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北省鄲城縣屬於哪個市
河南省周口市
鄲城縣是周口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豫皖兩省交界處,其地貌為豫東平原。隋朝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唐朝時期廢鄲縣,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屬鹿邑縣,1952年建立鄲城縣。
截至2013年底,鄲城縣戶籍人口1403085人,常住人口95.26萬;轄8鎮、11鄉、3個街道和1個產業集聚區,523個村級組織(488個行政村,35個居委會),總面積1490平方公里。
(1)鄲城劉現營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每到鄲城一高校園開放日,外地人都像趕集一樣涌來。」 鄲城一高成了外地人羨慕的學校,也成了當地群眾的驕傲。
鄲城一高位於縣城新區,現代化教學樓、多媒體教室、寬敞的食堂……可是人們關注的不僅是這些,還有在高考中的高錄取率。
5年裡,這所學校有152人考入北大、清華。「鄲城一高作為一所農村高中,能考上這么多清華、北大生,除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體系、精當的備考方案外,根本上說還是得益於國家的有關政策和縣委、縣政府創造的良好辦學條件和環境。」 鄲城縣教體局長劉現營說。學校現有教師530人。近五年,鄲城縣委、縣政府為鄲城一高招聘高學歷教師200餘人,對招聘的優秀教師,還提供優惠政策,直接入編。
2016年,鄲城縣高考一本上線人數居河南省第一。在升入一本以上的2131名考生中,有556名考生在國家扶貧專項計劃中受益,進入大學深造,其中享受國家專項計劃475人,地方專項計劃41人,高校自主招生計劃30人。
鄲城一高副校長單繼峰說:「僅鄲城一高,去年就有17名考生因國家扶貧專項計劃被清華、北大錄取。」據統計,鄲城縣考上清華、北大的152名學生中80%來自農村。
㈡ 河南鄲城縣第三高級中學2005年校長是誰叫什麼名字
我是三高零七年畢業的,應該是零七年下半年換的校長,零五年是劉現營校長(現在應該在教體局),現在的校長應該是李西峰校長。
㈢ 鄲城第三高中的教育體制
鄲城三高Dancheng third senior high school一班人深深懂得,作為學校,教學質量是決定學校興衰成敗的關鍵,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關鍵的關鍵。而每年進入三高求學的學生絕大多數是不能進入重點高中或者被其他高中拒之門外的學生。面對現實,他們從學生高一入校開始狠抓養成教育,全面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全校一心,堅定不移的樹立以教學為中心的思想。從養成教育入手,實行先管住後教育的方法。從軍訓開始,對高一新生貫徹《學生一日常規》和《中學生守則》,要求學生在思想、學習和衣、食、住、行等方面必須遵照執行,徹底改掉在初中時形成的不良習氣。針對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的情況,高一開學時用兩個月的時間把初中的知識全部進行系統鞏固和復習,為學生順利接受高中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改革教法,尊重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
學校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但是三高人認為起始年級教學質量的高低,不能只看幾個尖子生,只有全班學生都得到了應有的進步才是真正的高質量教學。在學習借鑒兄弟學校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三高提出了適合自己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抓綱扣本、夯實基礎」的十六字教學方針。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做到①明確教學內容。教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普遍性疑難問題,凡學生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一律不教。②明確教學方式。即教師引導學生學,學生成為學的主體。③明確教學要求。教學必須讓學生不折不扣的掌握大綱規定的要求,引導學生從具體問題中找出解題規律,觸類旁通。同時教師必須提醒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避免走彎路。變教師滿堂灌為每節課教師授課不能超過20分鍾,學生當堂訓練不能少於15分鍾,並且當堂反饋練習效果,練習重點就是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內容,這樣做是為了抓綱扣本、夯實基礎,讓學生萬丈高樓平地起。並在全體教師中大力推廣五步教學法: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提倡學生自學—檢查自學效果—引導學生更正、指導學生運用—當堂訓練。