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證監會發言人有幾個
兩個,一個是肖剛,一個是張曉軍,目前這兩人在億萬股民心中已經死了⋯⋯哦!順便捎上證監會所有人員吧!
㈡ 證監會立案調查哪些股票
12月19日,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通報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近期證監會依託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中科雲網(002306,股吧)、百圓褲業(002640,股吧)、興民鋼圈(002355,股吧)、山東如意(002193,股吧)、湖南發展(000722,股吧)、鐵嶺新城(000809,股吧)、寶泰隆(601011,股吧)、寶鼎重工(002552,股吧)、元力股份(300174,股吧)、東江環保、中興商業(000715,股吧)、山東威達(002026,股吧)、寧波聯合(600051,股吧)、遠東傳動(002406,股吧)、科泰電源(300153,股吧)、新海股份(002120,股吧)、九鼎新材(002201,股吧)、珠江啤酒(002461,股吧)等18隻股票的涉案機構進行調查。
㈢ 郎咸平 扣問證監會 股市大起大落誰之過的最新相關信息
2015年6月12日之後,A股經歷了三輪大跌。第一輪,6月15日—7月8日,A股暴跌31%;第二輪,7月24日—8月3日,A股跌11%;第三輪,8月17日—8月26日,A股跌26.7%。什麼原因呢?我的結論是,三輪暴跌,是股市三個炸彈被引爆的結果。
一、股市暴跌的炸彈之一:大戶套現,散戶接盤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一輪股市上漲的三階段。
第一階段,2014年7月11日—12月31日,一系列改革利好出台,帶動了股市不斷上漲,上證指數漲幅58.23%,對這波行情媒體都稱之為「改革牛」。這期間中小股民投入了1.33萬億元進入股市。
第二階段,2015年1月1日—3月8日,因為春節、政府年終總結、准備兩會等原因,沒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股市平穩震盪。這兩個月市場基本處在消化前期改革概念的階段,中小股民凈買入5100億元,新的資金還在不斷進入。
第三階段,2015年3月兩會召開之後,改革利好不斷出台,股市重新開始上漲。2015年3月9日—4月27日,兩個多月時間中小股民凈買入1.62萬億元,比前兩個月漲了2倍。這時候市場泡沫開始形成。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尤其是中證500,這成為一個極佳的套利工具,因為它的標的是中小盤股。以往的滬深300根本無法准確指示中小盤的價格走勢,經常是股指跌了5%,但是小盤股已經兩個跌停了,起不到套利作用。
接下來的5月、6月,股市震盪下跌,官媒開始護盤,這是我們做的一件錯事。如果沒有官媒護盤,也許股市可以進入一個平穩期,和第二階段一樣,去慢慢消化過去的改革概念,股指能維持在4500點左右,稍微有點泡沫很正常。可是這次護盤後,5月、6月間有大量杠桿資金入市,再加上做空手段齊備,於是引發了後來的大規模下跌。大莊家們也瘋狂套現,從5月1日起到7月8日證監會禁令出台,總共套現3.2萬億元,逼迫政府出手救市。而上市公司高管們在5月總計套現366.5億元,6月336.4億元,單月套現金額相當於2015年前四個月套現金額的總和。
針對大莊家套現,7月8日,證監會要求從即日起六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違反上述規定減持本公司股份的,中國證監會將給予嚴肅處理,國資委要求央企不減持。7月9日股價恢復平穩之後,大戶不再持續單向賣出,而是有買有賣。
7月24日,第二輪股價暴跌。大股東又開始瘋狂套現,炸彈再次爆炸。7月27日凈賣出1813億元。當日上證指數暴跌8.48%,創八年來最大跌幅。
7月28日,證監會再次介入,宣布已經組織稽查執法力量,重點針對27日集中拋售股票等有關線索進場核查。中鐵二局(600528)、金力泰(300225)、南風股份(300004)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大股東違規減持被證監會立案調查。8月3日,《上海證券報》報道,兩市已經有34個賬戶被禁止交易,原因是他們涉嫌操縱市場。第一種,某被限制的賬戶7月8日首先申報賣出16000
筆,金額約15億元。市場產生恐慌,價格下跌,但是隨後該賬戶就開始撤單,撤單率99.18%。第二種,幾個賬戶一天之內集中拉抬或打壓某一隻股票,然後趁機買入或賣出。證監會介入調查之後,大戶套現回落,股價恢復平穩。
8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稱,今後若干年,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不會退出,其穩定市場的職能不變,但一般不入市操作,當市場劇烈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仍將繼續以多種形式發揮維穩作用。證監會這一表態被市場充分解讀為,政府救市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4000點左右救市資金不再出手。
政策表態引發新一輪的大戶套現,8月18日,A股第三輪下跌。8月17日,上證指數報收3993點,接近4000點,大戶開始套現,8月18日大戶凈賣出1714億元,A股暴跌6.15%。之後幾天,大戶持續單向賣出,8月18日—26日累計賣出5412億元。27日,大戶套現金額回落至27億元,上證指數漲5.34%;28日,大戶凈買入227億元,上證指數漲4.82%。
二、股市暴跌的炸彈之二:高杠桿配資
高杠桿配資主要出現在2015年4月以後。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不藉助杠桿,民間沒有那麼多錢,為了盡快套現,引入杠桿會更方便讓散戶接盤。請看圖16-4。
