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總統簡歷
她已經幫我答完了,她也太快了嘛,還我白找了
Ⅱ 法國總統馬客龍簡歷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1977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城市亞眠。父親是大學老師,母親是社會專保障局屬的醫學顧問。
馬克龍畢業於法國頂級高中巴黎亨利四世中學,隨後在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和巴黎政治學院學習並獲得相應學位。
馬克龍27歲到法國經濟部任職,30歲辭職,在羅斯柴爾德和席埃銀行任投資銀行家,促成了雀巢和輝瑞之間的著名交易。馬克龍24歲加入法國社會黨,
29歲結識奧朗德,2012年隨奧朗德勝選進入愛麗舍宮並被任命為副秘書長,2014年被曼努埃爾·瓦爾斯總理任命為經濟部長。
馬克龍在2016年11月正式宣布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與競選,不尋求社會黨支持,並創立新的政治派別——「前進運動」。
Ⅲ 馬爾克斯的生平簡介
希望能幫助到您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20世紀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一)哥倫比亞作家,記者。生於馬格達萊納省阿拉卡塔卡鎮。父親是個電報報務員兼順勢療法醫生。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長大。外祖父當過上校軍官,性格善良、倔強,思想比較激進;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講神話傳說及鬼怪故事,這對作家日後的文學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13歲時,他遷居首都波哥大,就讀於教會學校。18歲進國立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井加入自由黨。1948年,哥倫比亞發生內戰,中途輟學。不久,他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同時從事文學創作。1954年起,任該報駐歐洲記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記者。1961年至1967年僑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197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稱號,1972年獲拉美文學最高獎——委內瑞拉加列戈斯文學獎,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以此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67)、《家長的沒落》(1975)、《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中篇小說《枯枝敗葉》(1955)、《惡時辰》(1961)、《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1981),短篇小說集《藍寶石般的眼睛》(1955)、《格蘭德大媽的葬禮》(1962),電影文學劇本《綁架》(1984),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1932)和報告文學集《一個海上遇難者的故事》(1970)、《米格爾·利廷歷險記》(1986)等。 12歲時,作家來到首都波哥大教會學校讀書。18歲後在波哥大大學讀法律,參加了自由黨。1948年內戰爆發時,他中途輟學,不久進報界工作。1954年任《觀察家報》記者兼電影專欄負責人。此後,他從事新聞工作,同時進行文學創作。他曾到過意、法、英、蘇、波、捷、匈等國。1959年回國,擔任古巴「拉丁社」駐哥倫比亞辦事處的負責人。 1961年任該社駐聯合國記者,後遷居墨西哥,至1976年才返回哥倫比亞。為了抗議軍人政權,他曾於是年舉行「文學罷工」。1981年受軍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1982年哥倫比亞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從事文學創作。當年因《百年孤獨》的成功獲諾貝爾文學獎。同年,應法國總統密特朗的邀請擔任法國—西班牙語國家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
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長篇小說《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還有短篇小說《第三次無可奈何》《格蘭德大媽的葬禮》等;中篇小說《伊莎白爾在馬貢多的觀雨獨白》《枯枝敗葉》《周末後的一天》《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等;長篇小說《惡時辰》《家長的沒落》(1976年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當年世界十大優秀作品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
Ⅳ 白馬酒店的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譽為舉世公認的偵探推理小說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銷售量逾10億冊,而且還被譯成百餘種文字,銷售量亦逾10億冊。她一生創作了80部偵探小說和短篇故事集,19部劇本,以及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的筆名出版的小說。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說《斯泰爾斯庄園奇案》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戰時她擔任志願救護隊員。在這部小說中她塑造了一個可愛的小個子比利時偵探赫爾克里·波洛,成為繼福爾摩斯之後偵探小說中最受讀者歡迎的偵探形象。
1926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寫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羅傑疑案》(又譯作《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1952年,她最著名的劇本《捕鼠器》被搬上舞台,此後連續上演,時間之長久,創下了世界戲劇史上空前的紀錄。
