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列子簡介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來看,可能是晉人所作,是東晉人搜集有關的古代資料編成的,晉張湛注釋並作序。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列禦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體是春秋戰國時代。該書按章節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於事。其中有我們較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
《列子》裡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學射》(《列子·說符》)、《紀昌學射》(《列子·湯問》)和《薛譚學謳》(《列子·湯問》)三個故事分別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領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知識技能是沒有盡頭的,不能只學到一點就滿足了。又如《承蜩猶掇》(《列子·黃帝》)告訴我們,曲背老人捕蟬的如神技藝源於他的勤學苦練;還有情節更離奇的《妻不識夫》(《列子·湯問》)說明一個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列子生平簡介
列子,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鄭國人。思想上崇尚虛無飄渺,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古書中有他卸風而行的記載,這是他瀟灑的一面。然而現實中的列子則時常處於困頓之中。《莊子》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
但他窮得非常有骨氣。當鄭國大官員派人給他送來糧食時,他堅決地辭而不受。
列子的來歷:列子也稱列禦寇,或稱列圄寇,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述列子是鄭國人,他居住在鄭國四十年,無人知其是何人。《漢書》作者認為他生活的年代早於莊子,因此《莊子》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他的傳說 。
修道:列子之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相傳他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們的真傳,而友伯昏無人。修道九年之後,他就能御風而行。《述異記》中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呂氏春秋》說:「子列子貴虛」。他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列子窮而面有飢色,但拒絕鄭國暴虐的執政者子陽饋贈的糧食。其弟子嚴恢問之曰:「所有聞道者為富乎? 」列子曰:「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亡!」他認為應擺脫人世間貴賤、名利的羈絆,順應大道,淡泊名利,清靜修道。
著作與成仙:列子著書有舊本二十篇,多寓言。劉向去其重復,存者八篇,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務崇不兢,合於六經元號列子書曰沖虛至德真經。唐玄宗天寶年間詔封為「沖虛真人」,宋宣和加封列子號為沖虛觀妙真君。
你發錯地方了!!!!!!
『貳』 列子簡介100字以內,十萬火急啊!~~/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來看,可能是晉人所作,是東晉人搜集有關的古代資料編成的,晉張湛注釋並作序。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列禦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詳,大體是春秋戰國時代。該書按章節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於事。其中有我們較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
《列子》裡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學射》(《列子·說符》)、《紀昌學射》(《列子·湯問》)和《薛譚學謳》(《列子·湯問》)三個故事分別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領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知識技能是沒有盡頭的,不能只學到一點就滿足了。又如《承蜩猶掇》(《列子·黃帝》)告訴我們,曲背老人捕蟬的如神技藝源於他的勤學苦練;還有情節更離奇的《妻不識夫》(《列子·湯問》)說明一個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列子生平簡介
列子,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鄭國人。思想上崇尚虛無飄渺,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古書中有他卸風而行的記載,這是他瀟灑的一面。然而現實中的列子則時常處於困頓之中。《莊子》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
但他窮得非常有骨氣。當鄭國大官員派人給他送來糧食時,他堅決地辭而不受。
列子的來歷:列子也稱列禦寇,或稱列圄寇,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述列子是鄭國人,他居住在鄭國四十年,無人知其是何人。《漢書》作者認為他生活的年代早於莊子,因此《莊子》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他的傳說 。
修道:列子之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相傳他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們的真傳,而友伯昏無人。修道九年之後,他就能御風而行。《述異記》中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呂氏春秋》說:「子列子貴虛」。他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列子窮而面有飢色,但拒絕鄭國暴虐的執政者子陽饋贈的糧食。其弟子嚴恢問之曰:「所有聞道者為富乎? 」列子曰:「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亡!」他認為應擺脫人世間貴賤、名利的羈絆,順應大道,淡泊名利,清靜修道。
著作與成仙:列子著書有舊本二十篇,多寓言。劉向去其重復,存者八篇,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務崇不兢,合於六經元號列子書曰沖虛至德真經。唐玄宗天寶年間詔封為「沖虛真人」,宋宣和加封列子號為沖虛觀妙真君。
你發錯地方了!!!!!!
