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填表時本人簡歷那一欄中「從最高學歷填寫至今」該怎麼填
舉例:
比如最高學歷是本科,獲得時間是2011年7月。
第一欄,填寫自年x月--2011年7,就讀於xx大學xx專業(本科畢業);
第二欄, 如畢業後工作沒有變化,從畢業後參加工作時間至今,在xx單位工作,任什麼職位;
如工作或職務有變化,按變化起始時間依次填寫下去即可。
填寫簡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仔細檢查已成文的個人簡歷,絕對不能出現錯別字、語法和標點符號方面的低級錯誤。
2、個人簡歷最好用A4標准復印紙列印,字體最好採用常用的宋體或楷體,排版要簡潔明快。
3、個人簡歷要突出重點,與申請的工作無關的事情要盡量不寫,而對你申請的工作有意義的經歷和經驗不要漏掉。
4、除了簡歷,還可附上一封簡短的應聘信,使公司增加對你的好感。
6、盡量提供個人簡歷中提到的業績和能力的證明資料(復印件),並作為附件附在個人簡歷的後面。
編寫簡歷原則:
清晰原則:清晰的目的就是要便於閱讀。就像是製作一份平面廣告作品一樣,簡歷排版時需要綜合考慮字體大小、行和段的間距、重點內容的突出等因素。
真實性原則:不要試圖編造工作經歷或者業績,謊言不會讓你走得太遠。
針對性原則:假如A公司要求具備相關行業經驗和良好的銷售業績,你在簡歷中清楚地陳述了有關的經歷和事實並且把它們放在突出的位置,這就是針對性。
價值性原則:使用語言力求平實、客觀、精煉,篇幅視工作所限為1-2頁,工作年限5年以下,通常以1頁為宜;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通常為2頁。
注意提供能夠證明工作業績的量化數據,同時提供能夠提高職業含金量的成功經歷。獨有經歷一定要保留,如著名公司從業、參與著名培訓會議論壇、與著名人物接觸的經歷,將最閃光的拎出即可。
條理性原則:要將公司可能僱用自己理由,用自己過去的經歷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個人基本資料、工作經歷包括職責和業績、教育與培訓這三大塊為重點內容,其次重要的是職業目標、核心技能、背景概論、語言與計算機能力、獎勵和榮譽。
客觀性原則:簡歷上應提供客觀的證明或者佐證資歷、能力的事實和數據。另外,簡歷要避免使用第一人稱「我」。
2. 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該怎麼填寫
第一學抄歷是只你的全日制學歷,所以你的第一學歷填寫中專,最高學歷就是目前最高的學歷,所以填寫大專。
3. 大學本科四年級初始學歷和最高學歷怎麼填
初始學歷是你的全日制學歷,最高學歷是部分人在職業余提升學歷的。
比如:統招全日製版大專畢業,自考本權科畢業,兩個畢業證。這種起始學歷就是大專,最高學歷是本科。
如果你讀的本科是統招全日制的,那麼起始學歷和最高學歷都是本科,馬上畢業,還沒拿到畢業證書,屬於本科應屆畢業生。
4. 什麼是原始學歷
就是你的第一學歷
你讀的本科
5. 學 歷 和 學 位 如 何 填 寫
學歷按照層次可劃分為以下三大層次:
初等教育 :小學
學位是標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規定標準的學術稱號,分學士、碩士、博士三級。本科學歷以上才會獲得學歷。
拓展知識:
學歷和學位的區別:
學位和學歷不能劃等號,學位是學術稱號,學歷是學習經歷。有某種學位,不一定有某種相應的學歷;同樣,有某種學歷,並不一定有相應的學位。例如,取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證書的,不一定有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取得本科畢業證書的,不一定能夠獲得學士學位證書。
僅獲得學位證書而未取得相應學歷證書者的學歷仍為原學歷。如有的人學歷為本科畢業,以後通過在職人員學位申請取得了博士學位,其學歷仍為本科,而非「博士學歷」。
在職人員申請學位和在職研究生教育也是有區別的。在職人員申請學位不是學歷教育,有學位但無學歷。而在職研究生盡管是在職人員身份,但與脫產研究生的招生、錄取辦法和培養方案是相同的,屬於學歷教育。
參考於網路
6. 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有什麼區別
第一學歷:即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歷,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學歷;7. 填寫個人簡歷:我上小學,初中,高中的起止時間,比如我1998年出生的
例如:
2006、9—2012、6,某某小學
2012、9—2015、6,某某初中
2015、9—2018、6,某某高中
求職者給招聘單位發的一份簡專要介紹。包含自己屬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政治面貌、學歷、聯系方式,以及自我評價、工作經歷、學習經歷、榮譽與成就、求職願望、對這份工作的簡要理解等等。以簡潔重點為最佳標准。
一般找工作都是在通過網路來找,因此一份良好的個人簡歷對於獲得面試機會至關重要。
1、全面的個人基本信息。雖是簡歷要求簡潔易看,但在個人基本信息方面不要省略,比如: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歷、畢業院校、電話、聯系方式(通信地址與電子郵箱)、政治面貌、照片、籍貫等。有些不必要的要不需要寫,比如身份正號碼。做完自己先認真看看,別有差錯。
2、註明求職崗位。
一定要在顯要位置表明你的求職意向,如果招聘單位有多個崗位都適合你,別貪心,只填寫一個即可。
3、教育背景要簡潔而詳細。教育背景重點在本科、研究生時的時間、專業及學歷學位,如有必要註明部分主要課程。
8. 第一學歷是什麼意思
所謂「第一學歷」原本是指由各省市第一教育局頒發的學歷,現今通常是指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學歷(包括2016年後非全日制政策改革後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入學的非全日制專業碩士)。
以前(計劃經濟背景下)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的上級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畢業時頒發的學歷是由第一教育局頒發,稱之為第一學歷。
其實1999年中國大陸大學擴招後,並無第一學歷的說法,「第一學歷」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但是第一學歷的稱呼沿用至今。
計劃經濟時期,作為計劃經濟產物的「第一學歷」是為了分清階級出身(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一定是有幹部身份的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徵,這為「第一學歷」情節的滋長提供了土壤。如今計劃經濟時代早已過去,為何「第一學歷」情節尚存而且更多時候有過之而無不及?
究其原因,與我國的教育現狀有著必然的聯系。由於目前高校連年擴招影響,以及上級監管不嚴,造成證書濫發等諸多原因,學歷在不斷的貶值之中。
客觀來講,我國的本科教育還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很多學生經過了高考,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開始顯現出自身的惰性,入學之後,缺乏自控能力,對專業知識不能較好的學習,而學校的教育方向也有問題,仍停留在最初的學術上,照本宣科,使得畢業生缺乏實踐能力,以致於畢業之初在社會上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