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文化
領導重視,機制落實,著力構築企業文化高地,多年來,集團的宣傳工作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堅持貼近時代、貼近基層、貼近員工,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為實現集團發展目標,推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一、強化領導,完善組織架構
集團把建立具有揚子江特色的企業文化,當作打造企業競爭「軟實力」的重要工程,建立了黨政主要領導全面抓,分管領導分工抓,宣傳部門牽頭抓,其他部門配合抓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機制。為此,集團創辦「一報一刊一網」(揚子江報、揚子江葯業雜志、揚子江網站)的企業媒體宣傳平台,建立了科室、車間、班組三級通訊網路,各單位、部門也相應明確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形成以宣傳部門專職宣傳報道員為骨幹,其它基層單位兼職通訊員為輔的企業媒體宣傳報道框架,為企業宣傳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強化考核,落實長效機制
為了摒棄「企業文化看不見、摸不著,宣傳報道擺花樣」的「無用論」思想,真正把企業宣傳報道工作落到實處,集團從建立健全的長效機制入手,明確了「以報道促工作」、「以宣傳樹形象」、「以文化建和諧」的功能定位,堅持把企業宣傳工作與經濟發展同計劃、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每年集團黨委都要制定企業年度宣傳工作計劃,把「一報一刊一網」的宣傳工作列入黨群工作方針目標考核體系中,按月按季度進行考核,使企業宣傳工作由「軟任務」變成「硬指標」。
三、健全網路,培育人才隊伍
在組建通訊網路上,集團做到了「三個落實」:一是落實了通訊員信息員隊伍。廠報、廠刊創刊時,集團建立了科室、車間、班組通訊員、信息員網路,要求每個單位、部門選出一至兩名兼職通訊報道員,使廠報、廠刊宣傳報道工作在基層有了得力「抓手」。二是落實通訊員培訓制度。為提高基層通訊員的新聞寫作水平,我們定期舉辦通訊員新聞、攝影培訓班,編寫培訓教材,聘請新華日報、泰州日報等專業媒體的資深編輯、記者來企業授課,使通訊員的專業素質和實際寫作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三是落實了報道稿酬制度。為了提高通訊員寫稿、投稿的積極性,我們對採用稿件給予優厚稿酬,同時每年評選出優秀通訊員和作品,給予表彰獎勵。今年,對在廠報、廠刊上見報的稿件,稿費從原來每篇50元提高到80元,對在省級以上報刊上見報的則加倍獎勵。
明確責任,創新思路,全力辦好一報一刊一網,根據集團黨委的指示精神,我們進一步明確「一報一刊一網」的職能目標,即一方面是企業內部信息交流的載體和對外宣傳的窗口,另一方面更是凝聚企業員工的精神家園。圍繞這一中心,我們創新工作思路,努力在辦新、辦活、辦出特色上下功夫,使企業媒體更好地服務於企業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為促進企業和諧發展的重要文化力量。
1、創新發展
形成自身特色。揚子江報、揚子江葯業雜志分別創刊於1994年和2004年,我們堅持與時俱進的辦報、辦刊方針,無論是內容設置還是版式設計都不斷探索、創新。至今已對廠報、廠刊進行了三次大幅度的改版,揚子江報從最初的「黑、粗、單」八開小報,演變成現在的「精、美、活」彩印大報;揚子江葯業雜志聘請了省級專業媒體的資深編輯擔任顧問,同時學習、借鑒流行刊物的辦刊理念,通過正規製版公司和印刷廠進行編排、印刷,從內容到版式都讓人耳目一新。對揚子江網站這個企業重要的對外形象窗口,集團請來專業製作公司進行設計、製作、包裝,使版面更美化、內容更豐富,新聞點擊率不斷提高。
2、精設欄目
精選內容,擴張閱讀力。企業媒體必須在「新、實、活、美」上尋求宣傳內容的突破,力求適應現代人的閱讀審美需求。揚子江報在版面欄目安排上,一版要聞版重點報道集團的重大決策、重要活動,以及企業改革發展的最新精神和成果,既有及時性的新聞報道,又有宏觀的深度報道和具有導向性的言論「揚子論壇」。二版綜合新聞版,綜合報道集團總部部門及基層改革、發展的重要新聞,側重科研生產一線、後勤服務及子公司、各大基地的動態信息和深度報道。三版市場特稿版,重點報道經營動態,為市場一線提供最新企業經營精神、市場信息、營銷技巧和營銷案例,同時每期刊登一篇可讀性強的特稿。四版家園生活版,集生活、健康、娛樂、知識、趣味、文學於一體,為職工提供保健休閑和舞文弄墨的舞台。
揚子江葯業雜志設置了企業要覽、本期專題、熱點聚焦、揚子特稿、名家論壇、科技先鋒、市場透視、企業在線、創新之星、杏林漫步、健康花園、時尚季風等職工喜聞樂見的欄目,在傳遞企業動態發展信息,報道科研、質量、創新成果的同時,更加註重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成為職工爭相閱讀、愛不釋手的精神食糧。