配資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官方的融資融券。這是證監會監管下通過券商等正規渠道的融資余額,杠桿是2倍。也就是說你有100元,券商最多可以再借給你200元,一共有300元可用。這個門檻很高,50萬元以上才有資格進來玩,小散戶是進不來的。這種官方的融資融券從2015年3月份開始增幅尤為明顯,到5月、6月達到高峰,配資額分別為2.07萬億元和2.04萬億元。
第二種是散戶通過HOMS模式進行線上場外配資,平均3倍的杠桿,還能保證本金安全,配資額也是在4、5、6三個月達到高峰。HOMS模式直接擊穿了證監會的控制,建立了一整套券商系統。最頂層的國營券商只是個介面,分倉單元可以在同一證券賬戶下進行二級子賬戶的開立、交易和清算功能。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開一個子賬戶成為一個私營券商,而一個交易許可權的開通僅僅需要配資公司在HOMS系統中做一個簡單的操作,他的交易就會掩蓋在同一賬戶下其他人的交易中而且沒有任何記錄。
6月29日晚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答記者問中稱,從對場外配資初步調研情況看,通過HOMS系統接入證券公司的客戶資產規模約4400億元,再加上銘創軟體360億元,同花順(300033)60億元,配資規模總額接近5000億元。平均杠桿倍數約為3倍,也就是說有1.5萬億元杠桿資本在證監會的監管之外流入股市。
第三種是民間線下場外配資,其金額更加難以估算。全國大約有配資公司10000家,資金規模約1萬億~1.5萬億元。他們不通過HOMS系統,而是直接借錢給股民開戶,監控賬戶保證資金安全。
截至2015年6月,場內場外配資規模達到最高峰4.8萬億元,股價也被推到最高點。大量杠桿資金入市的結果就是,一旦出現下跌,就會發生千股齊跌的壯觀場面。6月13日午間,證監會發布消息,要求證券公司對外部接入進行自查,對場外配資進行清理。配資在得到通知以後開始撤出,大量拋售股票,配資籌碼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觸及平倉點,跌停的股票是賣不出去的,必須拋出那些還沒跌停的,結果就是引發大面積跌停。6月18日,滬指跌3.67%,兩市近2000隻個股下跌;6月26日,滬指跌7.4%,兩市2000隻股票跌停;7月7日,1700隻股票跌停,占當日交易股票總額的88%。
而緊接著在7月24日的第二輪股價下跌中,配資又一次大規模出逃,拖累股市。融資融券余額由7月24日的1.5萬億元減少到8月3日的1.3萬億元。股價恢復平穩之後融資融券余額回升至1.4萬億元。在8月18日的第三輪股價下跌中,融資融券余額再次由1.4萬億元減少到8月26日的1.2萬億元。
三、股市暴跌的炸彈之三:做空制度加劇市場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開始形成時,做空工具也橫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從圖16-6中我們可以看到,在5、6月份股市和杠桿都處在高位的時候,中證500股指期貨的持賣單量也達到兩個高峰。
保險業務系統保險信託證券銀行黃金多元金融保險互聯網+眾籌互聯網+理財互聯網+比特幣互聯網+網銷基金
簡單解釋一下,中證500股指期貨是說,這500隻股票你每隻持有一股,假設在今天的現貨市場需要100元,而你判斷一個月後它們是下跌的,那你可以以今天的價格100元賣出。如果有人看多後市,願意接你的單,一個對賭就形成了。一個月後如果下跌到了80元,那麼中間20元的差額就是你的利潤。
但現在的問題是,7月1日因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無量跌停,現貨賣不出去,只有通過股指期貨空單去對沖現貨頭寸,導致以中證500股指期貨為首的合約大幅貼水。IC1507合約收盤7509點,較現貨中證500指數貼水902.51點,貼水幅度達12%。也就是說,現在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場價的8.8折往外賣才會有人來接單。由於中證500可以精準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勢,大家只能開出更多中證500的空單對沖,大量的空單又加劇了股市的恐慌下跌,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我們看到,三枚炸彈對股市的三輪下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第一枚炸彈大股東套現是股市下行的罪魁禍首。由於大股東在高位大量減持套現,散戶資金不足,市場隨之產生大量高杠桿配資。在泡沫越吹越大之後股價一定會暴跌,怎麼辦?做空期貨再賺一筆或者對沖下跌。而大量的空單又加劇了股市的恐慌下跌,配資外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只有遏止內幕交易,大戶套現得到約束,才能穩定市場預期,讓股指逐步回歸價值投資。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兩個政策,而是有效的監管體系,而這正是我們目前的證券市場最薄弱的地方。
㈣ 如何看證監會專項行動嚴打五類非法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昨日表示,針對當前市場違法違規易發多發態勢,證監會決定近期部署開展「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集中力量對市場反映強烈、嚴重危害市場秩序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實施專項打擊,第一批主要針對五類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打擊。
