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
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
B.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是怎样的
在齐景公的时候,齐国有三个勇士,一个个力大无比,他们一个叫古冶子,一个叫田开疆,还有一个叫公孙接。
这三个人虽然有一身好力气,但是缺乏教养,他们横行乡里,危害百姓,谁也不敢惹他们。他们看上了谁家的女子,就去霸占;看上了谁家的田地财物,那这家也就要倒霉了;他们动不动就要杀人,老百姓怕他们,就是官府也怯他们三分。
更可恨的是他们和朝廷中的一些奸臣勾结,为虎作伥。齐国当时有一个大夫,专会使诡计,陷害忠良,他要是觉得谁不好,就叫这三个人下手除掉。所以,齐国在短短的几年中不知有多少好人死在这三人手中。
所以当时齐国人就把这三个人称为“三害”。后来他们三个人干脆就到朝廷里,遇到什么事,他们都喜欢在里面搅和,闹得朝廷也不得安宁。齐景公看他们有力气,却很信任他们,一些重要的场合就叫他们三人做卫士。
晏子当时是齐国的相国,他也有好几次险遭这三个恶人的毒手。作为相国的他,为不能很快制伏这帮坏蛋而羞愧。
有一次,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招待他,由叔孙和晏子俩人作陪,底下站着的卫士就是这“三害”。
宴会之中,这“三害”全无礼貌,站在那里东张西望,舞枪弄棒,根本不把客人放在眼里。鲁昭公几次眉头直皱。晏子实在是看不上眼,就想了一个办法来制伏他们。
他对齐景公说:“大王,今天来了贵客,您的那棵万寿金桃树今年结了许多鲜桃,何不去摘上几个来给客人尝尝。”
齐景公一听,很高兴,因为这棵树是从海外传来的,多年来只是开花,就是不结果,今年却结了又大又红的果子。于是他说:“快快派人去采来。”晏子吩咐下人,去将那树上的六个桃子一齐摘来。
一会儿,六个桃子被送了上来,红艳艳,香喷喷。
晏子当即给两位君主各奉上一只,他们吃了都说好。齐景公说:“真是好桃子,叔孙大夫也请品尝一只。”
叔孙大夫跪下道:“晏相国是我国的几朝元老,还是请他先用吧。”
他们二人互相推让,齐景公让他二位各吃了一只。现在盘子里还剩下了两只桃子,晏子说:“我看这两只桃子就请他们三位勇士吃,让他们都上来说说,看谁的功劳大就请谁吃。”
齐景公觉得这个建议很有意思,就传下令来,让他们三人上堂来,说说各自的功劳,谁说得好,这桃子就给谁吃。
令刚传下去,公孙接就站上来,说:“大王,我的功劳最大,有一次我陪大王去打猎,遇到一只老虎向您扑来,我跑上前去,几拳就打死了老虎,救了大王的命,这桃子该我吃。”公孙接上前抓起桃子吃了下去。
古冶子冲着公孙接喊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有一次我送大王过黄河,突然起了大风,黄河上掀起了大浪,眼看着要打翻我们所坐的船,这时候,又从河里跑出了一只大鳖,要伤害我们的大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跳入水中,和大鳖搏杀了半个时辰,杀了大鳖,救了大王。我的功劳比你还要大,所以我更该吃这个桃子。”
齐景公说:“该吃,该吃。”古冶子将桃子吃了下去。田开疆一看一个桃子也没有了,脸涨得通红,说:“我曾奉命率领大军征讨徐国。我杀了徐国的大将,俘虏了五百多士兵,硬是逼得徐国投降了,后来另外两个小国家看我们所向无敌,也归附了我们。我这个功劳是谁也比不上的。”
晏子说:“你的功劳是很大,我也认为你应该吃桃子,但是现在桃子没有了,只有等到明年结了新果,再来品尝了。”齐景公说:“你的功劳的确很大,可惜你晚了一步。”田开疆本来就是个粗人,他一看自己功劳这么大,反而吃不到桃子,就手按住佩剑说:“杀鳖、打虎能算得了什么,我南征北战,吃尽了苦头,到头来,却在国君面前丢人现眼,还不如一死了之。”说完,就拔剑自杀了。
田开疆的这一举动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时忽然听到公孙接大声嚷道:“老田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没吃到桃子,他自杀了,我们还有什么脸面活着。”话音刚落,也拔剑自杀了。
