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試求職 > 求職擇業陷阱

求職擇業陷阱

發布時間:2021-01-18 18:23:03

求職陷阱有哪些

再過一個月就要迎來2020年了。熱熱鬧鬧,歡天喜地地過完一個春節之後,各位求職者們就又會迎來一個求職的高峰期。金三銀四是求職旺季,機會也多,但是,大家也必須要提防那些騙子公司和職場騙術!


六.奇怪地址

一些求職者在電話跟HR溝通之後,HR邀請他去一個地方面試,但是這個地址十分偏僻。還有一種情況:有的求職者是在高檔寫字樓里接受面試,但是等簽了協議之後,HR卻把他帶去一個十分破舊且偏僻的地方,告訴他這才是他的辦公地點。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盡快抽身。

大家在外打拚,每個人都想快一點,多掙點錢。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其實無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大家因為這種心理,掉到了招聘方早先就布好的陷阱里,就極難脫身了。以上六大求職陷阱,還請各位留心。

⑵ 大學生常見的就業陷阱有哪些如何有效防範這些陷阱

一、大學生常見的就業陷阱:

1、就業渠道陷阱

就業渠道陷阱主要是通過招聘網站、QQ信息、微信、微博等渠道發布招聘信息,通過這類渠道發布招聘信息的單位或個人由於監控不嚴,信息的真實性難以核實,信息發布者往往利用這一點,發布具有很大誘惑力的職位信息,吸引求職大學生的注意。

例如,某公司打出招聘「儲備經理」的廣告,並且許以高薪,而且條件也不苛刻,很多符合條件的大學生蜂擁而至,實際確實要干銷售員的業務,所謂的高薪也要等到做到一定年限或職務之後才能享受。

2、工資待遇陷阱

這類用人單位往往對求職的大學生許以高薪,但是不簽訂任何書面合同,等到應聘者領工資時,不是打折就是推脫,有的甚至以公司倒閉為由不發一分錢。

例如,2011年鄭州市的年平均工資為35541元,如果有用人單位或個人給求職大學生的崗位年工資遠遠高於這個數,那麼這些招聘單位往往存在很多的問題。

另外還有些用人單位和個人只許給求職大學生一個很高的工資總額和無據可查的升職加薪計劃,而實際上這個總額包含保險金、養老金、失業金等等,左扣右扣到手的工資已所剩無幾了,而升職加薪的最終解釋權都由用人者說了算。

3、單位資質陷阱

有些用人單位或個人,在招聘時對自己的單位描述不切實際,把不屬於自己的資質、榮譽、業績等都攀龍附鳳地附加得到自己的身上,給自己的單位人為地披上一件光鮮的外衣,讓涉世不深的求職大學生覺得這個單位不錯,有實力,將來一定能夠有所發展。

而實際上確實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或小單位,甚至是一個「皮包公司」。

4、介紹人陷阱

在大學生求職的路上總有一些人很主動熱情的給他們去介紹好工作,而這些熱情的背後都可能會隱藏著無法預知的危機。例如我們常說的傳銷。據有人研究,近幾年經工商部門查出、遣散的傳銷人員,主要集中在18至25歲,其中剛畢業的學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有的甚至是在校的大中專學生和初、高中畢業生。2這類介紹人總是在求職大學生面前展示一種成功者的姿態,向求職大學生吹噓自己工資高、工作輕,生活自由、發展空間很大,往往使缺乏生活經驗的大學生上當受騙。

據有人研究,近幾年經工商部門查出、遣散的傳銷人員,主要集中在18至25歲,其中剛畢業的學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有的甚至是在校的大中專學生和初、高中畢業生。

2這類介紹人總是在求職大學生面前展示一種成功者的姿態,向求職大學生吹噓自己工資高、工作輕,生活自由、發展空間很大,往往使缺乏生活經驗的大學生上當受騙。

二、就業陷阱的防範

1、學校層面

(1)、加強就業政策宣傳教育。學校就業部門要及時對畢業大學生進行就業形勢教育,讓畢業生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了解國家最新的就業政策,培養多次就業意識和創業精神。

例如,讓學生了解國家確立的「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方針,千方百計增加就業擴大就業規模的政策,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目前供需矛盾還比較突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培養學生創業思想和創業能力,鼓勵學生勇於創業。