上述五類違法違規行為包括:一是並購重組過程中上市公司及並購對象的財務造假、舞弊行為;二是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集中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操縱市場行為;三是與多種違法違規行為交織的及新三板市場發生的內幕交易行為;四是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行為;五是集中資金、持倉優勢操縱期貨交易價格行為。下一步,證監會還將針對新股發行、並購重組、市值管理、新三板、中介服務等特定領域典型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部署開展分類型專項打擊行動,持續保持高壓態勢,遏制違法違規活動,凈化市場環境。
張曉軍表示,近年來,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伴隨著《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實施,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潛能被激活釋放,新產品、新業務、新交易機制不斷涌現,市場參與者不斷增多,市場的廣度、深度發生重大變化,資本市場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和作用更加顯現。但是,在新的市場條件下,一方面,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伴隨著牟利模式的改變,在新股發行、並購重組、重大信息披露及市值管理等環節變換手法、不斷演變,且交織發生,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另一方面,在私募市場、新三板、融資融券、期貨市場、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實施重大改革創新過程中,一些手法新型、隱蔽性強、規避監管的違法違規行為也以不同的形式和面目出現,影響和危害市場創新發展。
他指出,針對當前市場違法違規易發多發態勢,證監會在強化常規方式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決定近期部署開展「2015證監法網專項執法行動」,集中力量對市場反映強烈、嚴重危害市場秩序的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實施專項打擊,專項執法行動將創新案件查處方式,集中優勢執法資源統一部署、統一行動,以高效的執法行動和強大的執法威懾遏制相關案件發生,注重強化與公安機關等部門的執法協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及時有效打擊涉嫌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效果。
張曉軍強調,依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是證監會的重要法定職責,是一項必須始終強化的重點工作,證監會將一如既往在加強監管執法的同時,不斷推進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創新,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㈤ 哪18家上市公司被查
2014年12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近期對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證監會依託大數據系統,目前已對18隻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從具體的資料來看,受調查的上市企業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002355,股吧)、山東如意(002193,股吧)、湖南發展、鐵嶺新城(000809,股吧)、寶泰隆(601011,股吧)、寶鼎重工(002552,股吧)、元力股份(300174,股吧)、東江環保、中興商業(000715,股吧)、山東威達(002026,股吧)、寧波聯合(600051,股吧)、遠東傳動(002406,股吧)、科泰電源(300153,股吧)、新海股份(002120,股吧)、九鼎新材(002201,股吧)、珠江啤酒(002461,股吧)。當晚的央視新聞聯播也少有地報道了證監會立案一事,引起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票操縱案中出現了以市值管理為名的新型操縱手法。張曉軍指出,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業內分析人士則指出,由於目前市值管理尚未出台頂層設計,規范邊界界定不清楚,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被扭曲,操縱股價、概念炒作等現象頻出,背後則是中小投資者面臨巨大虧損。而本次證監會「突襲」,加上新聞聯播節目的首次公開點名,其背後也代表了中央對打擊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堅決態度。
㈥ a股再迎msci大考,證監會關鍵表態,哪些概念股會被炒作
A股加入MSCI的第四次「大考」腳步越來越近。
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MSCI官方將再一次公布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全球新興市場指數,這是A股自2013年以來第四次沖擊MSCI國際指數。
6月16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回應A股能否納入MSCI指數時表示,不管是不是納入MSCI指數,中國股票市場,包括整個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前進是不會改變的,改革開放的節奏也不會因為A股是否納入MSCI指數而改變。
張曉軍指出,任何一個新興市場的股票指數,無論是MSCI指數也好,還是其它的指數,假如沒有中國的股票在裡面是非常不完整的。A股是否納入MSCI指數,決定權在MSCI,這是MSCI的一個商業決策。
什麼是MSCI指數?