古冶子看到他俩都倒在血泊中,于是提着剑说:“他俩为这桃子都死了,我活着有什么意思,人家不说我贪生怕死吗?”也自杀了。
晏子利用两个桃子杀死了三个猛士,为齐国人除了三害,老百姓听到后,都兴高采烈,他们也暗暗佩服晏子的足智多谋。
东汉画像石“二桃杀三士”
C. 请问“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是否真实
用现代的眼光看假的可能性太大了。故事肯定有艺术处理,但死了三人应该是真的。还说不定是被自杀的~反正也无法考证~就当寓言故事看吧。
D. 二桃杀三士典故的原因及运用
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捷。这三个结拜为兄弟,经常对大常对大臣无礼。大臣晏婴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会出问题,就一直找机会要除掉这三人。 有一天,鲁昭公与大夫步孙婼到了齐国,齐影公设宴招待,晏婴陪坐,田开疆等三人侧重剑站在台下,洋洋自得,目中无人。 酒喝到一半,齐景公对鲁昭公说:“我园子里种了一棵‘成寿金桃’,长了30多年了,就是只开花不结果,恰好今年结了几颗果子,我想请您品尝品尝。”鲁昭公听了很高兴,齐景公就让晏婴去摘桃,一会儿工夫,侍卫端着盘子走了上来。盘子上放着六个大如碗,香气扑鼻的桃子。晏婴说:“还有三、四个没熟,我就先摘了这个熟的。” 首先,晏婴祝辞,鲁昭公和齐景公各喝一杯酒,吃了一个桃子。接着齐景公说:“这桃子十分难得,叔孙大夫和晏婴大夫,都是很有贤名的人,对国家又有大功劳,应当各吃一个。”这俩人一听,赶紧走上前拜谢。 吃了桃子,晏婴说:“敌国中还有两个桃子,主公可以让大臣们说说自己的功劳,找出两个功劳大的,吃了这两个桃子。”齐景公认为这主意不错,就同意了,并让晏婴当评委。 公孙捷第一个走上台说:“当年我跟主公去打猎,赤手打死了一只猛虎,救了主公一命,这功劳大不大?”晏婴连忙说:“这个功劳很大,可以喝一杯酒,吃个桃子。 古冶子一看,跳出来说:“杀个老虎算什么,我曾经杀了黄河里一个妖鼋,救了主公一命,你说我该不该吃个桃子?”齐诮公说:“当时若不是古将军,我早已葬身鼋腹了,古将军盖世奇功,饮酒吃桃,没什么问题。”晏婴一听,赶紧给古冶子倒酒递桃。 这时,只见田开疆站在台下说:“我曾经南征北战,杀敌无数,使诸侯震惊,推举公主为盟主,这个功劳不知大不大?”晏婴连忙说:“田大将军的功劳比公孙将军和古将军大十倍,只是金桃已经没有了,请大王赐给他一杯酒,等明年桃熟后再给田将军桃子。”齐景公同意了。 田开疆一听,热血上冲,说:“我功劳不却吃不上桃子,反而在两位国君面前受这种侮辱,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到这世上?”说完就拔剑自杀了。公孙捷大吃一惊,持剑说:“我功劳小吃了桃,田史功劳大反而吃不上桃上,他死了,我又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大声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他俩都死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也拔剑自杀了。 启示 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捷居功自傲,已对齐国朝廷的安稳造成了威胁,晏婴利用这三个人目中无人,头脑简单的弱点,设巧计除掉他们,为齐国立了比这三个人更大的功劳。
E. 经常说两桃杀三士,那么该典故出自何处都发生了什么
这句成语,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来人们多把这句成语用在形容一个人诡计多端用计谋杀人上。
可能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觉得为了个桃子就自杀这件事情很奇怪,根本没法理解,可是春秋时期的古人非常重视诺言,就连之后的刘邦杀韩信,也是重视诺言,没有用兵刃杀韩信。
所以,那个时代的人因为这种原因自杀的情况很正常。
如果你是晏子,你会觉得自己的计谋好吗?
