看,‘北京邮电大学’,名字蛮有趣的!”我当时就笑了起来:“什么?‘邮电大学’,是培养邮递员的大学吗?”她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想知道你只有自己查去啰!”于是,这个问题成了我心中最想解开的“迷”。当天回到家,我就查看了有关北邮的资料。我渐渐了解了关于北邮的历史沿革、学科设置、办学理念等一系列情况。我知道了北邮虽以信息科技为主要特色,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但它是一所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它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项目院校之一;并且北邮有我最喜欢的管理和经济两大学科;多年来,北邮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为中国、为世界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了解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深深地被北邮吸引了。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不管结果怎样,我都要以北邮为目标,奋斗3年……
确定了目标,刻苦努力自然少不了,但有时我也禁不住对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下小小的憧憬:我想象着自己在大学里与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想象着教授们严细认真的教学态度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想象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充实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想象着我正在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每当这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笑出声……
我学文,这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我没有前途。有些同学会认为学文的都是些在理科班待不下去才报文的人。对此,我并不想做任何反驳。我只是想说:我学文是因为我热爱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当上了班干部,所以,老师和周围的人都说我有天生的组织才能:班里组织晚会,我当策划人外加主持人;班里组织为家境困难的学生募捐,是我带头捐了10元钱……这些小事都使我得到了锻炼,这也算是我为何如此钟情于管理学的原因吧!我还很喜欢经济学,我曾经盘算过毕业以后要去外企当个“白领”什么的。但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是安徒生笔下的那个老渔婆,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在众多的学习精英之间,我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学习劲头有时也会下降,这也是我的一大缺点:有些怕吃苦,但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在努力克服着这个不足,并且我也认识到,唯有踏踏实实、勤奋拼搏才是通向成功之路。有的时候,我对一件事情很重视,会用尽全力去办好它。而当我觉得这件事情,不值得我费那么大力气的时候,我会浅尝辄止,免不了出现浮躁情绪。这可能就是我高三会考得到几个“良好“,而不是全优的原因吧?我也正在努力改正这个毛病。
这就是我,一个热爱北京、热爱北邮的女孩的自述。虽然前方道路有可能有许多坎坷,但我始终在向前走着,因为我知道,那里有我的梦想、我的希望……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三年前,我有缘认识了您—北邮,我相信,在不远的一天,我会满怀骄傲和感恩的心,投入到您的怀抱……
此致
敬礼
个人陈述2
我是一个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男孩子,很喜欢看诸子百家的书。犹记得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诸子的书大概是《道德经》,而后是《论语》。现在想来,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使我从小就有了平静而自然的心态和博大而宽容的胸襟。再后来,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诸子就再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于是开始读史:从《史记》到《晋书》,我仿佛获新生般,随着这些伟大的史官们的文字,伴着那些王侯将相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岁月。我喜欢拿诸子的言论,代入到那些王侯将相的人生中,从而相互印证;我还喜欢从自己经历的事情,联想到史书中的记录,得出个“与古人暗和”的结论,而后暗自得意。读史书,越读越有乐趣,越品越有回味,尤其是读到自己崇拜的人,譬如谢安。我崇拜谢安,主要是因为欣赏他的那种平常心、通脱心还有他的处世之道,而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其实不光是书,围棋对我的影响也很深远。我是自七岁半学棋的,较之同龄人颇晚,那是因为父母从不限制我的发展:之前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父母提议我学小号,于是去学。后来偶然全心喜欢上围棋,父母便许我弃了小号,让我去学棋。大概学了有半年多罢,我便与比我早几年学棋的同龄人旗鼓相当了。诚然,我小时候也曾有过有朝一日成为世界冠军这样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学围棋更主要的其实是为了陶冶情操,而非其它。围棋让我能面对挫折,教会了我保持内心的宁静,而且那时候记下的《围棋十诀》,其实非特是“围棋”的十诀,像“不得贪胜”、“舍小就大”、“慎勿轻速”这样的道理,不也是人生的哲学吗?