網路顯示:
MSCI是美國著名的指數編制公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又譯明晟)。MSCI是一家股權、固定資產、對沖基金、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其旗下編制了多種指數。明晟指數(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最多採用的基準指數。據晨星、彭博、eVestment的估算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全球約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全球前100個最大資產管理者中,97個都是MSCI的客戶。截至2015年末,超過790支ETF以MSCI指數為追蹤標的,美國95%的投資權益的養老金以MSCI為基準。
MSCI指數的計算方法本質上是一種拉氏指數,核心是根據調整後的自由流通市值加權。根據 MSCI指數編制規則,各成份股的權重根據單只股票自由流通市值乘以納入比例(A股目前方案為5%)和該股票對應的自由流通調整因子(FIF,Foreign Inclusion Factor)得到。
其中,自由流通調整因子是指海外投資者可投資股票的自由流通市值占總市值的比例,計算方法為:
FIF=LIF*min(Free Float, FOL)。Free Float是自由流通股數比例;FOL(Foreign Ownership Limit)是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中國為30%;LIF是指除了外資持股上限之外其他外資投資的限制,例如投資額度、資金匯出匯入限制等,中國的LIF=1。
加入MSCI有哪些障礙?
去年6月,MSCI提出了納入A股需解決的三方面問題:QFII新規是否得到有效執行以及QFII渠道下的月度匯回限制能否移除、停牌新規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和包含A股的金融產品上市需要中國交易所預先審批的限制能否取消。
A股納入MSCI新舊方案主要差異(來源:中銀證券)
哪些問題改善了?
首先,隨著2016年底深港通的開通,贖回額度問題可通過深港、滬港通每日額度解決。
其次,交易所發布停復牌新政,預示著對停復牌制度管理加強,停牌機制的不確定性下降。
哪些仍未解決?
一是贖回額度有限的流動性問題中QFII投資者的每月資本贖回額度不能超過其上一年度凈資產值的20%的限制,至今仍未有進展,但4月提出了弱的納入框架,藉助互聯互通的納入機制,基本可以繞過該限制,因此這一條目前已不是最為關鍵的因素。
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雖然MSCI利用一個弱的納入框架繞開了舊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本跨境流動問題,但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機制、停牌問題等同樣是投資者關心的要點,這兩方面尚沒有滿意地解決,最終A股是否可以納入取決於客戶對於新框架的接受程度。
加入MSCI有何影響?