197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獲得英國女王冊封的女爵士封號。1975年,英格麗·褒曼憑借根據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改編的影片獲得了第三座奧斯卡獎杯。阿加莎·克里斯蒂數以億計的仰慕者中不乏顯赫的人物,其中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法國總統戴高樂。1976年,她以85歲高齡永別了熱愛她的人們。
Ⅳ 解放軍在巴黎的劇情簡介是什麼
中國派了6億人民解放軍進軍法國,法國總統在作了一番戰前動員後便逃往美國,法國人毫無抵抗精神,解放軍不費一槍一彈和平佔領巴黎。留下一幫「合作分子」建立了中法合作共和國。解放軍把老佛爺百貨大樓作為總指揮部,禁止飲酒,取締色情業,沒收所有的小汽車,出租全改成人力黃包車,讓法國專門負責生產壁爐煙囪。最後解放軍沒能抵抗住糖衣炮彈的進攻,全線撤退。
Ⅵ 法國總統的簡介
法國的國家元首。在形勢需要時,與法國總理、兩院(法國參議院和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和憲法委員會磋商後採取必要的緊急措施。總統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代理。新總統的選舉應在50天內舉行。
Ⅶ 求法國總統薩克奇簡介
尼古拉·薩科齊 Nicolas Sarkozy
[編輯本段]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安道爾公國兩大公之一。
2007年5月,法國進行總統選舉,時任內政部長、執政的人民運動聯盟主席尼古拉-薩科齊以53%的支持率贏得大選,繼希拉克之後當選法蘭西共和國總統,他也是二戰後出生的首位法國總統。
圍繞著法國的主要社會問題,這次法國總統競選活動的主要議題是如何改善經濟增長、降低年輕人的失業率、移民政策幾個方面。薩科齊的簡要政策主張是:
在經濟與就業方面,豁免對超時工作以及社會保險費用的征稅;減征4%的稅收以及社會負擔費用,該舉措將使得法國國民增加680億歐元的收入;設計一種新的單一勞動合同,雇員的權利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種靈活性將會鼓勵企業主雇請更多的工人;禁止對高級管理人員實行「黃金降落傘」(即:企業的高級管理層或離任的政府官員在失去他們原來的工作後,在經濟上給予其豐厚保障的一種制度安排)安排政策,阻止將股買賣的特權僅限於公司的老闆;繼續將退休年齡維持在60歲,堅持每周35小時工作制,工人們有權拒絕超時工作;減少公共部門的工作人員數量,增加公務人員的工資水平,降低政府的公共債務;薩科奇所在的人民聯盟運動黨曾公開承諾,薩科奇當選總統後,在五年時間之內將政府公共債務減少60%,將公共支出的增長水平增加到1.5%。
在移民方面,減少非法移民數量,實行選擇性的移民政策,以有利於那些具備一定資格的工人進入法國;
設立專門的移民和國民身份認證機構,使得國民身份認證不再被視為社會的禁忌。
在福利與社會政策方面,對交通以及能源部門的退休人員實行更加優厚的養老金政策,同時提高其它部門工作人員的退休待遇;通過法案使得全體國民享有房屋居住權,對於任何沒有住房的法國國民,將在兩年內為他們提供居所。
在機構改革上,薩科齊主張總統只能連續擔任兩屆;而總統有權直接在議會發表講話;在議會上院實行比例代表制。
在外交政策上,薩科齊對美國態度友好,將與美國建立「深厚、真誠、堅定」的夥伴關系,「我想告訴美國朋友,他們可以依靠我們的友誼,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法國將永遠站在他們身邊,但法國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時認為美國在阻止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應該受到譴責,也應該承擔更多的義務。薩科齊呼籲美國不要阻止應對全球變暖現象的措施,他說:「相反,他們應當領導這一斗爭,因為這事關人類的命運。」
2007年5月7日,經過幾輪投票,終於當選為法國新任總統,成為法國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生的總統。
全名:尼古拉•保羅•斯特凡納•薩科齊•德納吉-博喬(法語:Nicolas Paul Stéphane Sarközy de Nagy-Bocsa )
薩科奇1955年1月28日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匈牙利移民,母親是法國人。他曾先後在巴黎第十大學和巴黎政治學院學習,獲法律碩士學位。畢業後,他曾擔任律師。他現任執政的人民運動聯盟主席。
薩科奇很早就從政,經歷豐富。他1983年出任訥伊市市長,1988年當選法國國民議會議員,1993年擔任預算部長,2002年擔任內政部長,2004年出任法國經濟、財政和工業部長,2005年再次出任內政部長。
今年3月,薩科奇為參加總統選舉辭去內政部長職務。希拉克總統宣布不再競選連任之後,薩科齊不僅得到人民運動聯盟的一致擁護,也得到希拉克的支持。在競選中,薩科齊代表傳統右翼,主張支持自由市場經濟和增加就業,同時主張改革現行社會福利和勞工制度、改善治安狀況、加強對移民控制。在第一輪選舉中,他的得票率為31.18%。
薩科奇經歷了兩次婚姻,共有三個子女。1996年,他與現任妻子塞西莉亞結婚,婚後生有一子。
在北京時間2007年5月7日凌晨2時左右公布的法國總統選舉中以53%的支持率贏得大選。他以百分之五十三的優勢戰勝左派候選人羅亞爾,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的第六位總統。
Ⅷ 法國總統簡介
馬克龍
Ⅸ 斯大林生平簡介
中文名: 約瑟夫抄·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外文名: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國籍: 蘇聯
民族: 喬治亞族
出生地: 俄羅斯帝國第比利斯省哥里市
出生日期: 1879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 1953年3月5日
職業: 政治家
信仰: 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 領導衛國戰爭勝利
代表作品: 《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
原名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蘇聯領導人,曾任聯共(布)中央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28年,他放棄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全力進行工業化,通過幾個五年計劃使蘇聯這個落後國家迅速改變了面貌。1939年的第十八次黨代會上,斯大林承認在大清洗運動中他犯下了錯誤,然而肅反運動的餘波一直延續到衛國戰爭前夕和戰爭初期,並在戰後再掀高潮。1945年6月獲最高軍銜蘇聯大元帥稱號。著有:《斯大林全集》、《論蘇聯偉大衛國戰爭》、《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