『叄』 列子的生平簡介 列子的思想有哪些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
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
列子對中國人思想影響甚大。列子才穎逸而性沖澹,曲彌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在先秦諸子中對生命表現出最達觀,最磊落的就是列子。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
(3)列子個人簡歷擴展閱讀:
列子著作介紹:
《列子》屬於早期黃老道家的一部經典著作。為列子及其學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莊,追求了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
在《列子》的種種名言及寓言故事裡,都體現了道家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而它宏闊的神野、精當的議論和優美的文筆又使人領略到子學著述雋秀、凝煉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一書深刻反映 了夏末周初交替與春秋戰國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列子》可以說是一篇恢宏的史詩,當時的哲學、 神話、、音樂、軍事、文化以及世態人情、民俗風習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現,《列子》保存了神話傳說、音樂史、雜技史等眾多珍貴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肆』 《列子》簡介
1、簡介
《列子》又名《沖虛經》,屬於早期黃老道家的一部經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於黃老、近於老莊,追求了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
在《沖虛經》的種種名言及寓言故事裡,都體現了道家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而它宏闊的視野、精當的議論和優美的文筆又使人領略到子學著述雋秀、凝煉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只要我們逐篇閱讀,細細體會,就能獲得教益。它完全可以與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遠遠超越《伊索寓言》。
《列子》一書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與道家十分接近,後來被道教奉為經典。西漢初頗行於世。漢武帝罷黜百家之後,散落民間,西晉又有所發展,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唐高宗乾封二年(667)李治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李隆基立玄學博士,指定《老子》《列子》《莊子》《文子》為必讀之書,時號四玄。天寶四年(745)追封列禦寇為沖虛真人,《列子》一書為《沖虛真經》。到了宋代,真宗趙恆在「沖虛」二字後面又加「至德」二字,書名又成了《沖虛至德真經》。
徽宗政和六年(1116)趙佶詔立《內經》《道德經》《列子》《莊子》博士。[2]全書共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134章,如《黃帝篇》有十九個,《周穆王篇》有十一個,《說符篇》有三十個。
基本上以寓言形式來表達精微的哲理。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後學著作的匯編。
2、作者
列子
1、
列子(大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75歲),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後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庄。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2、軼事典故
列子修道九年之後,就能御風而行。《述異記》中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呂氏春秋》說:「子列子貴虛」。他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的子陽資助列子,以搏個好士之名,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我卻常常挨餓。
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並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
這樣的列子遺事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志》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列子貴虛尚玄,修道煉成御風之術,能夠御風而行,常在春天乘風而游八荒。莊子《逍遙游》中描述列子乘風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他駕風行到哪裡,哪裡就枯木逢春,重現生機。
飄然飛行,逍遙自在,其輕松自得,令人羨慕。唐玄宗天寶元年(739年)李隆基封其為沖虛真人,其書名為《沖虛真經》。宋徽宗封為「致虛觀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間加封「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
『伍』 道家代表人物 列子簡介
一、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繼老子和莊子之後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與鄭繆公同時。今鄭州市東30里圃田鄉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列子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先後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書,均以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如《黃帝神遊》、《愚公移山》、《誇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達,貧富不移,榮辱不驚。因家中貧窮,常常吃不飽肚子,以致面黃肌瘦。有人勸鄭國執政子陽資助列子,以博個好士之名,於是子陽就派人送他十車糧食,他再三致謝,卻不肯收受實物。妻子埋怨說:我聽說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樂地生活,現在我卻常常挨餓。宰相送糧食給你你卻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著對妻子說:子陽並不真的了解我,聽了別人的話才送糧給我。以後也可能聽別人的話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後鄭國發生變亂,子陽被殺,其黨眾多被株連致死,禦寇得以安然無恙。這樣的列子遺事至今鄭州民間還在流傳,康熙三十二年《鄭州志》也記載了這個故事。 列子貴虛尚玄,修道煉成御風之術,能夠御風而行,常在春天乘風而游八荒。莊子《追遙游》中描述列子乘風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他駕風行到哪裡,哪裡就枯木逢春,重現生機。飄然飛行,追遙自在,其輕松自得,令人羨慕。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為沖虛真人,其書為沖虛真經。 [編輯本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