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人力成本,人均成本,人均成本佔比怎麼算
人力成本=基本工資+勞務工資+社保+公積金+其他
人均成本=總成本/人數
人均成本佔比=單位人力成本/人均成本
② 什麼是人均人力資源成本
人力資源成本抄是一個組織為了襲實現自己的組織目標,創造最佳經濟和社會效益,而獲得、開發、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資源及人力資源離職所支出的各項費用的總和。
以上是比較冠冕的說法,我覺得如果在企業里,一般就是指在人力資源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價值(以及相對應的離職所造成的損失——比如崗位空缺在那邊造成的機會成本)
③ 招聘成本應該占人力成本的多少比較合適比如2000人的普通工作,每人3000月工資,共600萬.
招聘成本主要涉及招聘會費、攤位租賃費、廣告費、入職培訓費、職工安置費等等,回可以根據企業的生產答經營情況和用工特點來安排。月流失率30%的企業應該屬於生產加工一類的企業,招聘的工人大多是流水線作業工,招聘費用占人力資源成本的15%以下是可以的,最好能控制在10%以下。可以和勞務公司合作,通過勞務派遣的方式招收員工。
④ 關於大學生就業成本的一些數據
關於「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的調查報告
前言:
參加者:在人才市場找工作的大學生
主題:「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時間:2009年1月15日——2009年2月15日
地點:人才市場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對我國經濟發展也造成一定影響。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為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於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世界經濟金融危機對今年大學生就業究竟有多大影響?」這個問題,是時下校園里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最關心的,在企業的招聘宣講會上、與座談交流中,他們總會問及。可是,一遍遍追問,大學生們卻難得到答案。
一、目前校園招聘形勢各地不一。
(一)、在北京,據報道,雖然主管部門的「校園招聘禁令」要到11月20日才解除,但按照慣例,多數大企業都會在「解禁」前進校搞「宣講」活動。記者從部分高校了解到,企業的入校宣傳已提前進入高峰期,眼下一些名校每周有多達40場的宣講會。因為經濟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學生們的求職熱點向工作較穩定的國企和科研部門轉移。一位大學生這樣分析就業形勢,「美國經濟不好,很多留學生會選擇回國就業,而國內企業又減少招聘名額,所以今年我們的就業會格外困難。」
(二)、在武漢,據報道,11月9日,2009年湖北畢業研究生雙向選擇大會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這是武漢市今年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的首場大型招聘會。3萬多名應屆生進場「找飯碗」,由於崗位數較去年明顯減少,多數學生主動調低了就業預期。據主辦方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有350多家單位提供了3萬多個崗位,而去年的同一主題招聘會,共有450家企業提供崗位5萬多個。今年的招聘單位數與崗位數之所以「縮水」,主要是因為一批企業因經濟前景不明朗而選擇觀望,金融、地產、外貿類企業以及位於珠三角、長三角的加工製造類企業的招聘則明顯減少。
(三)、在上海,據報道,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了解到,進入這些高校開宣講會的企業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並未減少。11月25日前,在上海交大開的宣講會將有202場,而去年同期是172場。同濟大學已預約的招聘會也有200多場,在綜合招聘會之外,學校還計劃增開師資專場和衛生行業專場。東華大學畢業生進入機械、計算機、通信等企業的較多,目前看來這些企業都保持著招聘熱情。
(四)、 在廣州,據報道,按照慣例,廣東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各高校的就業辦現已著手與用人單位接觸,為下個月的招聘會做准備。近日,一些高校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目前反饋的情況看,今年的就業形勢比預想中要好一點。廣東一所大學的領導說,學校還沒有具體監測到經濟金融危機對今年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二、大學生在「金融危機」時求職的態度
