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華縣有哪些文化習俗
瑤族是我國南方山區的一個古老民族.
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湖南瑤族人口最多的縣,佔全省瑤族總人口的38%,佔全縣總人口的62%.根據居住地和經濟生活,可將江華縣瑤族分為高山瑤、過山瑤和平地瑤,其中高山瑤主要集中在明渚嶺及其以東的高山區,主要經濟活動為林業生產."招郎入贅"是江華高山瑤十分流行的婚姻形式.在這種婚嫁模式下,形成了明顯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生育文化.
被譽為「中國瑤族第一縣」的江華瑤族自治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瑤家婚俗獨具風韻,令人神往。
戀愛 趕歌圩、會歌堂,是瑤家姑娘小伙戀愛的獨特方式。
江華歌崽多又多,出門三步歌絆腳。瑤家姑娘小伙都是在歌里浸泡出來的。每年的二月初一歌鳥節、三月三日瑤歌會、四月八耍春牛,五月五端陽節、八月十五中秋節、十月十六盤王節,各村寨都會舉行歌會。
屆時,姑娘小伙都要打扮一番趕歌圩。小夥子會主動把山歌拋過去:「山高嶺陡彎彎多,看見小妹想唱歌。歌唱不好不怕笑,就怕小妹連別個」,以試探虛實。若姑娘有意會馬上把山歌接住:「你要連妹就唱歌,你要撐船就下河。半心半意不會唱,唱就唱到心窩窩。」至此,小伙更會扯開喉嚨盡情唱:「我要連妹才唱歌,我要下河才解腳,連妹就要真心連,哪個騙人四個腳。」這樣,一唱一和,就撞出了愛的火花,情到深處就會互相贈物留念,播下愛情的種子。
「會歌堂」是瑤家姑娘小夥子談情說愛的另一種途徑。「會歌堂」又分幾種:客來歌堂——外村青年到村上做客,村中青年相邀客人對歌;路遇歌堂——在趕集路上幾個男女青年相遇對歌;婚嫁歌堂——是姑娘出嫁前在家裡特設的歌堂,唯獨小夥子們不請自到。
訂婚 求婚、看家、送日子,是瑤家姑娘小伙結婚的前奏曲。
小夥子求婚時,媒人會拿一包竹葉包紮好的4隻雞蛋到女方說親。女方收下了表示應允,媒人立即將喜訊告之男方。媒人第二次去時,帶酒肉各兩斤、少許糖食果品,與男青年一起到女方相親,雙方願意,則求婚成功。接著,女方在姑嫂姐妹的陪同下到男方「看家」,了解基本情況。女方滿意時,男方則選擇「好日子」舉行訂婚儀式。訂婚的當天上午,男方請一位誠實穩重的同輩人相陪,挑60斤酒、60斤豬肉到女方。女方把姑娘的出生年月日寫在大紅紙上,做成「龍鳳帖」,鄭重地交給男方。姑娘家裡將男方送的60個半圓形約兩斤重的油炸粑粑分贈給親戚的家族,傳播喜訊,表示姑娘「名花有主」。
姑娘出嫁前,男方要辦「過禮茶」,備米酒80斤、豬肉60斤、衣物若干、首飾一套,送至女家。之後便是送「日子」。
男方擇定結婚的良辰吉日,用大紅紙修成「吉日書」,再備60個糍粑,放在櫃中堆成寶塔形狀,兩人抬送到女方。女方虔誠地收下「吉日書」並珍藏好,等待喜慶的日子到來。
結婚 坐離娘月、吃鞋子飯、哭嫁,結婚是瑤家姑娘與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難舍難分的日子。
姑娘見男方送來了「日子」,依戀之情油然而生,便開始「坐離娘月」。臨近出閣的一個月 ,不下地幹活,只在家做針線嫁妝。同時還要「吃鞋子飯」,即女方親朋好友在這個月內相繼 請姑娘作客惜別。姑娘 要給親戚朋友送一雙親手做的布鞋,表示感謝與紀念。
出嫁前兩天,新娘開始「哭嫁」,遍接至親朋友及村寨里姐妹來家裡聚會,連續兩晚,頭晚茶點相待,哭家人。先哭父母,除敘離別之情,感激父母養育之恩外,對父母不顧死活把自己推入火坑的作法和內心的怨恨一一哭數出來;後哭哥嫂,即數感激之外也歷數哥嫂的「錯處」,不容己,將自己推入他人家裡受苦受罪;再哭姊妹,姊妹對哭時,心心相印,同病相憐,感情豐富,生動感人,似有生離死別的痛苦,依次大小哭完為止。次晚設酒宴,宴後齊集歌屋「坐歌堂」。
天亮後,鼓樂齊奏,鞭炮齊鳴接新娘下座,同時,歡送男歌手出門,坐歌堂到此結束。