管清友認為,納入成功,情緒大於實質;納入失敗,沖擊有限。
成功:影響正面
從統計角度來看,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基於國際經驗),股市在一年內上漲的國家多於下跌的國家。通過統計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的股市表現發現,60%以上的國家1個月後股市出現上漲,61.5%的國家股市在一年後股市上漲幅度超過10%。
傳導渠道在情緒非資金。
首先,新框架下被納入A股佔比大幅縮水,短期內增量資金有限。如果A股以5%的比例納入MSCI指數,參照目前新的框架,A股占 MSCI全球指數,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亞洲指數(除日本)的權重較之前有所下降,分別為0.1%(之前0.1%)、0.5%(之前1.1%)和0.6%(之前1.3%)。
根據MSCI、eVestment、Morning Star和bloomberg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追蹤MSCI全球市場指數、新興指數和亞洲指數投資規模分別約為 2.7 萬億、1.5 萬億和0.2萬億美元(注亞洲指數投資數據僅更新到2015)。假設以上MSCI指數為業績基準的資產規模按比例配置到A股,所帶來的資金流入較未調整前減少近一半的資金流入(126億美元),僅為114億美元。
其次,納入過程要持續數年,增量效果將被大大稀釋。韓國和中國台灣自首次一定比例計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到全部比例計入,分別耗時 6 年與 9 年。可見,一個市場要被納入到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中,一般都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市場逐漸接納和適應國際投資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
不成功:影響有限
市場對A股加入MSCI失敗逐漸適應,對市場沖擊有限。如果MSCI再次延遲把中國 A 股納入 MSCI 新興市場指數並且繼續保留在 2017 年審核名單。那麼這也意味著A股將第四次「被拒」。從前三次A股沖擊MSCI失敗當天的市場表現來看,市場對MSCI的決定消化充分,其沖擊十分有限。2016年6月15日A股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失敗後,上證綜指、深圳綜指上漲1.6%和3.1%。
A股國際化步伐不會停止。
首先,全球投資者無法忽視A股的存在,推進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利益所驅:如果將A股按初始比例5%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那麼理論上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配置比例可以從10%上升至20%,並且可以在同樣的風險下,獲得近20個基點的收益提升,這無疑對投資經理有著巨大的誘惑力。所以MSCI納入A股市遲早的事,這是全球投資者增加A股配置渠道、分享中國增長收益的利益所驅。
其次,A股是否被納入MSCI不會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的進程。一方面,A股自身在持續的制度完善,監管層會持續不斷地在制度改革、改善股市流動性等方面進行努力。擴大市場開放程度,積極引入海外機構投資者有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和穩定的發展,這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內部決策層心態比較平和,考慮到外匯價格還尚未完全出清及境內金融去杠杠尚未完成,資本管制依然趨嚴,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第一位的,因此為了納入MSCI突然調轉資本管制態度的概率比較低,整體政策考量上,國內強監管與去杠桿優先納入MSCI。
根據國金證券(11.990, 0.01, 0.08%)統計,此次新增的39隻股票分別為廣汽集團(27.960, -0.22, -0.78%)、海天味業(40.360, 0.32, 0.80%)、大唐發電(4.590, -0.02, -0.43%)、中原證券(10.270, -0.07, -0.68%)、蘇泊爾(40.330, 0.35, 0.88%)、艾派克、環旭電子(14.930, 0.14, 0.95%)、西部建設(22.340, 0.40, 1.82%)、古井貢酒(49.540, 0.12, 0.24%)、搜於特(7.030, 0.03, 0.43%)、三角輪胎(26.590, 0.02, 0.08%)、粵泰股份(9.290, -0.30, -3.13%)、建投能源(13.930, 0.06, 0.43%)、恆逸石化(13.190, 0.11, 0.84%)、吉比特(292.290, -0.65, -0.22%)、拓普集團(33.200, -0.59, -1.75%)、中化岩土(13.780, 0.71, 5.43%)、新華網(85.500, -0.59, -0.69%)、東旭藍天(12.700, 