3、突出重點
緊扣企業和社會發展主題。在創新辦報思路的同時,我們始終弘揚主旋律,緊跟時代發展脈絡,突出重點,全方位、立體式地報道企業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所取得的進步,全面展示企業在科技、質量、誠信、環保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為此,我們先後在廠報、廠刊上組織策劃了以宣傳「科學發展觀」、「八榮八恥」、「兩個率先」、「質量與生命」、「和諧發展」、「節約型企業」、「環保型企業」等為主要內容的專題報道。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集團在第一時間派人奔赴子公司所在的都江堰重災區,深入采訪企業參與抗震救災的先進事跡,並在廠報、廠刊開辟專版進行宣傳報道,使企業「護佑眾生」的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注重實效,發揮效能,構建和諧精神文化家園,企業媒體是企業發展宣傳的主陣地,是企業優秀形象的展示窗口,是增強員工凝聚力、向心力的粘合劑。集團力求通過辦好「一報一刊一網」,為職工提供豐富精美的精神食糧和文化大餐,增強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感召力,激發員工「愛黨、愛國、愛人民、愛企業、愛崗位」的熱情。
4、以典型引導人
塑造奮發向上的企業精神。肩負著樹立典型,弘揚正氣,唱響主旋律的使命,定期在廠報、廠刊和高港電視台上宣傳報道企業內外線勞模、標兵的先進事跡,通過宣傳典型、弘揚典型,來教育人、感化人,從而激發全體員工立足崗位,奮力拚搏的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
5、.以藝術熏陶人
培養高素質的企業員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生產力,員工素質的高低是企業能否長遠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集團充分發揮企業媒體這個宣傳平台,通過各種形式提升員工的文化水平和藝術品位。比如在廠報四版專設了職工文苑欄目,在揚子江葯業雜志設置了美文拔萃、詩海聽潮、藝術鑒賞等文學藝術類的欄目,一方面讓員工有舞文弄墨的自我園地,另一方面精選高質量的文藝作品供大家欣賞,從而提高了員工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
6、.以文化感染人
構建和諧美好的企業家園。集團不斷創新企業媒體的發展思路,追求企業媒體宣傳性與可讀性的完美結合,努力營造具有揚子江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通過幾次改版創新,揚子江報和揚子江葯業雜志最終以厚重、豐富、鮮活
的內容,清新、靚麗、大氣的報容、版貌,贏得企業員工的喜愛,成為企業名副其實的精神文化家園。每次廠報廠刊出版,大家都爭相傳閱,一睹為快。「牆內開花牆外香」,許多來廠參觀的賓客對我們的廠報廠刊也產生濃厚興趣,稱贊有加,有的臨走前特地留下地址請我們定期贈閱。
關心職工,開展活動,營造溫馨企業文化氛圍,企業文化宣傳展示的是集團的軟實力,我們在努力辦好「一報一刊一網」的同時,強化對職工企業精神和企業理念的教育,通過建好職工之家,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文體活動,培養職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營造出溫馨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
7、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集團每年都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節日契機舉行「迎七一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賽」、文藝晚會、職工運動會、知識競賽、小品大賽、卡拉OK比賽等各種文體活動,吸引職工踴躍參加,企業業余文化生活活動空前活躍。截止到目前,集團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屆大合唱比賽、八屆曲藝小品比賽、十五屆軍事隊列會操比賽,其他如中秋晚會、聖誕晚會等更是經常化、制度化,每年都少不了。去年春天,集團的文藝演出節目還上了在崑山舉辦的第一屆中國農民藝術節。最近,集團邀請了三個劇團(江蘇京劇院、安徽黃梅戲劇團、浙江越劇團)在廠里連演6場,讓集團員工和當地老百姓觀看,讓「文化惠民」要求落到實處。
8、.建好職工之家,營造硬體一流的家的環境