早飯後,新娘梳妝打扮一番,頭戴花冠,髻插銀釵,兩耳垂吊銀環,手戴銀釧,胸束嶄新圍裙,腰上系著耀眼銀鏈,腳穿綉花尖頭鞋,在一片鼓樂聲中上轎出嫁,被顫悠顫悠地抬著前行,進村莊,拜堂、入室、進洞房。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與漢族地區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節。
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鉤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你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
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客席上,金黃厚實的臘肉奉為上品,主人會熱情地把大塊臘肉夾給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歡,都應當接受,這樣主人才會高興。
瓜簞酒是瑤家招待客人的特製酒。這種酒用糯米製成。它釀成糊酒後,摻上清泉水或涼開水,飲用時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連液帶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時,由家裡最年輕的姑娘斟酒盛飯,主人則頻頻向客人夾菜敬酒。此時,客人不必拘束過謙,應大大方方開懷暢飲。這樣,主人認為客人看得起瑤家,就會越發高興,備加親熱。如果拘謹見外,反而不受歡迎。
到瑤家做客,還要懂得當地的禁忌,否則會引起主人的反感。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傘」與「散」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死」之類不祥之語等等。
補充:
婚戀習俗
婚前交友:歷來,瑤家青年男女,交友戀愛,比較自由。在生產勞動,趕圩作客,節日聚會中,多以歌聲為媒介,表達愛戀之情。一經雙方同意,即可互相往來,父母不加干涉。這種行為,男方稱為「交客姑」,女方稱為「帶後生」。到正式結婚時,如新郎不是初交之友,男友則必須備一籃子禮物(糖食及梳妝用品),送給女友,名曰「拿籃子」。女方備一包袱,內裝雲頭鞋、帶子等,作為回贈,叫做「丟包袱」。
在大山區,盤、趙兩姓可同姓通婚,其它各姓一般為異姓通婚。但瑤漢一般不許通婚,民國時期,稍有松動。解放後,民族交往日多,團結融洽,通婚之禁,基本放開。
婚姻形式:主要是「贅婿」(即招郎),瑤語叫「糾千」。男到女家落戶,通常要寫「贅書」,內容為贅後男子的義務和權利、子女承祀、財產繼承等條款。入贅者一般要改名換姓,按女家排輩,也有少數夫妻換姓的。贅婿還有另外兩種形式,一種叫「兩邊走」,男方仍用原來姓名,夫妻共同照顧雙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個隨母姓,第二個承父姓,以此類推;另一種叫「明招暗討」,這種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小,家裡無勞力,一旦上述條件改變,男則攜婦歸家,所生子女隨父姓。女嫁男家的,主要在平地瑤中,妻保持原姓,子女隨父姓。
結婚儀式:男到女家入贅的,婚事由女家操辦,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家鼓樂半路相迎,晚間舉行拜堂儀式,並遍接親友(有的不請自來),「坐歌堂」通宵達旦。女到男家的,出嫁前,女家「坐歌堂」,出嫁日,新娘由父兄或娘舅背負出門,然後,本村姑娘陪送打傘步行到男家,舉行拜堂儀式,接受親友祝賀。
離婚與再嫁(贅):嶺東高山瑤,婦女地位較高,婚後雙方共同勞動,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都可提出離婚。一般請村寨老人「喝茶」,提出離婚原因,經調解無效,就「判」離婚。夫妻拿一節竹筒到山上,一刀劈為兩半,各執一半,相背而行,就此分手。入贅男子,如違反「贅書」條約,女即可「休夫」,財產全部歸女方。寡婦再嫁不受限制,但嚴禁兄終弟繼、姐去妹繼的婚姻結合。解放後,瑤族人民按「婚姻法」規定辦理手續。