0.03, 0.24%)、海信科龍(15.610, 0.55, 3.65%)、安潔科技(36.940, 0.67, 1.85%)、偉星新材(17.430, 0.35, 2.05%)、太陽能(5.450, -0.04, -0.73%)、北方國際(26.080, -0.08, -0.31%)、齊翔騰達(10.800, 0.64, 6.30%)、節能風電(3.840, 0.01, 0.26%)、西部黃金(26.260, 0.00, 0.00%)、齊星鐵塔(37.320, 0.57, 1.55%)、長生生物(14.680, -0.07, -0.47%)、京漢股份(16.390, 0.04, 0.24%)、中鋼國際(9.410, 0.01, 0.11%)、未名醫葯(20.700, 0.08, 0.39%)、廣譽遠(38.800, -0.07, -0.18%)、嘉寶集團(20.660, 0.40, 1.97%)、杭蕭鋼構(13.960, -0.19, -1.34%)、工大高新(11.140, 0.00, 0.00%)、華東科技(2.890, -0.04, -1.37%)、聯創電子(17.830, -0.56, -3.05%)、西藏城投(11.320, -0.05, -0.44%)。
中銀證券研報指出,從入摩後的資金流入角度來看,入摩利好主板大市值的金融股、消費股和科技股。從MSCI的選股規則上看,MSCI青睞高流通市值,盈利能力強的個股。MSCI的指數編制非常注重流動性和基本面,建議關注主板金融、消費、科技板塊的行業龍頭,這將是外資流入的主要標的。入摩潛在標的股價走勢強於滬深300和上證50。根據MSCI新方案中提出的169支股票按市值加權計算自2016年6月15日以來累計漲幅,發現其加權累計漲幅為 18.67%,高於滬深 300(13.15%)和上證 50(17.96%)。
MSCI169自2016年6月15日至今累計漲幅
中投證券建議,銀行方面推薦關注興業銀行(15.900, 0.02, 0.13%)、建設銀行(6.170, 0.00, 0.00%)、工商銀行(5.040, 0.00, 0.00%)、農業銀行(3.470, 0.00, 0.00%)。保險方面推薦關注壽險轉型堅決的新華保險(49.310, 0.39, 0.80%)以及保單結構優質的中國平安(48.880, 0.78, 1.62%)。券商板塊推薦關注綜合實力強,再融資比重較低的的中信證券(16.770, 0.09, 0.54%)、華泰證券(17.840, 0.06, 0.34%)。
㈦ 證監會不接王石電話 沒有王屠夫 就真的要吃帶毛的豬么
證監會不接王石電話,門口的野蠻人原來指的是王石
證監會如此表態 基本是不接王石電話的意思吧?
中國金融世界,挺有趣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在召開。
組織者很可能有點不愉快。年底了,全社會的聚焦點,竟然被一個登山者和一個潮汕人給搶走了。
當前,正是全反腐、全軍改革等一系列大型政治行動後,中央推出經濟大定調大布局大舉措的關鍵時刻。
這時誰想搶頭條?
美國共和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每一次大型演講,本號都看,權當練習聽力。
川普可以高調、可以隨意、可以隨時搶頭條,這是美國政治文化慫恿使然。
而中國商人們,在中央召開大型會議的關鍵時刻,如此高調隨意搶頭條,有點意思。
這句話不太好聽,但本號相信很多讀者會默默同意。
現在開個財經論壇,正經領導一個也請不到,一幫在野或退休人士指點江山,為什麼?
現在記者搞個采訪,風雲人物個個惜字如金,抱定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的信條,為什麼?
連號稱和王行長一向很熟的中國大炮,最近其微博都開始刻意低調平靜。
「懂的。」
真得替萬科董事長和萬科第一大股東董事長捏一把汗。
如果雙方再刺刀見紅,再不加收斂,無論最終誰是贏家,這次正常的並購事件都會演變成一場災難性的公關事件,不良後果可能遠超各方預期。
昨天,王石的反擊乍一看石破驚天:「我不喜歡你,你走。「
但發言內容真的有點不太地道。
王石說,和姚老闆的第一次見面,是在第三方辦公室里,並且話不投機。
話不投機就罷了,您又何必把當時對話和盤托出給公眾呢?由於沒有第三方佐證,好好一商業事件,立刻成了財經八卦。
這毫無疑問是一場私密談話。
姚老闆通過中間人,約王石談談,交流下後續合作想法。
作為第一大股東,和擁有小額股權的職業經理人約見,怎麼看也是給面子。結果,姚老闆的形象,在王石談話中差點意思。
最神的一句是,王石說姚老闆「挺健談,有點收不住嘴」。頭回見面,人家對你話多,怎麼看也是坦誠、直率、不陰。但這話一旦傳給了公眾,就不定別人怎麼理解了。把這私密談話捅出來(大家並不知道王石傳達得是否准確),那以後姚老闆還怎麼和萬科管理層溝通?斷絕外交關系,只會使得鄰國一步步走向刀兵相見。
王石攻擊萬科第一大股東的「信用不夠」。
這種評價,真是有點出格了。人家潮汕人是資本市場後起之秀,信用評級也許略低。但不是信用破產啊。人家能開大型保險公司,您覺得人家low能low到哪裡去啊?退一萬步說,翻盡大陸法條,衡以公序良俗,也沒規定信用評級低於你萬科的企業不能入主萬科啊。貝盧斯科尼的形象是差一點,但米蘭俱樂部也沒有勒令大股東走人啊。萬科不是一向號稱要做中國的第一「企業公民」,那點多年作秀積累的高大形象和寬厚風范,可惜了。
別忘了,萬科也是苦出身,當年只不過是日本索尼電器的一家代理商。
索尼品牌當時如日中天,全球第一,萬科當時的「信用評級」是多少?但索尼並沒有瞧不起你萬科,不也給你攀龍附鳳的商業機會發展了嗎?