旧时称赞一个人才华横溢,往往言此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我于琴一道只是门外汉,于书画也只会鉴赏把玩而已,倒是对于诗词歌赋常常颇有见解。我常写旧体诗,很喜欢听那些平平仄仄的婉转悠扬。甚至为了读通入声字,还曾有过学习广东话的想法,可惜无人教我。我写诗,写词,也写文,喜欢从古文字中寻找那种蕴藉着悠远意境的感觉,喜欢赠给需要鼓励、安慰的朋友一篇小序,喜欢和朋友唱和,也喜欢自我陶醉。我还喜欢尝试各种文体,体会各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我的这类作品都附于申请资料后,俱是从以前自编的几个集子中摘选的,总体来说可以代表我的最高水平,因是用作求学,联想起古人求仕来,自拟其名目为《干谒集》。
其实除书、棋、诗三者之外,我还有许多特长和爱好,但我终非是东方朔,是以总嫌文章冗长,只好在修改文章时,将之省去了。
人皆言“爱好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后半句虽有待我用一生的光阴去印证,但前半句已是被我证明过的了。我自幼不大喜欢与人争胜,这大概是习自老庄。即使很重要的围棋比赛,胜负也只作谈资罢了,却不十分放在心上。后来与人讨论围棋和(中国)象棋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围棋颇有道家风,象棋颇有儒家风。信哉!我便是爱道家的。自小来,我便喜欢“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对子以及这样的感觉。那时的我做事也总讲求自然--连学习也如此。我那时从不刻意地去学什么,即使在初三,也始终坚信“自然”是最好--但结果毕竟证实是我错了。
中考的失败曾让我迷失过方向,以至于我一度在文章中“自号‘落榜人’”,以至于我在入学之后的第一次考试便又失败,而我也确曾怀疑过自己是否仍是优秀的。后来才想明白,我原先所主张的“自然”并非是真正意义的“自然”。就如观堂先生所言的三境界,只有历经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的水到渠成、豁然贯通,而这才是自然。等我想通这一层时,业已是高二的学生了--我高一时也许曾不是优秀的,但自悟通观堂先生的境界之后,我想我又重新是优秀的。然则细想起来,我高一时的迷惘,不也正是这三境界中的“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么?那么高二的觉悟,并不晚罢?回思《晋书·谢安传》中的记载:“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似乎又感动起来。
如果说高一“望断天涯路”,高二、高三“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么高考时该当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的季节了罢?其实大凡中国的学生,自小学伊始,都在做着几乎同样的梦想。然梦想也有长短之分,高考终有成败之别。我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的努力,无论如何都是可敬的,我的北大梦也就是这样的朴实。人们常说“北大的学生都是‘熏’出来的”,那么北大的一切也都该有香罢?我就是想在那样的环境中,学那样的知识,结识那样的人物,张扬那样的个性,“熏”成个若干年后的自我。其实生在北京,总该有机会去北大校园中看看的,但总没有成行--只有一次是与人约了去玩,集合的地点在北大西门,也只有那样一次--算是与北大的初识罢。曾听人说,北大的匾额摆放的高度,倾斜的角度,刚好供人瞻仰,那一日我是见了的。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无论有什么样的成就,他站在北大的匾额下,也终究是个学生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难以望其项背。曾听人说,北大的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校园图书馆,然而这图书馆的样子目前还只在我想像之中。我只是想着,如果将这书海比喻为太平洋的话,我即使是巨轮,穷我一生的光阴,也断不可能游览个遍,于是只好“漫游”了罢。的确,知识是全人类的,而我在知识面前,就如同在全人类面前一样渺小,北大西门的匾额所告诉人们的大概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罢?曾听人说,未名湖中博雅塔的倒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虽然没有亲见过,但我是深以为然的--纵是世界名胜,也决不会像北大这样,一年年,一代代,牵动着亿万人的梦想呀!而我也是这亿万人中的一员,我是深深地向往着北大的--这也让我忽而想起一句稼轩词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但愿如此。
D. 稼轩中学小升初自荐信为什么还要写周末,旅游等内容
(一)小学转学
1.学生因家长工作异地调动、住房搬迁等原因,户籍已迁内入思明区施教服务片区内的容,方可申请转学。
2.目前已在本区公办小学就读,拟申请转入户口所在地的本区片内公办小学的学生,除必须符合“两一致”(即适龄儿童与父母或者父母之一户口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的条件外,其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还必须持有学生户口所在地的房屋产权或购房合同。为防止择校现象,不符合相关条件规定的,原则上不能转学。
E. 自主招生需要写自荐信,帮忙点拨!!!
引用我在北大招生网上的帖子来回答,虽然有点离题,不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自主招生的初审是十分严格的,但是只要你认真准备你的自荐材料,应该也不难通过。
去年的自主我是自荐的,而且是复读生。最终也通过了初审。
说说我个人的经验,仅供参考。
首先是提交的网络表格中,自己已做过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都要填上。包括学科竞赛、学生活动、社会活动、文艺演出等等,都可以。只要是你真正投身参与的活动都可以写。因为招生老师考察的是你个人的全面素质,所以你的成绩越全面,给人的印象越好。当然,也要突出重点!
