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備考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識
最早使用「道德」一詞——荀子。
最早使用「班級」一詞——埃拉斯莫斯。
最早把「課程」一詞用於教育學的專門術語——斯賓塞。
原始社會: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第一次結合)。
奴隸社會:教育和生產勞動相脫離(第一次脫離)。
封建社會:教育和生產勞動相脫離。
資本主義: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第二次結合)。
社會主義: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
第一,六藝的內容:禮樂射御書數。
第二,六藝的中心是禮樂。
第三,六藝中的道德教育是「禮」。
第四,六藝是我國奴隸社會的教育內容(區分:四書五經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內容)。
第五,六藝是我國分科課程的雛形。
地位: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文獻,被稱為「教育學的雛形」。
作者:樂正克
時間:戰國末期,比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早300多年。
來源:《禮記》
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
較早的把教育起源問題作為一個學術問題提出來;
標志著教育起源學說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
以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為基礎。
(1)人之所以成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康德
(2)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康德
(3)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誇美紐斯
(4)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加里寧
(5)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洛克
(6)出自造物主之手的都是好的,一到人的手裡就變壞了——盧梭
我國義務教育的學制類型有:「六三學制」、「五四學制」、「九年一貫制。」
當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年限劃分採用的是:多種學制並存。
新課改倡導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年限劃分是:九年一貫制。
我國義務教育的管理體制是:「地方負責,分級管理」。
學科課程與赫爾巴特的「三中心」理論相對應。
經驗課程與杜威的「三中心」理論相對應。
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基:讀、寫、算。
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兩基本一進入: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❷ 教師招聘考試教師勞動模塊考點有哪些
一、教師勞動的復雜性
一般從兩個角度出題,第一個考法是多選,復雜性有三個表現: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務的多樣性;勞動對象的差異性。提問角度是以下哪個是教師勞動復雜性這一特點的表現?第二個考法是單選,給你復雜性的三個表現之一,問你體現的是教師勞動哪一個特點?比如,「學生來源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存在著個體差異性」,這是勞動對象的差異性,反映的是教師勞動具有復雜性。
二、教師勞動的創造性
一般也從兩個角度出題,第一個考法是多選,創造性有三個表現:因材施教;教學方法上的不斷更新;教師需要「教育機智」。提問角度是以下哪個是教師勞動創造性的表現。第二個考法是單選,給你創造性的三個表現之一,問你體現的是教師勞動哪一個特點,比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更新,這就決定了教師勞動具有創造性的特點。
三、教師勞動的連續性
連續性強調工作時間上的連續性,沒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白天在學校工作,晚上回到家裡還要備課和批改作業,一般是給你類似描述,考單選題。
四、教師勞動的廣延性
廣延性強調工作空間不局限在學校之內,除了在學校內工作,還會走出學校,去家訪,去協調社會上各種教育資源。一般也是給你類似描述,考單選題。
五、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長期性是考試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考點,長期性是指人才的培養周期長,教師的勞動成果短期內無法顯現出來。例如,我們常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奧運冠軍在奪冠後,都會首先感謝自己的啟蒙教練」,這些表述,都體現了教師勞動的成果顯現慢,人才培養周期長。
六、教師勞動的示範性
示範性也是出題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考點,是指教師的言行舉止,如人品、才能、治學態度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通常用文言古語為題干,例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來出題以體現教師的榜樣作用。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教師勞動的示範性特點是由學生的可塑性、向師性心理特徵決定的,可以出多選題。
❸ 教師招聘 教育局和學校招聘有什麼區別
一般高中學校會自己招聘,教育局招多為小學和初中教師。
教育局招要進行回統一考試,而學校招一答般只進行校內的試上課就可以了,相對容易點。
一般來說學校和教育局招進的老師都是有編制的,工資待遇一樣,但是學校臨時招代課老師是沒編制的。
教育局統招的一般由教育局根據各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分配,自己沒有選擇餘地。
最後要說明的是上面說的是一般情況,各地會不太一樣,所以還請咨詢招聘學校和教育局人事科。學校招聘的都是非在編的,教育局統招才是在編的,天上地下的差別,工資待遇差一大截,非在編一般都是簽勞動合同,合同到期隨時可以踢掉.
