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坐三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出生於一個當地的土匪世家——一家三代都是土匪!15歲時他就練成了三大絕技:槍法絕、眼絕、腿絕,憑借一身好武藝,18歲便當上了匪首,佔山為王數十年。
在楊子榮與座山雕發生關系之前,東北軍閥張作霖和日軍都想消滅他,但都以失敗告終。座山雕為人十分多疑,這一點從影片中也可略窺一二。
梁家輝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架勢強大,但是從未露出本來面目。有一次日軍為了招安座山雕,請他喝酒盟誓,但是多疑的座山雕跳窗逃走。
在真實歷史中,座山雕並未被楊子榮槍殺,而是被俘獲,在牡丹江監獄服刑,最後也病死在監獄。原著作者曲波在寫《林海雪原》時,還曾經到監獄里和座山雕長聊,書中的部分素材,也來源於與座山雕本人的交流。
順利的把張押下山,才發現等在下面的不是「九彪」,而是解放軍的剿匪部隊,張大驚,但是沒有辦法,只能哀嘆自己「打了一輩子雁,讓雁鷳了眼」。
座山雕被俘後,204曾經親自去看他,因為他也曾帶人抓過張樂山,卻被他跑了。很想見識一下。204抓座山雕那次本來十拿九穩,張帶兩個土匪下山買大煙,被群眾發現報告。
解放軍趕到的時候,解放軍從這邊村口進去,張剛剛從另一個村口出村,一交手張就進了樹林子。等打進去,打死一個土匪,抓住一個,張卻不見了,遍地積雪,找不到他逃走的痕跡。
地毯式搜索也找不到他的蹤跡。直到審俘結束,才明白,張當時一看被包圍就上了樹,從一棵樹盪到另一棵樹的高空作業從解放軍的頭頂上跑掉了。
張當時已經七十多歲,翻山越嶺無人能夠追上,確實是有真功夫的。204見到的張樂山是個瘦高的老頭,形狀猥瑣,但兩眼放光,精力很好,為了防他逃跑上了重鐐。
可是生活上對他並不壞,優待老匪,他每天有一頓肉吃。後來據說座山雕抗戰時殺過很多鬼子所以沒有公審,他大煙癮犯了引發其他疾病,一年後在監獄里病死了
B. 坐三雕手下有多少人
話說座山雕有八個結拜兄弟,對外號稱『八大金剛』,為方便論述,版在下以字母區分之。金剛A-第一權副旅長、金剛B-第二副旅長、金剛C-參謀總長、金剛D-參謀次長、金剛E-內保處長、金剛F-政工處長、金剛G-情報處長、金剛H-聯絡處長,其九人構成威虎山決策中心。
其他的小嘍啰就不清楚具體人數了。當時座山雕為國民黨東北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人數應該不會少,幾千人是要有的。
C. 玉雕大師楊樹明個人簡歷
網路裡面有啊,你直接網路楊樹明,就有你想要的了。
D. 一大代表雕像坐著的四個人是誰
你代表叼坐了四個人指的是誰,我覺得這指的是革命的創始人呢。
E. 智取威虎山裡扮演坐三雕的時誰
沒錯,就是《新龍門客棧》《神話》里的梁家輝!妝化得好,不過從眼睛還是能看出來的,梁家輝的眼睛很有特點的。
F. 福祿壽神人三雕(磚雕,石雕 木雕)人物圖案簡析
您的問題,這樣的品種,福祿壽神人三雕(磚雕,石雕 木雕)人物,真品有收藏價值的;真品喜歡就可以當一個品種收藏!
G. 林海雪原中的「坐山雕」的真名是什麼
座山復雕 座山雕原型
據史料記制載,座山雕出生於清朝末年,叫張樂山.是其堂兄將其帶入東北伐木為生,後加入土匪.後因其有三絕,被推為匪首.1947年2月7日被活捉, 1947年2月7日,東北解放軍牡丹江軍分區戰斗英雄楊子榮深入匪巢,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及時配合剿匪部隊消滅了土匪,並活捉國民黨東北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座山雕」張樂山。當月11日召開公審大會,之後在牡丹江監獄服刑.最後病死於監獄.
原名張樂山,威虎山上的匪首。林海雪原的主角,後被楊子榮活捉。
座山雕有哪三絕
1)槍法絕:槍法如神,百發百中.
2)眼 絕:A)走夜路不用照亮.
B)是非辨別能力強.包括看人.
C)走山路從不轉向.
3)腿 絕: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土匪分哪幾類
1)流匪:流動做案,
2)山匪:有固定的地點,有原則的做案.
