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武漢知名藝術家有哪些做好有個人簡歷
唐小禾:在大風大浪中前進
唐小禾1941年生於四川江津,1965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藝術系。現任湖北省文聯主席、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湖北美術學院院長。
坐鎮湖北武漢的畫壇名家唐小禾,曾先後在油畫和壁畫創作上飲譽中外。
唐小禾的成名作,是1971年創作的油畫《在大風大浪中前進》。
1966年7月16日,毛澤東以73歲高齡在武漢暢游長江,唐小禾「急就」出《在大風大浪中前進》。他的素描稿畫了兩天,在畫布上僅畫了9天。這幅畫一經展出,立即轟動全國,家喻戶曉。《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報紙畫刊均以大篇幅登出,以其他形式發表的更不計其數。
冷軍:劍走偏鋒的「超級寫實主義」
冷軍1963年出生於四川,1984年畢業於武漢師大漢口分院藝術系。現為武漢畫院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冷軍以其獨到的構思、非凡的技巧在當代油畫界獨樹一幟。
2001年,他的個人畫展在深圳美術館展出時,受到一位身為美術老師的觀眾的投訴:「畫家把畫拍成照片開展覽,畫展成了攝影展,作為觀眾我感覺受了欺騙!」
聽說此事,冷軍不禁哈哈大笑:「做藝術是件很自由的事,他們有說的自由,我有做的自由。」原來,這是他採用復印技術發明的一種異型繪畫。據介紹,冷軍在作畫前先把實物用焊槍等進行加工,然後用復印機復印出來,再對著實物近距離寫生,看上去比黑白照片要更有精神上的張力,並融行為、設計、精神內涵於一體。
1999年,冷軍的作品《五角星》榮獲九屆全國美展金獎。這幅畫以一顆充滿彈孔凸凹不平的金屬焊接而成的五角星,寓喻中國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其極端的寫實手法、精緻入微的形象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李乃蔚:從容恬淡「神遇而跡化」
李乃蔚1957年生於北京,1978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武漢畫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李乃蔚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提煉美,用傳統的材料和技法成功地表現當代人物的精神風貌,並且將自己對美對生活的真誠及追求傳達到作品之中,達到了「神遇而跡化」的通悅境界。
1997年,建國以來首次「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覽」上,在金獎空缺的情況下,評委們毫不猶豫把該次展覽的最高獎銀獎頒給了李乃蔚的《山菊》。1999年,李乃蔚的作品《銀鎖》又摘取了「第九屆全國美展」的銀獎。
❷ 跪求已故著名油畫家戚廣凡的個人簡歷
戚廣凡 男,三十年代初生於黑龍江省,畢業於哈爾濱藝術學院。
幼年受其表嫂---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大學教授曾耀宗的熏陶和指導,激發出其藝術天賦的同時,培養了他良好的藝術敏感力和總體把握力。後又有幸受業於俄羅斯油畫大師薩哈羅夫教授,嚴格地接受了系統的油畫技巧訓練。戚廣凡畫風細膩嚴謹,畫技洗練通達,觀察力和捕捉力極強,對色彩和光的把握敏銳,表現精到。現存主要作品有《青蛙泉》、《上海小家》、《棄窯》、《雁鳴湖一景》、《五指峰》、《皖南一景》、《三兄弟》等。
戚廣凡是當代油畫史上為數不多的、受過極嚴格正統教育和訓練出來的優秀油畫家之一,畫風細膩嚴謹,畫技冼練通達,觀察力和捕捉力極強,對色彩和光的把握敏銳,表現精到.他將一個東方人的宏觀控制天賦巧妙地結合到西方精準的寫實技巧之中,毫無保留地以一腔熱情譜寫出一曲曲純粹本色的天簌之音,滌盪著人類靈魂,嘔歌著一片冰心.三十年代初生於黑龍江省的戚廣凡,幼年就受其表嫂---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大學教授曾耀宗的熏陶和指導,在適時激發出其藝術天賦的同時,培養了他良好的藝術敏感力和總體把握力.後又有幸受業於俄羅斯油畫大師薩哈羅夫教授,嚴格地接受了系統的油畫技巧訓練.所以,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哈爾濱藝術學院的戚廣凡,二十幾歲便陸續在報刊雜志發表作品,而廣受同行關注.然而,因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位才華橫溢又辛勤過度的藝術家,並未得到應有的社會認可而一生蹣跚,默默沉寂.今天,當我們有幸重新研讀其非凡作品時,仍然不知戚廣凡歸宿於何方,只知他在九十年代末離開了深圳們.而那時,他身患癌症.
可能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無論讀他哪件作品,似乎都格外地覺著那份沉甸,而沉甸,卻也恰是他的主題.