集團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了總面積10280平方米的「職工之家」,內設職工食堂、撞球室、乒乓球室、舞廳、浴室等設施,集生活、學習、休閑等多功能於一體。集團內還有風景獨特的醫葯名人雕塑文化大道、氣勢如虹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方紅廣場、以水為紐帶的域外風情島、職工健身休閑的五環廣場……這一系列國內一流的硬體文化設施,先後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模範職工之家」、「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9、.關心職工,讓職工感受企業大家庭的溫暖
集團對職工的關心體貼入微,公司為新進大學生新建了公寓式住房,各種娛樂、學習、體育鍛煉的場所一應俱全。公司每日免費為員工提供兩頓工作餐,定期組織職工體檢,逢年過節慰問勞模和家庭困難職工,為職工發放福利,關心職工子女的入學、入托,幫助職工解決生活困難。
㈡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女員工多嗎
比例挺大的,車間里很多地方女員工比男員工方便
㈢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工資一般為多少
看你做什麼工作了,剛進去工作大專大約在2000~2800左右,本科大約在2500~3200左右。
㈣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徐鏡人--揚子江葯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共黨員,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商會副會長,首屆江蘇省優秀創業企業家。
徐鏡人,男,江蘇泰州人,1944年10月出生,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中共黨員。
在1971年創辦了揚子江葯業的前身,當時只是一家生產板藍根沖劑的鎮辦小廠。
1980年前,揚子江葯業開始爆發式增長,創造了產值、利稅連續8年翻番的業績神話。
2004年揚子江葯業銷售收入、利稅雙雙躍居全國醫葯企業第一位。
2005年,集團以100.99億元的主營收入位列中國製造業500強第154位。徐鏡人是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現任揚子江葯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
㈤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
長期以來,揚子江葯業集團始終堅持走「科技興企、科技強企」的科技發展路線,每年均投入重資用於科技活動。集團先後累計投入10多億元,在上海、南京、北京、廣州、成都及總部泰州成立新葯研發中心,並組成了揚子江葯物研究院,揚子江葯物研究院下設的每個分中心均具有獨立的研發場所,絕大部分配備了進口實驗設備。在研究院總部,擁有一個2000平方米的獨立的中試車間,並已通過GMP認證,這一硬體條件是國內其它制葯企業很難達到的。
1998年,揚子江葯業集團率先在江蘇省醫葯行業成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01年揚子江葯物研究院經原國家經貿委等部門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06年揚子江葯物研究院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企業創新研發中心。2006年,集團對揚子江葯物研究院下設的各研發中心進行了資源整合,形成了化學葯物研發中心、葯物制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葯物研發中心、中葯製造工藝工程研究中心等四大研發中心,並以此成立江蘇省(泰州)新葯研究院,致力於化學葯、中成葯、生物葯及制劑技術的創新研發。同年,江蘇省(泰州)新葯研究院被江蘇省委省政府、江蘇省科技廳列為江蘇省「十一五」重點研發機構項目。
化學葯物研發技術中心
從事抗病毒葯、內分泌葯、心腦血管葯等三大領域創新葯物的設計、合成、篩選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及原料葯的中試、產業化。該項目目前已列入國家發改委的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專項。
中葯製造工藝工程研究中心