王石說要維護中小股東權益。
中小股東和你王石吃不上飯,說不上話,也沒機會和你去爬珠峰,他們的最大利益,就是股價上漲。在2015年整個超級牛市過程中,萬科股票基本沒漲,頂多算是死水微瀾,這算維護哪門子的中小股東利益?
相反,人家潮汕人給萬科股票帶來的,是真真正正的好處。
寶能奪取萬科控制權的商業行動,創造了萬科市值的歷史最高峰,創造了萬科股價的歷史最高峰,哪個中小股東不感謝寶能集團?王石可以隨意試打一個持有萬科股票的公募基金經理手機,問問他們是不是真心感謝姚老闆。
中國上市公司中小股東的交易換手率極高,萬科也不例外。
大家都是逐利而來,沒有哪個股東死心塌地忠於誰,除非能給他帶來直接利益,所以,不要沒事兒就站在「維護中小股東利益」的道德高地上。至少到現在為止,對萬科絕大部分股東而言,姚老闆沒有干出任何值得指摘的不良行徑。
王石說潮汕人「賣萬能險」,「短債長投」,有風險,所以不歡迎。
這幾句話通過媒體廣發散播,有很強的誤導性。
做金融,哪個不是以小聚大,哪個不是以短促長,哪個不是滾動發展?保險公司發行萬能險,天經地義,市場確實有大量此類理財需求,前海人壽吸納部分沒有投資能力的儲蓄資金,以保險通道投出,追求略高的穩定收益,保監會也有正式批文同意,這有什麼問題嗎?
萬科作為大型房地產企業,不發短融嗎?不發超短融嗎?不發中票嗎?不發信託嗎?這裡面哪個不是「短債長投」,哪個不是滾動融資?靜修庵小尼姑新剃的頭皮,和尚動得,阿Q偏偏動不得,王石的邏輯太粗魯。
更何況,前海人壽的萬能險產品並不「短」,比絕大多數保險可比競品要長很多。以前海人壽四號聚富理財產品為例,前三年懲罰性退保費用為5%、4%、3%。也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前海人壽萬能險投資人而言,產品持有期至少為3年,這比正常地產信託投資都長很多。
前海拿這筆錢的一部分,投萬科上市公司股權,尋求分紅或股價上漲,有什麼問題嗎?
王石說,「現在說野蠻人,還算客氣的「,無非「孔武有力,來勢洶洶」。
看來,這可能涉及讀書略少,望文生義。
《門口的野蠻人》是一本描寫華爾街兼並收購(M&A)攻防戰的經典商業書籍。
此書描寫了明星公司RJR 納貝斯克(美國最好的煙草和餅干公司合體),被公司CEO約翰遜、希爾森(已倒閉投行雷曼兄弟之前身)、全球最知名股權投資基金KKR和投行第一波士頓等競購的過程。
不在金融行業的人,總以為「門口的野蠻人「是個貶義詞。
其實,這是一個描寫明星公司管理層如何多吃多佔、剝削公司,侵害股東,最後竟然妄圖低價買下公司的故事。競購行至終局,即使CEO夥同投資銀行出價更高,但公司董事會依然決定把控制權賣給KKR基金。因為公司上下全部認清了CEO以維護公司之名,行出賣公司之實的惡劣行徑。
哦,故事裡真正的野蠻人,是公司CEO約翰遜。
因此,拿這本書,拿這個書名來譏諷並購者,其實是暴露了自己並不真正了解這個特定金融名詞的特殊含義。有如使勁兒投擲澳洲回力鏢去傷人,結果飛回傷己。
總體而言,此次王石談話,看似高屋建瓴,成竹在胸,其實無論於情於理於事實,值得推敲商榷的地方太多。
毫不誇張的講,本人再寫10條駁論也沒問題。可惜,駁論質量如何並不重要,關鍵是本號一點也沒有讀出萬科主要管理層(還不好說萬科管理層其他人員對姚老闆的內心真實態度)願意與新的第一大股東合作,共同推進所有股東福祉之深意,這怎麼也算是一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本職工作吧?
