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東漢末年 伏波將軍馬援的生平
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字文淵,東漢陝西扶風茂陵(今陝西扶風縣)人,是當時的名將,人稱伏波將軍。馬援長得身材魁偉,膚色黧黑,須發明朗,舉止瀟灑,很懂禮節。馬援十二歲時父死,他不依兄長過優裕安樂的生活,獨自去北疆養馬馭馬,發展畜牧,開發農業。當時很多賓客從四方去歸附他,在隴漢間(今甘寧陝一帶)有好幾百戶人家幫他游牧、耕作。由於他團結少數民族,因地制宜,管理有方,很快成為一個有牛羊數千頭,谷菽萬斛的富戶。他並不養尊處優,仍過著簡朴的生活,而將大部分的財產和糧食送給貧困的牧民。別人不理解他的作法,他卻說:"凡集聚起來的財產,貴在救貧濟困,不然,就成了守財奴!"後來,由於群雄四起,戰火不斷,他毅然參軍,成為綏德將軍。
建武八年(公元32年)他投奔識人用賢的光武帝,並協助劉秀西平隗囂,揮師出戰,使隗囂聞風潰散而敗。在破羌安隴的戰斗中,他身先士率,腿肚子被箭射穿,流血不止,仍征戰直到獲勝,帝賜他三千隻羊,三百頭牛,他將這些犒品分發部下,深得將士的敬重和擁戴。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他被授予"伏波將軍"稱號。
馬援南征時准備載回一車為民治病的薏米,打算在內地推廣試種,卻被奸臣誣說他搜刮民間的珍珠瑪瑙。馬援聞知,將薏米當眾傾入水中,因此桂林出了個伏波潭、還珠洞。
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冬,南方陵(今湖南常德)五溪蠻再次暴動,朝廷多次派官兵鎮壓不能取勝,朝野為之震驚。這時馬援年已六十二歲,在外征戰數十年,飽經風霜,有病在身,但他仍然請求出戰,光武帝憐他年老體衰,馬援卻說:"老當益壯,我還能披甲上馬!"他飛身上軍,率軍奔波在疆場上,屢戰屢勝,但終因病重不治逝於征戰的軍旅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壯志。馬援死後,奸臣們群起誣陷,皇帝偏聽讒言,收回他的伏波將軍封號,還不準正式安葬。其妻和家族不敢冒犯皇威,只好在扶風郡伏波村南將其草埋。
馬援死後,我國南方各族人民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惟恐奸臣掘墳碎屍,便在廣西、雲南等地廣為建墳築墓,留下"馬援冢處處多"之言。直到漢明帝時誣陷者的陰謀敗露,馬援的天大冤枉才得以昭雪。漢章帝劉火旦 又恢復了他的"伏波將軍"稱號,追謚為忠誠侯。
馬援出生將門,其祖先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大將趙奢。趙奢原是一個徵收田稅的小官,善於養馬馭馬,功勛卓著,趙惠文賜號?quot;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同,自此,趙奢的後代子孫便以馬為姓。其父馬仲,只作過玄武司馬,管理軍政和軍賦。到了漢武帝時,其家從河北邯鄲遷至陝西關中扶風郡,世代作官為將。這家族就稱扶風馬氏。其中一支輾轉到福建定居,繁衍生息。有一支脈所聚居的連城四堡鄉(現劃歸長汀縣),宋明時期曾成為全國印刷中心之一。在長樂市也有聚居的馬氏家族,宋代永樂十年出了個狀元馬樂(鐸),據傳他文章寫的很好,宋成祖曾題一聯送他:聖朝禮樂同三代,翰苑文章第一家。
於是我寫了一聯送長樂的馬氏祠堂:伏波功德,狀元文彩。
http://..com/question/9405522.html
『貳』 求西漢末年名將,從王莽篡位開始的,如伏波將軍馬援那樣的,要詳細簡介!
雲台二十八將,指的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的二十八專員大將。漢明帝永平屬年間,明帝追憶當年隨其父皇打下東漢江山的功臣宿將,命繪28位功臣的畫像於洛陽南宮的雲台,故稱「雲台二十八將」。後世民間傳說,雲台二十八將對應上天二十八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轉世。二十八將譜太傅高密侯鄧禹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執金吾雍奴侯寇恂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建義大將軍鬲侯朱祐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衛尉安成侯銚期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驃騎將軍慎侯劉隆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河南尹阜成侯王梁琅邪太守祝阿侯陳俊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左曹合肥侯堅鐔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右將軍槐里侯萬脩太常靈壽侯邳彤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追加)大司空固始侯李通(追加)大司空安豐侯竇融(追加)太傅宣德侯卓茂
『叄』 東漢馬援簡介
馬援,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漢族,扶風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版。馬援的祖先是戰國時趙國名將權趙奢。新莽末年,天下大亂,馬援初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歸順光武帝後,為劉秀的統一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孫中山先生在給蔡鍔的輓聯中寫道:「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肆』 馬丹陽的人物簡介
金貞元年間(公元1153-1156年)登進士第後,分配在一個縣里管攝六曹(即兵、刑、工、專吏、戶、禮)。大定屬(公元1161-1189年)年間遇重陽子王嘉授以道術,遂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同拜王重陽為師,改名鈺,號丹陽,後在菜陽遊仙宮羽化。後開全真遇仙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贈封為丹陽抱一無為其人,世稱丹陽真人。著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