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孝老爱亲的事迹材料
孙朋美事迹
孙朋美,女,1947年7月出生,天桥区沃家社区金荷苑小区居民。
1967年,孙朋美嫁给了王玉兰老人的儿子隗东城。由于家庭负担重,婆婆王玉兰积劳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孙朋美嫁过来后,伺候公公婆婆、料理家务的重担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当时生活很困难,孙朋美要一边工作,一边料理家务,还要精心照顾婆婆。婆婆常年肠胃不好,孙朋美就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来调理好婆婆的饮食,常常是婆婆吃过后她再吃。公公去世那年,婆婆天天以泪洗面,孙朋美就时刻守在她的身边,并安慰婆婆说: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晚年生活。
有一天,她从厂里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慌忙将床单往床底下塞,她担心婆婆生了什么病,就在婆婆不在的时候,去婆婆床底下拿出了床单,这才发现婆婆大小便失禁了。床单臭烘烘的,她顾不上恶心,赶紧拿出去将床单洗的干干净净。婆婆回来发现自己的床单被儿媳妇洗了,坐在板凳上哭了起来,孙朋美安慰婆婆说:“妈,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会好好孝敬您的。”婆婆因常年肠胃不好,经常大小便失禁,她从没有因此指责过、嫌弃过婆婆,每次都给老人洗得干干净净。孙朋美四十多年如一日伺候着有病卧床的百岁婆婆王玉兰。
如今,在儿媳妇孙朋美的悉心照料下,103岁的王玉兰老人身体依然健康,邻居们都知道王玉兰家有个孝敬婆婆的好儿媳。现在要是有人问王玉兰老人长寿的秘绝是什么,老太太肯定会很自豪的说:“得有个像俺这样的好儿媳妇才行。”
孙朋美同志先后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济南市“十佳孝老爱亲好儿女”,被天桥区评为“敬老之星”和“天桥区孝老敬亲模范”。
杨玉西,50岁,是一名退休职工。家住长兴园。杨雨西同志自从1983年与丈夫结婚后,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顾家庭,婆媳关系亲密胜过亲生女儿。
结婚时,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杨雨西决定婚事新办,一切从简,取消了在宾馆预订的婚宴,仅仅双方亲戚在一起吃餐饭,就算将婚事办了。对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邻居们的好评。婚后她们跟公婆一起住,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包揽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后来,她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儿,一家老小更是其乐融融。
婆婆由于早年守寡,一个人将三个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穷苦日子,让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压等多种严重疾病,为了让婆婆身体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带她四处求医问药。婆婆每月的门诊医疗费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资仅区区500多元,有时婆婆独自一个人看了病,觉得药费太高,不舍得买药吃,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时间允许,每次都亲自陪婆婆去医院看病,看完病后,先将婆婆送回家,她一个人再去医院划价拿药,然后总是对婆婆说,现在药价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资足够买药了,我们也不用给您贴钱了,让婆婆觉得没有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安心多了。而实际上,她用自己并不多的工资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医疗费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则是能省就省,勤俭持家。近年来,随着婆婆的年岁越来越高,朱小华还特意为老太太买了电子血压计、家用氧气瓶等家庭医疗器具。在饮食上,她也是尽量就着婆婆的口味来,精心安排适合老年人吃的食谱,老太太对媳妇是打心眼里喜欢。长时间同婆婆的和睦相处,她们有了许多的相似之处,如:性格越来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乐观派;共同的爱好也越来越多,喜欢相同的电视剧,同一个影星、同一种类型的歌曲,就连喜欢吃的东西都一样。婆婆常说“我有这个媳妇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耳濡目染,儿子也很孝顺老人,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时常给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讲小故事给奶奶听,把老太太乐得合不拢嘴。