那話啊,滿篇是不屑,通盤是批判。
好吧,至少大家可以得出結論:大股東和管理層嚴重不和,這無論如何不利於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好東西,也得糟踐了。
剛才看到一篇關於猜測王石將拋出毒丸計劃的文章。
可惜文章只是熱鬧。
什麼是毒丸?涉及毒股(給既有股東大量送低價認股權證,確保隨時稀釋敵手股權)、毒債(借一屁股債嚇唬人,算是自殘退敵)、毒人(管理層大家同進退,讓收購者無法一一攻破)。
可惜,無論是是新浪喂毒丸給盛大,還是愛康國賓喂毒丸給江蘇三友[0.00% 資金 研報],這全是美國上市公司案例。這種自保措施,連在英國都是非法的。毒丸是個在法律上和實效上具有嚴重爭議的自私條款,中國資本[0.00%]市場監管者既沒有批准過,也不會同意上市公司布局此類防禦措施,否則將在資本市場引發嚴重混亂。毒丸毒丸,大家只是替王石白操心而已。
此文還進一步猜測:王石會邀請華潤地產入局,並且半價賣股給友軍,稀釋姚老闆股權。
作者太天真了。
前(海)萬(科)大戰已打到這個程度,市場上誰還不明白誰准備干什麼?
萬科的公告確實提及「重大資產重組」和「收購資產計劃」,這非常可能涉及定向增發事宜。如果屬實,最後當然必須通過股東大會批准。如果王石真的准備超低價賣新股給管理層友軍華潤,那麼華潤必須迴避投票,剩下的股東誰也不傻,沒有特定好處,誰會答應超低價賣貨給特定股東?可是,如果付出好處太多,華潤集團從自身利益考慮,能同意王石一個什麼樣的救急方案?
在華潤之外,就算找到幾個白衣騎士,無論是考慮歷史均值,還是觀察最近漲幅,萬科的股價可真心很高了。白衣騎士也得想想,萬一姚老闆真准備賺錢走人,砸盤套現,那就算定增打9折,鎖定跑不了,那白衣騎士們也很慘吧?如果萬科事後酬謝小白們,那這錢誰出?還是中小股東吧?大家想清楚。
總之,凡事得公平,如果是一個不利於大多數股東而只利於管理層打退姚老闆的提案,萬科絕大部分股東肯定不會舉手同意。
其實,站在華潤領導的角度,其所持萬科股價最近已幾乎翻番,高興得開香檳都來不及。有什麼邏輯一定要全力抵擋姚老闆?反正當萬科多年第一大股東期間是沉默股東,根本做不了王石的主,那麼如果姚老闆入主萬科,華潤繼續當沉默股東又如何,掙錢就好。前任華潤大領導的事情大家都已知道,繼任者是否還願意和王石保持原來的默契關系?問號多多。
周五下午,證監會舉行例行新聞法發布會。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市場主體之間,收購與被收購是市場化行為,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監管機構不會干預。
這基本是不接王石電話的意思了吧?
㈧ 被證監會點名的16家公司是哪幾家
12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通報了包括
中科雲網
百圓褲業回
興民鋼圈(002355,股吧)
山東如答意(002193,股吧)
湖南發展
鐵嶺新城
寶泰隆
寶鼎重工
元力股份
東江環保
中興商業(000715,股吧)
山東威達(002026,股吧)
寧波聯合(600051,股吧)
遠東傳動
科泰電源
新海股份(002120,股吧)
九鼎新材(002201,股吧)
珠江啤酒
這18隻個股涉嫌市場操縱違法違規行為,
並已立案調查。這可謂是近年來上市公司領域最大面積的一次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