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個人簡歷 > 韓愈個人簡歷

韓愈個人簡歷

發布時間:2021-01-12 09:53:24

A. 韓愈這個人的生平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992年及第後,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1]
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
韓愈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是一個語言巨匠。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1]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

B. 韓愈的簡歷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人物簡介
人物歷程 韓愈(768~824) 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另有祖籍鄧州一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范圍內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 並稱「韓柳」。
評價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韓愈畫像和雕像(14張) 25歲中進士,29歲登上仕途,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 德宗貞元十九年(803)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為江陵府法曹參軍。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過耒陽,專程拜謁了杜甫墓,並作長詩《題杜工部墳》以吊之,最先認識到杜詩的價值。 與衡州刺史鄒儒立會於石鼓山合江亭,留題古詩二十韻。《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全詩凡二百言,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音調鏗鏘,氣勢磅礴,為自唐以來題詠石鼓千古傳誦、膾炙人口之傑作,亦為後世文人學士所推崇,步其韻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臨渺空闊,綠凈不可唾」兩句,已成為後世人們廣為傳誦的名句。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登臨祝融峰,「韓愈開雲」千百年來在南嶽衡山傳為佳話,歷代文人以「開雲」為題歌詠不絕。 他也是第一個寫詩吟誦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楊慎稱其《岣嶁山》一詩「發揮稱贊豈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為對衡陽人文歷史影響最深遠的大文學家。 (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編輯本段生平
簡介
韓愈(768-824),唐朝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與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轍、蘇洵、曾鞏合稱為「唐宋八大家」。 韓 愈(Han Yu)
學習過程
韓愈三歲喪父,其兄韓會及嫂撫養之。韓會能文章,對韓愈有影響。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貞元二年(786),19歲的韓愈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三試不第,直到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應考,才考中進士。此後又連續三次應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皆不中。直到29歲才在汴州董晉幕府中謀得一個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歲時,任監察御史,不久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而被貶為陽山縣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此後直到50歲,官職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韓愈50歲時,因參與平定淮西吳元濟之役表現出處理軍國大事的才能,遷為吏部侍郎,進入朝廷上層統治集團。但兩年後,他卻因上表諫迎佛骨而觸怒憲宗,險些被憲宗處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於一死,被貶為潮州(在今廣東)刺史。在潮州八個月,宦官殺憲宗,立穆宗,韓愈被召回朝,後歷官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長慶四年(824)病逝於長安,終年57歲。
政治主張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並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後因治政突出,遷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刺袁州史。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詩人,他的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而重氣勢。韓愈時代的詩壇,已開始突破了大歷詩人的狹小天地。韓愈更是別開生面,也創建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他善於用強健而有力的筆觸,驅使縱橫磅礴的氣勢,夾雜著恢奇詭異的情趣,給詩思渲染上一層濃郁瑰麗的色彩,造成奔雷摯電的壯觀。另外韓詩在藝術上有「以文為詩」的特點,對後世亦有不小的影響。當然韓詩中也有追求怪誕詭譎的游戲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韓昌黎集》,《外集》,《師說》等等。 教育思想: 韓愈的政治思想和世界觀比較復雜。他政治上提倡仁政,反對官吏對人民的搜括,要求朝廷寬免賦稅徭役,表現了他關心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是他政治思想中的進步的一面。他熱烈地提倡儒家正統思想,這是和他的政治思想適應的。但他也宣揚了儒家學說中的封建倫理觀念,維護封建制度,這當然也是錯誤的。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古人超越歷史,具有我們當今的思想。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韓愈的思想還有矛盾的一面,他努力維護「道統」,但往往又不自覺地破壞了「道統」。他在《送孟東野序》中,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這一具有現實性和戰斗性的思想。這一思想對他的散文成就是有傑出的、十分重大的影響的。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元 韓愈
[6]和三年(808年),韓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選,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 元和十年(815年),晉升為中書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 「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任潮州刺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 韓愈紀念館|
州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韓愈調任袁州刺史,雖然僅在袁州九個月,卻辦了一件「禁隸」的大好事,據新舊《唐書》記載:「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入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曰:禁其為隸。」當地人為了感激韓愈的這一行為,建了昌黎書院(今存)表示紀念。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長慶二年(822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復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C. 韓愈個人資料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D. 求韓愈的個人簡歷 及 主要事跡.