哭嫁:姑娘出嫁前,遍接至親好友及村中姐妹,來家聚會,連續兩晚,頭晚茶點相待,夜晚設酒宴。宴後齊集堂屋,唱「女歌」、道私情或笑語逗樂,「坐歌堂」。新娘則按輩份依次向親友「哭嫁」,親友贈送「紅包」。
打新郎:婚後三日,新郎回門到岳家,女方村中婦女,相約而至,爭打新郎,以示今後不可虐待新婦。有的村寨,則是婚後第一個春節,新郎到岳家拜年,村中青年男女,敲鑼打鼓(有時還要耍龍舞獅),向新郎祝賀,新郎則回贈「紅包」,這也叫打新郎。後來逐漸演變成全村婦女小孩索取「喜彩」錢,否則,便不罷休,有時弄得新郎大為尷尬。
Ⅱ 江華縣的幼兒園哪天開學復課
學校的開學時間以當地教育部門的安排 為准,一般會先安排畢業班開學,兩周後如果情況正常,再其他年級,幼兒園肯定會安排在最後,這學期估計夠嗆了。
Ⅲ 江華縣沱江鎮內地有哪些工作地招工,
愛上了咖啡機嗎名為理解快樂
Ⅳ 2020年永州江華還會招事業編嗎
2020年江華也是要招事業編的,現在還沒有公布招聘信息,再等一下。
Ⅳ 新吳區江華路最近有沒有電子廠招聘的
現在的話好像電子廠招聘的不太多,可能是外貿的單子比較少吧,我感覺再等一段時間應該會有很多招聘的信息了,現在好像不多
Ⅵ 江華縣有哪些地方招工
江華縣目前沒查到有網上的招工信息,建議你托當地的熟人朋友幫你內薦,或者你去找找張貼招工啟事的廠子,不行就去當地的人才勞務市場去找找。
Ⅶ 江華縣沱江鎮有招聘臨時工的嗎
您好,建議您去正規人才招聘網站查詢招聘信息!也可以去當地人才市場看看!但是要小心謹慎些!
祝您生活愉快!
Ⅷ 江門江華二路附近有哪些幼兒園
1、最近的應該就是東堤灣幼兒園; 2、培英幼兒園(原梧崗小學校址的教育二幼)。 以上兩家比較近,其它的離江華二路都有十來分鍾的步行路程了。
Ⅸ 江華縣考幼師證在哪裡報名
(二)學歷條件:
申請教師資格與應當具備的學歷條件對應表――
申請教師資格種類 應當具備的學歷條件
幼兒園教師 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小學教師資格 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初中教師資格 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 高等師範本科學校或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實習指導教師資 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並具有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成人教育教師資格 高等、中等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三)教育教學能力
1.具備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的人員需參加教育學、心理學補修、測試和教育教學能力測評,成績合格。
2.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以上標准,並取得相應等次《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
3.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適應教
教學工作的需要,經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在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可以自己看書 但最好還聽下考試講座 畢竟那些人有經驗
這因當地情況定的有些地方有這樣的講座 但有的地方是付費的
一般是要交的,具體還要看考場考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