第二,在表格中填入的成绩所对应的证明、证书、奖状等等,要尽量收集齐,一并复印上交。以证明其真实性。
第三,自荐信是对自己的介绍,简明、重点突出是特别应该注意的。
第四,中学老师的推荐信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准备很多份,比如你的班主任,突出的学科的课任老师,另外学校里比较著名的教师等等。老师们的推荐信作为证明和证书的补充,也是比较重要的。
第五,最好有一些让招生老师意想不到的材料。比如去年我的一个文科同学就随自主的个人资料上交了一份他的社会调查报告。据说这份报告给招生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终他通过了初审。
当然,即使参加自主招生也要注意时间安排,不要把过多的时间用到材料准备上,否则学习下滑反而得不偿失。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祝你成功!
F. 大连理工大学自荐信
2012年自主招生自荐书范文:大连理工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
尊敬的大连理工大学老师:
您好。
我是来自大连的一所高级中学的XXX。我希望通过贵校的自主招生来实现我在大连理工大学学习的梦想,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我的自荐信。
我性格开朗,兴趣广泛,国内国际形势都会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与关注。其中,我尤其热爱生物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以及计算机。我热爱生活,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我喜欢感受快乐,我希望把快乐传递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会常常不厌其烦地给同学讲一道已经讲过多少遍的数学题,我会郑重其事地给同学公开我学习生物、物理的诀窍,我会在学习之余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里,一起去篮球场陶醉在震耳的呐喊中。并且我在2010年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山东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我与大连理工大学虽未有太多直接接触,但神交已久,梦想已久。我是深深地向往着大连理工大学的--这也让我忽而想起一句稼轩词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大连理工大学在风雨征程中养育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开拓创新"是大连理工大学人的精神地标。我选择贵校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相信大连理工大学是一所能够将我带上人生理想高峰的大学。同样的,我也相信当大连理工大学选择了我,假以时日它将为我而自豪。进入贵校后,我会在专业课的学习上精益求精,广泛涉猎,跨学科选修,全面的充实自己。大学并非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它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伴随着我的大学梦,我将以大学为原点,画一个很大的圆,将我的人生画得阔大饱满,让我的人生与更多的人结缘,为更多的人服务。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请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老师,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G. 跪求对外经贸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本
个人陈述1
尊敬的北京邮电大学大学招生办:
您们好!
我叫###,女,今年18岁。是……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高三……班学生。
一直以来,我成绩优异,团结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当班长,一直当到高一,获得了很多奖励:“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这些荣誉并不是我刻意去争、去抢过来的,而是老师、学校对我热心学校工作的一种肯定。所以,我对这些奖励一直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它们为我带来的荣誉。同时,更感谢那些始终关心我、爱护我的老师们,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自强自立。
我这人属于双向性格,有时会沉静地去思考、处理问题,但绝大多数时候,我是一个蹦蹦跳跳、说话口无遮拦的“马大哈”,这也许与我冷静处事但又不乏幽默感的家庭环境有关吧!