F. 二桃杀三士原文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内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容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
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后世《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G. 史上关于“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是否真实
这个故事打动人的,恰恰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风”,晏子利用三人的弱点,并内非他们的鲁莽和愚蠢,恰恰是容他们的君子风度。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可以用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才是春秋战国时代“士”的精神。
故事只是故事,今人很难理解古人的思维,所以用今人的思想去猜测古人是不可取的,姑且认为是真的吧!
H. 求二桃杀三士的古文翻译
1、译文:
齐景公有三个大力士,非常勇猛。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的人,所以骄傲得了不得,还自己起了个美名,叫什么“齐国三杰”。
这“三杰”叫什么名字呢?一个叫古冶子,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三个人平日里耍枪弄棒,胡作非为,老百姓谁也不叫他们“三杰”,都管他们叫“三害”。哭闹着的小孩子听说“三害”来了,立刻就住了声。
这时候,大夫梁丘据的势力越来越大,因为他会逢迎国君,所以齐景公很宠信他。他又和“三害”勾结在一起,朝廷里谁都不敢惹他。晏子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忧愁。
一天,鲁昭公来齐国访问。齐景公大摆宴席,隆重地招待他。鲁昭公由叔孙舍陪着,齐景公由晏子陪着,四个人坐在堂上。堂下站着那三个大力士,一个个都是神气十足,不可一世的样子。
晏子越看心里越发愁,心想:要是不把他们除掉,国家早晚要亡在他们手里。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主意,就对齐景公说:“您种了多年的那棵‘万寿金桃’,今年刚好结了果。今天贵宾来到,我想去摘几个金桃献给二位国君尝尝新,您看可以不可以?”
齐景公很高兴,因为这棵桃树是一个海外的人献的种子,齐景公让人培育了很多年了,可是年年只见开花,不见结果。今年风调雨顺,好容易结了几只桃,齐景公早就盼着吃桃了。经晏子一提,齐景公马上要派人去摘。晏子说:“这桃很宝贵,我要亲自去看着他们摘。”
过了一会儿,管桃树的人跟着晏子进来了。他手里托着个漂亮的盘子,盘子上放着六个鲜桃,香气扑鼻,一个个都有碗口那么大,红得好像烧着的炭。齐景公说:“就这么几个吗?”
晏子说:“还有几个,不太熟,只摘了六个。”齐景公让晏子斟酒献桃。晏子给鲁昭公和齐景公各献上一个桃,致词说:“桃大如斗,天下少有;二君吃了,千秋同寿。”鲁昭公吃完,不住地夸奖。
齐景公说:“这桃很难得,叔孙大夫一向贤明,应该吃一个。”叔孙舍跪下说:“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晏相国协助国君,国内政治清明。国外诸侯佩服,功劳最大,这个桃应该给相国吃。”
齐景公说:“你们不必谦让,二位都有大功,每人各吃一个桃。”两个大臣把齐景公赏赐给他们的桃吃了。
晏子说:“盘子里还剩下两个桃,我看由您传个令,让每个大臣都说说自己的功劳,谁功劳大,谁就吃桃,好不好?”齐景公说:“好,就这样办。”马上传下令去:各位大臣都把自己的功劳摆出来,让国相评评。
话刚刚说完,公孙接腆着肚子站出来了。这公孙接什么模样?只见他青青的脸,好像在染缸里染过一般,两只眼睛像铜铃,个头儿差不多有一丈高,站在那里就够吓人的了。
他大声喊:“有一次我陪同国君去打猎,忽然一只老虎向国君扑去,是我飞跑上去,几拳打死了老虎,救了国君,这个功劳大不大?”晏子忙说:“大!大!你救了国君,这功劳谁比得上?应该吃桃。”公孙接喝了酒,扔下酒杯,拿起桃,美滋滋的,一边啃着,一边退了下去。
随后,另一个大力士古冶子跳了出来,炸雷似地喊:“打一只老虎有什么了不起?有一次我护送国君过黄河,突然起了大风,黄河波涛汹涌,船在浪涛间颠来颠去,眼看就要翻了。这时候,只见一只大鼋(就是大鳖)从水里伸出头来,要伤害国君。
是我跳到水里,不顾自己的性命,在波涛里和大鼋搏斗,打了几个时辰,终于杀死了大鼋,保护了国君。这功劳大不大?该不该吃桃?”