這樣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教師成為學習指導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壓力增大了。老師在把握教學總目標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知識實際出發,確定每節課的具體目標,根據教材上的知識點,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確定授課的內容,選擇不同教法,既保證中等生學好,又保證學困生學會,更要使尖子生學活。這樣一來,每個學生天天都有進步,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不良習慣沒有了,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提高了。
狠抓教學過程管理,把各環節落到實處。高三開學伊始,在校長劉現營的直接領導下,組成了業務能力強、領導水平高的高三年紀領導組,即副校長李西鋒任組長,年級主任謝守堂、張洪明任副組長,教研組長和班主任為成員,他們任勞任怨,精誠團結,對學生的起床、早操、早讀、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試卷評比、晚輔、晚休查寢等諸項管理工作狠抓落實,對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因勢利導,適時變革高三教學的方法和模式,促進高三學生全面提高成績。一是每兩周舉辦一次「兩語」(語文、英語)作文競賽,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提高卷面質量。二是,每周二晚舉行一次尖子生對抗賽,賽數學和綜合科,由老師全面批改,指正不足,交流體會。三是每周六晚和周日舉行周考,根據考綱和教學大綱組織各科備課組長認真研究外地信息,採用小刀加漿糊的方法組合成適合三高學生實際的試題,定時考試,做到改卷不過夜,講評不過天,信息反饋及時,成效明顯。四是每次考試結束後,強調學生做滿分卷,把自己有能力做對卻做錯的題重新做到專用滿分卷上,同時寫出心得體會,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五是高三下學期開始舉行名師專題講座,每周二由教研組長講述本學科綜合知識及近年高考命題的特點、趨勢。六是以全縣高考百日沖刺運動會為契機,及時調整課時,銷減語文、英語課時,增加政史地和理科數學課時。七是注重非智力因素開發,學校邀請心理專家作考前指導,由校長劉現營牽頭分別召開了尖子生、希望生、學困生座談會,從不同角度加強心理輔導,不斷調整學生心態,讓學生始終處於昂揚向上的狀態。八是堅持上好早操、課間操,每天各班班主任帶領學生到操場跑步,一直堅持到6月5日,從不間斷,使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提高,學習精力充沛,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鬥志。
㈣ 鄲城第三高中的團隊建設
自任校長之日起,劉現營和他的團隊血脈中就不斷涌動著創新的激情、新的靈感,三高人的言行中始終肩負著創新的責任、創新的使命。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在「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皆能成才」的思想指導下,針對三高一部分學生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而個人有天賦,有進入高校深造的迫切願望的現實,他們審時度勢,大膽創新,挑選一部分有特長的學生組建成體、音、美、舞蹈、書法特長生班。決心探索出普通高中文化基礎薄弱的學生成才的新途徑。特長生班的教學實行文化課與專業課並舉,緊緊把握體、音、美、舞蹈、書法各專業高考發展趨勢,研究體、音、美、舞蹈、書法重點院校的錄取機制。從高等院校和社會知名專業人士中聘請專家教授到校任專業課教學,抽調各課骨幹教師任文化課。使這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文化課得到提高,專業課長足發展,找到了升入大學深造的新途徑,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贊揚。
升學成績提高的同時,三高學生在社會文化活動和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令社會刮目相看。三高學生在全縣文藝匯演中包攬特等獎和一等獎;三高籃球隊連續六年獲得全縣籃球比賽第一名,三次獲得全市籃球比賽第一名;三高書法班的學生獲全省書法比賽一等獎,受到了國家書協副主席的贊揚。
九年來,已經有1230多名特長班考生考入本科大學深造,僅考入國家「211工程」大學的學生就達156人。
豐收的成果,使每一個鄲城三高人感到驕傲和自豪。面對成績,他們沒有沾沾自喜,沒有止步不前,校領導一班人帶領全體教職工乘著鄲城教育改革的快車,正在繪制三高發展的新藍圖,為學生搭起成才的階梯,在新起點上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昨天的三高,底蘊漸深;今天的三高,生機盎然;明天的三高,魅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