(一)、在招聘會現場,有大批高校畢業生忙著向企業投遞簡歷。他們紛紛表示,今年的工作要比預期的難找,他們已經降低了自己的求職預期,不再過分要求專業對口,並可能會選擇去基層或中西部地區發展。南開大學保險專業的畢業生奎湖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說,「在沒有去找工作之前,預期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找了工作之後,發現差距非常大。我們要把整個心態放低,去找那些哪怕困難點的,工資低,但能夠給自己提供鍛煉機會的崗位。我自己就是出身雲南,我們願意回自己的家鄉去工作。」
(二)、就業壓力大對許多大學生產生「更年期」情緒。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剛剛進入實習求職期,就遭全球經濟危機,很多大四學生變得焦慮、易燥。有學生愁苦地說:「這段時間我過得就像『更年期』。」最近一項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中,大多數的大學生感到就業壓力是目前最大的壓力,遠遠高於學習壓力、經濟壓力和人際交往壓力。許多大學畢業生表示大學畢業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產生焦慮心理在所難免,但要實現順利就業,就必須改變錯誤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以平常心面對,冷靜選擇。
(三)、畢業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及畢業後的出路選擇都隨著這次危機重新進行了「洗牌」。前幾年愈演愈熱的留學熱隨著歐美國家爆發的金融危機開始出現了降溫的苗頭,而國內的就業環境也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體制和模式在這次危機中顯示出了些許優勢。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也對人民幣匯率、新型人才的需求及移民等產生了明顯的影響,許多原本打算出國深造的學子也正重新理清他們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國留學的投入回報比。當然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原本計劃畢業後找一份工作謀生,隨著經濟形勢的動盪,他們又拿起了課本投入考研的復習當中。正如一次又一次的歷史經驗表明,每當危機出現時,在學校中躲幾年往往是個明智的選擇。
三、大學生在「金融危機」時的抉擇
(一)、越是經濟動盪,前景越是不明朗的時期,越會有更多的畢業生湧向政府公務員隊伍。因為公務員的福利和收入雖然不是最好,但是卻最為穩定。2009年國家機關公務員招錄考試報名情況已經印證了這點。今年報考人數急劇增長,從去年的80萬人,突破105萬人,其中以高校畢業生為主力。
(二)金融危機對畢業生的影響,包括求職所需的時間、可供選擇的職位和行業、薪酬水平、招聘人數等,是一個逐步波及和擴大的過程,並不會在當年完全呈現。以始於1997年6月的亞洲金融危機對畢業生的沖擊為例,某高校畢業生的待業率,1997年仍然維持在2.3%的較低水平,到了1998年驟然上升到6.6%。
(三)、就業前景不理想,會促使更多的畢業生選擇留在校園、繼續升學,而非就業。以某高校為例,選擇繼續升學的畢業生增加。最後,即使最終能夠就業的畢業生,通常面臨巨大的生活成本壓力。一方面,即便是同樣企業、同樣職位,前後兩年招聘的員工工資也有可能相差數千元。從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情況來看,已經有求職者主動要求減薪10%。另一方面,一些原本固定的工種可能變為小時工和臨時工,進一步削弱畢業生的福利和工資。在全部生活成本中,住房無疑佔了大頭,尤其是需要自己租房的外地畢業生。以房屋署最新調查數據為例,高學歷的年輕單身人士申請低廉的政府公屋的人數大增,由以往的20%增加到31%。
雖然風暴眼在美國,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如此之高的現在,任何區域的經濟體都不可能隔岸觀火、獨善其身。而對2009屆畢業生而言,金融危機對各行業影響將直接導致的是——求職前景不容樂觀。這也許也意味著更焦灼的等待,更艱難的抉擇。但是危機,既是「危」也是「機」, 而機會,永遠給予有準備的人。正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危機中的找工作之旅將更艱辛,但危機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我們這些大學生去面對去挑戰,而戰勝危機之後,則是更明朗的前途。目前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只要看準低潮時的機遇,就能在下一波經濟拉動中沖到浪尖。
⑤ 校園招聘的費用一般多少
您好復!要看你報的是什麼校園招聘制,一般只有國考省考會交一些費用,正常的校園招聘是不要交費用的哦,像中移動、聯通還有銀行招聘考試等都是不需要費用的。所以千萬要小心謹慎,不要上當!校招的話一定要看清楚哦,你最好到相關的官網去正式一下!希望能幫到你哦!