從事大孔吸附樹脂技術、膜分離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超微粉碎技術等技術在中葯製造工藝中的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及產業化研究。該項目被列為國家發改委的工程中心建設項目,目前已通過驗收,項目名稱為南京海陵中葯制葯工藝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葯物制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從事難溶葯物脂質體技術、緩控釋制劑技術、葯用乳劑技術、中葯膠囊防潮輔料技術的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及產業化研究。該項目獲批為首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名稱為新型葯物制劑技術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物葯物研發技術中心
從事生物診斷試劑研發技術、單克隆抗體研發技術的應用研究、產品開發及產業化研究。
㈥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介紹
向「世界級企業邁進」進程中的「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71年,一家產學研相結合、科內工容貿一體化的國家大型醫葯企業集團,是「葯物制劑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建設單位。集團總部位於長江之濱、「長三角」名城江蘇省泰州市,現有員工10000餘人,總資產100多億元,總佔地面積200多萬平方米,綜合經濟效益躍居全國醫葯工業百強榜首位,躋身中國最大企業集團500強和全國納稅500強,締造出獨領風騷的規模優勢。
㈦ 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國際業務
揚子江葯業集團海外部始建於2000年,全權負責集團公司產品的出口業務,並負責海外招商引資項目和對外投資建廠及資本運作等工作。
2000年3月,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先取得了《自營進出口資格證書》,為拓展進出口業務提供了前提條件。之後,相繼有葯品出口到東歐、非洲、東南亞、南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了促進出口業務的發展,海外部設計製作了中西葯品種的詳細出口目錄:《中成葯出口產品目錄》和《西葯及醫葯中間體產品目錄》,作為對外的宣傳冊,以強化公司及產品在客戶心中的形象。
2002年揚子江葯業集團江蘇制葯股份有限公司也取得了《自營進出口資格證書》。
2003年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和商務部中國外貿企業信用體系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定我司為商務部「中國外貿企業信用體系指定示範單位」,參與中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和實施。
2005年揚子江葯業集團江蘇醫葯經營有限公司通過對外貿易經營者登記備案,可以自營出口,也可以代理其它廠家的醫葯產品,從而擴大了出口產品的范圍,增添了商機。
2007年,隨著國際醫葯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全球醫葯外包服務業迅速增長,揚子江葯業集團也積極籌備,開始著手准備cGMP, ADNA等一系列申請,希望能夠通過合同製造,技術轉讓,OEM加工等各種途徑,積極尋求國外合作夥伴,形成進入國際市場的有效渠道。
我公司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醫葯出口信息。每天從網路上獲取最新相關醫葯出口信息; 每年參加一年兩度的廣交會和CPHI中國展、經常出席各種業務交流會; 與同行業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互通有無; 同時與各界人士溝通交流, 通過他們接觸不少的客戶,社會各界也為我們企業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服務平台。
㈧ 揚子江葯業集團的待遇如何
我在泰州揚子江葯業集團實習的,是個專科生。大家千萬不要來揚子回江葯業集團,裡面坑人的一答逼,每天都做苦力,說什麼有發展前途,其實就是忽悠你在這邊呆一段時間。我們來的時候說好實習期間每個月扣三百塊錢,可那天我們去簽正式員工的合同的時候,說根本沒扣,我在那邊實習了8個月,等於2400塊錢沒給我。他們人力資源部的人到學校招生的時候說的是一套,等把我們騙到公司,做的又是另一套。現在這個公司還在大力的招人,我想提醒大家不要被他們騙了,尤其是江蘇省外的千萬別來。。就這樣了,,前車之鑒,後車之覆啊。。。
招生時候他們都說前45天培訓(其實哪有45天,頂多讓你看個4天車間主要產什麼,然後就是累死累後的干苦力),說是包吃包住(其實每個月得交50說什麼是管理費,水電自理,只包早飯,午飯,晚飯自理)
大家幫忙轉發一下,為了不要讓更多的人受騙啊,,,,