(2)、加強就業指導針對性。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要把國家就業政策及時的告知畢業生,把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西部就業與國家西部開發的建設結合起來,與對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人生目標規劃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不能籠統地號召,空洞地鼓吹。

(3)、多向學生介紹防範就業陷阱的知識。剛畢業的大學生的社會閱歷較淺,再說還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和天之驕子的傲氣,他們對於在就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陷阱不能及時識別。

學校應該針對就業陷阱的類型進行相關的防範教育,教會學生從國家、政府、學校或正規的人才交流市場獲取就業信息,不要相信小廣告和流動招聘者。

讓學生學會根據實際情況辨別工資的可信度,對於公司資質的描述要多問幾個為什麼,還可以通過工商部門電話、網站等進行核實,不要輕易相信「老同學」「老朋友」,不要貪圖一時的虛榮和小利。

2、學生層面

(1)、端正就業心態

在校期間要刻苦學習,努力掌握專業技術知識,貯備良好的就業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基層。要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不要隨便相信高工資、高待遇、福利好、掙錢快的招聘消息,堅信不有會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任何成功都是要經過努力後取得的。

要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不要以社會精英自詡,當不法分子以不實誇大之詞或甜言蜜語向你游說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2)、不斷提高法律意識

大學生要切實了解《勞動法》、《合同法》等法律的相關內容,在自己的就業過程中增加就業陷阱辨別力。另外,大學生要加強法律觀念和維權意識,遇到權利受到侵害時能夠敢於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利益,不給違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2)求職擇業陷阱擴展閱讀:

就業陷阱的特徵:

1、欺騙虛偽性

欺騙虛偽性主要表現在用人單位以虛假宣傳、不實承諾來取得求職大學生的良好期望,以此提高招聘條件,隱藏各種不法目的。

2、誘惑性

就業陷阱的誘惑性主要表現在不法單位用高工資、高待遇來吸引求職大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某單位承諾待遇有多高多高,但求職者入職後卻告訴他待遇里邊包括的「五險一金」、食宿費等等,是工資的總值。

3、違法悖德性

就業陷阱的違法性,主要表現在違反《勞動合同法》,有的甚至違反了《刑法》。例如,用人單位想留住人才,而在招聘之時採用比較隱晦的手段扣押學生的身份證、畢業證書等證件,當學生有了其他好的工作選擇時,欲走難行。

這就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九條之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就業陷阱的悖德性,主要表現在利用社會對學生的認同和信任,誘騙學生從事推銷劣質產品等,有悖社會公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4、模糊性