说完就要伸手去拿桃。齐景公忙说:“对,对,那次要不是古冶将军杀了大鼋,船肯定就翻了,还有我的命吗?这真是天下第一功。吃桃,吃桃!”晏子忙给他一个桃,又斟了一盅酒。
第三个大力士田开疆一看桃都分完了,急了,撸起袖子,气呼呼地跑上来大嚷:“我曾经奉命去讨伐徐国,冒着生命危险,不但杀了他们的大将,还抓了五百多名俘虏,徐国投降了,连附近的郯国、莒国吓得都归附了我们,这个功劳谁比得上?难道我就不该吃桃吗?”
晏子说:“你的功劳比打老虎杀鼋大多了,可是桃只有两个,已经吃完了,等明年结了桃,第一个赏给你吃,好吗?现在只好赐你一盅酒了。”
齐景公也说:“你的功劳可以说最大,可惜你说晚了。”田开疆手按着剑把,说:“杀鼋打虎算什么!我南征北战,赴汤蹈火,反而吃不到桃,在两国君主面前受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脸站在这儿?”说完,抽出宝剑自杀了。
满堂的人都惊呆了。
公孙接跳了出来,说:“有大功的人,没有吃到桃,自杀了,我还活着,不是要被万世耻笑吗?我不能忍受这个耻辱!”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马上走出来说:“他们两个为吃桃都死了,我还活着,人家不是要笑我贪生怕死吗?我一个人活着太丢人了!”
转眼间,三个大力士都死了。鲁昭公看到这个情景,吓坏了。半天才站起来说:“我听说三位都是有名的大力士,真可惜,为了两个桃,都死了。”齐景公叹了口气,低下了头,脸色十分难看。
晏子说:“大王不要悲伤,这三位都是匹夫之勇,只知道使蛮劲,没有智谋。”
鲁昭公说:“贵国这样的勇士还有几位?”
晏子说:“智勇双全,有将相之才的总有几十人。像他们这样的莽汉武夫,那就更多了!”
鲁昭公走了以后,齐景公对晏子说:“你在鲁国国君面前说了大话,总算保住了齐国的面子。可是到哪儿还能找到这样的勇士呢?”晏子说:“我早已经给您物色好一员大将了。这个人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他才是辅佐您干大事业的好帮手呢!”
齐景公听了,就叫人把他请来。
这个人就是后来威震诸侯的田穰苴。他来了以后,齐国真的又复兴起来了。
2、原文:
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二桃杀三士”典故出自于春秋晏子《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8)校园招聘二桃杀三士扩展阅读:
一、成语鉴赏:
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点,让彼此相互争功,离间人心,从而削弱他们的政治威胁,并没有想到他们会舍生取义,有如此君子风度。他们开始时比较骄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
是古冶子的一番话让另二人感到了羞耻,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时,宁愿用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是一种很高贵的精神。古冶子后来的举动同样如此。所以他们自刎之后,无论是晏子还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为稳定朝野,反错杀了三位大义将才。
二、相关典故:
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
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
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