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从语文的角度谈国学
从语文的角度谈国学
曾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对文言文的学习非常反感。心想,自从“五四”运动以来,革命先驱就提倡白话文运动,而现实中的课本却加大文言文的学习,这不是倒行逆施吗?每天让我们学“之乎者也”,不是折腾人吗?且学了文言文有什么用?现代生活中,我们用“之乎者也”和人对话,不也有病吗?有这样的心理,我的语文成绩可想而知。我曾经用这样的疑问和老师叫板。遗憾的是,我们当时的语文老师是民办的,其水平不过先生而已,比我们先生几年罢了。老师的回答是:这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让你学你就学,哪那么多废话?!
上高中后,我有幸遇到了一个在文革中,因为上过大学,有学问而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到我校教语文的老师。先生鹤发童颜,眼光矍铄有神。虽年近“耳顺”,走起路来依然虎虎生风。“服有诗书气自华”,文革的磨难,并没有压跨先生对生活的执着。在我们眼里,先生就如同那饱经风霜的青松,傲然挺拔。
高中第一堂语文课,先生的教诲,我自今记忆犹新。一番自我介绍以后,先生就博古通今。先生从《诗经》而《楚辞》;从先秦两汉的文章至南北朝的骈体文;从唐宋的诗词而元朝的小令杂剧,再明清的小说。引经据典以后,话题直奔主题——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及怎样学好语文?
谈到语文,先生用他那不太标准的、带地方方言的“普通话”讲道:“那什么是语文?语文,语文,说在嘴上叫语,写在纸上叫文。语文,五四运动以后,民国以前叫国文。……我们为什么在当今白话文盛行的时代,要学好文言文呢?因为‘为观今亦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今天的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我们今天的文化是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积淀。我们说要‘继往开来’,要‘继往’就必须了解自己文化的过去,继承自己的优良传统;要‘开来’没有丰厚的文化积淀,那是无源之水,何以开来?”
一语惊醒梦中人。先生的教诲,使我“茅塞洞开”。我们学语,最终是为了能文。继往开来。必须学好国学才能继往,必须学好语文才能开来。
但怎么继往?要继往,我们就必须了解自己文化的过去。我们先进文化的过去,就积淀在后重的《国学》里。语,是讲在嘴上的语言。我们的老祖宗发现,语言是随时间的变迁而改变的。不说远的,就拿“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来讲,其中的很多词汇,我们现在嘴上都不讲了。假使让时光倒退,让我们和古人用古时的白话文交流,很难沟通。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嘴上一套,文上一套,发明了“文言文”来文。文言文文法千年不变。只要掌握文言文的文法,你就可以和千年的古人对话。“文”是写在纸上,用来传承文明的。后重的《国学》都是以文言文来文的。不学好文言文能行吗?
说开来,就是继承先进文化并加以发展。国学的语是经过文的。国文记叙,有的语言简捷,如《左传》的春秋笔法;有的精练压韵,如南北朝的骈体文;有的优美干练,如唐宋诗词……我们学国学,不但可以汲取国学思想 的精华,而且能锻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可以说学好国学才能学好语文。没有一定的国学修养,能学好语文的人——凤毛麟角。世界上有凤凰毛麒麟角吗?
Ⅱ 如何写骈文自我介绍
余江南儿女,碧玉年华,喜静好动,亦喜诗书墨香,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亦抱鸿鹄之志,奈无升斗之才,终无絮精思,性寡言少,外弱内刚。亦羡诗酒年华,只缚四方学堂,日发奋苦读,只求回首无愧。
感觉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