我很喜欢看书,像爸爸一样是个“书虫”,也喜欢滑冰,弹琴(古筝)等一些娱乐性活动。要说起我最喜欢并拿手的,莫过于朗诵和弹琴了。当一句句诗意的语言震撼我的心灵的时候,我通常对待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大声读出来,我感觉这样才能得到心灵的升华。
说到学习,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比较有自制力的人,知道该学习的时候不能够分心,并且也能够遵守它。可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书呆子”—一心扑在学习上,而不注重与人交往、娱乐之类。我是一个EQ比IQ高的人。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也会在两人吵架后,劝他们换位思考一下,最终让他们和好。其实,这也是源于妈妈小时候曾告诉我的一句话:“让别人快乐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快乐!”我的外向性格理所当然使我拥有了对外界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也使我养成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习惯。它还是我认识贵校的一根“红线”哩
记得那是在我刚升入高中的军训期间,休息时,我拉着一个好友去看一中的“光荣榜”,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一个个让人心动的大学名称映入我的眼帘,“光荣榜”上的学哥、学姐们灿烂地微笑着,像是在说:学弟、学妹们,好好努力吧,胜利也会属于你们!……正当我看得入迷、啧啧赞叹时,好友碰了我一下,说:“快看,‘北京邮电大学’,名字蛮有趣的!”我当时就笑了起来:“什么?‘邮电大学’,是培养邮递员的大学吗?”她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想知道你只有自己查去啰!”于是,这个问题成了我心中最想解开的“迷”。当天回到家,我就查看了有关北邮的资料。我渐渐了解了关于北邮的历史沿革、学科设置、办学理念等一系列情况。我知道了北邮虽以信息科技为主要特色,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但它是一所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它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项目院校之一;并且北邮有我最喜欢的管理和经济两大学科;多年来,北邮始终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为中国、为世界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了解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深深地被北邮吸引了。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不管结果怎样,我都要以北邮为目标,奋斗3年……
确定了目标,刻苦努力自然少不了,但有时我也禁不住对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下小小的憧憬:我想象着自己在大学里与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想象着教授们严细认真的教学态度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想象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充实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想象着我正在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每当这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笑出声……
我学文,这是事实,但这并不代表我没有前途。有些同学会认为学文的都是些在理科班待不下去才报文的人。对此,我并不想做任何反驳。我只是想说:我学文是因为我热爱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当上了班干部,所以,老师和周围的人都说我有天生的组织才能:班里组织晚会,我当策划人外加主持人;班里组织为家境困难的学生募捐,是我带头捐了10元钱……这些小事都使我得到了锻炼,这也算是我为何如此钟情于管理学的原因吧!我还很喜欢经济学,我曾经盘算过毕业以后要去外企当个“白领”什么的。但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是安徒生笔下的那个老渔婆,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在众多的学习精英之间,我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学习劲头有时也会下降,这也是我的一大缺点:有些怕吃苦,但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在努力克服着这个不足,并且我也认识到,唯有踏踏实实、勤奋拼搏才是通向成功之路。有的时候,我对一件事情很重视,会用尽全力去办好它。而当我觉得这件事情,不值得我费那么大力气的时候,我会浅尝辄止,免不了出现浮躁情绪。这可能就是我高三会考得到几个“良好“,而不是全优的原因吧?我也正在努力改正这个毛病。
这就是我,一个热爱北京、热爱北邮的女孩的自述。虽然前方道路有可能有许多坎坷,但我始终在向前走着,因为我知道,那里有我的梦想、我的希望……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三年前,我有缘认识了您—北邮,我相信,在不远的一天,我会满怀骄傲和感恩的心,投入到您的怀抱……
此致
敬礼
个人陈述2
我是一个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男孩子,很喜欢看诸子百家的书。犹记得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诸子的书大概是《道德经》,而后是《论语》。现在想来,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使我从小就有了平静而自然的心态和博大而宽容的胸襟。再后来,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诸子就再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于是开始读史:从《史记》到《晋书》,我仿佛获新生般,随着这些伟大的史官们的文字,伴着那些王侯将相们,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岁月。我喜欢拿诸子的言论,代入到那些王侯将相的人生中,从而相互印证;我还喜欢从自己经历的事情,联想到史书中的记录,得出个“与古人暗和”的结论,而后暗自得意。读史书,越读越有乐趣,越品越有回味,尤其是读到自己崇拜的人,譬如谢安。我崇拜谢安,主要是因为欣赏他的那种平常心、通脱心还有他的处世之道,而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其实不光是书,围棋对我的影响也很深远。我是自七岁半学棋的,较之同龄人颇晚,那是因为父母从不限制我的发展:之前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父母提议我学小号,于是去学。后来偶然全心喜欢上围棋,父母便许我弃了小号,让我去学棋。大概学了有半年多罢,我便与比我早几年学棋的同龄人旗鼓相当了。诚然,我小时候也曾有过有朝一日成为世界冠军这样的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学围棋更主要的其实是为了陶冶情操,而非其它。围棋让我能面对挫折,教会了我保持内心的宁静,而且那时候记下的《围棋十诀》,其实非特是“围棋”的十诀,像“不得贪胜”、“舍小就大”、“慎勿轻速”这样的道理,不也是人生的哲学吗?