杨玉西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媳妇,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终会有回报的。
② “孝老爱亲 ”省自身发言稿
孝老爱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
承蒙各位领导的厚爱,很荣幸被评为道德建设中“孝老爱亲”的其中一例,感谢党委提供这个平台给我们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孔子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做人的一个准则,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亲和力的具体体现。我并没有古人“卧冰求鲤”的感人事迹,也没有做得比在座的各位来得优秀,我只是做了生活中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就孝老爱亲的个人三点体会向各位领导同事汇报一下。
我的体会之一是:孝老爱亲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体会之二是:孝老爱亲可以和爱岗敬业紧密结合;体会之三是;孝老爱亲的外延是乐于助人。先汇报一下我的体会之一:孝老爱亲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孝老爱亲代表发言稿。
“居则致其敬”。个人认为,父母并不会苛求儿女有多大的成就,或者为他们提供多好的物质条件,有时候儿女能陪伴在身旁散散步,聊聊天就会觉得是很幸福的事了,孝老爱亲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平时我们夫妻俩都尊重长辈,经常关心双方长辈的身体健康情况,因为,岳母和我们一起住了十多年,这些年来长辈关心晚辈,晚辈孝敬长辈,岳母喜欢吃鱼,因此我经常驱车到海边买刚上岸最新鲜的鱼;岳母血压高,就买一个电子血压计,可以定时为她量血压;遇到岳母身体不适,就及时带他去看医生,可以说家庭气氛和谐温馨。
“养则致其乐”。让长辈欢度幸福安康晚年是人之常情,前几年父母退休有了空闲时间,我们兄弟经常动员安排父母外出旅游,安享退休生活,也分别去了北京、上海、桂林、香港等,我们也抽空陪父母前往东山、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去游玩探亲,看到父母开心愉悦我们都很高兴。顺带一提的是东山这个小县城,那时我同学东山聚会,我就顺便把父母一起带去走走,三、四十个同学,只有我一个带父母去的,同学也都对我的所作所为比较敬佩。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孝老爱亲不一定是很大的场面,或是很大的花费,有时只是很小的点滴就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意。
③ 关于孝老爱亲的作文怎么写急!!!!
那是一个天色昏暗的傍晚,窗外狂风大作,我打扫完教室里的卫生开始收拾书包,准备回家。“咔嚓--”,天空中突然响起一声惊雷,紧接着大雨倾盆而至.我心中暗叫不好,把衣服往头上一披就向外冲,刚到校门,两个熟悉的身影闪入眼帘--是爸爸,还有妈妈,可他们两个人手里都只有一把伞.妈妈笑了笑对我说:“我和你爸都是直接从办公室里过来的,没多带伞,我俩合打一把吧。”“不行,雨太大,两个合打一把两个人都要被打湿,我这把伞给诗豪。”爸爸忙说着把伞伸过来。“我和爸爸打一把。”说着我跳到爸爸的伞下,爸爸一手举着伞,一手尽力搂住我的肩,三人两伞隐没在水雾之中,那一刻我感到好幸福好幸福。
朦胧间,我的脑中突然闪现出一幅又一幅画面:我想起由于上学太匆忙而忘了带走作业本,老爸发现后,跑步给我送到教室里;我想起了由于打篮球而忘了回家的时间,妈妈急急忙忙四处寻找我时的身影;我想起了给出差在外的爸爸打电话时,话筒里他急切的声音:“保险丝在阳台上工具箱里,上保险丝时一定不要忘了先拉下闸刀”;我想起了每遇到考试,出家门前妈妈的一句叮咛:“不要慌,相信自己。”太多太多的往事一瞬间涌出,让我不觉潸然泪下。
父母的爱就像百合的清香凝成的感动,慢慢地汇拢,不再飘散。我想可能世上没有人会说不爱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能说自己能完全地回报父母的爱吗?也许远远不能。在父母的眼中,爱就是和你一起走,走再远的路也不会疲倦,所以我永远不会忘记爸爸拿着我的作文草稿时热切的话语:“改一下,再改一下就可以誊了。”我也不会忘记妈妈一大清早起来为我做早点的身影——一生过于漫长,此刻就是幸福。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圣经》中的先知以利亚用手遮住脸,不敢正视上帝的面容。我想,父母是能够享受到这个权利的,他们拥有“上帝”播洒到人间的圣物
我们做为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小时候,父母亲就给我讲了“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讲解做人的道理;学校结合“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培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我就像一棵小树苗,在孝老爱亲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同时,我也享受到了“孝老爱亲、播撒阳光”的快乐。