3)政匪:有政治圖謀的.
座山雕屬於哪類土匪
座山雕開始是屬於山匪,後來屬於政匪,他先投靠的是東北抗聯,後來投靠了日本帝國主義.他腳踏兩只船,等日寇投降後又投靠了國民黨,最後被我解放軍繳滅.
H. 急需瑤里古鎮「三雕」藝術 的詳細介紹 我要寫 考察報告
去搜徽派建築只是可以的吧
I. 坐落在廣州陳家祠以「三雕三塑一鑄鐵」出名。三雕三塑一鑄鐵」指的是什麼
陳家祠在建築上以其「三雕二塑一鑄一畫」「七絕」著稱。
「七絕」分別為: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鐵鑄、彩繪。
①、「七絕」之一:木雕
陳家祠的木雕,是以樟、柚、花梨等名貴木材鏤雕,屏門、神龕、花檐、花欄、腳門、花窗、梁架和雀替等。木雕主要採用浮雕和鏤雕兩種工藝手法,其中的鏤雕工藝更能代表清代廣東木雕的水準。
陳家祠建築上幾乎所有的木構件都雕刻著難以盡數的故事圖案,被人們稱譽為連木柱、屏門、檐板、花罩和神龕都會講故事的建築,陳家祠的木雕可被譽為民間故事大全。
首進大廳的四扇檔中有以:「漁樵耕讀」為題材的木雕。中進聚賢堂的12扇屏門有:「渭水訪賢」、「韓信點兵」等人物故事的雕刻。東西兩廳隔板分別鏤刻有《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故事。後進三間有11座雕工精美、氣勢雄渾的木雕龕罩
此外各座廳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長達540餘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種瓜果、花紋圖案、人物、動物、無不凝聚了廣東木雕的精華。
②、「七絕」之一:磚雕
廣東磚雕與北方有一定差別。雕制前青磚先逐塊挑選。然後依據圖層次將青磚按層排列,依次雕出所屬部分,然後逐層逐塊嵌砌在牆上,形成多層次的畫面。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線條纖細如絲,故又被稱為「掛線磚雕」。磚雕則以首進東、西外牆的最具規模。
③、「七絕」之一:石雕
陳家祠的石雕多採用上等的花崗石。花崗石耐腐、耐酸、耐風化,不怕風雨侵襲,適合南方炎熱、多雨、潮濕的氣候,是嶺南建築中最常用的建築材料。石雕表現在陳家祠的台基、牆裙、柱礎、檐柱、券門、垂帶、台階,甚至是高高的月梁和雀替上,還有抱鼓石、石獅子、石欄桿等。
聚賢堂前的月台石雕欄桿,是書院石雕裝飾工藝的典型,它融洽了圓雕、高浮雕、減地浮雕、鏤雕和陰刻等多種技法,以各種花鳥、果品為題材,用連續纏枝圖案的表現形式進行雕飾。
④、「七絕」之一:陶塑
藝人在製作脊飾之時,以泥板做脊架,採用捏塑、貼塑、雕刻等手法,待泥胚脊飾干透之後,施以寶藍、黃、綠、褐、白等五種主要釉色,經一千多攝氏度高溫燒製成型,然後鑲嵌於屋脊之上。
人物陶塑均向前傾斜,適合從下往上觀看,具有遠視的效果。他的身體和頭像內部是空心的,雙耳和鼻孔是相通的,這樣可以減少屋脊的重量。陶塑人物五官、體形及神態誇張變形,具有"身長腿短,有眼無珠,有前無後"之特點。
陳家祠的陶塑工藝集中在19座廳堂屋頂上的11條屋脊。首進5條(1891年)和聚賢堂脊飾(1981年),中、後進的4條脊飾(1892年),後進大廳的脊飾(1890年)。
精品是聚賢堂上的脊飾,長27米、高2.9米,全脊塑造224個人物。
⑤、「七絕」之一:灰塑
灰塑是廣東傳統建築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製成草根灰和紙根灰,用銅線做骨架,以瓦筒為軀干,直接在施工現場裝飾部位上製作,待干後再塗上礦物顏料而成。陳家祠的灰塑總長1800幾米。
陳家祠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藝人所作。
⑥、「七絕」之一:彩繪
陳家祠的彩繪藝術主要體現在大門「門神」和東西廂房的二幅「壁畫」上。一幅是描寫王勃的《滕王閣序》,另一幅描寫詩人李白《夜宴桃李》。
⑦、「七絕」之一:鐵鑄
陳家祠的鐵鑄裝飾,主要體現在庭院連廊的廊柱和鑲嵌在月台石雕欄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