❹ 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和教育基礎知識有什麼區別,考的內容是一樣的嗎
在一些教師的招考中,有的單位會選擇考教育綜合知識,有的考教育基礎知識,有的考公共基礎知識,還有的會考學科知識,不少考生就會咨詢這幾者的區別,區別在哪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梳理一下。
教育綜合知識
教育綜合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還包括教師能力、學科專業知識。德育,課程,教育法規和班主任工作這幾個塊,客觀題以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為主,主觀題以德育,課程為主。
從另一方面來講大致包括三大塊:
1、教育與教學理論及政策法規。
2、教學方式方法及教材分析。
3、課本上的知識。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三個部分。
教育基礎知識
主要內容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1.教育學概論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教育的起源、發展、本質和基本規律,教育勞動的特點及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
2.教育與人的發展包括人的發展的理論構建基礎、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人的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3.教育與社會發展包括現代教育的功能、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國和國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內容包括我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內容的科學規范。
6.教育途徑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環境、綜合實踐活動等八方面內容。
7.學校包括學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師與學生包括教師的職業、角色、特點、心理品質、威信、基本素質,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教育,學生和班主任。
公共基礎知識
主要內容有:政治、經濟、法律、哲學、天文、地理、宗教、行政、文學、藝術、數學、歷史、科技等。
學科知識
一般學科知識是考察報考職位所在地區對應的高中階段現行教材知識及本專業理論知識。
❺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可否參加教師招考
教師資格考試:主要是說明你具有從事教師行業的能力了,教師資格證考試主要內容為內教育學 心理學 專業知容識,通過普通話二級乙等,經過當地教育局或則學校認證後(認證方式為說課),取得高級教師資格證或初級教師資格證。
教師招聘考試或入編考試:是你具有從事教育行業的能力後(既獲得教師資格證。其中師范生從2012屆新生開始不再發放教師資格證,同非師范生一樣也必須通過參加統一考試考取。),進行的競爭上崗考試。考試內容按地區的要求存在不同。
1)教師招聘考試主要是以當地教育局組織的公考的聘用機制,教育局通過發布招聘簡章(一般是地區教育網或人事人才網)包括筆試-面試-考核-錄用-簽約等一般程序。
2)考試內容:
按地區有差異:
一種內容為: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 、教育法規 、新課改等相關的教育理論知識。
另一種內容為:專業知識和公共基礎知識。這個公共基礎知識也有不同,有的地區就是指上面的教育理論知識,有的地區是指 文史 法律 數學 政治 時事等綜合知識或者行測能力測試。
❻ 教師招聘怎樣區分教育的歷史性和繼承性
教育歷史性:
1.教育歷史性是教育的屬性。教育隨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教育的目的、制度、內容、方法、手段等,都隨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人類教育依次有原始社會教育、奴隸社會教育、封建社會教育、資本主義社會教育、社會主義社會教育。不同社會形態的教育各有特點。
2.同一社會形態下不同歷史時期的教育也有所不同。
教育繼承性:
教育繼承性是教育的屬性。每一時代的教育都與以往教育有傳承接續關系。優秀的歷史經驗是前人長期從事教育實踐和智慧的結晶,反映教育的某些客觀規律,具有超時代意義。繼承歷史經驗,是豐富繁榮本時代教育不可缺少的源泉。
教育的繼承性表現在:
(1)一部分教育內容,如自然科學知識、語言文字知識等成為各個歷史時期教育的共同內容;
(2)某些教育組織形式適用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教育,如班級授課制自 16 世紀創建以來沿用至今;
(3)符合兒童、青少年認識規律的教育、教學原則和方法,如中國古代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循序漸進」、「長善救失」等,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提出的「直觀性原則」、「量力性原則」等,仍被現代教育理論所沿用;
(4)某些反映教育客觀規律的先進教育思想和理論,如和諧發展的思想,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等,都被繼承和發展。
(6)教師招聘勞動教育擴展閱讀
「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創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人們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一個是社會的角度,另一個是個體的角度。前蘇聯及我國一般是從社會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而英美國家的教育學家一般是從個體的角度給「教育」下定義的。
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1.廣義的,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教育」看成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分配著且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教育最本質性的理解,就是社會對人們思想的知識灌輸和行為指導;(1)教育的對象是人;(2)內容必須是良性的有意義的。從而使人民去改造社會。
2.狹義的:指個體精神上的升華。這種定義方式強調社會因素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把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於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3.更狹義的,主要指學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個主要指的中國校園的應試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如果圍繞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來定義,可以把教育定義為教育是指人有意識地通過若干方法、媒介等形式向他人傳遞信息,期望以此影響他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理狀態,幫助或阻礙他人獲得某種(些)觀念、素質、能力的社會活動。
處於前者角色的稱為教育者,處於後者角色的稱為教育對象。這樣定義符合所有的人類教育活動,可以作為教育的基本定義。
❼ 教育局的教師招聘的錄用標準是什麼
採取報名、資格初審、筆試、資格復審、面試、體檢、考核、公示版和錄取等程序。權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遵守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3、熱愛教育事業,自願履行人民教師的義務;