所謂模糊性,是指用人單位或個人在招聘信息中用詞多含歧義,讓求職大學生者感覺是有利的,但他們自己解釋時又完全變得不利於求職者。

5、多面性

多面性是指就業信息的發布單位功能強大,往往表現為用同樣的地址和電話注冊多個公司,或一個公司業務涉及多個領域。

⑶ 求職如何避免就業陷阱

1、不要輕信路邊的招聘信息(廣告),而應該通過合法的、正當的、信譽好的信息渠道來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路邊的招貼廣告多是非法中介機構用來騙取求職者錢財的幌子,其許諾的職位、薪水多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只有騙取求職者的求職費才是貨真價實的。
2、要盡可能直接到用人單位求職,不要把求職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人才中介公司上。有些求職者天真地以為自己交了"求職費",對方就一定會給自己找到工作。事實上,有些「黑心」人才中介公司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收取求職者的各項費用,對是否找到合適的工作不聞不問。
3、求職者不要輕信對方收取報名費、介紹費之類的言語,更不要交押金。求職者有權拒絕各種不合理的收費。
4、拒絕高薪誘惑。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高薪雖然誘人,但首先要斟酌清楚自己的條件和特長,看自己是否能為用人單位創造良好的效益,是否能對得起"高薪"。若答案是否定的,則要在心裡多打幾個問號:為什麼他們會錄用我?多長個心眼便少一份受騙的可能。
5、拒交各種名義的費用。
任何招聘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抵押金、服裝費、產品押金、風險金、報名費、培訓費等行為,都屬非法行為。招聘單位培訓本單位的職工,也不準收取培訓費。求職者遇到此類情況,要堅持拒交,並向招但地政府勞動監察大隊直接舉報,事態嚴重緊急時直接報警110,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可以向媒體曝光等。
6、 不輕信許諾到外地上崗。
對外地企業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廠、辦事處的高薪招聘,不論其待遇多麼好,求職者千萬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輕信他的口頭許諾,一是不去,二是到勞動保障部門咨詢,並辦理相關的手續,否則會吃大虧,被騙工騙錢甚至被人販子騙賣,悔之晚矣。
7、掌握勞動法規和相關政策。
求職者在求職前或求職過程中,應主動學習一些勞動法規和相關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職素質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8、多種途徑了解公司背景。
在求職者正式進入單位之前,想方設法加強對企業的了解以免誤入騙子設下的陷阱。比如:注意招聘單位的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正規單位招聘一般會將招聘地點設在單位的辦公室、會議室,一些以租用房間作為應聘地點的單位,要警惕;
9、謹慎簽定勞動合同。
與用人企業簽合同時,求職者要「三看」:一看企業是否經過工商部門登記以及企業注冊的有效期限,否則所簽合同無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確、清楚、完整,不能用縮寫、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達;三看勞動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備內容,包括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必須簽書面合同,試用期內也要簽合同。

⑷ 求職中常見的六大陷阱有哪些

求職中常見的六大陷阱:

1、推薦工作式陷阱

主要方式:這種欺騙行為,主要是一些掛著職業介紹所的介紹工作地方,或者是假稱學校的老師之類和你扯得上一點關系的人,他們一般號稱在某公司有認識的熟人,能給你推薦工作,只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這些騙子一般會主動出擊,要求幫你推薦工作,但是前提是你得繳納「推薦費」。繳納完推薦費之後,要不就是根本就不能再找到人,要不就是拿到推薦信以後,前去應聘,你發現推薦信並不起作用,或者目前這家單位根本不招聘這個職位。

2、收費式陷阱

主要方式:還有一些公司在招聘的時候,以招聘錄用為借口,徵收一部分的押金或者是保證金,或者以入職培訓的名義,騙取求職者的財物。這類詐騙在輕松許諾工作機會的同時,對方就會對你提出收費要求。國家相關法律有「用人單位不得以收取押金、保證金、集資等作為錄用條件」的明文規定。

3、信任式陷阱

主要方式:還有一些詐騙分子,這很好地利用了大學生現在的一些不樂意幹活,只是想掙錢的心理,用一些輕松的網上工作來招聘大學生工作。許多學生在相信後,騙子會先用一兩次的甜頭騙取學生的信任,之後再利用信任伺機作案。這類陷阱需要學生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輕信他人,也不要在嘗到甜頭後就失去戒心。

4、試用期式陷阱

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就是,試用期的時候工資很低,讓一些新人根本就熬不過試用期,然後辭職之後再同樣的方式招人,周而復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種手段就是非法延長試用期。《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5、虛假廣告陷阱

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會上為了招到條件較好的畢業生,會誇大或隱瞞自己的某些情況。比如:在發布招聘信息時,往往故意擴大用人單位規模和崗位數量,進行虛假宣傳;或者把招聘職位寫得冠冕堂皇,不是「經理」就是「總監」,但實際上卻只是「辦事員」、「業務員」,根本沒有廣告上寫的那麼誘人。

6、協議陷阱

就業協議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在畢業生就業擇業過程中權利和義務的書面協議。就業協議一經簽訂,對雙方都具有約束力。按照有關規定,就業協議不能代替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這樣就可能在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糾紛。常見的畢業生簽就業協議過程中遇到的陷阱又分為以下幾種:

a. 用人單位不與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書

b.用人單位不跟應聘者簽訂勞動合同

c.用人單位不將承諾寫入合同

d.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簽訂「霸王合同」

求職中常見的六種心理:

1、面對就業,感覺茫然不知所措。

眼看著大學四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多人根本沒有做好步入社會的准備,曾經的「天之驕子」大學生們,非常渴望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又能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行業和位臵,但對自己究竟能夠做些什麼心裡卻缺乏了解,所以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部分大學生過高地估計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對一般用人單位不屑一顧;還有一些大學生過低估計自己的水平,對自己缺乏自信,優柔寡斷,不能向用人單位充分展示自我,從而坐失良機。在就業的過程中,這些都容易引起職業定位的偏差,出現好高騖遠或者悲觀失望的情況,經過幾次選擇失敗之後,就會產生手足無措的感覺,心理一片茫然,嚴重地影響了就業的選擇。

2、自卑或者自負。

很多大學生都覺得自己在大學幾年裡,似乎什麼都沒有學到,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有心理學家分析認為,其實自卑感強的同學最主要的問題是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信心,這是大學生很容易產生的消極心理。面對改革的浪潮,看到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比較普遍的。自卑感產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環境的、家庭的或社會的原因,但是主要還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擇業中總是自己拿不定主意,過分退縮,對自己能勝任的工作也不敢說「行」。自卑心理是大學生進行就業選擇時必須消除的心理障礙。而社會上工作總所需要的開拓精神和自信心,這正是自卑心理所缺乏的。自信心是求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質,求職時畏首畏尾會給人無能的印象,使求職不易成功。所以我們要正確評價自己。要糾正過低的自我評價,多找自己的長處,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人都有所長,利用自己的優勢以長補短,尋求成功的經驗。

另一部分則是有自負心態的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說的就是這一類人群。盲目攀高心理及調適盲目攀高即對主客觀條件的估量不夠准確,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素質和條件,一心追求大城市、大公司、高工資。這是由於畢業生沒有完全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過高,所以求職中不肯屈就,對稍有不對胃口的用人單位就抱拒絕態度,結果是錯過機遇,難以就業。還有的畢業生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擇業心態,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條件最好的單位,或者是最熱門的單位及最前沿的行業,而不顧自己的專業或自己的某些缺陷是否適合這一行業。克服這種心理,就要正確客觀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後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謹慎地進行分析,看看什麼樣的行業或單位既可以讓自己學以致用,又可以很好地發揮自身特長,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而不是盲目地找尋社會上的熱門行業和前沿行業。

3、嫉妒心理。

在求職過程中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心理問題,就是當看到別的同學早早的簽了工作,而自己還在忙碌的投簡歷求職的時候,容易產生一種焦慮甚至嫉妒的心理,這是一種不好的心理。這個問題可能出現的幾率比較高,因為大家找到工作總會有個先後順序,而且每家企業之間也有差別,這時就容易產生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首先要調整好情緒,要相信自己,也許幾次面試失敗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就真的不行,也許是自己的性格並不適合這個工作。就算是真的失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要知道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在每次面試失敗後,不應該盲目的自卑,即使自卑也解決不了任何實質性問題。只有每次總結經驗,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從而進行改進完善,努力使自己更加強大才是真道理。

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不太清楚從什麼時候開始做就業准備 ?

2、應該通過哪些有效途徑獲取招聘信息?比較理想的網站有哪些?

3、如何製作高質量的簡歷 ?

4、網投簡歷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5、參加招聘會時應該做哪些准備?

6、進行網投和通過招聘會求職各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7、校園招聘的宣講會是否有效?

8、對於幾乎沒有工作經驗的大三實習生或者應屆畢業生來說,企業比較看重的是什麼?

9、既想要考研或者公務員,同時又想找工作,該怎樣合理安排和分配時間?

10、感覺自己學的專業沒有什麼發展前途,不知道應該找哪種類型的工作,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11、在校的時候沒有拿過獎學金,沒有擔任過學生幹部,參加的活動也不是很多,是否意味著找不到好工作?怎樣突出自己的優勢?