记得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坐公交车回家,车上只剩一个座位了,我赶快坐了上去。到下一站,上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了座位,她只好两手抓着扶手站着。车走到一处坑坑洼洼的地方,猛得跳起来,又深深的陷了下去,老奶奶因没站稳,差点摔倒在地。我的心猛得收紧了,脸有点发热,赶紧站起来,走到老奶奶身旁,轻声对老奶奶说:“奶奶,您请坐下吧!”老奶奶吃力得走到座位前,坐下后望着我的脸,露出了一丝微笑,我也高兴的笑了。
在家里,我尽最大的努力帮爸爸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好吃的,我会像孔融一样先让爸爸妈妈吃;见到小区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主动向她们问好。有时,主动帮老爷爷、老奶奶拎东西或搀扶行动不便的人。我更团结我的小伙伴,在学习、生活中乐于帮助他们。我的实际行动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夸奖,特别是小区叔叔阿姨的赞扬,夸我是个懂事、讲礼貌的孩子。我用热情温暖了大家,大家的鼓励进一步激励我健康成长。
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
闫如雪同学,我知道你是一名孝老爱亲的好同学,让我们一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努力学习、讲究公德。让我们的家长宽心、老师开心、社会放心。这样,我们才做到了孝老爱亲,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你说对吗?欢迎你来信交交流,让我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好吗?
④ 孝老爱亲代表发言稿200字
孝老爱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
承蒙各位领导的厚爱,很版荣幸被评权为道德建设中“孝老爱亲”的其中一例,感谢党委提供这个平台给我们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孔子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做人的一个准则,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亲和力的具体体现。我并没有古人“卧冰求鲤”的感人事迹,也没有做得比在座的各位来得优秀,我只是做了生活中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就孝老爱亲的个人三点体会向各位领导同事汇报一下。
我的体会之一是:孝老爱亲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体会之二是:孝老爱亲可以和爱岗敬业紧密结合;体会之三是;孝老爱亲的外延是乐于助人。先汇报一下我的体会之一:孝老爱亲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
⑤ 孝老爱亲的事例,400字,还要有感受与体会
弟媳说:“姐姐的孝心感动了我”
身教胜于言教,以前娘家父亲和弟回媳关系处的很紧张,媳妇答说公公太倔强,公公说媳妇不孝顺,她劝了父亲,劝弟媳,但都无济于事。后来弟媳因为照顾学生在她家住了一个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亲闺女一样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动了,她说:“都说姐姐孝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真的服了。”回家后她主动和老人冰释前嫌,脏活重活抢着干,老人见人就讲媳妇孝顺了,弟媳也说老人变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娘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⑥ 拗九节孝老爱亲最感人的最深动的感言
拗九节感言
一年一次的“拗九节”如期而至,家里又煮了“拗九粥”。吃着热气版腾腾的香喷喷的拗九粥,我不由权得想起“目莲救母”的传说。目莲的孝顺感动了后人,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拗九节”,后来逐渐变成特殊的“孝顺节”。每年的这个时候,社会上都会掀起许多敬老的活动。胪雷村的“千叟宴”就是其中一项,他们把老人集中在一起吃饭聚会,表达对他们的孝敬关爱之心。“千叟宴”坚持举办了三十年,已经成为他们的传统。社区也有不少活动,政府组织年轻人为无儿无女的老人服务,为老人按摩、陪老人聊天等等,让老人们感觉舒心,感受生命的快乐;志愿者也来到老年公寓,为老人们唱歌、跳舞、剪头发等。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对长辈不仅要供养,更要诚心孝敬,这才是真正的孝顺。虽然我不会煮拗九粥,不能做志愿者,不能组织“千叟宴”,但是,我却能从精神上关心他们,我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长辈送上节日的祝福,为长辈捶捶背,向长辈汇报学习情况。让我们一起关爱老人,孝顺老人,让每一天都是拗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