4、符合報考職位所規定的學歷、學位要求;
5、具有正常履行崗位職責的身體條件;
6、具備與崗位相適應的教師資格(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可暫不作要求);
7、年齡在18周歲以上至32周歲之間(1982年7月20日(含)至1997年7月20日期(含)期間出生);
8、崗位所需要的其他條件(詳見《職位信息表》)。
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和曾被開除公職的人員、現役軍人、試用期內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被辭退未滿五年的、在讀的普通高校非應屆畢業生(含在讀非應屆研究生不能以已取得的本科或專科學歷報考;在讀的普通高校非應屆本科生不能以已取得的專科學歷報考),已納入特崗計劃、但服務期未滿的教師,以及具有法律規定不得錄用為教師的其他情形的人員不得報名。
在民辦教育機構和其它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未解除人事關系和勞動協議的人員須徵得報考者所在單位及主管部門同意並出具承諾書方可報考,如出現糾紛由應聘者自負責任。
❽ 教師招聘考試與教師編制考試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一、教師編制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不是一個概念。
教師編制考試考上後,即在編老師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教師招聘考試,不一定是在編教師,也可能是非在編教師,即為臨聘人員或者稱作合同工。
二、教師編制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是不同的。
1.教師編制考試:師范專業可以報考教師招聘的編制。非師范類學生要取得教師資格,2012年開始全國統考,筆試必須通過教育知識與能力和綜合素質,中學的還要多加一門專業知識的考試。需准備復習參加教育部門舉辦的考試或者去考自學考試相關的科目。具體報名時間,可以咨詢當地教育部門。
2.教師招聘考試:全國沒有統一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大綱,部分省份實行全省統一考試,但是大部分省份還是由當地區縣教育局根據當地區縣各學校招聘老師人員進行匯總。
有編教師的優勢
第一,教師的編制屬於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但實際操作中,因各地區經濟水平發展不同,有些地方教育系統在繳交社保方面只繳交部分,不繳交生育保險和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並軌,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有編制的教師工資組成由基本工資、津補貼、職稱工資等組成。職稱工資可以隨著職稱升高而升高,工齡增加工齡工資也增加。無編制人員工資固定,在職稱晉升和工齡方面,一般無法保證。近幾年雖然在改革,但實際操作中仍然與在編老師存在很大差異。
第三,有編制的教師工作更有保障,更穩定。可以調動,退休後享有相應的社保和職業年金。
最後,希望各位考生能夠努力學習、積極備考、持之以恆、克服困難,早日圓教師夢想!
❾ 教師招聘中教育的發展歷程是什麼那位大神能給出詳細准確的答案
專業或稱專門職業,是指經過專門教育或訓練,具有較高層次的知識和專門技術,按照一定專業標准所從事的專門職業。教師成為一門專業(專門職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教師職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非專門化階段,專門化階段和專業化階段。
一、非專門化階段
原始社會,由於生產力的落後,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沒有專門的教師群體的。從奴隸社會雖然出現了教師職業,但教師憑經驗和模仿就能勝任教師之職,所以,不論是古代東方的官學、僧學還是西方的教會學校,這些教育實體的出現,並沒有使教師成為專門職業。
二、專門化階段
教師進入專門化階段的標志是師范教育的出現。
1.世界范圍看,師范教育於17世紀末最早出現在法國。1681年,拉薩爾在法國蘭斯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師資培訓學校,成為人類師范教育的搖籃。
2.我國的高等師范教育始於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該校內設師范院為其他各院培養師資,這是我國最早的近代師范教育機構。
3.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成為國家統一承辦的、獨立設置的、專門培養中學師資的機構,標志著「定向型」高等師范教育體制在我國的開始,也被認為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體制的最初形式。
三、專業化階段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對教育的要求日益增高,進而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如何專業化發展就從上世紀後半葉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成為探討研究的主題。
1.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化作出的說明,提出「應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地、持續地學習,獲得並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
2.1989-1992年,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相繼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教師及教師專業化改革的報告:如《教師培訓》《學校質量》《今日之教師》《學校質量》等。
3.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了以「加強在變化著的世界中的教師的作用之教育」為主題的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提出「在提高教師地位的整體政策中,專業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長期策略。」
4.我國教師專業化發展:
(1)1998年,在北京召開了「面向21世紀師范教育國際研討會」明確「當前師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師專業化問題」。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基本含義是:1.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2.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3.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4.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育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我國有關法律已經為推進教師專業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
(2)法律確認:
1994年我國開始實施的《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1995年國務院頒布《教師資格條例》;2000年教育部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教師資格制度在全國開始全面實施。2001年4月1日起,國家首次開展全面實施教師資格認定工作,進入實際操作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