⑥ 招聘效用和人均成本如何在一張圖上表示
招聘效用和人均成本如何?在一張圖上表示可以根據自己的大腦思維進行構圖
⑦ 企業招聘一個應屆畢業生的成本是多少
企業招聘一個應屆生的成本是無法確定的,因為所招聘的人員有多有少,而招專聘的廣告投放的渠道也有所不屬同,如果說招聘廣告是在招聘會上發布的,那麼有的時候招聘到一個應屆畢業生的成本不到百元,如果是在大型媒體上進行投放的,招聘到一個應屆畢業生所耗的成本,可能就在千元以上,
⑧ 畢業生求職成本有多高
2017年應屆生平均求職時長達3個月,求職期間的平均花費為2600元,在薪酬方面,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超過4000元。
從秋招到畢業,54.12%的應屆生在1~3個月內找到了工作,有9.08%的受訪學生至今仍未找到工作。
在應屆生求職過程中,參加宣講會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件事。46.51%的應屆生表示參加過6~10場宣講會,21.02%的應屆生參加宣講會的數量在11場以上。隨著互聯網的便捷高效,參加線上宣講會也成了不少應屆畢業生的選擇。比起線下宣講會,82.3%的應屆生更願意參加線上的宣講會。
在應屆生求職期間投遞簡歷的數量方面,49.08%的學生投遞簡歷數量在10~30份之間,21.91%的學生投遞了30~50份簡歷才找到工作。
在面試次數上,45.88%的應屆生求職期間共參加了6~15次面試,25.05%的學生參加的面試次數在15次以上。
求職置裝費平均1300~1500元
考慮到求職需要職業化的觀點,不少人都會因為面試去准備職場著裝。在求職置裝成本上,應屆生的平均花費為1300元左右,一般以春秋季節的職場套裝為主。並且,男生在置裝上的平均成本要比女生高出200元左右。
對於同城的面試機會,地鐵公交仍是大部分人去面試的首選。隨著共享單車的風行,17.7%的應屆生也會選擇騎共享單車去面試,22.69%的應屆生會選擇通過計程車/滴滴去參加面試。而每參加一次面試路費的平均成本為10元。
⑨ 畢業求職成本有多高
近日,某招聘網站發布了《大學生畢業求職成本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應屆生平均求職時長達3個月,求職期間的平均花費為2600元,在薪酬方面,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超過4000元。
對於同城的面試機會,地鐵公交仍是大部分人去面試的首選。隨著共享單車的風行,17.7%的應屆生也會選擇騎共享單車去面試,22.69%的應屆生會選擇通過計程車/滴滴去參加面試。而每參加一次面試路費的平均成本為10元。
畢業生求職不易,希望每個畢業生都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⑩ 在招聘中,人均招聘成本的合理數值應該怎樣計算呢
我認為人均招聘成本不存在所謂的「合理數值」,只有所謂的「考核數值」。因為招聘的效果會隨著時間、地域、國家經濟發展情況、企業自身情況等不同的因素而帶來變化,所以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提出一個對其招聘業績進行考核的數值是允許的,而提一個不變的「合理數值」根本是不可能的。
既然只能有「考核數值」,那麼下面就涉及考核期的問題。你們可以每個月考核,也可以按季或按年度考核。這主要要看你們當期的人員招聘需求。如果因企業發展或工作要求,本月必須有5名員工補充缺崗,那麼這個任務基本就是死的,可以不太計成本的進行招聘。反之,如果缺編的崗位不是很急需的,可以把招聘時間放長,以便通過相對較少的投入招聘來最為適合的人員。
根據上面的內容,我認為招聘成本最好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年底統一考核。當然考核人力資源部門招聘工作的績效,除了「招聘成本」外,還要考慮招聘人員對崗位的勝任能力,人力資源部門主責面試人員的職業素質等方面。
公式是:
1、年人均招聘成本:年招聘總投入\錄用總人數(含試用期後未留用人員)
2、年人均有效招聘成本:年招聘總投入\簽約人數(不含試用期後未留用人員)
其中「年招聘總投入」中應包含以下內容:
1、直接招聘成本:
(1)招聘會、廣告、網路信息發布等用來傳播招聘信息的媒體、場所使用費;
(2)圖片、文字等信息製作費;
(3)付給獵頭公司的中介費。
2、間接招聘成本:
(1)主責招聘的員工加班費;
(2)因招聘而產生的通訊費、飯費、交通費等管理費用。
大致的內容就這些。請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