他的畫中有清泉,卻是源自洞黑,那噴薄而出的歡快,僅僅是逃離的一種僥幸(《青蛙泉》);他的山水清徹透亮,卻總有如億萬年前地球的那種蠻荒(《雁鳴湖一景》);即便是繁華的城市,雄偉建築的灰色卻莫名地漂延至天空(《上海小景》);終於見到了黃山的晨曦,而其高光卻遠不如迷霧的森森寂寂(《五指峰》),當然,更不用說《棄窯》的蕭瑟,《皖南一景》的那種無可柰何了.
一個藝術家的水平越高超,其對世界的概括力和感受力也越具有典型性.盡管戚廣凡竭力投向大地母親的懷抱,渴望從中有所依靠和寄託,但無言的大地除了讓戚廣凡盡情享受自己的天生麗質外,似乎再也無法多給些什麼,即便是美,也盡帶著纏纏凄宛.
最令我們震憾的,恐怕當數《三兄妹》了.陰晦的天空是戚廣凡不棄的主調,寬闊的地平線被壓到意外的低沉,生命的死神禿鴆盤旋伺機.就在我們極不情願地想迴避而他顧之際,三雙目光卻硬生生牽住了我們的視線:過早背負生活重擔而只有十幾歲的哥,眯著一雙迷茫的眼睛,似乎已有幾十歲的經歷,而閱盡人生;未到十歲的弟剛懂事,聰慧的眼神尚有不服輸的倔犟,但我們很擔心他能保持幾許日子;幼小的妹倚伏於背,無邪的目光直接就轉成一份難以負擔之沉甸.相信畫家僅為這三雙眼晴,一定在心靈深處直淌過不盡的眼淚.天下蒼生皆同命,幾十年的畫家生涯,令戚廣凡徹底知曉這三兄妹沒有前途的前途,而只能抱以深深的同情,本能地拿起畫筆,盡己所能給予他們最大的關懷和悲鳴不平.除了滌盪自己的靈魂以外,也讓戚廣凡的繪畫境界達到巔峰,而留給人類以不朽的藝術典範.不說別的,任何人只要看過這三雙眼神,相信再也無法忘懷.
人活著,最好別干藝術這一行.藝術家的情感之路會越走越細膩豐富,藝舟之行也越積越重,而人生本來就苦海無邊,實是只恐舴艋之舟,而」載不動、許多愁」.且孤寂逆旅才會成就藝術之鐵律,更註定著藝術家必歷盡坎坷.也許,這種邏輯是否也可以變個說法:舒服的藝術家也必然難有成就,就如現世許多人.你說呢?(圖為戚廣凡之作品)(文章選自:《深圳古玩城》第48期)
http://s31.800800.net/vm/szcurio/www/show_file/CN/gwcbook/article.asp?id=191&sp=next&classid=3
❸ 尋求著名水彩畫家,油畫家張樹林的個人簡歷,和作品目前的市場價請行家回答,謝謝
張樹林,男,1940年出生,北京人,國家高級美術師,現任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他8歲習畫,20歲求教研習中國山水畫,並師從著名畫家蕭朗、趙松濤等名家,為他的繪畫打下深厚的基礎,積40餘年學養,以其深厚的傳統功力,靈活多變的表現技法,完成了文人畫所必需的技法鋪墊、詩書畫綜合藝術才能,終有所成。在2007年1期《中國藝術博覽雜志社》8開畫集在其封二刊登其扇面山水畫3幅,2期山水扇面4幅又與王學仲、孫其峰、何家英、霍春陽、曹德兆、范曾、杜滋齡等17位名家作品一起入選《中國書畫拍賣庫》A卷。
中國畫歷史悠久,筆墨精妙,風格多樣,格調高雅,在世界畫壇上是絕無僅有的,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結晶。張樹林初學繪畫時,先從明末「四僧」、清初「四王」入手臨摹,上溯唐宋元明清都有深刻細致的了解,深得精髓、繪畫之三昧,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每年都拿出很多的時間到深山老林去寫生,足跡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他的山水畫集劉子久、左月丹先生的優點為一體,又深得石濤、石溪、張大千等人的繪畫精髓,對張大千山水畫研習數十年,深得其各種畫法,並能書寫一手大千體書法,使其山水畫章法謹嚴,筆墨蒼勁,賦色沉靜,沉雄飄逸,境界開闊,用筆雄強穩重,所畫山石林木茂盛蒼古,在墨法上,兼用積墨、破墨、潑墨,濃淡干濕相得益彰,融南北二宗於一爐,用筆運墨骨氣神韻,作畫精靈意法攝情,自成一派山水畫風。
張樹林為人豁達,仗義樂於施善,從善如流。他的山水畫堪稱一絕,而他的花鳥畫更是極具風格,有著與眾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