12、面試准備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求職的技巧:

1、做好降壓和緊張的准備

應聘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因為自己的壓力和緊張感而以失敗告終,這樣是很不劃算的。如果你有壓力和緊張的話不妨試試將面試官們的話題帶到你最擅長的話題里,這樣你就可以盡情發揮你才能而且你也不用怕緊張了,在不行你可以事先告訴面試官你的緊張感和壓力感,這樣你就不會因為緊張造成失誤而得到面試官的不滿了。

2、注重時間

在你要面試和求職的時候一點要注意時間,在求職的前一天就要做好准備把時間定好,提前到達面試的地方,你要等面試官而不是讓面試官等你,時間就是金錢,你耽誤他們的時間就是在耽誤他們掙錢,然而當他們想要錄用你的時候也會考慮你一點時間概念都沒有這樣就會把你淘汰掉。

3、求職的地點

看看你求職的地點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有沒有可以求職利用上的來提高求職的成功率。一定要細心觀察,不要放過每一個地點,這樣你就可以舉例說明自己是如何適合這個工作了。

4、提前調查好自己要求的職位,也就是調查市場

看看自己求職的公司是怎麼樣的?發展的如何?打好提前量,多了解一些對自己沒壞處,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5、在自己的簡歷上做做文章

比如說在簡歷上把自己的性格和喜好都展露出來,別露的太明顯,把簡歷做的個性一點,有必要的話可以請專門做簡歷人幫忙。目的是用簡歷吸引人。

6、細節方面

細節決定一切,不要錯過每個面試的過程,一定要牢牢記住看看什麼環節有縫隙抓住來給面試官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面試。


⑸ 大學生求職就業容易遇到哪些陷阱

1.傳銷旋渦

有些傳銷組織瞄準大學生涉世未深、急於求職的心理,以高新為幌子、誘騙求職者參與傳銷等非法活動。

⑹ 大學生求職陷阱有哪些



相關閱讀:常見的就業陷阱
一、就業陷阱
(一)感情陷阱
有人會打著同鄉、同學、戰友甚至親戚的幌子,招聘你去工作,不簽合同、不辦手續,稍有不慎,就將你一腳「踢」出。
(二)抵押陷阱
有人在招聘時要求你出資抵押、繳納報名費和培訓費,或將身份證、畢業證等證件收去,給你帶上「緊箍咒」。
(三)高薪陷阱
有人在招聘時只講高薪,不講具體工作,一旦應聘就讓你去從事超重、超時、危險,甚至「三陪」等違法工作。
(四)合夥陷阱有人「熱心」與你辦廠、經商、跑運輸,從中取巧,或趁你不備攜款外逃。
(五)試用陷阱
有人在招聘時標明「試用期半年、工資減半,試用合格、工資補發」,結果,不等試用期滿就借故將你辭退。
(六)介紹陷阱
有人專門以為國外、外地企業介紹招聘人員為「業」,從中收取服務費後就逃之夭夭。因此,對私人辦的職業介紹所應特別小心。
(七)地點陷阱
很多大企業在全國許多地方有分部,而參加招聘會的往往是總部的人力資源部門。因此,畢業生在應聘時容易產生錯覺,以為工作地點就在總部所在的大城市,結果上崗後被分到偏遠地區。對此,畢業生在面談時必須咨詢清楚,必要時在合同上寫明相關條款。

⑺ 求職就業過程中的常見陷阱有哪些

一、招聘陷阱第一大類:虛假職位信息
1、以招聘之名盜取個人信息
2、借招聘之名儲專備人屬才
3、以招聘之名非法斂財
二、招聘陷阱第二大類:通過招聘對應聘者進行壓榨
1、以招聘之名誘人犯罪
2、招聘時設下薪酬陷阱
3、粉飾職位信息騙取勞動

閱讀全文

與求職擇業陷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晉升考核自我評價 瀏覽:480
職場新人自我介紹日語 瀏覽:700
職攜求職公寓 瀏覽:354
醉駕人找工作 瀏覽:973
百度廈門六中藝術特長報名表 瀏覽:868
勁霸經編面試 瀏覽:364
小孩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瀏覽:470
玉環學校洗碗招聘信息 瀏覽:15
教師教育自我評價 瀏覽:192
2014合肥168中學特長生音樂錄取名單 瀏覽:478
應屆生面試自我介紹範文3分鍾 瀏覽:800
丹陽人才招聘網 瀏覽:72
生物學科特長怎麼寫 瀏覽:250
昌碩面試後多久通知 瀏覽:925
陝西省鐵餅特長生 瀏覽:751
碩展科技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346
2019年南陽卷煙廠招聘信息 瀏覽:461
時尚招聘信息 瀏覽:341
安吉潔美電子招聘信息 瀏覽:106
個人簡歷問候語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