韓愈

(768~824)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復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學主張與創作

文創作理論上:

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

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

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論說文在韓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盪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但也帶來了講才學、發議論、追求險怪等不良風氣。尤其是以議論為詩,甚至通篇議論,把詩歌寫成押韻的理論,對宋代以後的詩歌產生了不良影響。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

《調張籍》立意高妙,構思新奇,千百年來,有口皆頌。「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是千古不易的定論;「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是千古流傳的比喻。好詩,名句,相得益彰。

【原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

垠崖卉崩豁,乾坤擺雷硠。

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

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撥鯨牙,舉瓢酌天漿。

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X。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

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答張十一功曹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篔簹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
沖人決起百餘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
今日嶺猿兼越鳥,可憐同聽不知愁。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E. 韓愈的個人簡歷

韓愈的個人簡歷:
3歲喪父。受兄韓會撫育。後隨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北歸河陽。後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究心古訓,並關心政治,自稱"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與鳳翔邢尚書書》),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唐貞元二年(786)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直至貞元八年(792)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一回復;三次登權者之門,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外,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通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貞元十九年(803)寫了名作《師說》,這是韓愈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
貞元十九年冬,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在任不過二個月,為了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飢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呤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餘首,文數篇。尤其此時構思並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元和三年(808),韓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韓愈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選,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第二年晉升為中書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書《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刑史。韓愈任潮州刑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州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長慶元年(821)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復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韓愈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F. 韓愈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鄧州,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

792年及第後,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韓愈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是一個語言巨匠。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6)韓愈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叩齒庵

韓愈來到潮州後,有一天在街上碰見一個和尚,面貌十分凶惡,特別是翻出口外的兩個長牙,韓愈想這決非好人,心想著要敲掉他那長牙。韓愈回到衙里,看門的人便拿來一個紅包,說這是一個和尚送來的。韓愈打開一看,裡面竟是一對長牙,和那和尚的兩只長牙一模一樣。

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齒,並沒說出來,他怎麼就知道了呢?韓愈立即派人四處尋找那個和尚。見面交談後,韓愈才知道,原來他就是很有名的潮州靈山寺的大顛和尚,是個學識淵博的人。

韓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賠禮道歉。從此,兩人成了好朋友。後人為紀念韓愈和大顛和尚的友誼,就在城裡修了座庵,叫「叩齒庵」。

G. 韓愈的生平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

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H. 韓愈的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

    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8)韓愈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韓愈的軼事典故:

    1、吏部開鎖

    韓愈曾任吏部侍郎,當時吏部的吏員中令史的權勢最重,因為是吏部過去常關鎖著,等待選補任命的官員不能到吏部來見面。韓愈上任後,將關鎖放開,任憑候選官員出入,他說:「人們之所以怕鬼,是因為見不到鬼;如果能夠看得見,那麼人們就不會怕鬼了。」

    2、鳶飛魚躍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連州知州石炳璋從陽山拓韓愈真跡,將「鳶飛魚躍」四字刻於燕喜亭右後側的卧龍石上,後有何健的楷書題跋:「韓公大字世罕見之,乾隆壬寅,健秉鐸陽山,得四字於土人家,為之勒石。」韓愈「鳶飛魚躍」石刻見於山東濰坊十笏園、廣東潮州韓文公祠、廣西賀州小西湖、肇慶七星岩等地,影響頗廣。

    3、退之投書

    據李肇《唐國史補》記載:韓愈曾與客人共登華山,到達山巔後,發現四周險峻異常,估計沒有辦法邁步。在驚恐萬分的情況寫下遺書,發狂大哭。華山所在的華陰縣縣令想盡辦法,才將其救下。

    後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游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後人又於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以後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對一哭一笑,又表現出另一種心態,並做詩雲:「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

    I. 韓愈的個人簡歷填空!!!!!!!!!!!!~~~~~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我們曾學過他的一篇雜文:—(《馬說》)。

    J. 詩人韓愈簡介

    韓愈(768年—復824年12月25日)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閱讀全文

    與韓愈個人簡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