旧时称赞一个人才华横溢,往往言此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我于琴一道只是门外汉,于书画也只会鉴赏把玩而已,倒是对于诗词歌赋常常颇有见解。我常写旧体诗,很喜欢听那些平平仄仄的婉转悠扬。甚至为了读通入声字,还曾有过学习广东话的想法,可惜无人教我。我写诗,写词,也写文,喜欢从古文字中寻找那种蕴藉着悠远意境的感觉,喜欢赠给需要鼓励、安慰的朋友一篇小序,喜欢和朋友唱和,也喜欢自我陶醉。我还喜欢尝试各种文体,体会各个时代的语言风格。我的这类作品都附于申请资料后,俱是从以前自编的几个集子中摘选的,总体来说可以代表我的最高水平,因是用作求学,联想起古人求仕来,自拟其名目为《干谒集》。
其实除书、棋、诗三者之外,我还有许多特长和爱好,但我终非是东方朔,是以总嫌文章冗长,只好在修改文章时,将之省去了。
人皆言“爱好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后半句虽有待我用一生的光阴去印证,但前半句已是被我证明过的了。我自幼不大喜欢与人争胜,这大概是习自老庄。即使很重要的围棋比赛,胜负也只作谈资罢了,却不十分放在心上。后来与人讨论围棋和(中国)象棋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围棋颇有道家风,象棋颇有儒家风。信哉!我便是爱道家的。自小来,我便喜欢“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对子以及这样的感觉。那时的我做事也总讲求自然--连学习也如此。我那时从不刻意地去学什么,即使在初三,也始终坚信“自然”是最好--但结果毕竟证实是我错了。
中考的失败曾让我迷失过方向,以至于我一度在文章中“自号‘落榜人’”,以至于我在入学之后的第一次考试便又失败,而我也确曾怀疑过自己是否仍是优秀的。后来才想明白,我原先所主张的“自然”并非是真正意义的“自然”。就如观堂先生所言的三境界,只有历经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彷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的水到渠成、豁然贯通,而这才是自然。等我想通这一层时,业已是高二的学生了--我高一时也许曾不是优秀的,但自悟通观堂先生的境界之后,我想我又重新是优秀的。然则细想起来,我高一时的迷惘,不也正是这三境界中的“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么?那么高二的觉悟,并不晚罢?回思《晋书·谢安传》中的记载:“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似乎又感动起来。
如果说高一“望断天涯路”,高二、高三“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么高考时该当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的季节了罢?其实大凡中国的学生,自小学伊始,都在做着几乎同样的梦想。然梦想也有长短之分,高考终有成败之别。我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出的努力,无论如何都是可敬的,我的北大梦也就是这样的朴实。人们常说“北大的学生都是‘熏’出来的”,那么北大的一切也都该有香罢?我就是想在那样的环境中,学那样的知识,结识那样的人物,张扬那样的个性,“熏”成个若干年后的自我。其实生在北京,总该有机会去北大校园中看看的,但总没有成行--只有一次是与人约了去玩,集合的地点在北大西门,也只有那样一次--算是与北大的初识罢。曾听人说,北大的匾额摆放的高度,倾斜的角度,刚好供人瞻仰,那一日我是见了的。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物,无论有什么样的成就,他站在北大的匾额下,也终究是个学生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难以望其项背。曾听人说,北大的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校园图书馆,然而这图书馆的样子目前还只在我想像之中。我只是想着,如果将这书海比喻为太平洋的话,我即使是巨轮,穷我一生的光阴,也断不可能游览个遍,于是只好“漫游”了罢。的确,知识是全人类的,而我在知识面前,就如同在全人类面前一样渺小,北大西门的匾额所告诉人们的大概也正是这样一个道理罢?曾听人说,未名湖中博雅塔的倒影,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虽然没有亲见过,但我是深以为然的--纵是世界名胜,也决不会像北大这样,一年年,一代代,牵动着亿万人的梦想呀!而我也是这亿万人中的一员,我是深深地向往着北大的--这也让我忽而想起一句稼轩词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但愿如此。
但愿合您意……
H. 高宽自荐信全文
《上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书》
莫教授道席钧鉴:
昔汉武帝《求茂异等诏》尝谓:“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近人吴雨僧先生亦尝
言:“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尓不羣之人才尤为不易得。”是故虽贤如周公,尚有吐哺之情;纵圣如宣尼,亦发才难之叹。昔陈仲则为豫章太守,至即问徐孺
子之所在,而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此皆古之仁人礼贤下士,深知人才之不易得也。然自古华夏神州即多龙蟠凤逸之士,怀瑾握
瑜,具一世之才而不得用武之地者亦时有之。故杨朱遂有歧路之泣,阮籍乃成穷途之哭。失意左迁,贾长沙始有吊屈原之赋;落魄飘蓬,温飞卿乃作悲陈琳之诗。若
人果有鲲鹏之志,超世之才,而空抱荆山之玉,和氏之璧,老守穷卢,终不接世,不亦悲乎?沧海汤汤,常有遗珠之恨;乾坤朗朗,岂无饭牛之悲?盖三千宾客之中
必有毛遂,百万王土之上定生奇才。然纵如东方朔之能,直作《上书自荐》;即似李太白之才,亦有《与韩荆州书》。余因有感于古人怀才不遇而上书自荐之遗意,
乃有此书作焉。
昔李斯进谏,论逐客之议为过;苏君上书,曰:“文者气之所形”。余一介书生,年将弱冠,本是天公度外之人,而非葛天无怀之氏,今兹
上书,血泪成之,词气通脱,亦非小眚。销愁舒愤,强遣平生有涯之日;论诗谈艺,竟成於时无用之功。余昔年常怀北窗之思,而今日却成《北门》之叹,人事变
化,如海扬尘!匡鼎说诗未尽,戴生解经不穷,切磋拂拭,犹仰昔人,每思先贤,忧伤不已。钱钟书《谈艺录》序谓:“古人固傅心不死,老我而扪舌犹存。方将继
是,复有谈焉。”不啻为我而言!
呜呼!吾国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即傅灯不绝,泻瓶有受。然自清道光之季以还,天下动荡,征战频繁;海水羣飞,神州沸腾。
有识之士或恪守先哲之遗范,思集古今於一身;或放眼世界之文化,欲熔中西为一炉。一时之间,大师巨子辈出,既承先哲之遗命,又拓学术之新区,其中海宁王静
安先生尤具慧眼,独辟蹊径,首以西人之观念研治吾国传统之文化,创获特大,影响甚巨,允为近代学界转旧为新关键捩点之人物。义宁陈寅恪先生又继观堂而后
起,早年以殊族异域之文字考塞外及华夏之历史,中年又深究中古政治制度文化之变迁播演,晚年更创诗史互证法考释明清红妆之生平事迹,均足以开一代之风气。
然龚瑟人《己亥杂诗》尝谓:“祗今绝学真诚绝”(见《龚自珍全集》第十辑),讵料近世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前辈之学真成绝学乎?
余每恪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同流俗,卓尓不羣,常以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见《孟子集注卷
六·滕文公章句下》)之信念自勉,少时即博览诸子百家,如《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周易正义》、《老子道德经注》、《庄子注疏》、《列子集释》、
《楚辞洪兴祖补注》等皆有所览,然惟守先哲“不知为不知”之古训,故不敢妄论先秦典籍。后余笃志文史,尤好中古已还之文化。即以词学而论,余尝读王力《诗
词格律》、龙沐勋《词学十讲》等以入门,又籍陈亦峯《白雨斋词话》、况夔笙《蕙风词话》、王静安《人间词话》、吴瞿安《词学通论》等以深究历来词家之得
失。同时博览历代名家词集,诸如罗忼烈笺注之清真词、徐培均笺注之淮海居士长短句、夏承焘吴熊和编年笺注之放翁词、邓广铭笺注之稼轩词等是也。至於零散所
读之词话词作更不可胜计矣。词学如此,诗、散文、杂剧、小说等亦然,举一或可以概其余,兹不赘述矣。此外,余亦笃好近世大师名家之著述,诸如钱钟书之《谈
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及陈寅恪之《金明馆丛稿》、《元白诗笺证稿》、《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寒柳堂
集》、《柳如是别传》等是也。至於王静安、章太炎、梁任公、刘师培、鲁迅、闻一多、朱光潜、冯友兰等诸名家之著述亦多有涉猎,兹不具述矣。
呜呼,昔陈寅恪先生撰《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尝谓:“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於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
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又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
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呜呼,余少时即怀守死善道之精义,后又抱河汾续命之遐想,仰古圣先贤之高风,慕大师巨子之遗范,纵不自量力,亦毕力学
问,愿为吾国一代学术所托命之人!然余岂料心守伧僧之旧义,竟转如枯槐之蚁聚,独索冥行,渺渺无依,其中所经之痛苦、所遭之非议虽千言万语亦难道得十之一
二。而今忧伤憔悴,栖栖遑遑,目力渐衰,形单影只,纵治学有心,恨求学无路,徒以诗词遣愤,强於病榻缠绵耳!略附拙词《贺新郎》二首,病中呓语,草草成
章,纵不足以言词,亦庶几可知心中之一二痛苦也。拙词如下:
我欲佯狂走。痛悲歌,江湖落拓,醉他杯酒。往事悠悠弹指过,转眼形容消瘦。记不起、从前师友。一笑东坡还为口,问平生,事业荒唐
否?时日尽、滴残漏!诗词湖海飘零久。叹年年,悬梁刺股,岂知昏昼?纵使病愁难豹隐,那忍牛衣湿透,徒泣血、空文何有?黄卷寒灯思破牖,怅人间,辛苦谁甘
受?风雨夜,卧龙吼!
浩叹千秋后,哭穷途,神仙姑射,欲攀难够!不会余心曽九死,寒雨凄风杯酒。歧路泣、杨朱吾友。泪眼天涯无去处,问人间海岛从何走?
辛苦尽、断肠否?制鲸碧海空闲手。怅平生,飘零万事,那堪回首!纵使杜陵肝胆在,终古词人消瘦。对落日,悲凉依旧。文化中兴徒寄梦,想湘潭、寂寞灵均久。
多少恨,析心剖!
呜呼,昔王观堂先生《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尝谓:“窃又闻之,国家兴学术为存亡,天而未厌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之中国之
学术,则於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余尝纵观吾国百余年来学术之发展,其中笃守学术矢志不渝者颇不乏人,然而成就大小不
可以一概论。考其因由,则知此非惟学力,亦关天意!观王静安受罗雪堂之资助东游日本求学,陈寅恪得吴宓之举荐入清华任教,钱钟书得罗家伦之赏识入清华求学
之例庶可知也。今诵“独为神州惜大儒”之句不禁潸然泪下矣!
余尝效钱钟书《谈艺录》之体,以文言行笔,作《白雨斋词话论》、《蕙风词话论》、《人间词话论》、《清真词论》、《纳兰词论》、
《人间词论》、《宋元戏剧史论》、《西厢记论》、《中国小说史略论》、《谈艺录论》、《管锥编论》,又仿陈寅恪《论韩愈》之体作《陈寅恪论》,并质之於某
大学古典文学教师。其与同事共读罢,觉余之学识不在硕士生之下,又激赏余之心志抱负,因告余曰:当今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南京莫砺锋教授、北京袁行霈
教授及傅璇琮教授三子允为一代大家,以君之才学若能随此三子求学,自当前途无量矣!呜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於是乎,及至高中肄
业,余遂负笈南京,走访南大文学院,敬扣先生办公室,惜乎,竟未得一面之缘!
I. 稼轩自荐信用啥笔写
就用一般的笔都可以,不过呢现在都是用电子版的了。
自荐信(Self Recommendation Letter)是自我推销采用回的一种形式答,推荐自己适合担任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以便对方接受的一种专用信件。
没有正式的格式,但在写信时要记住一些基本的规则。
1.信的右上角或者左上角要留出三行,包括家庭地址,国家,城市,邮政编码和日期。
2.左对齐的下三行是写在日期的下面,称呼的上面。这块地方写的是详细地址,包括国家,城市和邮政编码。
3.称呼的后面要用冒号而不要用逗号,写称呼时要用正式的语气。"亲爱的Harper小姐"而不要"亲爱的Jennifer"。
4.要用具体的称呼(例如不要写"给有关负责人")。设法知道谁将收到你的信 。如果有必要,打电话询问公司。如果你还是不能确定具体的名字,就称呼"招聘经理,""人事部经理,"或者就称"经理。"
5.每段之间必须空一行,没有必要首行缩进
6.你可以用着重号和黑体字 来组织自荐信并强调其内容,使文章易读,但要慎用。
7. 结尾时应在姓名上方写上祝福的话,然后下面是印刷体的全名。在你的自荐信中,名字与结尾之间一定要保留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